2021-2022学年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陕西省安康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联考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蓝藻和绿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 B.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不同
C.DNA的复制都需要消耗ATP D.遗传物质都是环状的DNA分子
【答案】C
【分析】1、蓝藻是原核生物,绿藻是真核生物。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有:原核细胞体积小,无核膜、核仁,DNA上无蛋白质,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真核细胞体积较大,有核膜、核仁,DNA 与蛋白质形成染色质(染色体),细胞器的种类多,结构复杂。其中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详解】A、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含叶绿素和藻蓝素,绿藻属于真核生物,其细胞中含叶绿素不含藻蓝素,A错误;
B、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都为脂质和蛋白质,B错误;
C、ATP是直接能源物质,两种生物DNA的复制都需要消耗ATP,C正确;
D、蓝藻属于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环状的DNA分子,绿藻属于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分子,DNA与蛋白质组成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2.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中观察指标的描述,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观察指标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样液是否出现橘黄色
B
研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壁的位置变化
C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样液是否出现灰绿色
D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星射线牵引染色体的运动
A.A B.B C.C D.D
【答案】C
【分析】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3.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原理:(1)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2)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原生质层收缩进而质壁分离。(3)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渗透吸水,使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看是否有砖红色沉淀出现,样液中有砖红色沉淀出现可证明样液中有还原糖的存在,A错误;
B、在研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位置关系是观察的指标,当然液泡的大小和颜色变化也可作为观察的指标,B错误;
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观察指标是培养液的滤液能否使酸性的重铬酸钾转变成灰绿色,以此为依据可检测酒精的存在,C正确;
D、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在解离的时候已经死亡,看不到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的运动,同时细胞中也没有星射线的存在,该实验中的观察指标是染色体的行为变化,D错误。
故选C。
3.人体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是血浆蛋白重要的合成场所。下列细胞结构与其功能或有关说法对应正确的是( )
A.高尔基体:血浆蛋白的加工、分类与运输
B.线粒体:葡萄糖进入线粒体的过程会消耗ATP
C.细胞核:遗传物质的储存与基因的翻译的场所
D.中心体: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答案】A
【分析】1、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发送蛋白质;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合成有关;
2、内质网是某些大分子物质的运输通道;加工蛋白质;与糖类、脂质的合成有关。
3、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A、血浆蛋白属于分泌蛋白,血浆蛋白在核糖体上形成肽链,内质网加工,高尔基体加工、分类与运输,A正确;
B、葡萄糖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B错误;
C、细胞核:遗传物质的主要储存场所,但是遗传物质的翻译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C错误;
D、中心体: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D错误。
故选A。
4.某同学将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A~F六组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后与实验前原生质体平均长度的比值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这六组蔗糖溶液中,F组蔗糖溶液的浓度最高
B.实验后,C组细胞的吸水能力可能大于B组细胞的
C.实验后向B组细胞滴加清水,原生质体恢复初始长度的时间可能比A组细胞的短
D.实验后,E、F组蔗糖溶液的浓度是相同的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的纵轴为实验后长度/实验前长度,该比值小于1,说明细胞失水,且蔗糖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故A、B、C三组细胞失水;该比值大于1,说明细胞吸水,且蔗糖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故D、E、F三组细胞吸水。
【详解】A、由分析可知,D、E、F三组细胞吸水,这三组的蔗糖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A、B、C三组细胞失水,这三组的蔗糖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且实验后长度/实验前长度的比值越小,蔗糖溶液的浓度越高,因此这六组蔗糖溶液中,A组蔗糖溶液的浓度最高,A错误;
B、实验后长度/实验前长度的比值越小,细胞失水越多,细胞吸水的能力越强,故吸水能力:A组>B组>C组,B错误;
C、实验后长度/实验前长度的比值越小,细胞失水越多,原生质体恢复初始长度的时间越长,因此实验后向B组细胞滴加清水,原生质体恢复初始长度的时间可能比A组细胞的短,C正确;
D、由分析可知,E、F两组的细胞都吸水,蔗糖溶液浓度均低于自身细胞液浓度,虽然实验后长度/实验前长度的比值相同,但是这两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是无法确定的,故无法确定E、F组蔗糖溶液的浓度是否相同,D错误。
故选C。
5.下列有关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传递
B.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可促进浆细胞增殖分化
C.垂体细胞可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来调节性腺细胞的活动
D.神经递质由神经元释放后,只能作用于另一个神经元
【答案】A
【分析】1、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是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给靶细胞。
(2)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3)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例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2、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可见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
3、体液免疫的大致过程: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系列的增殖、 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在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杭体。
【详解】A、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例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A正确;
B、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错误;
C、垂体细胞可分泌促性腺激素来调节性腺细胞的活动,C错误;
D、神经递质可以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也可以在神经元与肌肉或腺体相关细胞之间传递信息,因此神经递质由一个神经元释放后,作用于另一个神经元、肌细胞或腺细胞,引起其兴奋或抑制,D错误。
故选A。
6.下列有关同位素标记法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证实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B.给苹果植株提供14CO2,果实细胞在缺氧时会出现14C2H5OH
C.小白鼠吸入18O2后,在其呼出的气体中不能检测到C18O2
D.卡尔文循环中,14C的转移途径是14CO2→14C3→(14CH2O)
【答案】C
【分析】在DNA的半保留复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光合作用的过程等探究过程中,均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详解】A、证实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标记N元素,A正确;
B、给苹果植株提供14CO2,会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糖类中,含14C的糖类再参与呼吸作用,果实细胞在缺氧时会出现14C2H5OH,B正确;
C、小白鼠吸入18O2后,会通过呼吸作用进入水中,含18O的水再参与呼吸作用,会产生C18O2,C错误;
D、卡尔文循环中,二氧化碳中的碳先通过二氧化碳的固定,出现在C3中,再通过C3的还原,进入糖类等有机物中,D正确。
故选C。
7.某同学计划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马铃薯块茎的细胞呼吸方式,设置甲、乙两组,A中为等量的新鲜马铃薯块茎,甲组小烧杯中的溶液为蒸馏水,乙组小烧杯中的溶液为氢氧化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组液滴不移动说明马铃薯块茎只进行了有氧呼吸
B.乙组液滴左移只能说明马铃薯块茎进行了有氧呼吸
C.若甲组液滴右移,乙组液滴左移,则说明马铃薯块茎有两种呼吸方式
D.甲组液滴可不移动或右移,但不会左移,乙组液滴可左移或不移动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干及实验装置图:
甲组实验A处放等量蒸馏水,其不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因此液滴移动的距离是产生二氧化碳量和消耗氧气量的差值。
乙组中A处放一定量NaOH溶液,种子进行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被NaOH吸收,液滴移动是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的结果,因此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的量。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甲组液滴不移动说明马铃薯块茎产生二氧化碳量和消耗氧气量相等,马铃薯块茎进行了有氧呼吸,但是不能确定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因为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消耗氧气,不产生二氧化碳,A错误;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乙组液滴左移,说明马铃薯块茎消耗了氧气,说明马铃薯块茎进行了有氧呼吸,但是不能确定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因为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消耗氧气,不产生二氧化碳,B正确;
C、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量和消耗氧气量的相等,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消耗氧气,不产生二氧化碳,所以甲组液滴不会右移,C错误;
D、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量和消耗氧气量的相等,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消耗氧气,不产生二氧化碳,所以甲组液滴不会右移,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干获取信息,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并作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8.下列与细胞生命活动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使其在组织间容易转移
B.人体细胞衰老后,自由水含量下降、细胞新陈代谢速率下降
C.在高等植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胚柄的退化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
D.造血干细胞能形成多种类型的细胞,这些细胞中mRNA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答案】D
【分析】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影响转化而来,具有无限增殖和能在体内转移的特点。
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细胞凋亡是由某种基因引发的不可避免的编程性细胞死亡,是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必然步骤。
细胞分化是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
【详解】A、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使其容易在组织间自由转移,容易扩散,A正确;
B、衰老细胞内活性多种酶活性降低,新陈代谢速率降低,自由水含量下降,B正确;
C、细胞凋亡是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必然步骤,在植物体内普遍存在,如胚胎发育过程胚柄的退化,C正确;
D、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造血干细胞能形成多种类型的细胞中的mRNA的种类和数量不同,D错误。
故选D。
9.图甲是叶绿体结构示意图,①~④代表相关结构;图乙表示绿叶中色素分离的结果,A~D代表4种色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②上与光反应有关的色素对绿光吸收较少
B.色素C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
C.若用黄化叶片做提取色素实验,则C和D色素带较窄
D.②上形成的NADPH和ATP进入④,参与暗反应
【答案】B
【分析】分析甲图:①为内膜,②为基粒,③为外膜,④为叶绿体基质。分析乙图:A为胡萝卜素(橙黄色),B为叶黄素(黄色),C为叶绿素a(蓝绿色),D为叶绿素b(黄绿色)。
【详解】A、②上与光反应有关的色素对绿光吸收最少,绿光被反射出来,这是植物叶片呈绿色的原因之一,A正确;
B、分离色素采用的是层析法,根据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将色素分离,溶解度大的扩散速度快,因此A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扩散的最快,位于滤纸条的最上端,B错误;
C、黄化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减少,因此若用黄化叶片做提取色素实验,则C叶绿素a和D叶绿素b的色素带较窄,C正确;
D、NADPH和ATP是光反应的产物,在②叶绿体基粒上进行,进入④叶绿体基质用于还原C3,D正确。
故选B。
10.同一种碱蓬在不同地区生长所呈现的颜色不同,在近海盐碱地生长的碱蓬呈紫红色,在远离海边地区生长的呈绿色。研究发现,碱蓬在盐碱地生长时呈现的紫红色外观与其细胞中的水溶性甜菜素有关。合成甜菜素的关键酶是酪氨酸酶,下图表示有关酪氨酸酶活性实验的研究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pH、Na2S2O3溶液浓度和Cu2+浓度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B.据图可知,酪氨酸酶的最适pH约为6.7,图A中的实验需要为酶提供最适温度
C.据图可知,Na2S2O3溶液可作为酪氨酸酶的抑制剂
D.由题意可知,近海盐碱地中可能富含Na2S2O3溶液和Cu2+
【答案】D
【分析】1、由图A分析可知,随着pH的升高,酪氨酸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pH约为6.7时,酶的活性最高。
2、由图B分析可知,当Na2S2O3浓度为0mol•L-1时,酪氨酸酶活性较高。
3、由图C分析可知,当Cu2+浓度为0.01mmol•L-1时,酪氨酸酶活性较高。
【详解】A、根据图示A、B、C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pH、Na2S2O3溶液浓度和Cu2+浓度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A正确;
B、根据图A可知,酪氨酸酶的最适pH约为6.7,图A中的实验自变量为pH,温度属于无关变量,各组应相同且适宜,因此图A需要为酶提供最适温度,B正确;
C、根据图B可知,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Na2S2O3处理均会使酶的活性降低,说明Na2S2O3溶液可作为酪氨酸酶的抑制剂,C正确;
D、在近海盐碱地生长的碱蓬呈紫红色,在远离海边地区生长的呈绿色。研究发现碱蓬在盐碱地生长时呈现的紫红色外观与其细胞中的水溶性甜菜素有关。合成甜菜素的关键酶是酪氨酸酶,说明在盐碱地中酪氨酸酶活性较高,而高浓度的Na2S2O3溶液和Cu2+都会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因此不能说明近海盐碱地中富含Na2S2O3溶液和Cu2+,可能含有低浓度的Cu2+或不含Na2S2O3,D错误。
故选D。
11.短串联重复序列广泛存在于人的基因组中,由2~50个首尾相连的重复单位串联而成,其重复单位为1~6个核苷酸。短串联重复序列能发生遗传信息的传递。研究发现,熊蜂控制X蛋白合成的Smr基因中也存在重复序列CAG。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不同个体中,位于Y染色体上的某些重复序列可能有特异性
B.若CAG重复序列增加1次,则重复序列之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C.若CAG重复次数增加,不会改变Smr基因中嘌呤碱基的比例
D.CAG重复序列增多会改变Smr基因的结构,引起Smr基因发生突变
【答案】B
【分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表现为如下特点:普遍性:基因突变是普遍存在的;随机性: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性: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低频性:对于一个基因来说,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多害少益性:大多数突变是有害的;可逆性:基因突变可以自我回复(频率低)。
【详解】A、人不同个体中,位于Y染色体上的某些重复序列可能有特异性,因此根据该序列可以进行亲子鉴定,A正确;
B、若CAG重复序列增加1次,则重复序列之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会发生变化,因为重复序列后的碱基序列并没有发生变化,B错误;
C、若CAG重复次数增加,并不会改变Smr基因中嘌呤碱基的比例,因为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且DNA为双链结构,在双链结构中嘌呤的碱基数与嘧啶的碱基数相等,C正确;
D、CAG重复序列增多意味着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而碱基序列的改变意味着遗传信息的改变,因此重复序列的增多引起了Smr基因结构的改变,即Smr基因发生突变,D正确。
故选B。
12.某实验小组模拟“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做了如下的实验(注:不同元素释放的放射性强度无法区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部分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核酸可能都有放射性
B.该实验保温时间过短对上清液放射性强度的大小几乎无影响
C.搅拌不充分或保温时间过长都会导致上清液的放射性强度增大
D.该实验可以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未进入细胞
【答案】B
【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详解】A 、35S标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不进入子代噬菌体,子代噬菌体以培养基中的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有放射性的DNA,子代噬菌体以培养基中的无标记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无放射性的蛋白质,因此子代噬菌体的核酸有放射性,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放射性,A错误;
B、正常情况下,上清液放射性强度来自35S标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若保温时间过短,未侵染大肠杆菌的噬菌体仍会进入上清液,几乎不会影响上清液放射性强度,B正确;
C、搅拌不充分,35S标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吸附在大肠杆菌上,会导致上清液的放射性强度减小;保温时间过长,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出32P标记的子代噬菌体,会导致上清液的放射性强度增大,C错误;
D、该实验同时用了放射同位素32P和35S做标记,设计思路错误,由于不同元素释放的放射性强度无法区分,不能判断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标记是否是35S,因此不能证明蛋白质外壳未进入大肠杆菌,D错误。
故选B。
13.植物甲(2n=20)与植物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组织经离体培养形成大量的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分裂后期,幼苗丁的细胞中都存在72条染色体
B.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C.丙含有4个染色体组
D.丙到丁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丁是单倍体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变异的知识。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和数目的变异。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形状的变异,但是并没有产生新的基因。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主要包括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以及以染色体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详解】A、植物甲、乙(2n=20,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染色体为18条,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染色体为36条,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可加倍到72条,A正确;
B、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
C、植物甲、乙(2n=20,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染色体为18条,幼苗丙为二倍体,含有2个染色体组,C错误;
D、幼苗丙为二倍体,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染色体为36条,丁是多倍体,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要注意辨析,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的区别及新物种的产生的条件,有一定的难度。
14.受人14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某性状的遗传如图1所示。已知Ⅱ代全为纯合子,Ⅲ-1发生了如图2所示的变异,减数分裂时,染色体随机分离,其中一条进入细胞一极,另两条进入细胞另一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性状具有隔代遗传特性 B.Ⅲ-1理论上能够产生6种精细胞
C.Ⅲ-2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2 D.Ⅲ-1仅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B
【分析】根据系谱图有中生无,女儿无该性状可知,该性状为常染色体显性;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为A和a,则Ⅰ-1和Ⅰ-2的基因型均为Aa,结合“Ⅱ代全为纯合子”可知,Ⅱ-2的基因型为AA,Ⅱ-3的基因型为aa;根据图2可知,Ⅲ-1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详解】A、由图1可知,该性状具有代代相传的特点,A错误;
B、Ⅲ-1理论上能够产生6种精细胞,即14号;21号;14-21;14和21;14和14-21;14-21和21,B正确;
C、Ⅲ-2出现该性状,其母亲Ⅱ-3的基因型为aa故Ⅲ-2肯定为杂合子,其为纯合子的概率为0,C错误;
D、Ⅲ-1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D错误。
故选B。
15.某植物的花色受两对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_bb的植株开蓝花,基因型为aaB_的植株开黄花。研究人员让蓝花植株(母本)和黄花植株(父本)杂交得F1,再让F1中的红花植株自交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黄花:蓝花:白花=7:3:1:1,他们推测某种配子存在致死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F1中的雄配子存在致死现象
C.F2蓝花植株自交,所得子代中白花植株占1/4
D.无法通过杂交得到纯种蓝花植株
【答案】C
【分析】A_ bb与aaB_杂交,子一代一定含有 a、b基因,F1红花植株自交,得到F2有蓝花(A_ bb) 、黄花(aaB_ ),因此F1既含有A基因,也含有B基因,所以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 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是7: 3: 1: 1,组合方式是12种,所以F1产生的可育配子是3种和4种,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这两对基因的遗传规律遵循自由组合规律,也说明存在配子致死现象。
【详解】A、由分析可知,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 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是7: 3: 1: 1,组合方式是12种,所以F1产生的可育配子是3种和4种,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规律,A正确;
B、由于F2中A_B_: aaB_: A_ bb: aabb=7 : 3: 1: 1,与9:3: 3: 1相比,A _B_ 少了2份,A_ bb少了2份,故F2中基因型为Aabb致死,再结合A _B_ 少了2份,可知Ab型配子致死,结合基因型为A_bb蓝花植株(母本)和基因型为aaB_黄花植株(父本)杂交得F1,F1的基因型为AaBb,可知Ab型雌配子没有致死,则Ab型雄配子致死,故F1中的雄配子Ab存在致死现象,B正确;
C、根据Ab的雄配子致死,则不存在AAbb纯合体,F2蓝花植株的基因型都为Aabb,F2蓝花植株自交,雌配子为1/2Ab、1/2ab,雄配子只有ab,所得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蓝花):aabb(白花)=1:1,故所得子代中白花植株占1/2,C错误;
D、蓝花的基因型为A_bb,结合分析可知不存在AAbb型纯合体,因此无法通过杂交得到纯种蓝花植株,D正确。
故选C。
16.某生态小组向某地区引入某外来物种,引入时该外来物种仅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引入该外来物种后其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如下表所示,已知该外来物种通过随机交配产生后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基因型
引入初期
引入后五年
引入后十年
AA
50%
64%
81%
aa
50%
16%
1%
A.在环境作用下,a基因会定向突变为A基因
B.引入后五年,该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74%
C.该现象说明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D.十五年后,该种群中的a基因会彻底消失
【答案】B
【分析】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详解】A、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A错误;
B、引入后5年,Aa的比例为1-64%-16%=20%,A的基因频率为64%+1/2×20%=74%,B正确;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
D、a的基因频率下降,并未消失,杂合子携带目的基因,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和基因频率等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17.细胞和组织受损时会引发炎症,炎症发生的过程大致分为下列步骤:①各种损伤因子对细胞和组织造成损伤;②损伤周围组织中的吞噬细胞、肥大细胞等识别损伤因子及组织坏死物,分泌炎症介质;③炎症介质激活血管反应及白细胞反应,白细胞及血浆蛋白渗出到损伤因子所在部位,稀释、中和、杀伤及清除有害物质;④炎症反应消退、终止,组织再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炎症反应会导致局部组织细胞内环境的成分发生变化
B.吞噬细胞、肥大细胞及炎症介质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C.血浆蛋白外渗后,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可导致炎症部位水肿
D.炎症反应属于机体的防御反应,过度的炎症反应会对机体产生危害
【答案】B
【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的,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详解】A、结合题意可知,损伤周围组织中的吞噬细胞、肥大细胞等识别损伤因子及组织坏死物,分泌炎症介质,且白细胞及血浆蛋白渗出到损伤因子所在部位,故炎症反应会导致局部组织细胞内环境的成分发生变化,A正确;
B、吞噬细胞和肥大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错误;
C、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血浆蛋白外渗后,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可导致炎症部位水肿,C正确;
D、炎症反应属于机体的防御反应,过度的炎症反应可能会引起“免疫风暴”,从而危害组织细胞,D正确。
故选B。
18.已知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动物个体发育,而药物X能迅速抑制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某研究小组为验证甲状腺激素和药物X的作用,利用发育程度、生理状态等相同的同种蝌蚪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若甲组为空白对照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垂体受到损伤可能会影响机体甲状腺激素的含量
B.饲喂乙组蝌蚪的饲料中含有适量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促进产热和个体发育
D.饲喂丙组蝌蚪的饲料中含有适量混合有药物X的甲状腺激素
【答案】D
【分析】1、甲状腺激素:化学本质:氨基酸衍生物。功能: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已知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个体发育的作用,而药物X对甲状腺激素具有抑制作用。某兴趣小组为了验证药物X的作用,利用发育程度、生理状态等相同的蝌蚪进行相关实验,记录结果如图所示。若甲组为空白对照组,则乙组和丙组的处理情况为乙组和丙组先饲喂含有适量、等量甲状腺激素,适宜时间后丙组再饲喂适量的药物X。
【详解】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和垂体的调控,因此垂体受损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会受到影响,A正确;
B、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个体发育的作用,由图示可知,乙组蝌蚪发育程度明显高于甲组,故饲喂乙组蝌蚪的饲料中含有适量甲状腺激素,B正确;
C、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代谢活动、促进产热;促进个体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功能,C正确;
D、由分析可知,饲喂丙组蝌蚪的饲料开始没有添加药物X,只添加了与乙组等量的甲状腺激素,后来添加了药物X,因为药物X能迅速抑制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故丙组蝌蚪后来发育程度减慢,D错误。
故选D。
19.Ⅰ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水平较低,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突出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即其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不敏感。甲、乙两人空腹服用等量相同高浓度的糖溶液后,每隔30min检测其血糖浓度,结果如下表所示。健康人的血糖浓度为3.9~6.1 mmol·L-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时间/min
0
30
60
90
120
150
甲的血糖浓度/(mmol·L-1)
4.2
6.9
6.1
5.0
4.2
4.2
乙的血糖浓度/(mmol·L-1)
7.2
8.6
8.1
7.8
7.5
7.5
A.机体血糖稳定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B.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胰岛素浓度可能高于健康人的
C.乙的血糖浓度远远高于正常值,说明乙患有Ⅱ型糖尿病
D.服用糖溶液90min时,甲的血糖浓度下降较明显
【答案】C
【分析】由题意可知,乙的血糖偏高,可能患有糖尿病。
【详解】A、血糖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血糖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A正确;
B、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突出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即其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不敏感,患者的血浆胰岛素可能高于正常人,B正确;
C、乙的血糖浓度远远高于正常值,也有可能患有Ⅰ型糖尿病,C错误;
D、服用糖溶液90min时,甲的血糖浓度下降较明显,乙的血糖浓度下降不明显,D正确。
故选C。
20.运动员在参加激烈比赛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一定的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温有所升高,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加大
B.葡萄糖大量消耗使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
C.机体大量出汗、尿量减少,这是神经调节的结果
D.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会产生乳酸,但内环境的pH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答案】C
【分析】1、人在炎热夏季室外活动时,皮肤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沿相关神经传到位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最终使汗腺分泌加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使体温保持稳定,此时散热量等于产热量。汗液分泌增多会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上升,下丘脑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
【详解】A、炎热环境中,主要通过神经调节加强散热,即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立毛肌舒张,汗液分泌增加,A正确;
B、血糖浓度降低时,可以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进行调节,使血糖浓度恢复正常并保持相对稳定,B正确;
C、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机体通过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进而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错误;
D、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能与血浆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以维持酸碱平衡,使得血浆pH不会大幅度降低,D正确。
故选C。
21.某兴趣小组通过记录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及人体产生的感觉,研究了不同刺激与机体感觉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刺激类型
刺激强度
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时长相等)
产生的感觉类型
感觉强度
针刺激
较低
刺痛
较弱
较高
较强
热刺激
较低
热感
较弱
较高
较强
A.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其膜内外电位的表现是外正内负
B.较高强度的针刺激,可能会引起感觉神经元较多的Na+内流
C.受到针刺激与热刺激后机体会产生不同的感觉,这属于不同的反射
D.较低强度的针刺激与较高强度的热刺激引起的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不同
【答案】C
【分析】1、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详解】A、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为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A正确;
B、较高强度的针刺激,引起传入神经兴奋,可能会引起感觉神经元较多的Na+内流,B正确;
C、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
D、较低强度的针刺激与较高强度的热刺激引起的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不同,即不同的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频率,导致感觉的不同,D正确。
故选C。
22.血浆胶体渗透压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其能维持血浆与组织液的平衡。人体感染链球菌后会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出现蛋白尿,血浆中能检测到特异性抗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时要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后加双缩脲试剂B液
B.患者出现蛋白尿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可能引起组织水肿
C.肌肉注射治疗时,药物要先进入组织液,后进入血浆
D.机体特异性免疫产生的抗体与链球菌结合的过程发生在吞噬细胞中
【答案】D
【分析】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和温度,其中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2、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详解】A、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时要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后加双缩脲试剂B液,A正确;
B、患者出现蛋白尿,使患者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可导致组织液增多,出现组织水肿,B正确;
C、肌肉注射时,药液首先进入组织液,由组织液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和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随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血浆中的药液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组织,所以药物在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中都可出现,C正确;
D、抗体经浆细胞分泌后主要在血浆中,再与抗原发生结合,所以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D错误。
故选D。
23.调节性T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FOXP3基因在其形成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具体机制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器官移植后,可通过注射药物抑制FOXP3基因的表达来减弱排异反应
B.某些严重过敏患者体内的FOXP3基因表达产物量高于健康人体内的
C.当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过多时,机体产生肿瘤的风险会降低
D.当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缺乏时,机体抵抗病毒的能力可能会增强
【答案】D
【分析】据题意可知,造血干细胞中FOXP3基因表达,可分化形成调节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具有抑制效应T细胞活化的作用。如果造血干细胞中FOXP3基因不表达,可分化形成初始性T细胞,再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
【详解】A、注射药物抑制FOXP3基因的表达,调节性T细胞减少,不能抑制效应T细胞活化,效应T细胞增多,因此排异反应较强,A错误;
B、过敏反应是由于体内抗体异常引起的,与效应T细胞没有关系,B错误;
C、当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过多时,效应T细胞不能活化,不能监控清除体内发生病变的肿瘤细胞,机体产生肿瘤的风险会增加,C错误;
D、当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缺乏时,效应T细胞活化,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病毒的能力可能会增强,D正确。
故选D。
24.植物激素是植物自身产生的某些有机物,其在植物体内的量很少,但对植物一生中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理过程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烯的合成部位是果实,其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B.植物生长调节剂只调节植物的生理活动,人类可以放心使用
C.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促进插条生根的效果有可能相同
D.水稻在开花期遇雨,可以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避免减产
【答案】C
【分析】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起着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等作用;在器官水平上则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如促进侧根和不定根发生,影响花、叶和果实发育等。赤霉素的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分化、侧枝发育、叶绿素合成。乙烯的主要作用: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开花;促进叶、花、果实脱落。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闭;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休眠。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
【详解】A、乙烯只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合成,A错误;
B、有些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对人体健康有危害,如残留在蔬菜上的青鲜素对人体有致癌作用,B错误;
C、生长素类似物对扦插枝条的生根具有两重性,则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促进插条生根的效果有可能相同,C正确;
D、水稻在开花期遇雨,可以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并不能获得水稻种子,不能避免减产,D错误。
故选C。
25.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某科研小组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植株和ABA缺失突变体植株,进行适度干旱处理,并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BA主要在植物的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
B.干旱条件下,ABA对野生型植株根的作用与对茎叶的作用相反
C.干旱条件下,ABA的合成量增多有可能会减少植物蒸腾失水
D.与野生型植株相比,ABA缺失突变体植株更能适应干旱的环境
【答案】D
【分析】1、脱落酸:
①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
②作用:抑制细胞分裂, 抑制植物的生长,也能抑制种子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脱落;
③应用:落叶或棉铃在未成熟前的大量脱落。
2、分析题图:由图甲可知,干旱条件下,野生型的茎叶长度增加值小于突变体,说明ABA抑制该植物茎叶生长,由图乙可知,干旱条件下,野生型的根长度增加值大于突变体,说明ABA有助于植物根的生长。
【详解】A、ABA在植物体中的主要合成部位有根冠和萎蔫的叶片,A正确;
B、由题干可知,突变体不含ABA,野生体含有ABA,由图甲可知,干旱条件下,野生型的茎叶长度增加值小于突变体,说明ABA抑制该植物茎叶生长,由图乙可知,干旱条件下,野生型的根长度增加值大于突变体,说明ABA有助于植物根的生长,故干旱条件下ABA对野生型植株根的作用与对茎叶的作用相反,B正确;
C、根据题干“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结合干旱条件下植物的蒸腾作用小,可推测干旱条件下,ABA的合成量增多有可能会减少植物蒸腾失水,C正确;
D、由分析可知,干旱条件下,野生型的根长度增加值大于突变体,故野生型植株更能适应干旱的环境,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脱落酸的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二、综合题
26.不同形态的氮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力不同。为研究不同形态的氮素对烟草光合能力的影响研究人员配制了无氮营养液(CK)、只含硝态氮(NO3-)的营养液(T1)只含铵态氮(NH4+)的营养液(T2)和硝态氮与铵态氮比例为1:1(NO3-:NH4+=1:1)的营养液(T3),并用含同等浓度氮素的上述营养液分别处理烟草幼苗,再培养15天、30天后分别测量比较
烟草的光合能力,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气孔导度(mol·m-2·s-1)
胞间CO2浓度/(μmol·mol-1)
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15天
30天
15天
30天
15天
30天
CK
0.12
0.13
0.12
0.13
5.19
2.04
T1
0.31
0.33
0.31
0.33
9.61
12.15
T2
0.06
0.14
0.06
0.14
5.09
5.49
T3
0.12
0.27
0.12
0.27
7.35
8.65
(1)烟草吸收的氮元素在根毛细胞内可以合成_____________(答出2点)等有机大分子化合物。
(2)根据以上信息可知,氮素能提高烟草的光合能力表现在_____________等方面。CK组的缺氮效应_____________(填“不明显”或“明显”),依据是__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氮素的形态能影响光合作用,有利于促进烟草吸收CO2的氮素形态是_____________。
(3)T3组的净光合速率小于T1组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答案】(1)蛋白质、核酸
(2) 增加气孔导度、提高胞间CO2浓度、提高净光合速率 明显 CK组缺氮,第30天净光合速率下降 NO3-
(3) T3组营养液的NO3-含量低于T1组营养液的 NH4+的竞争作用会降低烟草对NO3-的吸收
【分析】1、分析表格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只含硝态氮的营养液(T1)气孔导度最大,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净光合速率最大;硝态氮与铵态氮比例为1:1的营养液(T3)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和净光合速率比T2组大,但比T1组小。
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出氧气的过程。
3、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之一是二氧化碳浓度,CO2影响暗反应阶段,制约C3的形成。在一定范围内随CO2浓度的增大,光合速率逐渐增加,当CO2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再增大CO2浓度,光合作用速率将不再增加。应用在农业生产上可以通过“正其行、通其风”,增施农家肥等增大CO2浓度,提高光能利用率。
(1)
烟草吸收的氮元素合成有机大分子化合物,说明该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含有N元素,所以烟草吸收的氮元素在根毛细胞内可以合成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大分子化合物。
(2)
由表格可知,与无氮营养液(CK) 对照组相比,30天后,有氮营养液组的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以及净光合速率都更大,说明氮素提高烟草的光合能力表现在增加气孔导度、提高胞间CO2浓度、提高净光合速率。比较数据可知,CK组幼苗第30天的净光合速率明显比实验组的低,说明CK组幼苗的缺氮效应明显。分析表格可知,不同形态的氮素会影响光合速率,从T1、 T2、T3组的数据可知,相同时间内,T1组的胞间CO2浓度更大 ,说明T1组的NO3- (硝态氮)促进烟草吸收CO2的效果更明显。
(3)
分析表格可知,只含NO3-的营养液(T1)气孔导度最大,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净光合速率最大;NO3-与NH4+比例为1:1的营养液(T3)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和净光合速率比T2组大,但比T1组小,可能的原因是T3组营养液的NO3-含量低于T1组营养液的含量,或NH4+的竞争作用会降低烟草对NO3-的吸收。
【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27.甲状腺激素(TH)作用于体内几乎所有的细胞,其能使靶细胞代谢速率加快,氧气消耗量增加,产热量增加。下图为TH分泌的调节途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寒冷刺激下,机体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经过_____________传递到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下丘脑分泌_____________(填名称),最终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代谢加快,产热增多。
(2)当幼龄实验小鼠长期缺碘时,其TH的分泌会减少,通过反馈调节,机体内TRH和TSH的分泌会_____________。反馈调节是指_____________。切除幼龄实验小鼠的甲状腺,其体重和身长几乎不再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受到寒冷刺激时,乙酰胆碱和甲状腺激素都能作用于骨骼肌细胞,二者发挥作用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
【答案】(1) 传入神经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 增多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切除小鼠的甲状腺后,其生长发育停滞
(3)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
【分析】由图可知,图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又可以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
(1)
在寒冷刺激下,外界温度下降,刺激到皮肤的冷觉感受器,经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下丘脑,会引起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分级调节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2)
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体内的TRH和TSH的分泌均会增加。反馈调节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切除小鼠的甲状腺后,其生长发育停滞,故切除幼龄实验小鼠的甲状腺,其体重和身长几乎不再增加。
(3)
乙酰胆碱和甲状腺激素均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才能传递信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需要考生明确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细心答题。
28.接种新冠疫苗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降低新冠肺炎发病率和重症率的有效手段。新冠疫苗的种类有灭活疫苗、mRNA疫苗等。2021年12月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批准了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的注册申请,这是我国首家获批的自主知识产权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情况下,新冠病毒要入侵机体,首先需要穿过的身体屏障是______。新冠病毒被吞噬细胞摄取后,能被______(填细胞器)降解。
(2)控制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的过程中,T细胞发挥着重要作用。T细胞在人体内发育成熟的场所是______,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的作用是______。
(3)抗体联合治疗药物能与患者体内的新冠病毒特异性结合,最终被______细胞吞噬消化。灭活疫苗需要多次注射,目的是______,以提高保护效力。
【答案】(1) 皮肤、黏膜 溶酶体
(2) 胸腺 分泌淋巴因子,增殖分化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3) 吞噬 提高抗体浓度,使记忆细胞和效应细胞的数量增多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
新冠病毒要入侵机体,首先需要穿过的身体屏障是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溶酶体可以分解衰老死亡以及被病毒侵染的细胞。
(2)
T细胞在人体内发育成熟的场所是胸腺,T细胞可以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也可以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3)
治疗药物能与患者体内的新冠病毒特异性结合,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灭活疫苗需要多次注射的目的是提高抗体浓度,使记忆细胞和效应细胞的数量增多进而免疫功能增强。
【点睛】本题考查免疫系统相关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明确防疫原理。
29.叶片脱落时,在叶柄基部的区域内,薄壁组织细胞产生的一群外层细胞壁胶化的小细胞逐渐呈游离状态,对叶柄的支持力减弱,这个区域称为离层。科学家提出,离层两侧生长素的浓度梯度决定了叶片是否脱落。某小组为了验证该观点,用含有一定浓度萘乙酸(NAA)的琼脂块分别处理植物的近轴端和远轴端,并统计叶片的脱落率(%),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后时间/h
近轴端处理
远轴端处理
对照组
NAA组
对照组
NAA组
12
0.0
0.0
0.0
0.0
24
5.0
0.0
5.0
15.0
36
20.0
0.0
20.0
65.0
48
62.5
10.0
62.5
92.5
(1)在细胞层次上分析,叶柄基部出现离层是______的结果,该过程受植物激素的调控。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_的分子。
(2)根据以上信息可知,该实验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相同的位置放置不含NAA的琼脂块,以排除______的干扰。
(3)根据以上实验及结果可知,在远轴端添加NAA会______,在近轴端的添加NAA会______。若要促进叶片的脱落,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答案】(1) 细胞分化 信息
(2) 分别在植物的近轴端和远轴端 琼脂块自身因素
(3) 促进叶片脱落 抑制叶片脱落 提高远轴端的生长素浓度
【分析】细胞分化就是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过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
(1)
离层即薄壁组织细胞产生的一群外层细胞壁胶化的小细胞,是经细胞分化形成的。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
(2)
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离层两侧生长素的浓度梯度决定了叶片是否脱落,设置了两组实验,实验组是分别在植物的近轴端和远轴端放置含NAA的琼脂块,对照组是分别在植物的近轴端和远轴端相同的位置放置不含NAA的琼脂块,以排除琼脂块自身因素的干扰。
(3)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远轴端添加NAA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叶片脱落率明显大于对照组,说明在远轴端添加NAA会促进叶片脱落;在近轴端的添加NAA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叶片脱落率明显小于对照组,说明在在近轴端的添加NAA会抑制叶片脱落。处理时间越长即NAA浓度越大,脱落率越高,若要促进叶片的脱落,可采取的措施是提高远轴端的生长素浓度。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获取结论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0.某种二倍体昆虫触角的丝状(A)对棒状(a)为显性,等位基因A、a位于性染色体上。不考虑性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定该种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某实验小组让丝状触角雄虫与棒状触角雌虫杂交,若子代_____________,则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若子代_____________,则其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
已知该种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触角的形状还受等位基因B、b的控制。基因b能抑制基因a的表达而出现羽状触角,基因B则没有该效应。某棒状触角雌虫与丝状触角雄虫杂交,所得F1中羽状触角雌虫所占比例为1/8。
(2)①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_____,F1中丝状触角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
(3)②设计一次杂交实验来鉴定自然群体中某棒状触角雌虫的基因型。(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
【答案】(1) 雌虫都表现为丝状触角、雄虫都表现为棒状触角 都表现为丝状触角(或雌雄昆虫的触角均为丝状:棒状=1:1)
(2) BbZaW×bbZAZa 1/2
(3)杂交组合:该棒状触角雌虫×羽状触角雄虫
预期结果:若子代中出现羽状触角个体,则其基因型为BbZaW;若子代均表现为棒状触角,则其基因型为BBZaW
【分析】ZW型性别决定方式雌性个体是由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ZW组成的,XY型性别决定方式雌性个体是由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XX组成的。判断显隐性可根据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一代只出现一种表现型判断,也可根据性状分离法判断。判断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可统计子代雄雄表现型及比例。对于ZW型生物,也可以选用隐性的雄性和显性的雌性杂交,看子代雌雄表现型是否相同。
(1)
若该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丝状触角雄虫(XAY)与棒状触角雌虫(XaXa)杂交,则子代表现型及其对应基因型为丝状触角雌虫(XAXa)、棒状触角雄虫(XaY)。若该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丝状触角雄虫(ZAZA)与棒状触角雌虫(ZaW)杂交,则子代表现型及其对应基因型为丝状触角雄虫(ZAZa)、丝状触角雌虫(ZAW),即子代都表现为丝状触角。或者丝状触角雄虫(ZAZa)与棒状触角雌虫(ZaW)杂交,则子代表现型及其对应基因型为丝状触角雄虫(ZAZa)、丝状触角雌虫(ZAW)、棒状触角雄虫(ZaZa)、棒状触角雌虫(ZaW),即雌雄昆虫的触角均为丝状:棒状=1:1,该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
(2)
某棒状触角雌虫(ZaW)与丝状触角雄虫(ZAZ-)杂交,所得F1中羽状触角雌虫ZaW所占比例为1/8=1/4×1/2,可知亲本丝状触角雄虫基因型为ZAZa,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等位基因A、a位于性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基因b能抑制基因a的表达而出现羽状触角,基因B则没有该效应,采用逐对法分析,1/8=1/2(bb)×1/4(ZaW),则亲本的基因型为BbZaW×bbZAZa。F1中丝状触角个体(BbZAZa、BbZAW、bbZAZa、bbZAW)所占比例为4/8=1/2。
(3)
可用测交法鉴定,即某该棒状触角雌虫(B_ZaW)与羽状触角雄虫(bbZaZa)杂交,若子代中出现羽状触角个体,则其基因型为BbZaW;若子代均表现为棒状触角,则其基因型为BBZaW。
【点睛】本题考查掌握伴性遗传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难点在于分析不完全显性时的基因型及利用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知识设计杂交实验,答题关键在于采用逐对法进行分析。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联考试题(月考)生物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联考试题(月考)生物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教研室2023届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联考一模生物试题pdf、教研室2023届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联考一模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联考试题(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联考试题(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上学期高考第一次质量联考(一模)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2023届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上学期高考第一次质量联考(一模)生物试题,文件包含教研室2023届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联考一模生物试题pdf、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