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教学设计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71407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教学设计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71407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7 认识时间教案设计
展开《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一、横向梳理,把握教材单元脉络
这一单元的内容包含3个例题和一次练习。教材将“钟面结构”、“认识时间单位分”和“时分关系”编排成例1;认识时刻编排为例2,解决简单时间问题编排为例3,四部分内容教材按照以下的顺序编排和对应教学目标。
从每一部分对应的教材呈现目标看,钟面结构的认识没有成为教材编写的目标,教材未提及何为“小格”、“大格”,也没有对12个数和2根针进行复习。
二、纵向梳理,把握教材前后脉络
1.一年级《认识钟面》与二年级《认识时间》衔接情况:将一年级《认识钟表》和二年级《认识时间》这两部分教材内容进行对比,两者之间存在以下衔接上的问题。
①钟面结构认识上存在断层。
一年级只认识了12个数字和时针分针,二年级直接就出现“小格”,而对于钟面上怎么样位置算一小格,线和线之间的位置是1小格,5小格称为1大格,均未作出相应解释。
②认读时刻方法上存在差异。
一年级对于整时认读描述的语言是静态——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二年级则完全需要动态地描述。分针时针均动起来了,这个细微的差别蕴含着强大的思维挑战。
③时针分针联动原理上存在盲点。
一年级只认识了几时,学生并没有观察分针和时针联动的过程,存在盲点。
2.二年级《认识时间》与三年级《秒的认识》衔接情况: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单元在学生认识了时、分这两个时间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材编写更多侧重于学生时间概念的理解,到三年开始有明确的“推测时间量”的活动。教材在时间概念理解上一、二年级为三年级《时分秒认识》奠定基础;在时间观念的建立上,一、二年级教材几乎没有为三年级体验估计时间量作出铺垫。
一年级时学生在学习《认识钟表》时已经知道了时针、分针、钟面等时钟组成部分,已经理解了快到几时和几时刚过的概念。但经过两个教学班的教学实践后,发现学生还存在以下几点现状:
1.学生对于钟面上数字背后所代表的分钟数还不太清晰;
2.学生对时针、分针运动的区别和联系掌握不清;
3.学生最容易做错的是几时55分,他们往往将前面的几时看成后一
个数字,如9时55分会看成10时55分。
基于以上分析。在本节课具体教学过程设计中,我有以下三方面的思考:
- 修复断层。关于钟面结构,一年级已经认识时针分针以及12个数字。本节课在复习基础上进行钟面结构再铺垫:小格、大格的认识。小格对应“1分”的认识,大格对应“5分”的认识,因此我将这部分内容融入在“分”的教学中,强化分针走1小格是1分、一大格是5分的概念。同时,钟面上12个数字所代表的分钟数也是学生在认识时间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学生会直观地认为分针指着几就是几分,因此需要动态演示分针运动过程让孩子深刻感知。在认识分钟数的方法上,五个五个数、1分1分数、乘法口诀等都应给予认可,不强求,在后续认读大时刻时,让学生自行感知每种方法的优越性。
2.拨正误区。学生在一年级认识整时的学习中,是静态且分离的,先看分针再看时针。学生对于时针和分针联动的概念是缺失的,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不再将分和时分离,而是进行整体教学,通过钟面动态演示,让学生体会分针与时针的均匀联动,破除“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惯性思维,感知时与分两个时间单位间的联系(1时=60分),二者是一个整体,不可分离,能够在动态钟面中正确判断出静态结果。
3.突破难点。几时55分的认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在认读55分的静态钟面时,往往会认读成下一时刻,这是由于学生的脑中对时与分的内在联系仍没有形成表象,时针看上去在几的位置就读成几时。针对这一情况,在动态演示讲解时与分时就要点出分针走55分,时针还没有走到下一个时刻,只有当分针走满60分钟,时针才会正好指向下一个数字,要让学生学会用这种动态的思维分析静态的钟面。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0、9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立足学生的学习基础,通过观察、交流等方法使学生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1分,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知道1时=60分。掌握认几时几分的方法。
2.通过动态钟面,帮助学生突破特殊时刻的难点。
3.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掌握认几时几分的方法,知道1时=60分。
2. 难点:学会看50分、55分这类时间。
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板书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钟面,回顾整时
-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认识时间,你们都认识时间吗?那老师要来考考你们!
小游戏:认识整时
- (停在10时的钟面)你们都说这是10时,能说说看,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吗?
二、探讨新知,突破知识重难点
1.自主探究,初识时间
(1)自主完成学习单第一部分三个钟表时间的认读(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2.初探认时间的方法(分)
(1)(出示第一个钟面,预设:8:5,8:50、8:25,说说你是怎么看的。)
分享想法,产生分歧,引导进入“分”的认识。
(2)观察分针钟面:分针走1小格是1分(板贴),继续走呢?
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板贴)
拓展:现在分针再往前一小格,你知道是几分吗?再往前3小格呢?
(3)师:走一大格是五分钟,那么走到2呢?走到3呢?你是怎么看的?
走到8是几分?你是怎么看的?跟你的同桌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拓展:走到了8,是40分,那如果接下来分针再往前走一小格,你知道是几分吗?(41分)那再往前走1大格呢?(45分)
追问:分针从12出发回到12,走了整整一圈,经过了几分钟?(60分钟)所以说,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板贴)
(4)加强记忆:教师随机指刻度,学生说出相应分钟数。
3.初探认时间的方法(时)
(1)(出示第一个钟面)你现在知道它是几分了吗?(25分)
追问:8时25分时针不应该是指着8的吗?(分针动时针也动)
动态演示:分针从12开始重新走,时针有什么变化?
走到6,这时候分针走了半圈,时针呢?
如果这个分针继续往后走,向12靠近,时针会怎么变化?
如果分针回到12,时针会怎么样?(正好指向9)
(2)分针走一圈的同时时针走了1大格。(板贴:1时=60分)
4. 突破难点9:55
(1)(出示第3个钟面)你们觉得这是几时几分呢?(预设:9:55,10:55)讨论一下,说说你是怎么看的。
(2)(动态演示)时针有没有到10?那时针怎么样才能走到10呢?所以这个时间是?(9:55)
(4)对比演示10:55,巩固55分的认识。如果11:55,时针指向哪里?
三、巩固练习,内化知识要点
- 作业本p64第一题:4:00、3:40,钟面上没有数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 9:□□,下面哪些钟面可能是这个时间?你是怎么看的?
提示:这个分钟数很大,现在你能知道哪个时钟是这个时间了吗?
- □:10,下面哪个时钟可能是这个时间?你是怎么看的?(6:10,3:10都可能)
- 画一画3:30,时针是正好指着3吗?(动态演示)
- 合理安排时间(连线)。
【设计意图】:教育学生要学会科学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充分利用好时间,好好学习,健康成长!而且再次认读时间,让学生再次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也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感受时间顺序。
四、课堂总结
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在认读几时几分时需要注意什么?一起来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师:时间是一个魔法师,它能让勤奋的孩子越来越聪明,所以同学们我们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好不好?
【设计意图】:在这里让学生自己总结发言,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印象,也可以提高学生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这里给学生再次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知道要合理安排时间,争做时间的主人。
数学二年级上册7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数学二年级上册7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新知,练习,小结,板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7 认识时间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7 认识时间教案及反思,共5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7 认识时间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上册7 认识时间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