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人教统编版9.3* 声声慢(寻寻觅觅)课前预习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9.3* 声声慢(寻寻觅觅)课前预习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背景,初读感知,朗读找词眼,精度鉴赏,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总结练习,课堂小结,写作特色,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李清照被人戏称为李三瘦 第一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第二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第三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济南章丘人,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易安居士文集》《漱玉词》等著作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
李清照的词创意出奇,工于造语,长于白描。创制了雅而不涩、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后人评清照词:“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 石书画的研究,渡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 日子。1126年: 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1127年: 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 为灰烬。1129年: 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1130年: 李清照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1131年: 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1132年夏: 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 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1134年: 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如 梦 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如 梦 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南渡后的作品与国破家亡夫死有关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要求:1、读准字音、 句读。2、结合注释, 读通大意,注意红色词语含义
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乍暖还寒:时暖时寒。将息:调养,保养。憔悴损:枯萎,凋零殆尽。怎生得黑:怎样捱到天黑。次第:光景,状况。
四下里张望空空荡荡冷冷清清,独处家中若有所失东寻西觅,凄凉惨痛悲戚,痛彻肺腑,天气忽热忽冷让人难以养息。害怕孤独喝下几杯薄酒取暖,怎能够抵挡住临晚深秋寒意。正在伤心,抬头瞥见大雁飞过,这传信大雁实在是曾经相识。 满地是衰败零落的黄色菊花,眼下饱经忧患哪朵可供采摘?独自守着寒窗怎样捱到天黑?捱到黄昏却偏偏下起绵绵细雨,雨珠点点滴滴洒落梧桐叶上,这般光景一个愁字怎能说尽!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哪些情感?
作者是如何来表达“愁”的?
找出词中直接抒发词人愁情的句子
①凄凄惨惨戚戚②正伤心③独自怎生得黑④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如果把这些句子换成“寻觅、冷清、凄惨、悲戚”好不好?
一连用十四个叠字, 富有音韵美;层进式地揭示出词人的内心世界;为全词定下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
叠字运用的表达效果一、情感上,增强情感表现力。二、音韵上,加强诗词的节奏感。
请找出词中最能反映词人愁情的景物(意象)。
思考这些意象代表的普遍意义(象征)。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杜甫《登高》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张籍《秋思》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在古诗词中,酒是愁的象征风渲染了悲苦的气氛
提示:酒是“淡”的,那什么是浓的?
此句用了对比手法。并非酒淡,是愁情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雁”在古诗词中代表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
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流离失所之苦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这首词中的“黄花”有什么含义?提示:黄花是枝上花?还是落花 ?
这里的黄花象征着遭逢家国巨变、丈夫离世、四处漂泊的词人凄愁惨淡的晚景。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 煜《相见欢》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黄昏:悲凉晚景点点滴滴:凄清,愁闷
鸿雁:国破家亡,流离失所之苦
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细雨:哀伤、愁丝的象征
处处生愁,物物助愁,景景牵愁,一个“愁”的世界!
通过学习,我们清晰个人遭遇和文学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抓住词中所选择的意象,在这些意象背后,我们看见了一个一生都被“愁”所困的女词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调。 早年的“愁”是“闺怨”、“离愁”、“相思之愁”,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晚年的“愁”则是在经历了颠沛流离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之后的“欲说还休”的愁,是一种沉甸甸的深沉的愁。
1.意象造境,借景抒情;2.运用叠字,创意出奇;3.造语清新,蕴藉深挚。
武陵春 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注释:①尘香:尘土里有落花的香气。②双溪:浙江金华县的江名。 ③舴艋:小船①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4分) ②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题
①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② 我同意这种看法。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自圆其说)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题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课前预习课件ppt,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赏意象愁情,论为何生愁,“愁”之内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9.3* 声声慢(寻寻觅觅)课前预习ppt课件,共56页。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课文ppt课件,共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