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01《物质的分类和转化》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
展开考点1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
本考点为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变化、胶体的概念及判断等,试题难度不大,以考查对知识的识记、再现能力为主。
预计2023年试题中以选择题形式单独考查该考点的可能性较小,可能在某一选择题的某个选项中有所体现;备考应继续重点把握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关注化学与环境、能源、生命、材料等方面的生活、社会热点。
一、物质的组成
二、物质的分类
三、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四、分散系、胶体
物质的组成
1.原子、分子、离子概念比较
(1)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分子和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①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能独立存在的微粒,它保持着这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分子间有一定距离;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物理变化是分子运动状态改变的结果),分子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和在一些分子间存在氢键。
②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固态时均为分子晶体)。如:干冰、水、硫酸等。
(3)原子和原子构成的物质:
①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是原子运动形态的变化。原子有一定的种类、大小和质量,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间有一定间隙,原子不停地运动着,原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
②由原子构成的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等。
(4)离子和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绝大多数盐类,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等都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2)元素组成物质
元素
(3)纯净物与混合物
①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3.同素异形体
(1)概念: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2)形成方式
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
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3)性质差异
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小试牛刀】
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
(2)Na、NaCl、SiO2、H2SO4都称为分子式( )
(3)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 )
(4)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
(5)人们可以利用先进的化学技术,选择适宜的条件,利用化学反应制造新的原子( )
(6)Na、NaCl、SiO2、H2SO4都称为分子式( )
(7)白磷和红磷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
(8)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
(9)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
(10)明矾[KAl(SO4)2·12H2O]属于混合物( )
(11)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
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典例】
例1 某物质经分析知道它仅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不可能是( )
A.混合物 B.化合物 C.纯净物 D.单质
【答案】B
【解析】仅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单质,是单质必为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比如金刚石、石墨混合在一起。
例2 (2020•浙江7月选考)下列物质对应的组成不正确的是( )
A.干冰:CO2 B.熟石灰:CaSO4·2H2O
C.胆矾:CuSO4·5H2O D.小苏打:NaHCO3
【答案】B
【解析】A项,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故A正确;B项,熟石灰成分为Ca(OH)2,CaSO4·2H2O为生石膏,故B错误;C项,胆矾为五水合硫酸铜晶体,故C正确;D项,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名,故D正确;故选B。
【对点提升】
对点1 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后确认,60个N原子可结合成N60分子,下列关于N60的叙述正确的是( )
A.N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N60和N2性质完全相同
C.一个N60分子中有30个N2分子 D.N60和N2混合形成的是混合物
【答案】D
【解析】N60是一种单质,A项错误;N60和N2是两种不同的单质,物理性质不相同,化学性质相似,B项错误;N60是纯净物,不含有N2分子,C项错误。
对点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纯净物只由一种元素组成,而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
B.纯净物只由一种原子组成,而混合物由多种原子组成
C.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组成混合物的物质可能只有一种元素
D.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答案】C
【解析】氧气、臭氧可组成由一种元素形成的混合物,A错误;HD由两种原子组成,但属于纯净物,B错误;FeCl2、FeCl3可形成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混合物,D错误。
【巧学妙记】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说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但通过物理方法,原子也可以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等。
2.只有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晶体中才存在单个的分子,因此,也才具有具体的分子式,原子晶体和离子晶体中只存在相应的原子或离子,其化学式表示的是晶体中原子或离子的个数比,并不存在单个的分子,因此,这些晶体只存在化学式,不存在分子式。
3.在分子晶体中可能存在共价键,肯定没有离子键;在原子晶体中肯定存在共价键;而在离子晶体中肯定存在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
4.一般情况下,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较低,而原子晶体和离子晶体的熔沸点较高。
物质的分类
1.物质的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例如:
(2)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分类。例如:
2、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即由同种分子或微粒组成,有固定的组成和一定的性质。
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即由不同种分子或微粒组成,无一定的组成,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小试牛刀】
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某物质经科学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不可以断定该物质一定是一种纯净物( )
(2)用于环境消毒的漂白粉是混合物( )
(3)花生油和汽油的主要成分都是烃的混合物( )
(4)冰水混合物为纯净物( )
(5)胆矾(CuSO4·5H2O)属于混合物( )
(6)纤维素、合成纤维、塑料等高分子化合物均为混合物( )
(7)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
(8)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9)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 )
(10)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
(11)纯碱属于碱,硫酸氢钠、碳酸氢钠属于酸式盐( )
(12)已知NaH2PO2是正盐,其水溶液呈碱性,则H3PO2属于一元弱酸( )
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典例】
例1 (2017·北京理综)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
【答案】A
【解析】A项,瓷器主要成分属于硅酸盐,属于无机物;B项,丝绸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属于有机物;C项,茶叶中的成分主要有咖啡因、糖类等,属于有机物;D项,中草药成分较为复杂,成分主要为有机物。
【答案】A
例2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
A.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B.根据酸分子中H原子个数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C.根据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
D.根据SiO2是酸性氧化物,判断其可与NaOH溶液反应
【答案】D
【解析】A项,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故A错误;B项,根据酸分子能电离出的氢离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故B错误;C项,分散系的划分是以分散质粒子大小来区分的,胶体粒子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溶液溶质粒子直径小于1nm,浊液粒子直径大于100nm,溶液和浊液都不具有丁达尔效应,故C错误;D项,SiO2是酸性氧化物,SiO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iO3和水,故D正确;故选D。
【对点提升】
对点1 我国在物质制备领域成绩斐然,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
A.砷化铌纳米带
B.全氮阴离子盐
C.聚合氮
D.双氢青蒿素
【答案】D
【解析】A项,砷化铌纳米带,不含碳元素,属于无机物,故A不选;B项,全氮阴离子盐分子中不含碳元素,属于无机物,故B不选;C项,聚合氮不含碳元素,属于无机物,故C不选;D项,双氢青蒿素含有C、H、O,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D选;故选D。
对点2 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或归类不正确的是( )
①混合物:石炭酸、福尔马林、水玻璃、水银
②化合物:CaCl2、烧碱、苯乙烯、HD
③电解质:明矾、冰醋酸、硫酸钡
④纯净物:干冰、冰水混合物、浓硫酸、水晶
⑤同素异形体:足球烯、石墨、金刚石
⑥同系物:CH2O2、C2H4O2、C3H6O2、C4H8O2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⑥
【答案】D
【解析】①石炭酸是苯酚,属于纯净物、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水银是单质属于纯净物,①错误;②CaCl2、烧碱、苯乙烯是化合物,HD是氢气分子,不是化合物,②错误;③明矾是十二水合硫酸铝钾晶体、冰醋酸属于酸、硫酸钡是盐,都是电解质,③正确;④干冰是二氧化碳,是纯净物、冰水混合物是水,属于纯净物、浓硫酸是混合物、水晶是二氧化硅,属于纯净物,④错误;⑤足球烯、石墨、金刚石是由C元素形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⑤正确;⑥CH2O2、C2H4O2、C3H6O2、C4H8O2,组成相差CH2,结构不一定相似,所以不一定是同系物,⑥错误,①②④⑥错误;答案选A。
【巧学妙记】
1.区分纯净物、混合物的关键是:是否同种物质组成,区分单质、化合物的关键是:是否同种元素组成。如:由H2、D2等组成的氢分子混合在一起时,就是混合物,但它们同属于单质,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混合在一起也属于混合物。HD、HT、DT与H2、D2、T2一样属于氢的不同单质,它们都是由同一种元素-氢组成的。
2.氧化性酸与非氧化性酸是指酸根离子有没有氧化性,如浓硫酸、硝酸为氧化性酸,盐酸为非氧化性酸。但非氧化性酸电离出来的氢离子也有一定的氧化性。
3.酸的元数与酸的结构中羟基氢原子个数相同,不可简单地认为分子中有几个氢原子就是几元酸。如:H3PO2中只有一个羟基氢,为一元酸。
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质变化与性质的关系
2.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三态变化、金属导电、蒸馏和分馏、挥发和升华、吸附和盐析、电泳、潮解、溶液及盐的焰色反应、粉碎、凝聚等。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沸点、溶解度、导电性等。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般都伴随着物理变化,但化学变化占优势。如:风化、老化、裂化、裂解、硝化、磺化、钝化、酯化、皂化、水泥的硬化、硬水的软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等;脱水、脱氧、脱氢、脱硫等;干馏、燃烧、粉尘的爆炸等;电解、电镀、原电池反应、电化学腐蚀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判断的“五大误区”
(1)同位素原子间的相互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因为化学变化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
(2)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熔融氯化钠的电离等是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过程中,能量一定发生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氨气的液化等。
(4)爆炸有的是化学变化引起的,有的是物理变化引起的。
(5)金属导电、吸附、胶体聚沉等属于物理变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煤的气化(液化)等属于化学变化。
【小试牛刀】
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蛋白质的变性、纳米银粒子的聚集都是化学变化( )
(2)通过化学变化可将水直接变为汽油( )
(3)用铂丝蘸取Na2SO4、Na2CO3、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
(4)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 )
(5)Na2CO3·10H2O的风化属化学变化,NaOH的潮解属物理变化( )
(6)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
(7)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不涉及化学变化( )
(8)激光法蒸发石墨得C60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
(9)NH4Cl溶液除铁锈是化学变化、食盐水导电是物理变化( )
(10)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煤的“干馏”都是物理变化。( )
(11)分馏、蒸馏、蒸发、萃取、分液、过滤都属于物理变化。( )
(12)加热NH4Cl固体,固体从试管底部跑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 )
(13)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 )
(14)用铂丝蘸取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
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典例】
例1 (2019•上海卷)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次氯酸漂白 B.盐酸除锈 C.石油分馏 D.煤干馏
【答案】C
【解析】A项,次氯酸漂白利用的是次氯酸的漂白性,A 错误;B项,盐酸除锈利用盐酸与氧化铁的反应,B 错误;C项,石油分馏利用烃的沸点差异,为物理性质,C 正确;D项,煤干馏指的是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高温加热煤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的过程,为化学变化,D 错误。
例2 (2020•新课标Ⅰ卷))铑的配合物离子[Rh(CO)2I2]-可催化甲醇羰基化,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H3COI是反应中间体
B.甲醇羰基化反应为CH3OH+CO=CH3CO2H
C.反应过程中Rh的成键数目保持不变
D.存在反应CH3OH+HI=CH3I+H2O
【答案】C
【解析】题干中明确指出,铑配合物[Rh(CO)2I2]-充当催化剂的作用,用于催化甲醇羰基化。由题干中提供的反应机理图可知,铑配合物在整个反应历程中成键数目,配体种类等均发生了变化;并且也可以观察出,甲醇羰基化反应所需的反应物除甲醇外还需要CO,最终产物是乙酸;因此,凡是出现在历程中的,既非反应物又非产物的物种如CH3COI以及各种配离子等,都可视作中间物种。A项,通过分析可知,CH3COI属于甲醇羰基化反应的反应中间体;其可与水作用,生成最终产物乙酸的同时,也可以生成使甲醇转化为CH3I的HI,A项正确;B项,通过分析可知,甲醇羰基化反应,反应物为甲醇以及CO,产物为乙酸,方程式可写成:CH3OH+COCHCOOH,B项正确;C项,通过分析可知,铑配合物在整个反应历程中,成键数目,配体种类等均发生了变化,C项不正确;D项,通过分析可知,反应中间体CH3COI与水作用生成的HI可以使甲醇转化为CH3I,方程式可写成:CH3OH+ HI→CH3I+H2O,D项正确;故选C。
【对点提升】
对点1 下列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堆肥发酵
B.焚烧发电
C.二次分拣
D.催化降解
【答案】C
【解析】A项,堆肥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食物中的有机物发生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故A不选;B项,焚烧发电过程中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故B不选;C项,二次分拣是将物质按照不同种类进行分类,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故C选;D项,催化降解过程中是高分子化合物变成小分子,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故D不选;故选C。
对点2 钒元素用途广泛,如图是一种钒的化合物催化某反应的反应机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2O参与了该催化反应
B.过程①中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C.该催化循环过程中有氢氧键的断裂和形成
D.每次循环的净反应为H2O2+2C1-=2HOCl+2e-
【答案】D
【解析】A项,过程④说明H2O参与了该催化反应,故A正确;B项,根据过程①的反应,反应物全部变为生成物,说明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故B正确;C项,过程①中有氢氧键的形成,过程②中有氢氧键的断裂,说明该催化循环过程中有氢氧键的断裂和形成,故C正确;D项,根据整个反应体系得到每次循环的净反应为H++H2O2+C1-=HOCl+H2O,故D错误。故选D。
【巧学妙记】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三馏
蒸馏、分馏
干馏
四色
焰色试验
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
七解
溶解、潮解
分解、裂解、水解、电解、降解
十八化
熔化、汽化、液化(不包括煤的液化)、酸化
氧化、氢化、风化、水化、钝化、皂化、歧化、催化、炭化、酯化、硝化、裂化、卤化、油脂硬化
分散系、胶体
1.分散系
(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可用如下直观地表示。
2.三种分散系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1_nm
1~100_nm
>100_nm
分散质微粒成分
离子或小分子
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
巨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
外观特征
均匀、透明
均匀、透明或半透明
不均匀、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静置无沉淀
较稳定
不稳定,静置有沉淀或分层
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分类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
悬浊液、乳浊液
实例
食盐水、蔗糖溶液
Fe(OH)3胶体
泥水
3.胶体及其性质
(1)常见的胶体:烟、云、雾、AgI水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等。
(2)胶体的性质
①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光通过胶体时,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造成的。
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别溶液和胶体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②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与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
4.Fe(OH)3胶体的制备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小试牛刀】
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胶体和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是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 )X
(2) 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都比较稳定,密封放置不产生沉淀( )
(3)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
(4)雾是气溶胶,在阳光下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
(5)“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m)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6)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7)胶体与溶液都可以通过滤纸、半透膜和分子筛( )
(8)用激光笔照射鸡蛋清溶液,侧面可观察到明显的光路( )
(9)明矾与水反应生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
(10)水泥厂、冶金厂用高压电作用于气溶胶以除去烟尘,是利用了电泳原理( )
(11)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某液体中,用滤纸过滤的方法可以从此分散系中分离得到该“纳米材料”( )
(12)碳纳米管属于胶体分散系,该材料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 )
(13)胶体微粒可用于制备纳米材料( )
(14)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
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典例】
例1 下列分散系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 雾 B. 硫酸铜溶液 C. 氢氧化铁胶体 D. 淀粉溶液
【答案】B
【解析】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雾、氢氧化铁胶体和淀粉溶液均是胶体分散系,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硫酸铜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选B。
例2 下列有关氢氧化铁胶体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 对浑浊泥水具有净化作用
C. 是不均匀的分散系 D. 是红褐色透明的混合物
【答案】C
【解析】A项,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A正确;B项,氢氧化铁胶体可以吸附水中悬浮杂质,胶体凝聚,达到净水的目的,B正确;C项,胶体是均匀的分散系,C错误;D项,Fe(OH)3是红褐色,且胶体属于混合物,是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的,D正确。
【对点提升】
对点1 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FeCl3溶液与Fe(OH)3胶体的外观都是澄清、透明、均匀的
B.溶液中溶质粒子能通过半透膜,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
C.光束通过淀粉溶液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光束通过蔗糖溶液时,则无此现象
D.溶液最稳定,放置后不会生成沉淀;胶体很不稳定,放置后很快会生成沉淀
【答案】D
【解析】A项,FeCl3溶液与Fe(OH)3胶体均为澄清、透明、均匀的分散系;B项,半透膜允许溶液中溶质粒子通过,不允许胶体中分散质粒子通过;C项,蔗糖溶液不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淀粉溶液具有丁达尔效应;D项,溶液最稳定,胶体属于介稳体系,在一定条件下,能长时间稳定存在。
对点2 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
B.X、Z烧杯中分散质相同
C.Y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aCO3+2Fe3++3H2O===2Fe(OH)3+3CO2↑+3Ca2+
D.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所得液体Z中红褐色透明液体应为Fe(OH)3胶体,固体为石灰石,过滤法分离石灰石固体和液体,A正确;X中是氯化铁溶液,分散质是Cl-和Fe3+,Z中有氢氧化铁胶体,分散质是氢氧化铁胶粒,还有Ca2+、Cl-,故B错误;碳酸钙能与H+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促进Fe3+水解,C正确;Z中有氢氧化铁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正确。
【巧学妙记】
(1)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1~100 nm),胶体的特性是丁达尔效应;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
(2)胶体不带有电荷,而胶体粒子常带有电荷,但淀粉胶粒不带电荷。
(3)Fe(OH)3胶体粒子为Fe(OH)3的集合体,因此1 mol Fe3+完全水解得到的Fe(OH)3胶体粒子少于1 mol。
(4)部分铝盐、铁盐如KAl(SO4)2·12H2O、FeCl3·6H2O溶于水,Al3+、Fe3+水解生成Al(OH)3胶体、Fe(OH)3胶体,胶体能吸附悬浮固体或色素形成沉淀而除杂,因此部分铝盐、铁盐常用作净水剂,但不具有消毒杀菌的能力。
(5)胶体属于分散系,是混合物,而很多纳米级物质的微粒直径也在1~100 nm,但不属于胶体,属于纯净物,如纳米铜等。
1.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没有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
B
C
D
神十一载人飞船发射
陶器烧制
湿法炼铜
打磨磁石制司南
【答案】D
【解析】A项,飞船发射涉及燃料的燃烧,有化学反应,故A正确;B项,陶器烧制过程中,有新的硅酸盐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项,湿法炼铜是指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单质,故C正确;D项,打磨磁石制指南针只改变物质的外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D。
2.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返回地面。下列所涉及的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超声电机的心脏——压电陶瓷 B.主体框架——钛合金、铝合金
C.国旗旗面——芳纶纤维 D.发动机包裹材料——碳纤维
【答案】B
【解析】A项,陶瓷是无机非金属材料,A不选;B项,钛合金、铝合金是金属材料,B选;C项,芳纶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C不选;D项,碳纤维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D不选;故选B。
3.下列物质分类均正确的一组是 ( )
混合物
碱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液氯
苛性钠
胆矾
氧化铁
二氧化碳
B
氯水
烧碱
食盐
氧化钠
一氧化碳
C
碘酒
纯碱
石灰石
氨气
水
D
漂白粉
熟石灰
苏打
生石灰
二氧化硫
【答案】D
【解析】A项,液氯是纯净物,A项错误;B项,一氧化碳不是酸性氧化物,B项错误;C项,纯碱是盐,氨气是氢化物不是氧化物,水不是酸性氧化物,C项错误;D项,漂白粉是混合物,熟石灰是碱,苏打是盐,生石灰是碱性氧化物,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D项正确;故选D。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转化为石墨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发生化学反应时一定伴随着化学键的变化和电子的转移
D.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丁达尔效应
【答案】B
【解析】A项,金刚石与石墨是结构不同的两类物质,金刚石转化为石墨,涉及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属于化学变化,A项错误;B项,碱性氧化物是指能与酸反应只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均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是指能与碱反应只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大多数为非金属氧化物,但有的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B项正确;C项,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但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有电子转移,C项错误;D项,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 ~ 100 nm之间,溶液中粒子直径小于1 nm,浊液中粒子直径大于100 nm,D项错误;故选B。
5.德国著名行业杂志《应用化学》上曾刊登介绍:某中德联合研究小组设计制造了一种“水瓶”,用富勒烯 (C60)的球形笼子作“瓶体”,一种磷酸盐作“瓶盖”,恰好可将一个水分子关在里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瓶”、CuSO4·5H2O都是混合物
B.熔点:金刚石>C60
C.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C60是物理变化
D.磷酸钙是强电解质,其组成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
【答案】B
【解析】A项,CuSO4·5H2O是纯净物,A错误;B项,金刚石是原子晶体,C60是分子晶体,所以熔点:金刚石>C60,B正确;C项,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C60是化学变化,C错误;D项,磷酸钙是强电解质,钙为长周期元素,D错误;故选B。
6.下列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活性炭吸附色素 B.用高粱酿制白酒
C.用维生素C缓解亚硝酸盐中毒 D.用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
【答案】A
【解析】A项,活性炭吸附色素为物理变化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A符合题意;B项,高粱酿制白酒,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糖类转化为乙醇,属于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C项,亚硝酸盐会将血红蛋白中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服用维生素C可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从而缓解中毒症状,属于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D项,盐碱地的土壤中含有Na2CO3,因CO32-水解显碱性,加入石膏可实现CaSO4转化为难溶的CaCO3,从而降低土壤中CO32-浓度,碱性减弱,该过程涉及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故选A。
7.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及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纯净物:冰水混合物
B.波尔多液:Ca(OH)2和CuSO4混合液
C.王水:浓HNO3和浓HCl体积比1:3混合
D.碱石灰:Ca(OH)2和Na2O
【答案】D
【解析】A项,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B项,波尔多液是由硫酸铜、生石灰和水配制成的天蓝色胶状悬浊液的保护性杀菌剂,主要成分为Ca(OH)2和CuSO4混合液,故B正确;C项,王水是由浓硝酸和浓盐酸按照体积比1:3组成的混合溶液,故C正确;D项,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D。
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钾溶于水能导电,所以氧化钾是电解质
B.强电解质一定是含有离子键,弱电解质中一定含弱极性共价键
C.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D.纳米铁粉分散在水中形成胶体,可以通过吸附的方式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Pb2+、Cu 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
【答案】C
【解析】A项,氧化钾溶于水能导电,是氧化钾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钾导电,不能推出氧化钾是电解质,A错误;B项,强电解质不一定含有离子键,比如HCl等强酸均是强电解质,均不含离子键,B错误;C项,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C正确;D项,纳米铁粉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Pb2+、Cu 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是因为铁可以将这些离子还原,不是吸附作用,D错误;故选C。
9.一种混晶结构的光催化剂(H-Anatasebranch/Rutilenanorod)与过硫酸根(S2O82-)协同降解有机污染物罗丹明B(RhB)的机理如下图所示(表示光照条件):
机理分析表明该方法优异的净化污水性能主要归功于反应中生成的硫酸根自由基(-SO4-)和羟基自由基(·O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过程中存在光能到化学能的转化
B.自由基-O2-对RhB的降解不起作用
C.S2O82-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D.RhB在两部分催化剂的作用下降解均发生了氧化反应
【答案】B
【解析】A项,从图中可看出该过程中存在光能到化学能的转化,A正确;B项,S2O82-和自由基-O2-共同作用产生硫酸根自由基(-SO4-),因此自由基-O2-对RhB的降解起重要作用,B错误;C项,过硫酸根(S2O82-)中含有过氧键,因此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C正确;D项,RhB在两部分催化剂的作用下降解均生成了CO2,碳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了氧化反应,D正确。故选B。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氯泡腾片和75%酒精均可杀灭COVID-19,二者消毒时均表现为强氧化性
B.邻羟基苯甲醛比对羟基苯甲醛熔点、沸点低,主要原因是邻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内氢键
C.硫、白磷、臭氧、C60、氩、水等物质固态时都是分子晶体,分子内都存在共价键
D.石油裂化、煤的气化、苯的硝化、胆矾的风化、蜡烛的熔化等过程中都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B
【解析】A项,酒精不具有强氧化性,其杀菌消毒原理是引起蛋白质的变性,未表现氧化性,故A错误;B项,邻羟基苯甲醛中羟基和醛基相邻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而对羟基苯甲醛易形成分子间氢键,分子间氢键形成使分子的熔沸点升高,故B正确;C项,氩为单原子分子,分子内不存在化学键,故C错误;D项,蜡烛的熔化只涉及物质的状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B。
11.下列诗句中所包含的有关化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
A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现代“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是经石油常压蒸馏得到的烃
B
雷蟠电掣云滔滔,夜半载雨输亭皋
涉及化学反应N2+O22NO
C
陶冶新平肇汉唐,宋明瓷夺宝珠光
“瓷”属于硅酸盐产品,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
D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雾”这种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A
【解析】A项,石蜡是石油减压蒸馏获得的,石油常压蒸馏获得汽油、煤油、柴油等,故A错误;B项,氮气和氧气在闪电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生成NO,发生反应为:N2+O22NO,故B正确;C项,瓷器是用黏土经过高温烧结制成的,黏土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则瓷器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正确;D项,“雾”这种分散系属于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雾”这种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
12.新型冠状病毒正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下列叙述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新冠病毒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体积分数为75%的医用酒精和“84”消毒液均可用于杀菌消毒
C.过氧化氢干雾空气消毒机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波广泛使用
D.冷链运输和冷藏储存抗病毒疫苗,目的是避免蛋白质变性
【答案】A
【解析】A项,丁达尔效应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A符合;B项,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84”消毒液具有强氧化性,二者均可用于杀菌消毒,均涉及化学变化,B不符合;C项,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涉及化学变化,C不符合;D项,蛋白质变性属于化学变化,D不符合;故选A。
13.某空气日报表中污染物的浓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主要污染物
PM2.5
PM10
SO2
NO2
CO
O3
浓度
32
65
14
42
0
15
A.CO和NO2均属于酸性氧化物
B.等质量的SO2和NO2氧原子数相同
C.1m3该空气中含有3.125×10-7molO3
D.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所以在空气中一定能形成胶体
【答案】C
【解析】A项,酸性氧化物是指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或与碱反应产生盐和水的化合物,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CO与水或碱不反应,NO2与水或碱反应,氮元素的价态发生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B项,由于,若m(SO2)=m(NO2),但M(SO2)=M(NO2),所以等质量的两种气体物质的量不同,所含原子数不同,故B错误;C项,由表中信息可知:1m3该空气中含有15O3,即:,由得:,故C正确;D项,胶体颗粒直径为1-100nm,PM2.5颗粒直径为2.5,即2500nm,PM2.5在空气中不一定能形成胶体,故D错误;故选C。
1.(2022·广东省茂名市普通高中毕业班模拟联考)2022年2月27日,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快八”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22颗卫星发射升空。液氢-液氢、煤油-液氧都是常用的火箭推进剂,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液氢的热值高 爆炸极限窄 B.液氧可来自分离液态空气
C.氢能属于二次能源 D.煤油可来自煤的液化
【答案】D
【解析】A项,液氢的热值最高,注意热值是以1Kg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为标准,燃烧热是以1moL为标准,爆炸极限窄是对推进剂燃料的基本要求,A正确;B项,空气中含大量氧气,可依据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空气获取氧气,B正确;C项,氢能是通过其他能源转化,属于二次能源,C正确;D项,煤油来自石油的分馏,煤的液化是将煤转化为甲醇等物质,D错误;故选D。
2.(2022·湖南省涟源市第一中学三模)“一带一路”倡议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丝绸染整时先将丝绸精炼(即先将蚌壳灼烧成蚌壳灰,然后将其加入草木灰汁中,再将丝绸浸泡其中),以除去蚕丝表层的丝胶,再进行染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古代丝绸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
B.古代丝绸的精炼剂实际是KOH溶液
C.古代丝绸耐酸碱侵蚀,可长久保存
D.古代丝绸精炼涉及的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答案】B
【解析】A项,古代丝绸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蛋白质,A错误;B项,由题干信息可知,先将蚌壳灼烧成蚌壳灰CaCO3CaO+CO2,CaO+H2O=Ca(OH)2,然后将其加入草木灰汁中Ca(OH)2+K2CO3=CaCO3↓+2KOH,再将丝绸浸泡其中,则古代丝绸的精炼剂实际是KOH溶液,B正确;C项,丝绸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强酸、强碱溶液中将发生酰胺基水解反应而被腐蚀,即古代丝绸不耐酸碱侵蚀,C错误;D项,古代丝绸精炼涉及的反应中CaCO3CaO+CO2↑为吸热反应,D错误;故选B。
3.(2022·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高三二模)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含有氧、硅铝、铁等元素,其成分属于氧化物
B.果蔬汁(浆)类饮料中的添加剂苯甲酸及其钠盐属于抗氧化剂
C.疫情期间的“84”消毒液,适用于钢和铝制品的消毒
D.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使用的聚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D
【解析】A项,月壤含有MgO·FeO·SiO2,属于硅酸盐,A错误;B项,饮料中添加剂苯甲酸及盐是属于防腐剂,B错误;C项,“84”消毒液是次氯酸钠显碱性,易腐蚀铝,不适用铝的消毒,C错误;D项,聚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正确。故选D。
4.(2022·湖南省娄底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等关系密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牙膏中添加氟化物用于预防龋齿,原理是利用了氧化还原反应
B.雾是一种气溶胶,光束透过大雾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C.稀土永磁材料是电子技术通信中的重要材料,稀土元素均为金属元素
D.“深海勇土”号潜水艇使用的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
【答案】A
【解析】A项,牙膏中添加氟化物用于预防龋齿,原理是羟基磷灰石生成难溶于酸的氟磷灰石,发生的是沉淀转化,没有电子转移,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B项,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雾属于气溶胶,光束透过大雾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C项,稀土元素包括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和钇(Y)、钪(Sc),共17种元素,均为金属元素,故C正确;D项,锂离子电池主要依靠锂离子在两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可以反复充放电,是一种二次电池,故D正确;故选A。
5.(2022·湖北省武汉市高三模拟预测)化学为推动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科学家研究的由CO2到淀粉的全合成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B.“神舟飞船”返回舱外层材料的酚醛树脂球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服装中含有的“Gore-Tex”聚四氟乙烯薄膜面料的单体是卤代烃
D.“光刻技术”的光敏树脂在曝光条件下发生分子间聚合成像是物理变化
【答案】D
【解析】A项,由CO2合成淀粉,可以计算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A正确;B项,酚醛树脂是一种合成塑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B正确;C项,聚四氟乙烯的单体四氟乙烯,四氟乙烯属于卤代烃,故C正确;D项,光敏树脂在曝光条件下发生分子间聚合成像,发生聚合反应,是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D。
6.(2022·福建省宁德市高三毕业班高三质量检测)宁德漳湾“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进产名录》。核心技艺“舱缝”是将福船的每个隔舱板中的缝院用桐油灰(含石灰和桐油)加麻丝舱密,以确保水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石灰可用贝壳高温煅烧制取
B.熟石灰的结构中只含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C.桐油中的桐油酸甘油酯能发生皂化反应
D.麻丝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B
【解析】A项,贝壳中含有碳酸钙,碳酸钙高温会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生石灰可用贝壳高温煅烧制取,A项正确;B项,熟石灰是Ca(OH)2,属于离子化合物,其结构中钙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之间为离子键,氢氧根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为共价键,故熟石灰的结构中含离子键和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B项错误;C项,桐油中的桐油酸甘油酯属于酯类物质,酯类物质可以在碱性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即皂化反应,因此桐油中的桐油酸甘油酯可以发生皂化反应,C项正确;D项,麻丝是天然纤维,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D项正确;故选B。
7.(2022·广东省揭阳市期末)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
A.CaO和Na2O2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B.HNO3和H2SO3都属于酸
C.Fe(OH)3和NH3.·H2O都属于碱 D.NaHSO4 和NH4Cl都属于盐
【答案】A
【解析】A项,CaO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而Na2O2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之外还放出氧气,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其不属于碱性氧化物,而属于过氧化物,A符合题意;B项,HNO3和H2SO3是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则它们都属于酸,B不合题意;C项,Fe(OH)3和NH3.·H2O是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则它们都属于碱,C不合题意;D项,NaHSO4 和NH4Cl是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则它们都属于盐,D不合题意;故选A。
8.(2022·安徽省池州市期中)2021年10月3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发布,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合成。已经形成万吨级的工业生产能力,获得首个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新产品证书。蛋白质是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其分子直径在2nm-20nm。下列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是( )
A.稀硫酸 B.硫酸铜溶液 C.有色玻璃 D.酒精溶液
【答案】C
【解析】稀硫酸、硫酸铜溶液、酒精溶液均属于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 有色玻璃为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故选C项;故选C。
9.(2022·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中学月考)顺式Pt(NH3)2Cl2(相对分子质量为300)是临床广泛使用的抗肿瘤药物。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Pt的化合价为+4价 B.该物质由PtCl2和NH3组成,属于混合物
C.NH3属于碱 D.由4种元素组成
【答案】D
【解析】A项,NH3的代数和为0,Cl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故Pt为+2价,A错误;B项,Pt(NH3)2Cl2是化合物不是混合物,B错误;C项,NH3是氢化物不是碱,C错误;D项,Pt(NH3)2Cl2由Pt、N、H、Cl共4种元素组成,D正确;故选D。
10.(2022·浙江省杭州“六县九校”联盟期中)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流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使用含氯泡腾片【主要成分为二氧化氯(ClO2)】可有效杀死病毒。下列关于二氧化氯(Cl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lO2属于有机物 B.ClO2属于酸
C.ClO2属于盐类 D.ClO2属于氧化物
【答案】D
【解析】A项,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碳氧化物、碳硫化物、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碳硼烷、烷基金属、羰基金属、金属的有机配体配合物等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常见衍生物的总称,ClO2不含碳元素,不是有机物,A错误;B项,酸在化学上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ClO2不是酸,B错误;C项,盐类指的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ClO2不是盐,C错误;D项,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ClO2属于氧化物,D正确;故选D。
11.(2022·辽宁省凌源市三校联考)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选项
碱性氧化物
酸
碱
盐
纯净物
A
氧化镁
硫酸
氢氧化钾
氯化铁
乙醇
B
过氧化钠
氢硫酸
烧碱
碳酸钙
胆矾
C
氧化镁
次氯酸
氢氧化铜
熟石灰
氯水
D
三氧化硫
硝酸
纯碱
生石灰
碱式碳酸铜
【答案】A
【解析】A项,氧化镁属于碱性氧化物,硫酸属于酸,氢氧化钾为碱,氯化铁为盐,乙醇是化合物,属于纯净物,A正确;B项,过氧化钠属于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氢硫酸为酸,烧碱为氢氧化钠为碱,碳酸钙为盐,胆矾为纯净物,B错误;C项,熟石灰为氢氧化钙为碱,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是混合物,C错误;D项,三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硝酸为酸,纯碱为碳酸钠为盐,生石灰为氧化钙为氧化物,碱式碳酸铜为纯净物,D错误;故选A。
12.(2022·山西省运城市期中)从物质类别的视角认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单质X经下图所示过程可转化为含氧酸W。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XYZW
A.X是金属钠 B.Y一定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C.W的浓溶液见光一定会分解 D.Z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一定高于Y
【答案】D
【解析】单质X经XYZW过程可转化为含氧酸W,X可能为C、S、N2。A项,若X是金属钠,则W为碱,故A不符合题意;B项,若X为S,则Y为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是X不一定为S,故B不符合题意;C项,若X为N2,则W为硝酸,浓硝酸见光分解,但X不一定为氮气,故C不符合题意;D项,若X为C,则Y为一氧化碳,Z为二氧化碳;若X为S,则Y为二氧化硫,Z为三氧化硫;若X为N2,则Y为一氧化氮,Z为二氧化氮;故Z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都高于Y,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3.(2022·重庆市杨家坪中学月考)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分类 B. 物质分类
C. 地壳中元素含量 D. 金属的化学性质
【答案】A
【解析】A项,由物质种类、数目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则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为并列关系,故A正确;B项,纯净物、混合物为并列关系,不存在包含关系,且化合物一定是纯净物,故B错误;C项,地壳中O元素含量最高,Si、Al、Fe分别为二、三、四位,图中位置不合理,故C错误;D项,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不生成盐,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故D错误;故选A。
14.(2022·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高三模拟)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
A.铝土矿 AlO2-AlOH)3 Al2O3
B.盐卤(含MgCl2) Mg(OH)2 MgCl2溶液无水MgCl2
C.SO2 SO3H2SO4
D.SiO2 NaSiO3溶液H2SiO3
【答案】D
【解析】A项,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盐酸,生成氯化铝,得不到氢氧化铝,A错误;B项,盐卤(含MgCl2)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溶液,由于Mg2+水解Mg2++2H2O⇌Mg(OH)2+2H+,加热蒸发时HCl挥发,平衡向右移动,所以得不到无水MgCl2,B错误;C项,SO2在催化剂及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SO3,点燃条件下无法完成转化,C错误;D项,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硅酸,D正确;故选D。
15.(2022·河南省兰考县第一高级中学期末)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X是一种常见的酸性氧化物
B.反应②一定有盐参加反应
C.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图中的部分反应可能是置换反应
【答案】A
【解析】各反应如下:①CaO+H2O=Ca(OH)2;②可以是Ca(OH)2与碳酸盐反应,也可以是Ca(OH)2与CO2反应;③CaCOCaO+CO2↑;X可以与CaCO3相互转化,故X可能是CO2也可能是CaCl2,同时X可以与Ca(OH)2反应,故X应为CO2,则反应④Ca(OH)2+CO2=CaCO3↓+H2O;⑤CaCO3CaO+CO2↑或CaCO3+2HCl=CaCl2+CO2↑+H2O⑥Ca(OH)2+CO2=CaCO3↓+H2O。A项,物质X是CO2是一种常见的酸性氧化物,A项正确;B项,②可以是Ca(OH)2与CO2反应,B项错误;C项,若Ca(OH)2溶液饱和,加入CaO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项错误;D项,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为酸、碱、盐、酸性氧化物之间的反应,不可能存在置换反应,D项错误;故选A。
16.(2022·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月考)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有如下诗句:“日照澄洲江雾开”,如图所示,它描述的是朝阳照在江雾初开的小洲上的美丽景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诗句描述的现象为丁达尔效应
B.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10-7m之间
C.以Fe(OH)3为分散质形成的任何分散系都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D.利用该现象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
【答案】C
【解析】A项,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江雾是胶体,因此该诗句描述的是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B项,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10-7m之间,故B正确;C项,Fe(OH)3为分散质可形成沉淀,当形成沉淀时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故C错误;D项,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现象,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故D正确;故选C。
17.(2022·云南省弥勒市一中期末)2021年11月,南非发现了新冠变异毒株“Omicron”,它是新冠病毒的变异种。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形成的飞沫传播,飞沫直径在1-100nm之间,进入到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气溶胶,口罩可以预防和降低感染的风险性。对此说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丁达尔效应
B.依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C.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可以制备Fe(OH)3胶体
D.酒精用于消毒时,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
【答案】B
【解析】A项,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具有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征性质,故A错误;B项,依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类: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形成的分散系为溶液,分散质微粒直径1-100nm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nm形成的分散系为浊液,故B正确;C项,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到红褐色得到氢氧化铁胶体,故C错误;D项,家庭消毒选用75%的酒精,酒精浓度过大,会在病毒表面产生一层保护膜,这样会阻止酒精进入病毒内部,从而不能够有效的杀死病毒,故D错误;故选B。
18.(2022·福建师大附中高一期末)如图是一种“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该技术可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分散于水中所得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B.葡萄糖、酒精等这类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C.“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属于混合物
D.“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中的四氧化三铁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答案】A
【解析】A项,该“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的直径为200nm,分散于水中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浊液,故A错误;B项,葡萄糖、酒精属于有机物,故B正确;C项,“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含有二氧化硅、四氧化三铁、药物等,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D项,四氧化三铁中铁元素显+2、+3价,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亚铁两种盐,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D正确;故选A。
19.(2022·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联合考试)地球形成初期,大气中CO2含量较高,随着矿化反应的进行,其含量不断降低,迄今为止,仍在缓慢发生(图1)。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引入酸、碱辅助完成这一过程(图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矿化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为CaCO3+SiO2=CaSiO3+CO2
B.图中“酸”“碱”“盐”分别指HCl、NH3·H2O、NH4Cl
C.地球形成初期因CO2浓度较高,该矿化反应速率比现在快
D.实验室引入“酸”和“碱”起到了加速反应的作用
【答案】A
【解析】A项,矿化指的是CO2矿化,由流程可知矿化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为CaSiO3+CO2=CaCO3+SiO2,A错误;B项,由图2可知,发生的反应分别为:CaSiO3+2HCl=CaCl2+SiO2+H2O,CaCl2+(NH4)2CO3=CaCO3↓+2NH4Cl,NH4ClNH3+HCl,2NH3·H2O+CO2=(NH4)2CO3+H2O,故图中“酸”“碱”“盐”分别指HCl、NH3·H2O、NH4Cl,C正确;C项,地球形成初期CO2浓度较高,反应速率快,C正确;D项,实验室引入“酸”和“碱”后均在溶液中进行,故能起到了加速反应的作用,D正确;故选A。
20.(2022·湖南省百校联考高三二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需要通电才可进行的有:电离、电解、电泳、电镀、电化学腐蚀
B.盐卤(含MgCl2)Mg(OH)2MgCl2溶液Mg
C.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
D.淀粉、蛋白质、纤维素、油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氨水、王水、双氧水都是混合物
【答案】C
【解析】A项,电离指电解质或者非电解质在水中释放出离子的过程,该过程不需要通电;电化学腐蚀的原理是原电池,其能量转化过程是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电化学腐蚀不需要通电;其他的过程需要通电;A错误;B项,盐卤(含MgCl2)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溶液,电解氯化镁溶液得不到镁,应电解熔融的MgCl2得到Mg,B错误;C项,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C正确;D项,纤维素,淀粉,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一般是甘油三酯,甘油二酯等一类的小分子物质,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氨水、王水是混合物,双氧水是纯净物,D错误。故选C。
21.(2022·山东省肥城市教学研究中心模拟预测)PH3常作为一种熏蒸剂,在贮粮中用于防治害虫,一种制备PH3的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流程中,每一步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次磷酸的分子式为H3PO2,属于三元酸
C.白磷与浓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4+3NaOH(浓)+3H2OPH3↑+3NaH2PO2
D.理论上,1 mol白磷可生产2.0 mol PH3
【答案】C
【解析】白磷与过量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PH3和次磷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4+3NaOH(浓)+3H2OPH3↑+3NaH2PO2,次磷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次磷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2PO2+H2SO4=NaHSO4+H3PO2,次磷酸分解生成PH3和磷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3PO2=PH3↑+H3PO4。A.次磷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次磷酸,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B.次磷酸的分子式为H3PO2,H3PO2中有两个氢是直接与磷相连,分子中只有一个羟基,只有羟基才能电离出氢离子,因此次磷酸属于一元酸,B错误;C.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白磷与浓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4+3NaOH(浓)+3H2OPH3↑+3NaH2PO2,C正确;D.依据分析可得关系式:P4~ PH3~3NaH2PO2~3H3PO2~1.5PH3,则理论上,1 mol白磷可生产1mol+1.5mol=2.5 mol PH3,D错误;故选C。
22.(2020·四川省石室中学阶段测试)FeCl3是黑棕色晶体,主要用于金属蚀刻,污水处理。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物质的分类方法,FeCl3 应属于 _______(填序号)
①酸 ②氯化物 ③混合物 ④盐 ⑤化合物 ⑥电解质 ⑦易溶于水物质
(2)将饱和FeCl3溶液逐滴加入沸水中,继续煮沸可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氢氧化铁胶体可处理污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某同学在实验中没有使用蒸馏水,而是用自来水,结果生成了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
(3)宋代《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CuCO3),青色来自蓝铜矿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2CuCO3)。其中Cu(OH)2·CuCO3属于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请写出Cu(OH)2·2CuC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已知: H3PO2+NaOH(过 量)=NaH2PO2+H2O。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H3PO2中磷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该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反应(选填“化合”、 “分解”、“置换”或“复分解”)。该反应_______ (选填“属 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②H3PO2属于_______ (选填“一”、“二”或“三”)元酸。NaH2PO2属于_______ (选填“正盐”或“酸式盐”)。
【答案】(1)②④⑤⑥⑦
(2) FeCl3+3H2OFe (OH)3 (胶体) +3HCl 发生了聚沉
(3) 纯净物 Cu(OH)2·2CuCO3+6HCl=3CuCl2+2CO2↑+4H2O
(4) +1 复分解 不属于 一 正盐
【解析】(1)①氯化铁电离出的阳离子是铁离子,属于盐,不是酸,①错误;②氯化铁由铁和氯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氯化物,②正确;③氯化铁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是混合物,③错误;④氯化铁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出铁离子和氯离子,故其属于盐,④正确;⑤氯化铁由铁和氯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⑤正确;⑥氯化铁溶于水电离出阴阳离子,属于电解质,⑥正确;⑦氯化铁易溶于水,属于易溶物,⑦正确;故填②④⑤⑥⑦;(2)由题意可知FeCl3滴加到水中生成氢氧化铁,方程式为:FeCl3+3H2OFe (OH)3 (胶体) +3HCl;该过程中生成了氢氧化铁胶体,而自来水中含有盐,可以使胶体聚沉,形成沉淀,故原因是:发生了聚沉;(3)Cu(OH)2·CuCO3是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Cu(OH)2·2CuC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为:Cu(OH)2·2CuCO3+6HCl=3CuCl2+2CO2↑+4H2O;(4)①因为H3PO2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磷元素的化合价是+1;H3PO2+NaOH(过量)=NaH2PO2+H2O为酸碱中和反应,则该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该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②由H3PO2+NaOH(过量)=NaH2PO2+H2O可以得出H3PO2属于一元酸,NaH2PO2属于正盐。
23.(2022·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月考)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河北省一些明胶企业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出售给浙江绍兴某些制药企业,最终变成药用胶囊。由工业明胶制成的胶囊往往含有超标的重金属铬,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明胶是水溶性蛋白质混合物,溶于水形成胶体。
(1)已知Fe(CrO2)2中铬元素是+3价,则其中铁元素是___________价。CrO2-是一种酸根离子,则Fe(CrO2)2属于____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明胶的水溶液和K2SO4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一般情况下,都可以比较稳定地存在
b.分散质粒子可通过滤纸
c.二者均有丁达尔效应
(3)现有10mL明胶的水溶液与5mLK2SO4溶液混合装入半透膜内,将此半透膜袋浸入盛蒸馏水的烧杯中,设计实验证明SO42-能够透过半透膜:___________
【答案】(1) +2 盐 (2)ab
(3)向少量烧杯中液体,向其中加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SO42-能透过半透膜
【解析】(1)已知Fe(CrO2)2中铬元素是+3价,O为-2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其中铁元素是+2价。CrO2-是一种酸根离子,亚铁离子是金属离子,则Fe(CrO2)2属于盐(填“酸”、“碱”、“盐”或“氧化物”);(2)a.明胶的水溶液属于胶体,具有介稳性,K2SO4溶液具有稳定性,一般情况下,都可以比较稳定地存在,故选;b.溶质和胶体粒子的直径均比滤纸的孔隙小,分散质粒子可通过滤纸,故选;c.只有明胶的水溶液有丁达尔效应,故不选;故选ab;(3)设计实验证明SO42-能够透过半透膜:向少量烧杯中液体,向其中加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SO42-能透过半透膜。
24.(2022·浙江师大附中高一期中)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河北省一些明胶企业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出售给浙江绍兴某些制药企业,最终变成药用胶囊。由工业明胶制成的胶囊往往含有超标的重金属铬,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明胶是水溶性蛋白质混合物,溶于水形成胶体。
(1)已知Fe(CrO2)2中铬元素是+3价,则其中铁元素是___________价。CrO2-是一种酸根离子,则Fe(CrO2)2属于____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明胶的水溶液和K2SO4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______ (填字母)。
A.都不稳定,密封放置沉淀 B.两者均有丁达尔效应 C.分散质粒子可通过滤纸
(3)现有10mL明胶的水溶液与5mLNa2SO4溶液混合装入半透膜内,将此半透膜袋浸入盛蒸馏水的烧杯中,设计实验证明Na2SO4中硫酸根离子能够透过半透膜______。
(4)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反应后得到的FeCl3溶液呈棕黄色。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在小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制得的分散系为___________,鉴别此分散系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
【答案】(1) +2 盐 (2)C
(3)取烧杯中的液体,加入少量的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白色的沉淀不溶解,证明硫酸根离子透过了半透膜
(4) FeCl3+3NaOH=Fe(OH)3↓+3NaCl Fe(OH)3胶体 丁达尔效应
【解析】(1)已知Fe(CrO2)2中铬元素是+3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其中铁元素是+2价;Fe(CrO2)2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故为盐类;(2)A.K2SO4溶液很稳,故A错误;B.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故B错误;C.胶体的分散质和溶液中的溶质都能透过滤纸,故C正确;故选C;(3)硫酸根离子可以和钡离子之间反应产生白色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证明硫酸根离子能透过半透膜的方法:取烧杯中的液体,加入少量的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白色的沉淀不溶解,证明硫酸根离子透过了半透膜;(4)①Fe2O3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O,NaOH溶液与FeCl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NaOH=Fe(OH)3↓+3NaCl;②用FeCl3饱和溶液可以制备Fe(OH)3胶体,方法是向沸水中逐滴滴加几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制得的分散系即为Fe(OH)3胶体,鉴别鉴别胶体和溶液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1.【2022·浙江省1月选考】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CH4 B.KI C.NaOH D.CH3COOH
【答案】A
【解析】A项,CH4属于有机物,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故A符合题意;B项,KI属于盐,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故B不符合题意;C项,NaOH属于碱,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故C不符合题意;D项,CH3COOH属于酸,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离子和CH3COO-离子,即CH3COOH是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022·浙江省6月选考】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
A.HCOOH B.Fe C.Na2CO3 D.C2H2
【答案】C
【解析】A项,HCOOH是弱酸,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A不合题意;B项,Fe是单质,不是电解质,B不合题意;C项,Na2CO3是盐,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故属于强电解质,C符合题意;D项,C2H2是有机物,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D不合题意;故选C。
3.【2022·浙江省6月选考】下列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属于盐的是( )
A.高锰酸钾溶液 B.过氧乙酸溶液 C.双氧水 D.医用酒精
【答案】A
【解析】A项,高锰酸钾溶液的有效成分为KMnO4,其在水溶液中电离出K+和MnO4-,故KMnO4属于盐,A符合题意;B项,过氧乙酸溶液的有效成分是CH3COOOH,在水溶液中电离出CH3COOO-和H+,即水溶液中的阳离子全部为H+,故其属于酸,不合题意;C项,双氧水是由H和O组成的化合物,故其属于氧化物,C不合题意;D项,医用酒精的有效成分为CH3CH2OH,其属于有机物,不属于盐,D不合题意;故选A。
4.【2022•全国甲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漂白粉与盐酸可混合使用以提高消毒效果 B.温室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C.棉花、麻和蚕丝均为碳水化合物 D.干冰可用在舞台上制造“云雾”
【答案】D
【解析】A项,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钙与盐酸混合,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有毒的氯气,两者不能混合使用,A错误; B项,温室气体主要是指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B错误;C项,棉花、麻来源于植物,主要成分均是纤维素,为碳水化合物,但蚕丝来源于动物,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不是碳水化合物,C错误;D项,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液滴,形成 “云雾”效果,D正确;故选D。
5.【2022•全国乙卷】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B铅笔芯的成分为二氧化铅 B.碳酸氢钠可做食品膨松剂
C.青铜和黄铜是不同结构的单质铜 D.焰火中红色来源于钠盐灼烧
【答案】B
【解析】A项,铅笔芯的主要成分为石墨,不含二氧化铅,A错误;B项,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能使面团松软,可做食品膨松剂,B正确;C项,青铜是在纯铜(紫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黄铜为是由铜和锌所组成的合金,两者均属于混合物,不是铜单质,C错误;D项,钠元素灼烧显黄色,D错误;故选B。
6.【2022•湖南选择性考试】化学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下列叙述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石胆能化铁为铜”
B.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备纯碱
C.科学家成功将CO2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
D.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
【答案】D
【解析】A项,“石胆能化铁为铜”指的是铁可以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发生了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B项,工业上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备纯碱,二氧化碳、氨气、氯化钠和水发生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晶体经加热后分解生成碳酸钠即纯碱,发生了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C项,CO2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D项,使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将水直接转化为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只发生了物理变化,没有涉及化学变化,D符合题意;故选D。
7.【2022•广东选择性考试】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世界文明中独树一帜,汉字居功至伟。随着时代发展,汉字被不断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其载体也发生相应变化。下列汉字载体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是( )
汉字载体
选项
A.兽骨
B.青铜器
C.纸张
D.液晶显示屏
【答案】B
【解析】A项,兽骨,甲骨文的契刻载体之一,主要是牛的肩胛骨,一小部分是羊、猪、鹿的肩胛骨,还有极少部分的牛肋骨,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其它钙盐,故A不符合题意;B项,青铜器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属于合金材料,故B项符合题意;C项,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C不符合题意;D项,液晶显示器是一种采用液晶为材料的显示器,液晶是一类介于固态和液态间的有机化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2022•广东选择性考试】广东一直是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馆藏文物是其历史见证。下列文物主要由硅酸盐制成的是( )
文物
选项
A.南宋鎏金饰品
B.蒜头纹银盒
C.广彩瓷咖啡杯
D.铜镀金钟座
【答案】C
【解析】A项,鎏金饰品是用金汞合金制成的金泥涂饰器物的表面,经过烘烤,汞蒸发而金固结于器物上的一种传统工艺,其中不含硅酸盐,故A项不符合题意;B项,蒜头纹银盒中主要成分为金属银,其中不含硅酸盐,故B项不符合题意;C项,广彩瓷咖啡杯是由黏土等硅酸盐产品烧制而成,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故C项符合题意;D项,铜镀金钟座是铜和金等制得而成,其中不含硅酸盐,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9.【2022•广东选择性考试】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神舟十三号顺利往返、“天宫课堂”如期开讲及“华龙一号”核电海外投产等,均展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奥会“飞扬”火炬所用的燃料H2为氧化性气体
B.飞船返回舱表层材料中的玻璃纤维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
C.乙酸钠过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并放热的过程仅涉及化学变化
D.核电站反应堆所用轴棒中含有的与互为同位素
【答案】D
【解析】A项,H2作为燃料在反应中被氧化,体现出还原性,故A项说法错误;B项,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项说法错误;C项,乙酸钠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物理变化,故C项说法错误;D项,与是质子数均为92,中子数不同的核素,因此二者互为同位素,故D项说法正确;故选D。
10.【2021•广东选择性考试】广东有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广东剪纸、粤绣、潮汕工夫茶艺和香云纱染整技艺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广东剪纸的裁剪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B.冲泡工夫茶时茶香四溢,体现了分子是运动的
C.制作粤绣所用的植物纤维布含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染整技艺中去除丝胶所用的纯碱水溶液属于纯净物
【答案】D
【解析】A项,广东剪纸的裁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不涉及化学变化,A正确;B项,冲泡工夫茶时茶香四溢,是因为茶水的香味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到空气中,B正确;C项,制作粤绣所用的植物纤维布含有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正确;D项,染整技艺中去除丝胶所用的纯碱水溶液属于混合物,D错误。故选D。
11.【2022·浙江省1月选考】下列物质对应的化学式不正确的是( )
A.氯仿:CHCl3 B.黄铜矿的主要成分:Cu2S
C.芒硝:Na2SO4·10H2O D.铝土矿的主要成分:Al2O3
【答案】B
【解析】A项,氯仿是三氯甲烷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HCl3,故A正确;B项,黄铜矿的主要成分:CuFeS2,故B错误;C项,芒硝:Na2SO4·10H2O,故C正确;D项,铝土矿的主要成分:Al2O3,故D正确;故选B。
12.【2022·浙江省6月选考】下列物质对应的化学式正确的是( )
A.白磷:P2 B.2-甲基丁烷:(CH3)2CHCH2CH3
C.胆矾:FeSO4·7H2O D.硬脂酸:C15H31COOH
【答案】B
【解析】A项,白磷的化学式为:P4,A不合题意;B项,2-甲基丁烷的结构简式为:(CH3)2CHCH2CH3,B符合题意;C项,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而FeSO4·7H2O是绿矾的化学式,C不合题意;D项,硬脂酸的化学式为:C17H35COOH,而C15H31COOH是软脂酸的化学式,D不合题意;故选B。
13.【2022·浙江省1月选考】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
A.乙炔的结构简式HC≡CH B.KOH的电子式
C.乙烷的球棍模型: D.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C
【解析】A项,乙炔中碳碳之间为三键,故结构简式HC≡CH,A正确;B项,KOH为离子化合物,故电子式为,B正确;C项,为乙烷的比例模型,不是球棍模型,C错误;D项,氯离子的核电荷数是17,电子数为18,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D正确;故选C。
14.【2022·浙江省6月选考】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A.乙醛的结构简式:CH3COH B.丁烯的键线式:
C.S2-的结构示意图: D.过氧化钠的电子式:
【答案】D
【解析】A项,乙醛含醛基,其结构简式为:CH3CHO,A错误;B项,2-丁烯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H3,键线式为:,B错误;C项,硫的原子序数为16,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得2个电子形成硫离子,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C错误;D项,过氧化钠为离子化合物,含离子键和氧氧非极性共价键,其电子式为:,D正确;故选D。
15.【2021•浙江6月选考】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汽油 B.食醋 C.漂白粉 D.小苏打
【答案】D
【解析】A项,汽油是碳原子个数在5—11的烃的混合物,故A错误;B项,食醋是乙酸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C项,漂白粉为主要成分为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故C错误;D项,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故选D。
16.(2020•浙江1月选考)下列物质的名称不正确的是( )
A.NaOH:烧碱 B.FeSO4:绿矾
C.:甘油 D.:3−甲基己烷
【答案】B
【解析】A项,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OH,故A正确;B项,绿矾是七水硫酸亚铁的俗称,化学式为FeSO4·7H2O,故B错误;C项,甘油是丙三醇的俗称,结构简式为,故C正确;D项,烷烃的主链有6个碳原子,侧链为甲基,系统命名法的名称为3−甲基己烷,故D正确;故选B。
17.【2019•天津卷】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不合理的是( )
A.将废铁屑加入溶液中,可用于除去工业废气中的Cl2
B.铝中添加适量钾,制得低密度、高强度的铝合金,可用于航空工业
C.盐碱地(含较多等)不利于作物生长,可施加熟石灰进行改良
D.无水CoCl2呈蓝色,吸水会变为粉红色,可用于判断变色硅胶是否吸水
【答案】C
【解析】A项,氯气能将铁和亚铁氧化,从而除去工业废气中的氯气,故A不选;B项,根据铝合金的性质,具有密度低、强度高,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工业,故B不选;C项,Na2CO3+Ca(OH)2=CaCO3↓+2NaOH,产物仍然呈碱性,不能改变土壤的碱性,反而使土壤更板结,故C选;D项,利用无水氯化钴和氯化钴晶体的颜色不同,判断硅胶中是否含水,故D不选。故选C
18.【2019•江苏卷】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B.稀硫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
C.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
D.Al2O3具有两性,可用于电解冶炼铝
【答案】B
【解析】A.碳酸氢铵为可溶性铵盐,含有N元素,可以作肥料,与其热稳定性无关,故A错误;B.稀硫酸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硫酸铁和水,所以能除锈,该反应中体现稀硫酸的酸性,故B正确;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漂白纸张,所以用二氧化硫漂白纸浆与其氧化性无关,故C错误;D.氧化铝熔融状态下能导电且Al较活泼,所以工业上采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冶炼Al,用氧化铝冶炼Al与其两性无关,故D错误;故选B。
19.【2019•新课标Ⅱ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热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答案】D
【解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项正确;B.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项正确;C.“蜡炬成灰”指的是蜡烛在空气中与氧气燃烧,属于氧化反应,C项错误;D.高级脂肪酸酯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D项错误;故选D。
20.【2020•新课标Ⅱ卷】据文献报道:Fe(CO)5催化某反应的一种反应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OH-参与了该催化循环 B.该反应可产生清洁燃料H2
C.该反应可消耗温室气体CO2 D.该催化循环中Fe的成键数目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题干中明确指出,铁配合物Fe(CO)5充当催化剂的作用。机理图中,凡是出现在历程中,进去的箭头表示反应物,出来的箭头表示生成物,既有进去又有出来的箭头表示为催化剂或反应条件,其余可以看成为中间物种。由题干中提供的反应机理图可知,铁配合物Fe(CO)5在整个反应历程中成键数目,配体种类等均发生了变化;并且也可以观察出,反应过程中所需的反应物除CO外还需要H2O,最终产物是CO2和H2,同时参与反应的还有OH-,故OH-也可以看成是另一个催化剂或反应条件。A项,从反应机理图中可知,OH-有进入的箭头也有出去的箭头,说明OH-参与了该催化循环,故A项正确;B项,从反应机理图中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CO和H2O,产物为H2和CO2,Fe(CO)5作为整个反应的催化剂,而OH-仅仅在个别步骤中辅助催化剂完成反应,说明该反应方程式为CO+H2OCO2+H2,故有清洁燃料H2生成,故 B项正确;C项,由B项分析可知,该反应不是消耗温室气体CO2,反而是生成了温室气体CO2,故 C项不正确;D项,从反应机理图中可知,Fe的成键数目和成键微粒在该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变化,故 D项正确;故选C。
21.【2018•新课标Ⅱ卷】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答案】C
【解析】A.雾和霾的分散剂均是空气;B.根据示意图分析;C.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D.氮肥会释放出氨气。
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42《核酸》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42《核酸》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42《核酸》精选题解析版docx、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42《核酸》精选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40《糖类》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40《糖类》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40《糖类》精选题解析版docx、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40《糖类》精选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38《羧酸》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38《羧酸》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38《羧酸》精选题解析版docx、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38《羧酸》精选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