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磁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磁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其中1-12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13-15为多选题,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全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不选不得分。共33分)
1.根据生活经验,以下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37℃
B.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50kg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D.中学生的鞋长约为45cm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均速度是表示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1km/h大于1m/s
C.运动快慢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由v=可知,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3.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种物体为参照物的?( )
A.河岸上的树 B.迎面驶来的船
C.船舱 D.河水
4.(2分)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人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人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大地为参照物,上述观察说明( )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都向东运动
5.(2分)雷雨天,电闪雷鸣。关于其中物理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捂上耳朵听到雷声变小,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我们能分辨雷声和雨声,主要是依据它们的响度不同
C.我们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表明光比声音的速度快
D.我们听到的雷声是电磁波
6.(2分)我们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主要根据声音的(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传播速度
7.(2分)关于声的利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有利用声音获得身体信息的含义
B.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因此利用声波可以清洗精细机械
C.在月球表面的宇航员可以直接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D.教师在教室里讲课,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可以使人听到的声音更响亮
8.(2分)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长期在噪声环境下生活的人易患高血压。进一步研究发现,长期生活在声音为55dB以上的人比生活在声音为55dB以下的人,患高血压的比例增加近一倍。专家提醒,夜间睡觉时打开窗户者,高血压“光临”的机会较多。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玻璃可以阻挡声音
B.噪声不是引起高血压病的唯一原因
C.噪声对人类的危害不可轻视
D.55dB以下的声音不是噪声
9.(2分)能够正确估计生活中的物理量,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下列关于温度的估计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10月份合肥的教室内的气温约为36℃
B.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37℃
C.人洗澡时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70℃
D.正常人体温约为37℃
10.(2分)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冻衣晾干 B.网上挂霜
C.草叶露珠 D.冰凌消融
11.(2分)教室后面的窗户上有大块的玻璃,冬天每天早自习时,同学们发现玻璃上室内的一面总有水气和冰晶,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珠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冰晶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水珠是不小心洒上去的
D.冰晶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12.(2分)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13.(3分)如果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来表示运动的快慢,这个量的单位可以是秒每米(s/m),则( )
A.100s/m的运动比10s/m的运动快 B.0.2s/m的运动比5m/s的运动快
C.1s/m的运动与1m/s的运动一样快 D.10m/s的运动比0.1s/m的运动快
14.(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多选)15.(3分)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叙述正确的有( )
A.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B.夏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
C.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放热
D.夏天,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干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6.(3分)同学们乘 坐旅游大巴去黄山旅游。导游用温柔的话语给游客讲解沿路的风景时提示:6米车厢是我们旅游时的一个温馨的家,请您爱护车内环境卫生。若此车通过某一路标的时间约为0.5s.则大巴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m/s= km/h,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导游是 的。
17.(2分)小李同学在百米赛跑时,在前8s内加速跑完了36m,接着保持8m/s的速度跑完全程,则他百米赛跑的成绩是 s.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 m/s。
18.(3分)一个同学轻敲桌子,如图,附近的同学听不到敲击声,但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的同学却可以听到。这说明 可以传声。“掩耳盗铃”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19.(2分)如图所示,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 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20.(4分)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枫桥边客船里的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寒山寺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 而发出的。钟声是通过 传到客船上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别的。僧人用更大的力量撞钟,钟声的音调会 。(填“变高”、“不变”或“变低”)
21.(3分)现代生活中的小汽车倒车雷达系统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而眼镜店里的超声波清洗机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来清洗眼镜上的污垢,除此之外人们还利用超声波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则此处海水深度为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22.(3分)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接收处减弱噪声。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减弱噪声的措施:城区禁止机动车鸣喇叭,是在 减弱噪声;把门窗关上,是在 减弱噪声;头戴耳罩是在 减弱噪声。
23.(2分)滑雪是很多人喜欢的冬季运动,自然界的雪是水蒸气 而成的;当自然界降雪不足时,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在0℃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雾滴遇到冷空气发生 ,形成“人工雪”。(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24.(2分)从冰箱里取出一瓶冷冻的冰红茶,过一会儿发现瓶子全身“冒汗”,这是由于瓶子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 现象;若不小心将冰红茶洒了一些在地面上,过一段时间地面变干,这是因为地面上的冰红茶发生了 现象。
25.(2分)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中用雪堆成的雪人,即使气温在0℃以下,时间久了雪人也会逐渐变小,这是物态变化中的 现象,这个过程中雪需要 (填“吸”或“放”)热。
三、实验探究题(标注3分空以外的空均为2分,共21分)
26.(9分)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
(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注:倾角指斜面与水平桌面的夹角)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 (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 (填“大”或“小”)。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
27.(12分)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0
1.5
2131
2
30
2.0
1284
3
50
2.5
656
(1)敲击金属管时,声音是由金属管 产生的,用不同大小的力敲击金属管,则金属管发出声音的 将不同。
(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号管。
(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 (能/不能);理由: 。
(4)如果想得出管子发出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则需再增加一根长度和直径分别为 cm的金属管。
四、计算题(本题15分,第1题6分,第2题9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28.(6分)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距前面峭壁440m处鸣笛,经过2.5秒后听到回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求汽车的行驶速度。
29.(9分)如表所示是小明乘坐出租车后获得的车费发票,车票上显示了一些数据,试根据其中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上车13:41
下车13:56
起步价7.00元
路程7.2km
金额××××元
(1)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由于受到雨淋,车票上金额一项已无法看清,小明在出租车的车门上看到如下消息:“起步价7元,限2km,按起步价加上超过的里程以2.50元/千米收费。”根据这些消息,车票的金额应该为多少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其中1-12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13-15为多选题,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全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不选不得分。共33分)
1.(2分)根据生活经验,以下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37℃
B.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50kg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D.中学生的鞋长约为45cm
【分析】据日常生产生活中关于温度、质量、速度、长度的常识进行估测。
【解答】解:A、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0℃,故A错误;
B、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B错误;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C正确;
D、中学生的鞋长约为25cm,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温度、质量、速度、长度的估测,属基础题目。
2.(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均速度是表示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1km/h大于1m/s
C.运动快慢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由v=可知,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分析】(1)平均速度是表示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1m/s=3.6km/h;
(3)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4)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解答】解:A、平均速度是表示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故A正确;
B、1m/s=3.6km/h,所以1km/h小于1m/s,故B错误;
C、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只有运动快慢不变的直线运动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由于不知道物体运动时间的关系,所以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不一定越大,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平均速度定义的理解、速度物理意义、速度单位的换算掌握,是一道基础题目。
3.(2分)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种物体为参照物的?( )
A.河岸上的树 B.迎面驶来的船
C.船舱 D.河水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A、以树为标准,乘客位置变了,所以乘客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以迎面的船为标准,乘客位置变了,所以乘客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以船舱为标准,乘客的位置没变,所以乘客静止,故C符合题意;
D、以河水为标准,乘客位置变了,所以乘客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4.(2分)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人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人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大地为参照物,上述观察说明( )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都向东运动
【分析】参照物是描述运动时,假设不动的物体。甲车内人看到乙没有动,则甲和乙的运动情况一样,乙车中的人看到路旁的树木向西运动,说明乙向东运动。
【解答】解:
因为甲车看乙车没有动,则甲和乙的运动情况一致,而乙车的人看到路旁的树木向西运动,说明乙车相对路旁的树木向东运动,则如果以大地为参照物则乙向东运动,因为甲车和乙车运动状态一致,故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参照物的概念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本题中乙车内的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说明该同学是以自己作为参照物。
5.(2分)雷雨天,电闪雷鸣。关于其中物理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捂上耳朵听到雷声变小,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我们能分辨雷声和雨声,主要是依据它们的响度不同
C.我们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表明光比声音的速度快
D.我们听到的雷声是电磁波
【分析】(1)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
(2)音色是辨别不同声音的主要依据;
(3)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远高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4)雷声是声音不是电磁波。
【解答】解:A、捂上耳朵听到雷声变小,这是在人耳减弱噪声,故A错误。
B、我们能分辨雷声和雨声,主要是依据它们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
B、因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远高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所以雷雨天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故C正确;
D、雷声是声音不是电磁波,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都是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即可,容易作答。
6.(2分)我们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主要根据声音的(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传播速度
【分析】不同物体发声时,声音的特色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
【解答】解:熟悉的人声音的特色我们都非常熟悉,可以根据音色来进行判断。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音色定义的理解情况。
7.(2分)关于声的利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有利用声音获得身体信息的含义
B.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因此利用声波可以清洗精细机械
C.在月球表面的宇航员可以直接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D.教师在教室里讲课,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可以使人听到的声音更响亮
【分析】(1)中医中的“望、闻、问、切”四步诊法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
(2)声音传播时,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真空不能传声;
(4)回声是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的,人耳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是0.1s.如果小于0.1s,原声和回声混合在一起,人耳不能分开。
【解答】解:A、中医中的“望、闻、问、切”四步诊法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故其中的“闻”是据声音传递信息的典型应用,故A正确;
B、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B正确。
C、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在月球表面的宇航员不可以直接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错误
D、在教室里,由于教师说话的地点离墙较近,当教师说话时,声音传到墙壁上反射回来的时间与教师说话的时间几乎是同时的,时间差太短,所以我们的耳朵听不出说话声与回声,因此回声起到了增强原声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回声、声音的利用等知识的掌握情况。此题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要求平时学习时,要多联系生活、多解释,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8.(2分)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长期在噪声环境下生活的人易患高血压。进一步研究发现,长期生活在声音为55dB以上的人比生活在声音为55dB以下的人,患高血压的比例增加近一倍。专家提醒,夜间睡觉时打开窗户者,高血压“光临”的机会较多。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玻璃可以阻挡声音
B.噪声不是引起高血压病的唯一原因
C.噪声对人类的危害不可轻视
D.55dB以下的声音不是噪声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声源处减弱,传播途径中减弱,人耳处减弱;从环保角度来看,只要影响到了人们正常的休息、工作、学习,或者是对人们要听的声音造成了干扰,就属于噪声。
【解答】解:虽然噪声不是引起高血压病的唯一原因,但噪声对人类的危害不可轻视,夜间睡觉时可关闭窗户,这样可以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55dB以下的声音只要影响到了人们正常的休息、工作、学习,或者是对人们要听的声音造成了干扰,就属于噪声。故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噪声的概念、噪声的危害、减弱噪声的途径,属基础题目。
9.(2分)能够正确估计生活中的物理量,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下列关于温度的估计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10月份合肥的教室内的气温约为36℃
B.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37℃
C.人洗澡时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70℃
D.正常人体温约为37℃
【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或环境温度的认识,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解答】解:
A、10月份合肥气温感觉舒适,在25℃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C、D、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70℃.故B、C不符合实际,D符合实际。
故选:D。
【点评】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
10.(2分)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冻衣晾干 B.网上挂霜 C.草叶露珠 D.冰凌消融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解答】解:A.冻衣晾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故A不合题意;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故B不合题意;
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故C不合题意;
D.冰棱消融,是冰由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知道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掌握物态变化的识别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1.(2分)教室后面的窗户上有大块的玻璃,冬天每天早自习时,同学们发现玻璃上室内的一面总有水气和冰晶,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珠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冰晶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水珠是不小心洒上去的
D.冰晶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解答】解:冬天,室内温度高,玻璃温度低,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液化成小水滴或者凝华成小冰晶,都出现在玻璃窗上室内的一面。
故选:B。
【点评】本题目考查的是生活中常见物态变化现象,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对选项具体分析,考查学生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12.(2分)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分析】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物态变化,生活中看到的各种“白气”,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形成的,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生活中的“白气”是液态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的现象,都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出现的“白气”,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棍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
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出现的“白气”,是河中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空气后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
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的“白气”,是壶中高温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喷出壶嘴后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该题通过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情况,解题的关键是先搞清楚变化前后物体的状态,再确定物态变化名称。
13.(3分)如果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来表示运动的快慢,这个量的单位可以是秒每米(s/m),则( )
A.100s/m的运动比10s/m的运动快
B.0.2s/m的运动比5m/s的运动快
C.1s/m的运动与1m/s的运动一样快
D.10m/s的运动比0.1s/m的运动快
【分析】要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可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或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
【解答】解:
A、100s/m是指通过1m的路程用的时间为100s,10s/m是指通过1m的路程用的时间为10s,则10s/m运动得快,故A错误;
B、0.2s/m表示1m路程需要时间0.2s,则1s内的路程是5m;5m/s表示1s的路程是5m,因此0.2s/m与5m/s运动得一样快,故B错误;
C、1s/m表示1m路程需要时间1s,即1s内的路程是1m;1m/s表示1s的路程是1m,因此1s/m与1m/s 一样快,故C正确;
D、10m/s表示1s的路程是10m;0.1s/m表示1m的路程需要的时间是0.1s,则1s的路程是10m,所以10m/s与0.1s/m一样快,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比较物体运动快慢两种方法的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14.(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分析】(1)响度指声音的强弱,音色指声音的特色,我们能够区分不同的发声体,主要是根据音色的不同;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3)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4)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够传递能量。
【解答】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防止噪声的途径以及声的利用的知识,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多选)15.(3分)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叙述正确的有( )
A.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B.夏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
C.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放热
D.夏天,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干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水蒸气遇冷时会发生液化现象,液化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解答】解:A、冬天开空调时车内温度较高,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车内玻璃表面形成白雾,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形成小液滴,属于液化现象,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物质在发生液化过程需要放出热量,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夏天,车内开空调时车内温度较低,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车外玻璃表面形成白雾,所以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干抹布在驾驶室外擦拭,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点评】解决此类物态变化过程的实际分析题目,要结合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进行分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6.(3分)同学们乘 坐旅游大巴去黄山旅游。导游用温柔的话语给游客讲解沿路的风景时提示:6米车厢是我们旅游时的一个温馨的家,请您爱护车内环境卫生。若此车通过某一路标的时间约为0.5s.则大巴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12 m/s= 43.2 km/h,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导游是 运动 的。
【分析】(1)知道车厢的长度和经过某一路标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
(2)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1)大巴车经过路标的路程s=s车=6m,所用时间t=0.5s,
大巴的速度v===12m/s=12×3.6km/h=43.2km/h;
(2)导游和树木的位置不断发生改变,所以以树木为参照物,导游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12;43.2;运动。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17.(2分)小李同学在百米赛跑时,在前8s内加速跑完了36m,接着保持8m/s的速度跑完全程,则他百米赛跑的成绩是 16 s.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 6.25 m/s。
【分析】(1)要算小李跑完100米所用的时间,就需要算出小李跑完(100﹣36)m=64m所用的时间,然后将这个两个时间相加,即为他跑步的总时间;
(2)知道小李百米路程和时间,根据v=求出小李的速度。
【解答】解:
小李跑完(100﹣36)m=64m所用的时间:t1===8s,
则他跑完全程所用时间为:t=t1+t2=8s+8s=16s;
他全程的平均速度:v===6.25m/s。
故答案为 16;6.25。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的理解,是一道基础性题目。
18.(3分)一个同学轻敲桌子,如图,附近的同学听不到敲击声,但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的同学却可以听到。这说明 桌子(固体) 可以传声。“掩耳盗铃”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产生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传播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效果最好,液体次之,气体最差。
(2)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3)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1)一个同学轻敲桌底(使附近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帖在桌面上,能听到由课桌传播的声音,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
(2)铃声是由于铃的振动产生,“掩耳盗铃”不能阻止声音的产生;
(3)地球表面有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掩耳盗铃”不能阻止声音的传播。
故答案为:桌子(固体); 产生; 传播。
【点评】运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知识可做出解答,还要注意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19.(2分)如图所示,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 音色 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响度 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分析】(1)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跟物体的振幅、距声源的距离、分散程度有关。
【解答】解:(1)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辨别不同的人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近,听到的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响度越小,
因此蒙住双眼的小王能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
故答案为:音色;响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中概念的掌握情况,包括音色的定义和与响度有关的因素,强化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是解决识记性题目的基础。
20.(4分)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枫桥边客船里的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寒山寺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 振动 而发出的。钟声是通过 空气 传到客船上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 音色 来判别的。僧人用更大的力量撞钟,钟声的音调会 不变 。(填“变高”、“不变”或“变低”)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空气可以传播声音;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调与振幅无关。
【解答】解:僧人撞击大钟时,大钟会振动发出声音;大钟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上的;因为大钟发声材料与其它发声结构不同,所以会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哪种乐器;人用更大的力量撞钟,钟声的音调会不变。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音色;不变。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产生的原因和音色的特征,会利用声音的特征解释一些问题。
21.(3分)现代生活中的小汽车倒车雷达系统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信息 ;而眼镜店里的超声波清洗机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能量 来清洗眼镜上的污垢,除此之外人们还利用超声波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则此处海水深度为 3000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分析】(1)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即利用声音获得信息。利用声音除了可获得信息外,还可利用声音来传递能量。
(2)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的深度。
【解答】解:
(1)倒车时,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原理,由探头发送超声波撞击障碍物后反射此声波,计算出车体与障碍物间的实际距离,然后提示给司机,使停车或倒车更容易、更安全,所以说倒车雷达应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获得一些信息。所以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应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眼镜店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上的污垢,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3)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t==2s,则该处海水的深度:s=vt=1500m/s×2s=3000m。
故答案为:信息;能量;3000。
【点评】本题考查了超声波的应用等,是一道基础题,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22.(3分)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接收处减弱噪声。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减弱噪声的措施:城区禁止机动车鸣喇叭,是在 声源处 减弱噪声;把门窗关上,是在 传播过程 减弱噪声;头戴耳罩是在 人耳处 减弱噪声。
【分析】考查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故据题目的情景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城区禁止机动车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把门窗关上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头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
故答案为: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点评】知道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并能利用其解释实际问题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23.(2分)滑雪是很多人喜欢的冬季运动,自然界的雪是水蒸气 凝华 而成的;当自然界降雪不足时,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在0℃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雾滴遇到冷空气发生 凝固 ,形成“人工雪”。(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过程中放热;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过程中放热。
【解答】解:自然界的雪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造雪机喷射出水雾,微小的水滴遇到冷空气凝固形成小冰晶。
故答案为:凝华;凝固。
【点评】本题考查物态变化,记住变化前后的物质状态是解题的关键。
24.(2分)从冰箱里取出一瓶冷冻的冰红茶,过一会儿发现瓶子全身“冒汗”,这是由于瓶子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 液化 现象;若不小心将冰红茶洒了一些在地面上,过一段时间地面变干,这是因为地面上的冰红茶发生了 汽化 现象。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
【解答】解:从冰箱中取出的冰红茶温度较低,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外表面,看起来瓶子全身“冒汗”,发生了液化现象。将冰红茶洒了一些在地面上,过一段时间地面变干,是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
故答案为:液化;汽化。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掌握,属于热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25.(2分)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中用雪堆成的雪人,即使气温在0℃以下,时间久了雪人也会逐渐变小,这是物态变化中的 升华 现象,这个过程中雪需要 吸 (填“吸”或“放”)热。
【分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物态变化形式,称之为升华,升华是吸热的。
【解答】解:雪人之所以变小,是因为固态的雪直接升华为水蒸气的缘故,在这一过程中雪要吸收热量。
故答案为:升华;吸。
【点评】在分析物质是发生哪种物态变化时,关键要抓住变化前后物质所处的状态。
三、实验探究题(标注3分空以外的空均为2分,共21分)
26.(9分)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
(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时间 (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注:倾角指斜面与水平桌面的夹角)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 大 (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 大 (填“大”或“小”)。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0.25 m/s。
【分析】(1)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
(3)由小车通过全过程走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
(1)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所用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斜面坡度应小些;
(2)小车在斜面上加速运动,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
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所用时间越短,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
(3)小车长15.00cm,所以两个车长的距离:s=15.00cm×2=30.00cm=0.3m,
小车的平均速度:v===0.25m/s。
故答案为:(1)时间;(2)大;大;(3)0.25。
【点评】本题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考查了实验注意事项、运动状态问题;“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计算出平均速度。
27.(12分)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0
1.5
2131
2
30
2.0
1284
3
50
2.5
656
(1)敲击金属管时,声音是由金属管 振动 产生的,用不同大小的力敲击金属管,则金属管发出声音的 响度 将不同。
(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3 号管。
(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 不能 (能/不能);理由: 长度和直径都不相同,没有控制变量 。
(4)如果想得出管子发出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则需再增加一根长度和直径分别为 20,2 cm的金属管。
【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音调由声音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3)探究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用控制变量法。
(4)根据控制变量法确定金属管的长度和直径。
【解答】解:(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敲击金属管时,声音是由金属管振动产生的;
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用大力时振幅大,响度就大,因此用不同大小的力敲击金属管,则金属管发出声音的响度将不同。
(2)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3号管子的频率最小,3号管子的音调最低。
(3)探究管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中没有控制管子的长度相同而直接不同、管子的长度不同而直径相同,
即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不能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4)如果想得出管子发出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则需再增加一根长度和直径分别为(20,2)或(20,2.5)或(30,1.5)或(30,2.5)或(50,1)或(50,1.5)cm的金属管都可。
故答案为:(1)振动;响度;(2)3;(3)不能;长度和直径都不相同,没有控制变量;(4)20,2。
【点评】本题考查了判断音调的高低、实验数据分析、实验设计等问题,知道音调的决定因素、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即可正确解题。
四、计算题(本题15分,第1题6分,第2题9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28.(6分)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距前面峭壁440m处鸣笛,经过2.5秒后听到回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求汽车的行驶速度。
【分析】已知空气中的声速和声音传播时间,可算出声音传播的路程;根据汽车行驶路程和声音传播路程之和等于鸣笛时汽车与山崖之间距离的2倍,可得到汽车行驶的路程;再利用速度公式可算出汽车的速度。
【解答】解:
汽车的运动时间与声音的传播时间相等,即t车=t声=2.5s,
由v=得声音传播的路程:
s声=v声t声=340m/s×2.5s=850m,
由题意可知,汽车与声音通过的总路程:s总=440m×2=880m,
汽车与声音的运动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知s总=s车+s声,则汽车行驶的路程:
s车=s总﹣s声=880m﹣850m=30m,
汽车的速度:
v车===12m/s。
答:汽车行驶的速度为12m/s。
【点评】本题关键在于把握两点:一是汽车行驶与声音传播的时间相同;二是汽车行驶路程和声音传播路程之和等于鸣笛时汽车与山崖之间距离的2倍。
29.(9分)如表所示是小明乘坐出租车后获得的车费发票,车票上显示了一些数据,试根据其中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上车13:41
下车13:56
起步价7.00元
路程7.2km
金额××××元
(1)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由于受到雨淋,车票上金额一项已无法看清,小明在出租车的车门上看到如下消息:“起步价7元,限2km,按起步价加上超过的里程以2.50元/千米收费。”根据这些消息,车票的金额应该为多少元?
【分析】(1)由车费发票可知出租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2)从里程里扣除2km,其余的按计费标准计算然后二者相加即可。
【解答】解:(1)小明13:41上车,13:56下车,出租车行驶时间:t=13:56﹣13:41=15min=0.25h,
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v===28.8km/h;
(2)根据计费标准可分段计费,0~2km,7.00元;
2km~7.2km共计5.2km,每超过1km收费按照2.50元/千米收费,
所以车票的金额应该为:7.00元+5.2km×2.50元/km=20元。
答:(1)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28.8km/h;
(2)车票的金额应该为20元。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出租车速度和车费的计算,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速度公式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时注意信息的提取,还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磁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河北省邯郸市磁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河北省邯郸市磁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磁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河北省邯郸市磁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河北省邯郸市磁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76,河北省邯郸市磁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下列估测中,符合生活实际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