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课件01
    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课件02
    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课件03
    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课件04
    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课件05
    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课件06
    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课件07
    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课件08
    还剩3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ppt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唯物辩证法,1矛盾的含义,相互依赖,B斗争性对立,矛盾的特殊性,1相互区别,2相互联结,中国人,黄种人,主要矛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2.矛盾(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 泉和动力。3.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实质与核心(根本观点)
    注意1:不能把矛盾的一方叫对立,另一方叫统一。①“对立”和“统一”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矛盾的双方本身。矛盾的对立与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离开任何一方,构不成矛盾)
    注意2: 不能把哲学矛盾等同于生活中的矛盾(“甲同学和乙同学吵架了”“两个人打架了”“两个人争夺某个物品”等)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例如: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都是矛盾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一、互相“打架”的现象(自相矛盾)
    客观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主观造成的(可以避免)
    两个方面不可能同时是真的
    注意3: 不能把哲学矛盾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逻辑矛盾指的是生活中自相矛盾的情况。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注意4:准确理解把握“事物内部”,指事物作为一个统一体,本身所固有的矛盾。矛盾是客观的(固有的),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哲学上的矛盾不能被随意制造或消灭。
    注意5:矛盾是普遍的,每一具体事物的矛盾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能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构成矛盾双方。
    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含义: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没有黑,就没有白;没有丑,就没有美;没有正确,就没有错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没有小偷,我们的智能门锁也不能越来越高级,防盗性也不能越来越好。
    “失败是成功之母”“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居安思危;乐极生悲;过犹不及;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含义: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相互分离的趋势。
    差异、排斥、互斥、对抗、竞争、制约、纠纷
    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同化作用贮存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它们是两种相反的作用,是相互排斥的。
    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是统治者,剥削者,而无产阶级是被统治者,被剥削者,它们的地位和利益是根本对立的,是相互斗争。
    2. 矛盾的基本属性(1)同一性及其表现(2)斗争性及其表现
    判断下列语句所体现的哲理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2.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3. 福祸相倚。4.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4.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5.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6.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7.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8. 要在一个装满水的杯子中注入新的水,必须先要把杯子倒空。9. 占便宜成为一种习惯,离吃亏就不远了。10. 必要的约束也是一种保护。11.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12.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相互贯通、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一首美妙的音乐是由不同音符构成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不同的音符结合才能构成一首音乐,否则就不能形成一首完整音乐。
    ——君子和谐相处却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却不和谐相处。
    强调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相反相成的事物才能形成统一体。
    强调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以下说法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P37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联系:
    结论一: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思考:生活中与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是为什么?
    结论二: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总结: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②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③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④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体现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语句。1.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2.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3.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4. 最爱我的人却伤我最深5. 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6.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1、矛盾就是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2、一分为二就是我们在分析事物时既要看到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好的一面;既要看到优点,又要看到缺点。
    3、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点拨】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矛盾双方就不可能斗争。
    【点拨】矛盾就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点拨】矛盾的双方是具体的、多种多样的,不能把矛盾双方简单理解为好与不好、优点和缺点。
    4.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会相互转化。
    5、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矛盾发生转化的必要条件
    【点拨】矛盾转化的条件可能是主观条件,也可能是客观条件。
    【点拨】 矛盾同一性情形之一: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6、同一性推动事物发展,斗争性阻碍事物发展”
    【点拨】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提示: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有条件的,必须处于统一体中。2.矛盾就是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提示:矛盾就是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3.一分为二就是我们在分析事物时既要看到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好的一面;既要看到优点,又要看到缺点。提示:矛盾的双方是具体的、多种多样的,不能把矛盾双方简单理解为好与不好、优点和缺点。4.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提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含义: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求:承认、直面、分析、解决
    含义、三种情形(同一事物:同一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
    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在一定场合下可以相互转化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努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特殊规律的过程
    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特别提醒】(1)事事有矛盾,是从空间维度、横向角度来看;时时有矛盾,是从时间维度,纵向角度来看。(2)体现矛盾具有普遍性的标志词:出现问题、困难;既…又…;尽管…但是…;利弊;成就和不足;机遇和挑战;优缺;双刃剑。
    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1.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3.讳疾忌医否认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具有客观性,不能消除矛盾,旧矛盾解决了,新矛盾产生。 
    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人为制造的矛盾只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①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不同的矛盾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区别不同事物)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区别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2)矛盾特殊性的表现(三种情形)
    【方法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反对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1. 含义2. 地位3. 作用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力推进农村贫困地区发展,扶贫、脱贫工作成效显著。F市在扶贫、脱贫工作中,对有劳动能力、无劳动能力、生存条件恶劣等不同类型的贫困户,逐户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做到措施精准;建立大扶贫数据信息库,实行返贫“挂号”、脱贫“销号”动态管理机制,提高扶贫的精准性和效率;同时改变以往“撒胡椒面”“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杜绝“扶富不扶贫”“扶强不扶弱”等问题的发生。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知识分析F市是如何做好扶贫、脱贫工作的。①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②F市对不同类型的贫困户,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坚持根据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做到措施精准。③F市实行动态扶贫管理机制,把握了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的不同矛盾,提高扶贫的精准性和效率。④F市根据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的特殊性,改变了以往扶贫工作中不分主次、主次颠倒的做法,取得良好的扶贫效果。
    反映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词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量体裁衣、看菜吃饭、量力而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症下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入乡随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根据当地实际,针对,根据…的特点;优势、特色、特征;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例子:张冠李戴;生吞活剥;生搬硬套;火上浇油;千篇一律;东施效颦;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一刀切;一风吹;邯郸学步……
    两千多年前,我国有个叫公孙龙的思想家牵着一匹马出关,把关的人对他说,法令规定不许带马出关。公孙龙说:“我牵的是白马,不是马!白马和马是两回事。”
    思考:公孙龙的论断有无合理性?从哲学角度看它错在什么地方?
    “白马非马”只看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否认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系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个性(矛盾特殊性):有各自的颜色、大小、形状、生长习性等
    共性(矛盾普遍性) :含果酸,糖类,多汁,味甜等,都是水果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
    水果的共性是从葡萄、苹果、香蕉等各种不同水果中概括总结出来的。这体现了什么哲理?
    含有果酸、糖类等成分;都有多汁、味甜等特点植物果实
    A 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葡萄、苹果、香蕉等水果,虽然各有自己的特点,但无论怎样特殊,都含有果酸、多汁等水果的共性。这体现了什么哲理?
    B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
    【世界观】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③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点拨】: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2、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点拨】:矛盾的特殊性包含普遍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3、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点拨】: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4.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5.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点拨】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点拨】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材料:央视春晚《筷子篇》用充满情感的镜头传递出筷子里蕴含的家的味道,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来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传承;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长大后,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她爱吃的菜,是一种感恩;除夕夜,热气腾腾的饭桌上摆满了筷子,是一种团圆。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家的味道,它是一个味觉的习惯,也是一种情感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对家人的爱,却是唯一。结合材料,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知识分析《筷子篇》是如何谱写家的味道(10分)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要承认、分析矛盾。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家的味道,一个味觉的习惯,一种情感的记忆(3分)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关于家的味道,南北不一,味道各异;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人在不同阶段对筷子的使用传递的情感是不同的。(4分)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尽管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都寄托了对家人的爱。(3分)
    (主要矛盾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
    1.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②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③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①办事情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2.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不论是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都是不平衡的。(主要方面=1,次要方面=1)
    香港澳门台湾 资本主义制度
    大陆 社会主义制度
    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果不重视克服自己的缺点,当缺点变成一个人的主要方面时,这个人就变成了“恶人”;“浪子回头金不换”,如果一个 “恶人”痛改全非,当优点变成一个人的主要方面时,他就变成了“好人”。
    原理: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②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①看问题要坚持重点论,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②不能忽视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忽视支流;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之比较
    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1.两点论: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2.重点论: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3.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所以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相关课件

    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优质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优质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预读教材·抓基础,重难点拨,本课小结与测评,热点材料,热点解读,针对训练,基础小练,基础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前预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前预习课件ppt

    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集体备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统一属性同一性,对立属性斗争性,矛盾问题的精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