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静女教学ppt课件
展开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又称《诗》或《诗三百》。2、汉代学者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3、《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的源头。
4、《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章法上的特点是重章复沓,反复吟唱。5、 “五经”指 《诗经》、《尚书》、《礼记》 、《易经》 、 《春秋》 。 四书:《孟子》《中庸》《大学》《论语》。
“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风 是不同地区的地方民歌。(160)雅 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105)大雅31篇(歌功颂德)、小雅74篇(讽刺)颂 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40)周颂、鲁颂、商颂
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例: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风(十五国风160)雅(大雅、小雅105)颂(周颂、鲁颂、商颂40)
“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见(通“现”)爱(通“薆”)说(通“悦”)女(通“汝”)归(通“馈”)匪(通“非”)
翻译三原则——信、达、雅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娴静的女子很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旁。(女子)躲藏起来不出现,(我)挠头徘徊心紧张。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姑娘娴静又美好,送我一束红管草,红管草色红而有光亮,(我)喜爱你的美丽。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从远郊归来赠送我初生的茅草,确实美好而且与众不同。并非你这荑草美,而是因为这荑草是美人赠送的所以才非比寻常。
一、诗歌的第一章节描写了什么场景?“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刻画出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二、第二章节主要描写什么场景?“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运用了什么手法?“彤管”作用如何?“说怿女美”表达“我”对少女怎样的感情?三、诗的第一章和第二章的首句,写法上有何特点?有何表达效果?四、第三章节描写了什么场景?为何觉得“荑”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1、这一章主要描写了什么场景? 男女恋人约会见面前的场景。 2、“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刻画出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细节描写 作用:突出人物形象少女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情态。(爱而不见) 男主人公的憨厚、真诚以及未见恋人的不知所措、忧虑的心情。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1、这一章主要描写了什么场景? 男女约会见面时的场景。姑娘露面并以彤管相赠,表明男子对女子的美丽喜爱。
2、“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运用了什么手法?“说怿女美”表达“我”对少女怎样的感情?手法:(1)双关(从诗经的手法方面来说——“比”)双关指的是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即言在此而意在彼。 例:道是无晴却有晴。写晴实则写情。(2)顶真: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感情:“我”表面上是赞叹管箫之美,实际上是赞叹“静女”之美(以“彤管”喻“静女”)。这表现了“我”对“静女”的爱恋。
3、诗的第一章和第二章的首句,写法上有何特点?有何表达效果?——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既开拓了诗的意境,充实了诗的内容,又增强了诗的音乐性和感染力。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即各章的结构相似,句数相同,句式相仿,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意思相同,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其作用在于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4、第三章节描写了什么场景?为何觉得“荑”美?——描写了两人见面后的情景。为何觉得美?——因为爱屋及乌,表面赞美礼物,实则表达对姑娘的赞美喜爱之情,凸现单纯的爱恋之情。
赋、比重章叠句细节描写双关 、象征
主题思想思考:为什么不写我主动给静女送信物,却写静女主动给我送信物?答案一(个人):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静女”冲破了精神的束缚和世俗的偏见,主动站立于追求自由幸福的人生平台上,将最能表达自己感情的“信物”送给心上人,这表明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纯真爱情的虔诚。如果写男子,她则由主动变被动,这就不能突出表现她对自由幸福的强烈追求。
答案二(社会):写“静女”不仅表现了她对爱情的追求,对幸福的憧憬,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女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社会男女平等的追求。
著名女诗人舒婷在《致橡树》中说:“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答案】D 【解析】“都是四言诗”错,太过于绝对。
2、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答案】C 【解析】说:通假“悦”愉悦,喜欢 女:通假“汝”,你,你的 喜欢你的美丽,为你的美丽感到愉悦。
3、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挚爱之情。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答案】D 【解析】“用借代的手法”错 。
高中静女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静女教案配套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学常识复习,忧伤深情得久远,直抒胸臆言浅情深,直抒胸臆,虚实结合,知识补充对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第八单元古诗词诵读静女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第八单元古诗词诵读静女背景图课件ppt,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知人论世,《诗经》,《诗经》写作特点,诵读指导,研读文章,诗句赏读,①“赋”的表现手法,②“比”的表现手法,③“兴”的表现手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静女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静女背景图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知人论世,《诗经》,《诗经》写作特点,诵读指导,研读文章,感悟结构,诗句赏读,探讨手法,①“赋”的表现手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