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九年级化学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九年级化学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原卷版).docx
    • 解析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九年级化学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解析版).docx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九年级化学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原卷版)第1页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九年级化学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原卷版)第2页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九年级化学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原卷版)第3页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九年级化学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解析版)第1页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九年级化学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解析版)第2页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九年级化学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解析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九年级化学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九年级化学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文件包含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九年级化学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解析版docx、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九年级化学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B·能力提升练)(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022·山东淄博·二模)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飞机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氧气 B.降低着火点 C.隔离可燃物 D.降低至着火点以下【答案】C【解析】森林发生灭火时,砍出隔离带是常用灭火方法,其操作方法是距火势蔓延方向一段距离提前将一部分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阻止火势继续蔓延,其灭火原理是隔离可燃物故选C22022·山东·潍坊市坊子区尚文初级中学模拟预测)加油站应张贴的标志是    A B C D【答案】D【解析】A、是有毒物品张贴标志,不符合题意;B、是节约用水标志,不符合题意;C、是有腐蚀性物品张贴标志,不符合题意;D、是禁止烟火标志,张贴在加油站中,符合题意。故选D32022·新疆·沙湾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九年级期末)打火机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如图所示是普通电子打火机的实物照片。图中符合燃烧条件能打着火的组合是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①②④【答案】B【解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可知要使打火机燃烧必须具备:电火花,氧气即通风口,可燃物。故选B42022·湖北·云梦县实验外国语学校九年级期末)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家用燃气着火时关闭阀门 —— 隔离可燃物B.用水浇灭民宅火灾 ——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 —— 提供充足的氧气D.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档案室火灾 —— 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答案】B【解析】A家用燃气着火时关闭阀门属于隔离可燃物灭火,故A说法合理;B用水浇灭民宅火灾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其着火点以下而灭火,着火点是个物理量,不能改变,故B说法不合理;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是提供充足的氧气,故C说法合理;D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档案室火灾是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而灭火,故D说法合理。故选B52022·广西·南宁市武鸣区教育局教研室一模)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D【解析】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和红磷是两种不同的物质,白磷的着火点低,红磷的着火点高,热水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达到了着火点且与空气接触,能够燃烧,而铜片上的红磷因没有达到其着火点而不能燃烧,该实验只能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必须达到其着火点这一结论,不能得出需要氧气的结论。故选D62022·四川成都·一模)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是    A火力发电 B风力发电C氢燃料客车 D太阳能电池路灯【答案】A【解析】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是:风力发电、氢燃料客车、太阳能电池路灯、核能等。故选A72022·山东东营·中考真题)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电动车应利用充电桩充电,以免引发火灾B.不因好奇点燃杨絮柳絮,以免发生危险C.高层楼房发生火灾时,立即乘电梯逃生D.避免将燃着的烟头等物品扔进下水道,以免引起爆炸【答案】C【解析】A、电动车应利用充电桩充电,以免引发火灾 ,故A正确;B、杨絮柳絮属于易燃物,不因好奇点燃杨絮柳絮,以免发生危险,故B正确;C、高层楼房发生火灾时,线路容易被烧毁或断电,乘坐电梯易发生触电,另外电梯运作会产生烟囱效应,会造成窒息,故不能立即乘电梯逃生,故C错误;D、下水道可能因物质腐烂产生可燃性气体,避免将燃着的烟头等物品扔进下水道,以免引起爆炸,故D正确故选C82022·四川绵阳·中考真题)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 ℃,红磷着火点为24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磷1燃烧而白磷2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B.白磷1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C.气球的作用是防止燃烧产生的P2O5污染空气D.通氧气可使白磷2燃烧,升高水温可使红磷燃烧【答案】D【解析】A、白磷1与空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白磷2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空气,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不符合题意;B、白磷1与空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红磷与空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不符合题意;C、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有毒,气球可以防止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散逸到空气中,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D、通入氧气,可使白磷2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升高水温,最多只能达到100℃,不能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不能燃烧,符合题意。故选D92022·天津·九年级专题练习)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C.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D.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答案】D【解析】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水不能扑灭油着火,反而引起油滴的飞溅,导致火势的蔓延,故A错误;B、室内起火不能开门窗,会加快气体流通,加剧火势,故B错误;C、燃气容易和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打开排气扇容易产生静电,电火花,发生爆炸,故C错误;D、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有毒有害气体,且远离着火区域,故D正确。故选D102022·辽宁·沈阳市于洪区教育研究中心教师进修学校九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将白磷(a)和红磷(c)分别装于Y 形试管的2个支管,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80℃)中,热水中还有一块白磷(b)。观察到a燃烧,bc不燃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中的热水的作用只提供热量Bac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Cbc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D.小气球能缓冲管内压强变化,同时防止白烟进入空气中【答案】D【解析】Aa处白磷燃烧,b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此时热水的作用是隔绝空气,a处白磷燃烧、c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此时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因此烧杯中的热水的作用不仅提供热量而且能隔绝氧气,错误;Ba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c处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错误;Cb处白磷和c处红磷均不燃烧,无法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错误 ;D、白磷燃烧,放出热量,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容易使塞子进出,故与Y型瓶加塞子比较,小气球能缓冲管内气压,同时防止白烟进入空气中,正确。故选D112022·江苏·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下列哪种情况更适合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A.酒精灯着火 B.书桌起火C.图书馆精密仪器起火 D.森林大火【答案】C【解析】A、酒精灯着火适合用湿抹布盖灭,不符合题意;B、书桌起火适合用水浇灭,不符合题意;C、图书馆精密仪器起火,适合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不留痕迹保留图书,符合题意;D、森林大火,面积较大不适合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无法扑灭,不符合题意故选C122022·全国·九年级单元测试)关于燃料和能源的利用,以下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A.天然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并打开风扇B.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主要原因是提高了煤的温度C.煤不完全燃烧有利于节约燃料D.野营篝火时通常将木柴架空,主要是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答案】A【解析】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等易发生爆炸,天然气泄漏,不能打开风扇,会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等,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可以稀释燃气、降低温度,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B、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主要原因是提供充足的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C、煤不完全燃烧会浪费燃料,且产生一氧化碳有毒气体,故选项说法正错误;D、野营篝火时通常将木柴架空,主要是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132022·江苏·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二模)下图是我国《可再生资源法》倡导的碳资源的转化与循环利用示意图。下列做法与该图体现的理念不符的是    A.将秸秆加工转化为酒精燃料B.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生产尿素C.过度开采煤、石油作为燃料D.将石油精炼,制备合成材料【答案】C【解析】A将秸秆加工转化为酒精燃料B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生产尿素C将石油精炼,制备合成材料,均环保,符合本图体现的理念D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将石油精炼,制备合成材料。不符合本图体现的理念。故选C142022·山东临沂·九年级期末)如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氢元素在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B.燃料电池系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能量D.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回收使用【答案】A【解析】A、该反应中存在水的电解以及氢气的燃烧,所以氢元素在循环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B、由图示可以看出燃料电池系统产生电能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C、由图示可以看出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电能才能完成;D、由转化图可知,该系统中水既可分解也可生成,是可以回收并循环使用的故选A152022·广西·桂平市教学研究室九年级期末)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C.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D.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方式跑离着火区域【答案】C【解析】A、炒菜时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可以隔绝氧气,故A正确; B 、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B正确;C、遇到室内起火,迅速门窗通风,氧气充足,火势会更大;C错;D、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方式跑离着火区域,避免受到伤害D正确。故选C二、填空(本题共4小题,共44分)16122022·四川·汶川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九年级期末)能源、环境和安全已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填可再生不可再生)能源。(2)工厂锅炉用的煤通常加工成粉末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3)煤要在空气中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煤和燃油等的燃烧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下列排放物能形成酸雨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烟尘   未充分燃烧的汽油    ③SO2NO2    ④COCO2(4)加油站必备的消防用品之一是沙子,用沙子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天然气不可再生(2)增大与氧气(或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3) 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4)隔绝空气(或氧气)【解析】(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故填:天然气。化石燃料都是不可再生能源,故填:不可再生。2工厂锅炉用的煤通常加工成粉末状,目的是增大与氧气(或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故填:增大与氧气(或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3煤是一种可燃物,在空气中与氧气接触,若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就会燃烧,故填: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化石燃料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可导致酸雨,故填:4用沙子灭火的原理是使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故填:隔绝空气(或氧气)。17102022·江苏·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CO2是重要的资源,以其为原料可获得下列四种物质(如图)。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反应存在着能量转换,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2)反应中的生成物是尿素,它分别是由________元素组成(写名称);(3)以上反应____(写序号)可用于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答案】(1)     太阳能     化学能(2)碳氢氧氮(3)④CO2+Ca(OH)2==CaCO3+H2O【解析】(1反应是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的过程,是太阳能转化为了化学能,故填:太阳能,化学能;2尿素的化学式为:CONH22,可知尿素是由碳氢氧氮元素组成的,故填:碳氢氧氮;3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故填原理是CO2+Ca(OH)2==CaCO3+H2O18122022·广东·中考真题)我国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型催化剂,实现了甲烷向重要化工原料甲醇的高效转化。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1)该反应涉及______种单质。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______(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反应物中的一种气体可供呼吸。利用下图中的电解水装置制取时,它会在______管(填字母)中产生。(4)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再生生保系统能实现(3)中气体的100%再生。在失重条件下制得该气体后,还需通过膜分离技术将其与H2O分离,原因是______(5)主要成分为CH4的燃料是______(多选,填字母)。a.煤         b.沼气         c.天然气           d.乙醇汽油【答案】(1)2不变(2)(3)B(4)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氧分子与水分子大小不同(5)bc【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涉及物质为甲烷、氧气、氢气、水、甲醇,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甲烷是由CH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甲醇是由CH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涉及2种单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2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甲烷和氧气、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甲醇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氧气能供给呼吸,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B管与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4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氧分子和水分子的大小不同,故可通过膜分离技术将氧分子与水分子分离;5a、煤的主要成分是碳,不符合题意;b、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符合题意;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符合题意;d、乙醇汽油是由乙醇和汽油混合而成,不含甲烷,不符合题意。故选bc19102022·贵州六盘水·中考真题)自然界中碳循环如图所示,箭头表示碳的输送途径。(1)途径消耗空气中的_______(2)途径消耗CO2的量白天比夜晚______(填)。(3)途径中某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4)途径可使空气中CO2含量_____(填增加减少)。(5)“碳中和指采取各种措施使CO2排放和消耗基本保持平衡。若要增大途径碳的消耗量,作为中学生的你能做的是_______【答案】(1)氧气(2)(3)CH4+2O2 点燃 CO2+2H2O(4)减少(5)植树造林(合理即可)【解析】(1)途径中动物、人类的呼吸消耗空气中的氧气;2)途径中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白天光照较强,消耗的二氧化碳较多;3)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其中天然气属于气体,其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与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4+2O2 点燃 CO2+2H2O4)途径中碳酸钙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消耗二氧化碳,则能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少;5)途径中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多植树造林能加快二氧化碳的消耗。科普阅读题(共12分)202022·北京·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广袤无际的自然界是一个碳的世界。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对于生态环境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排入大气中的CO2越来越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减少CO2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CO2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常选用NaOH、氨水、一乙醇胺等作吸收剂。在研究膜吸收法吸收CO2时,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3种吸收剂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2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实现碳中和人人有责,让我们从衣食住行点滴做起,节约能源,低碳生活。依据文章内容问答下列问题:(1)自然界碳的循环中,化石燃料燃烧________(吸收释放”)CO2(2)由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3)NaOH溶液吸收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由图2可知,随烟气流速增大,CO2脱除效果增强。______节约用电,绿色出行,有助于实现碳中和。______(5)对比图2中三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当烟气流速相同时,______________【答案】(1)释放(2)碳替代(3)2NaOH+CO2==Na2CO3+H2O(4) (5)氨基乙酸钾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最好【解析】(1化石燃料含碳元素,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故填:释放;2由图1可知,碳替代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是47%,所占比例最大,故填:碳替代;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4由图2可知,随烟气流速增大,三种物质对二氧化碳的脱除率都在降低,故随烟气流速增大,CO2脱除效果减弱,说法错误,故填:错;节约用电,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则有助于实现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实现碳中和,说法正确,故填:对;5对比图2中三条曲线,当烟气流速相同时,氨基乙酸钾对二氧化碳的脱除率最高,一乙醇胺次之,二乙醇胺对二氧化碳的脱除率最小,因此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当烟气流速相同时,氨基乙酸钾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最好,故填:氨基乙酸钾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最好。计算(本题共2小题,共14分)2172022·湖北·武汉市任家路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天然气是现在家庭常用的燃料,其主要成分为甲烷。(1)氧气不充足时,甲烷燃烧会生成气体污染物______(填化学式)。(2)为减少污染,请计算1kg甲烷燃烧所需氧气的最低质量。(写出解题过程)【答案】(1)CO(2)解:设:1kg甲烷燃烧所需氧气的最低质量为x x= 4kg答:1kg甲烷燃烧所需氧气的最低质量为4kg【解析】(1)氧气不充足时,甲烷燃烧会生成气体污染物是一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详见答案。2272022·安徽芜湖·模拟预测)2022416神舟十三号飞船安全返回,飞船精准返回主要靠制动,制动推进剂的质量要精确计算。携带未使用的推进剂,须在落地前完全排放掉。飞船携带的推进剂是联氨(N2H4)和四氧化二氮(N2O4),制动时的反应原理是(1)联氨有毒,但仍选联氨作推进剂的原因是_______(2)若飞船返回时携带65kg联氨和92kg四氧化二氮,则落地前至少要排放多余推进剂的质量是____【答案】(1)无污染、热值高(2)解:设参加反应的四氧化二氮的质量为x = x=64kg落地前至少要排放多余推进剂的质量=65kg+92kg−92kg−64kg=1kg答:落地前至少要排放多余推进剂的质量为1kg【解析】(1)联氨和四氧化二氮燃烧后生成氮气和水,没有污染,热值高,所以联氨有毒,但仍选联氨作推进剂,故填无污染、热值高。(2)见答案。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