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高考】地理考点全复习——14《水循环与水平衡》复习课件(新教材新高考)
展开水循环与水平衡第十四讲[必备知识] 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的环节;水循环的意义;水平衡原理;全球水量平衡[关键能力] 综合分析、比较三类水循环的差异;利用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解释地理现象;培养归纳概括能力、演绎推理能力[学科素养] 能够从区域空间位置的视角,对典型区域的水循环类型、环节进行认知;从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核心价值] 能够从“人对地的影响”视角认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发展观运用示意图等资料,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1、水圈与水体2、水循环3、水平衡01水圈与水体“三分陆地 七分海洋”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1.大气水:占0.001%。3.海洋水:占96.538%。湖泊冰川02水循环海洋陆地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大循环不是。地球上3/4的面积都是海洋,海上内循环的水量占水循环的90%左右。[易误辨析] 参与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水循环吗?说明理由。 不是。地球上3/4的面积都是海洋,海上内循环的水量占水循环的90%左右。影响:径流量减少。原因:梯田可以截留雨水、径流,增加下渗。(2021·北京卷)某校学生到甘肃省天水市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研学活动。读材料,回答问题。 天水市桥子沟流域包括自然条件相似的东沟和西沟两个小流域。东沟通过修建梯田等措施进行治理,西沟基本保持原状。同学们根据水文站的观测数据得知,在每平方千米面积内,东沟、西沟年径流量分别为4 700 m3、12 500 m3。 说出修建梯田对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并分析原因。影响:径流量减少。原因:梯田可以截留雨水、径流,增加下渗。(1)影响蒸发的因素(1) 影响蒸发的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2) 影响降水的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3) 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4) 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5) 影响下渗的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6)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丰富的地下水。 (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地表降水下渗地下地表地表(1) 使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使水体得以更新。(2) 促进了地球表层区域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3) 促进了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调节地表温度。(4) 改变一些地区的生态和生活环境。(5) 流水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改造着地表形态。(2020·天津卷)中新天津生态城是在盐碱荒滩上建设起来的一座新城。1. 南堤滨海步道公园紧邻永定新河,园内湖泊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 ) A.调节地表径流量 B.减少地下径流量 C.减少水的下渗量 D.减少地表水蒸发A2.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林地大多分布在堆土形成的高地上,主要是因为高地( ) A.受风沙影响小 B.盐碱化程度低 C.受干旱影响小 D.热量条件较好B3.边缘区设置预处理前池,底部布置大卵石,主要目的是降雨初期( )A.防止前池水分蒸发 B.削减雨水径流量C.沉降径流污染物质 D.净化雨水有机质山地城市的沟谷绿地位于雨水径流过程的下游,对雨水有终端处理的作用,因此将沟谷绿地中的自然洼地或水塘与调蓄水塘、人工湿地和多功能调蓄水池等人工的雨水终端处理构筑物建设相结合,建立良好的入渗场地,接纳山地城市其他海绵绿地以及城市用地中的雨水径流。根据功能不同设置边缘区、缓冲区和蓄水区(如下图)。据此完成3~4题。C山地城市的沟谷绿地位于雨水径流过程的下游,对雨水有终端处理的作用,因此将沟谷绿地中的自然洼地或水塘与调蓄水塘、人工湿地和多功能调蓄水池等人工的雨水终端处理构筑物建设相结合,建立良好的入渗场地,接纳山地城市其他海绵绿地以及城市用地中的雨水径流。根据功能不同设置边缘区、缓冲区和蓄水区(如下图)。据此完成3~4题。4.与相等区域平原城市比较,山地城市的沟谷绿地蓄水区( )A.面积和深度增加 B.面积减小、深度增加C.面积和深度减小 D.面积增加、深度减小A03水平衡地球上某个地区在某段时间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公式:P-E-R=ΔS(P为降水量,E为蒸发量,R为径流量,ΔS为储水变量)。对于不同的区域,可以通过建立水量平衡方程来考察水循环的过程(2017·全国卷1)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mm。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mm。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1. 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A.远大于2 000 mm B.约为2 000 mm C.约为210 mm D.远小于210 mmC2. 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A3. 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B(2017·全国卷1)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mm。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mm。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鹿特丹是低地之国,也是荷兰最大的港口城市,尽管拥有较发达的排水系统,但还是无法有效疏解暴雨形成的地表水,经常形成内涝,有人建议可以用水广场的方式治水。水广场由几个形状、大小和高度各不相同的水池组成,水池间有渠相连,平时可供人们休闲娱乐。下图为水广场示意图。4. 鹿特丹经常形成内涝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地势低平 B.降水集中 C.设施落后 D.海水倒灌A5. 修建“水广场”的主要目的是( ) A.排泄地表水 B.增加地表水下渗 C.防止街道积水 D.休闲娱乐C(2021·长沙考前冲刺卷)地中蒸渗仪装置是一个较完美的降雨—径流—入渗—作物、地表蒸腾蒸发量(简称蒸散量)等水平衡要素相互转化的观测试验装置。我国部分地区依据地下水埋深和作物根系的一般特点,设计大型地中蒸渗仪装置,利用水量平衡原理,进行量化研究根系吸水层中的有效降水量。下图为地中蒸渗仪装置原理图,实验小组用该装置在一次降水过程中进行了测量,测得该次降雨量为P,蒸散量为E,量筒①的量为R,量筒②的量为D。6. 该次实验测得的根系吸水层中的有效降水量为( ) A.P+R-E-D B.P-R-E-D C.P-R+E-D D.P-R-DB(2021·长沙考前冲刺卷)地中蒸渗仪装置是一个较完美的降雨—径流—入渗—作物、地表蒸腾蒸发量(简称蒸散量)等水平衡要素相互转化的观测试验装置。我国部分地区依据地下水埋深和作物根系的一般特点,设计大型地中蒸渗仪装置,利用水量平衡原理,进行量化研究根系吸水层中的有效降水量。下图为地中蒸渗仪装置原理图,实验小组用该装置在一次降水过程中进行了测量,测得该次降雨量为P,蒸散量为E,量筒①的量为R,量筒②的量为D。7.受该装置成本较高的影响,下列地区 运用该装置效益最高的是( ) A.海南三沙市 B.珠江三角洲 C.成都平原 D.淮北平原D(2018·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备战2023高考】地理考点全复习——19《土壤》复习课件(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备战2023高考】地理考点全复习——19《土壤》复习课件(新教材新高考)
【备战2023高考】地理考点全复习——18《植被》复习课件(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备战2023高考】地理考点全复习——18《植被》复习课件(新教材新高考)
【备战2023高考】地理考点全复习——11《大气运动与降水》复习课件(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备战2023高考】地理考点全复习——11《大气运动与降水》复习课件(新教材新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