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3.1 迷娘(之一)教学演示课件ppt
展开1. 了解作者歌德以及《迷娘》(之一) 的创作背景。2. 反复朗读课文分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把握诗歌的情感。
这是一首被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科夫斯基等世界著名作曲家谱曲达百次以上的诗歌;这是一部用了五十多年写成的“教育小说”中的一首诗歌;这是一首被海涅称为“一支写出了整个意大利的诗歌”;这是被恩格斯称为“最伟大的德国人”,也是世界上称得上最伟大的少数几个文学家的诗歌……总之,这是一首相当特别的诗歌。人们常说音乐是穿透人心灵,震撼人心灵最强烈的东西,而作为语言艺术的诗歌为什么竟然比音乐更能打动人的心灵?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德国诗人歌德的诗歌《迷娘曲》,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欣赏、去体悟其艺术魅力吧。
《迷娘》(之一)是一首外国诗歌,是歌德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人物迷娘为小说主人公威廉·迈斯特唱的一首歌。这首小说中的诗歌,甚至比小说本身更为出色。德国诗人海涅曾评价这首诗为“写出了整个意大利的诗歌”,它在短小的篇幅中调动了众多充满浪漫气息的意象,构建起了一个迷离而又优美、令人神往的境界,抒发了迷娘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威廉的感激、信任和朦胧的爱恋。
歌德:(1749—1832),德国戏剧家、诗人、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政治人物。生于德国美因河畔法兰克福。歌德受母亲的悉心指导,很早就已经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受父亲的影响,也学习骑术和击剑。恩格斯曾经评价他为“最伟大的德国人”,他不仅是德国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杰出作家之一。他在诗歌、戏剧、小说等领域都有较高的成就。曾
歌德最著名的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青年反封建)、诗体哲理悲剧《浮士德》(1774~1831)(探求真理的痛苦经历)自传《诗与真》和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1775~1828)(《学习时代》和《漫游时代》)
《迷娘》创作于1783年之前,是歌德的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人物迷娘唱的一首歌的歌词,作为小说人物迷娘的唱词。这首诗的知名度甚至远超小说本身,也深受作曲家们的喜爱。迷娘是马戏团里一个走钢丝的演员,后来被主人公威廉·迈斯特赎买,收留在身边。
她是一位性格内向、身体瘦弱的少女,却有着谜一样的性格魅力。她出生于意大利,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她的父亲后来流落街头,以弹琴卖艺为生,后来也被威廉·迈斯特收留。迷娘自从遇到迈斯特,便过上了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并且强烈地爱上了迈斯特。可是由于疾病,她不久就去世了。《迷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首委婉优美的诗歌。
原文呈现:《迷娘》之一
你知道吗,那柠檬花开的地方,茂密的绿叶中,橙子金黄,蓝天上送来宜人的和风,桃金娘静立,月桂梢头高展,你可知道那地方?前往,前往,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圆柱成行,厅堂辉煌,居室宽敞明亮,大理石立像凝望着我:人们把你怎么了,可怜的姑娘?你可知道那所房子?前往,前往,我愿跟随你,恩人啊,随你前往!
你知道吗,那云径和山冈?驴儿在雾中觅路前进,岩洞里有古老龙种的行藏,危崖欲坠,瀑布奔忙,你可知道那座山冈?前往,前往,我愿跟随你,父亲啊,随你前往!
原文呈现:《迷娘》之二
只有懂得相思的人,才了解我的苦难!形只影单;失去了一切欢乐,我仰望苍穹,向远方送去思念。哎,那知我爱我者,
原文呈现:《迷娘之二》
他远在天边。我五内俱焚,头晕目眩。只有懂得相思的人,才了解我的苦难!
原文呈现:《迷娘》之三
别让我讲,让我沉默,我有义务保守秘密,我本想向你倾诉衷肠,只是命运它不愿意。时候到了,日出会驱散黑夜,天空豁然明爽;
坚硬的岩石会敞开胸怀,让深藏的泉水流到地上。谁不愿躺在友人怀中,倾听他胸中的积郁;只是誓言迫使我缄默,只有神能开启我的嘴唇。
1.请阅读诗歌,每一节各选取了哪些意象?(意象: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体情思的客观物象)
第一节选择的意象有柠檬花、橙子、蓝天、和风、桃金娘、月桂等,彰显意大利自然风光特征。 第二节选择圆柱、厅堂、居室、大理石立像等,彰显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宏伟而壮美的建筑特征。 第三节选择阿尔卑斯山的迷雾、岩洞、龙种、危崖、瀑布等特点意象,展现险峻之美和神秘色彩。
2、它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它们相同的:都是意大利的典型代表事物,展现意大利的美好和无穷魅力。
再读诗歌,完成下面的表格内容,先自我探究,然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3、命名三个小节的画面(意境)
第一节优美柔和自然风光图。第二节宏伟而壮美建筑图。第三节险峻神秘的阿尔卑斯山图。
它们一起构成了迷娘的故乡,意大利美丽、迷人、壮美、险峻、神秘的意境,抒发了迷娘对美好故乡浓郁的思念之情。
4.整首诗歌形成什么意蕴?(意蕴就是一首诗歌通过意象构成意境显现出的一种风格和一种精神)
这首诗歌是迷娘对美丽故乡的深深思念而不可回归的哀伤,是对美好爱情向往而不得的复杂心情,是作者对对世界上一切美好光明的追求。
4.诗歌中哪些意象具有象征意义?
桃金娘和月桂。桃金娘为维纳斯的神树,而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所以桃金娘象征着爱情与美;月桂为阿波罗的神树,而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光明、预言、音乐和医药之神,消灾解难之神,具有太阳神的属性,所以月桂象征着光明和美好。桃金娘和月桂本来就很美丽动人,加之和其他柠檬花、橙子、蓝天、和风一起都成生动的自然风光画,承载了迷娘对故乡热烈的思念之情
5、请找出使用反复的词汇?分析其共同的效果
反复:“你知道吗”“前往,前往”“我愿跟随你”“随你前往”三个地方的反复,强调突出迷娘对家乡不可遏制的思念和心驰神往;形成复沓,音乐上的韵律美;突出带着自己的爱人一起回归故里那个美好和光明的地方的愿望和主旨。
6、诗歌中“爱人”“恩人”“父亲”是同一个人还是三个人?请阐述你的观点。
观点:“爱人”“恩人”“父亲”是同一个人,即威廉·迈斯特。迷娘在内心深深地爱着他,可是又知道自己的爱情是无法实现的。于是就从“爱人”转而称呼他为“恩人”“父亲”,在这三种称呼的转换,表达了迷娘对威廉·迈斯特怀有复杂、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既爱慕又感恩,既美好又哀婉,既强烈又隐晦。
7、诗歌中“你可知道那地方?”“你可知道那所房子?”“你可知道那座山冈?”这三个句子,换的词有什么用意?请阐述你的观点。
那地方,一片广袤的意大利土地上,“房子”“山冈”则着重表现在那个土地上最显著、最富有特色的人工和自然伟大之地,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独特建筑和阿尔卑斯山,用最有代表性的特征物彰显家乡意大利的独特性。难怪诗人海涅曾称赞这首诗歌“一支写出了整个意大利”的诗歌。
8、本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情感?
本诗采用了重复叠唱的手法,借助三组不同的意象,表达了迷娘对家乡故土的强烈思念之情
①采用正歌和副歌的形式。这首诗共三节,每一节都由正歌和副歌组成。第一节正歌部分,表现了故国意大利的美好景物。第二节正歌部分,描述了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第三节正歌部分,描述了迷娘被拐到德国的沿途风景。
正歌部分借助不同场景的描述,表现了迷娘对故国的热爱与思念。副歌部分,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通过“走呵!走呵!”的重复,表达了迷娘不可遏制的思乡之情。“亲爱的人,我愿和你同去”“我的保护人,我愿随你前往”“动身吧,父亲!我愿和你前往!”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三种称呼的转换,把迷娘对麦斯特复杂的情感和思乡之情交织在一起,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迷娘对故乡深沉的热爱和对美好世界的执著追求。正歌所描写的景物是副歌所抒发情感的基础,正歌和副歌互相配合,寓情于景,相得益彰,把感情的抒发推向极致。
②复沓叠唱的艺术结构技巧。这首诗的三节最后三句都采用了基本相同的句式,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一两个字,不仅使诗歌的思想内涵增大,加强了询问力量,增大了想念的程度,并表达了前往的急迫心情;从而使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更加热切和复杂,而且使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
小结:故乡永远珍藏在人们心灵的最深处,它不会因世事沧桑而改变,那浓烈的乡愁即使经受岁月的漂泊依然散发着萦绕不去的芬芳。乡愁可以是余光中的一枚邮票,一张船票,也可以是席慕容的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月亮的晚上想起,也可以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这也许就是《迷娘》(之一)经久不衰、流传千古的原因。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3.1 迷娘(之一)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3.1 迷娘(之一)教学演示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品简介,迷娘其人,迷娘之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3.1 迷娘(之一)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3.1 迷娘(之一)课文配套ppt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世,歌德与《迷娘》,诵读赏析,正歌描写,副歌抒情,艺术手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3.1 迷娘(之一)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3.1 迷娘(之一)示范课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人论世,读诗感美,诵诗赏美,品诗悟情,课堂总结,拓展阅读,歌德语录,课下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