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天津市西青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1-2022学年天津市西青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铁钉生锈 B. 矿石粉碎 C. 蜡烛燃烧 D. 以粮食为原料酿酒
2.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3. 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点燃酒精灯
C. 检查气密性 D. 过滤
4.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固体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5. 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一一分子很小
B. 闻到远处花香一一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水银温度计中的液柱热胀冷缩一一分子的体积变大
D. 氧化汞受热分解一一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6. C3N4是一种新型材料,在C3N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5 B. +3 C. +1 D. −3
7. 2017年,中国科学院发布了115号元素的中文名将,下列有关该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镆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3
C. 镆元素符号为MC
D. 镆原子核内有115个质子
8. 如图所示甲、乙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粒子是阳离子
B. 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C. 乙粒子是原子
D. 甲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9. 如图是收集干燥R气体并对它进行吸收处理的正确装置。由图中实验装置推测该气体的有关性质,正确的一组是( )
A
B
C
D
密度(与空气比较)
大于
大于
小于
小于
在水中的溶解性
难溶
极易溶
极易溶
难溶
A. A B. B C. C D. D
10.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X
Y
Z
Q
反应前的质量/g
8
10
1
21
反应后的质量/g
0
21
待测
9
已知X和Q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M,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物质Z的质量为9g
B. 该化学方程式中,物质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
C. 反应生成Y的质量为21g
D. 反应中物质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1:12
11. 下列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守恒思想
B.化学用语
(1)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物质总质量不变
(1)2C1表示两个氯原子
(2)硫酸铜化学式为CuSO4
C.化学与生活
D.性质与用途
(1)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一一使用乙醇汽油
(2)硬水软化一一生活中可向硬水中加入肥皂水
(1)CO具有可燃性一一可用作气体燃料
(2)氧气可以支持燃烧一一氧气具有可燃性
A. A B. B C. C D. D
1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蜡烛火焰中温度最高的一层是焰心
B. 人体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比呼出气体中少
C. 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
D. 人体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比呼出气体中少
13. 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 原子序数为8和13的两种元素相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1O3
C. 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D. 原子序数为2和12的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14. 按如图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 )
A. 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说明反应开始
B. 实验结束应立即倒出粉末
C. 木炭能使氧化铜还原为铜
D. 固体减少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CO2的质量
15.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对该图示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没变
B. 生成物丁可能是氧化物
C. 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 反应中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1:1
16.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完成下列问题(填字母)⋅
(1)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 ______。
(2)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______。
(3)从环境保护角度,最理想的燃料是 ______。
(4)用于制霓虹灯的是 ______。
A.氧气
B.稀有气体
C.氢气
D.干冰
17. 根据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学“2”所表示的意义,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①Ca2+②M+2gO③NO2④2NH4+
(1)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 ______。
(2)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是 ______。
18. 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______(填字母)。
A.氧化物:冰、五氧化二磷
B.混合物:空气、盐酸
C.化合物:氧化汞、高锰酸钾
D.单质:液氧、稀有气体
19. 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______,②表示的是______。
20.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硫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
(2)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______。
(3)锌和稀硫酸反应 ______。
21. 水是生命之源。
(1)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a、b两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______ ,a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为 ______ ,该气体的检验方法为 ______ ,该实验证明水是由 ______ 组成的。
(2)如图2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步骤①中可加入明矾作凝聚剂
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④的作用是消毒杀菌
D.净化后的水为蒸馏水
22. 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下列如图①②③物质的用途中,利用石墨导电性的是 ______(填序号,下同),利用金刚石硬度大的是 ______。
(2)如图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原因是它们的原子 ______不同。
(3)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石油和天然气等,它们都是 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4)倡导“低碳“生活,主要为了减少 ______(填化学式)的排放量。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5)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利用二氧化碳制造金刚石,其化学方程式为:3CO2+4Na−−一定条件C(金刚石)+2X,其中X的化学式为 ______。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6)如图2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玻璃直管中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23. 如图集气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该实验结论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______。
24. 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两种装置。请回答:
(1)请写出仪器a、b的名称:a ______,b 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装置 ______(填“甲”或“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3)实验室 ______(填“能”或“不能”)用图乙中所示的方法来制取氢气。
(4)①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利用制取的二氧化碳探究其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四个实验。实验Ⅰ、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
A.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
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
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②如图实验中,蜡烛火焰从依次熄灭。说明CO2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也 ______,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 ______。
25. 乙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回答下列问题:
(1)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______ ;
(2)乙酸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
(3)一个乙酸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 ______ 。
26.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3.6g制取氧气。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时,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8.8g,求生成的氯化钾和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各是多少g?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铁钉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矿石粉碎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以粮食为原料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答案】B
【解析】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
故选:B。
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来回答本题
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哪种气体最多,哪种气体最少.
3.【答案】A
【解析】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固体,说法正确;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说法错误;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说法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5.【答案】C
【解析】解:A、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B、闻到远处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水银温度计中的液柱热胀冷缩,是因为汞原子间有间隔,受热时间隔变大遇冷时间隔变小,原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不正确。
D、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了汞和氧气,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说明了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在C3N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4)×3+4x=0,则x=−3价。
故选:D。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7.【答案】D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镆,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8,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元素符号为Mc,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15,表示原子序数为115;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5,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8.【答案】B
【解析】解:A、甲粒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为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图中甲、乙粒子的核内质子数均为8,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乙粒子的核内质子数为8,核外电子数为2+8=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图中甲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分析。
D、根据元素的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C
【解析】解:由收集装置可知,当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时,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顺利排出;吸收装置中,导管连接了一个漏斗,目的是为了防止倒吸,说明该气体极易溶于水。
故选:C。
由收集装置可知,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从吸收装置分析可知,该气体易溶于水。
考虑收集气体的方法时,应该从气体的密度、水溶性、是否有毒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找出最好的收集方法。
10.【答案】D
【解析】解:A、待测值=8+10+1+21−9−21=10,该选项不正确。
B、设物质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x:y,根据题意有:Mx:My=8g:(21g−9g),x:y=2:3,该选项不正确。
C、反应生成Y的质量为21g−10g−11g,该选项不正确。
D、反应中物质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21−10):(21−9)=11:12,该选项正确。
故选:D。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1.【答案】AB
【解析】解:A、(1)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该选项正确。
(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物质总质量不变,该选项正确。
B、(1)2C1表示两个氯原子,该选项正确。
(2)硫酸铜化学式为CuSO4,该选项正确。
C、(1)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一一使用乙醇汽油,该选项正确。
(2)硬水软化一一生活中可煮沸,该选项不正确。
D、(1)CO具有可燃性一一可用作气体燃料,该选项正确。
(2)氧气可以支持燃烧一一氧气不具有可燃性,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AB。
A、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B、2C1表示两个氯原子。
硫酸铜化学式为CuSO4。
C、乙醇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D、CO具有可燃性。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2.【答案】AD
【解析】解:A、蜡烛火焰中温度最高的一层是外焰,故A错误;
B、人体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因此人体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比呼出气体中少,故B正确;
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因此白烟能被点燃,故C正确;
D、人体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因此人体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比呼出气体中多,故D错误。
故选:AD。
A、根据各层火焰温度的高低来分析;
B、根据呼吸作用的原理来分析;
C、根据白烟的成分来分析;
D、根据呼吸作用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呼吸作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C
【解析】解:A.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原子序数为13,故选项说法错误。
B、8号、13号元素分别是氧元素、铝元素,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均为3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
D、2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其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稳定;12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尽管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它们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B、根据8号、13号元素分别是氧元素、铝元素,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同一周期原子的排列规律,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C
【解析】解:A、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不能说明反应开始,因为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内的空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B、实验结束应不能立即倒出粉末,因为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具有还原性,能使氧化铜还原为铜,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失去的氧元素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碳元素的质量的总和,反应中可能生成一氧化碳,所以固体减少的质量不一定等于生成二氧化碳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根据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结合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具有还原性、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AD
【解析】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乙、丙、丁的分子个数比是2:3:1:6,反应后分子数增多,该选项不正确。
B、生成物丁可能是氧化物,例如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时是氧化物,该选项正确。
C、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是置换反应,该选项正确。
D、反应中各物质甲、乙、丙、丁的分子个数比是2:3:1:6,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AD。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乙、丙、丁的分子个数比是2:3:1:6。
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答案】A D C B
【解析】解:(1)氧气能供给动植物呼吸;故答案为:A;
(2)干冰升华吸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故答案为:D;
(3)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只生成水,无污染,故从环境保护角度,最理想的燃料是氢气;故答案为:C;
(4)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霓虹灯;故答案为:B。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了物质的性质,可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一些重要物质的用途及相关知识,难度不大。
17.【答案】① ③
【解析】解:(1)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①Ca2+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①;
(2)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③NO2中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是③。
故答案为:(1)①;
(2)③。
根据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了元素符号周围不同位置数字的含义,题目较易。
18.【答案】D
【解析】解:A、冰、五氧化二磷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均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氧化汞、高锰酸钾等物质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液氧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单质,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A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时,既要判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
19.【答案】原子 分子
【解析】解:汞是一种金属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原子得失电子可以形成离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又可以分成原子。因此图中①表示的是原子,②表示的是分子。
故答案为:原子;分子。
根据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以及粒子之间的关系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20.【答案】S+O2−点燃SO2 C+O2−点燃CO2 Zn+H2SO4=ZnSO4+H2↑
【解析】解:(1)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点燃SO2。
(2)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点燃CO2。
(3)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故答案为:
(1)S+O2−点燃SO2;
(2)C+O2−点燃CO2;
(3)Zn+H2SO4=ZnSO4+H2↑。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21.【答案】1:2 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尖嘴口处,打开活塞,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氢、氧元素 ABC
【解析】解:(1)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a、b两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分别是氧气和氢气,体积比约为1:2,a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具有助燃性,该气体的检验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尖嘴口处,打开活塞,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2)A.由于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步骤①中可加入明矾作凝聚剂,故A正确;
B.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故B正确;
C.由净化水的过程可知,步骤④的作用是消毒杀菌,故C错误;
D.净化后的水还含有可溶性的杂质。不为蒸馏水,故D错误。
故答案为:(1)1:2;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尖嘴口处,打开活塞,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氢、氧元素。
(2)ABC。
(1)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生成气体的性质、结论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2)根据净化水的方法、原理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本题主要考查了水的电解、净化的知识,属于课本中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即可分析解答。
22.【答案】③ ① 排列方式 不可再生 CO2 CO2+Ca(OH)2=CaCO3↓+H2ONa2CO3 CO2+4H2−催化剂△CH4+2H2O黑色粉末变成了红色
【解析】解:(1)下列如图①②③物质的用途中,石墨电极是利用石墨导电性,玻璃刀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
(2)如图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原因是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石油和天然气等,它们是由古代的生物遗骸经过一系列的复杂的变化而形成,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3)倡导“低碳“生活,主要为了减少CO2的排放量。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5)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3CO2+4Na−一定条件C(金刚石)+2X,反应物中碳、氧、钠原子个数分别为3、6、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氧、钠原子个数分别为1、0、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中含有4个钠原子、2个碳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钠原子、1个碳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a2CO3。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催化剂△CH4+2H2O。
(6)由于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所以玻璃直管中的实验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了红色。
故答案为:(1)③;①;
(2)原子排列方式;
(3)不可再生;
(4)CO2;CO2+Ca(OH)2=CaCO3↓+H2O;
(5)Na2CO3;CO2+4H2−催化剂△CH4+2H2O;
(6)黑色粉末变成了红色。
(1)根据石墨、金刚石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回答;
(2)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分析回答;
(3)根据化石燃料的形成特点分析;
(4)根据低碳的含义、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分析回答;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式;
(6)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碳的反应分析现象。
本题主要考查了碳的单质和氧化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知识,是元素化合物中比较重要的知识,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点,应加强学习。
23.【答案】4P+5O2−点燃2P2O5 五分之一(或15)
【解析】解:红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点燃2P2O5;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左边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变小,从而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通过测量进入集气瓶中水的量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结束温度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体积,由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故答案为:4P+5O2−点燃2P2O5;五分之一(或15)。
根据红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通过测量进入集气瓶中水的量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理解实验室测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24.【答案】试管 长颈漏斗 甲 2KMnO4−△K2MnO4+MnO2+O2↑2H2O2−MnO22H2O+O2↑不能 2HCl+CaCO3=CaCl2+H2O+CO2↑D本身不燃烧 灭火
【解析】解:(1)a固体反应容器试管,b为加入液体的长颈漏斗;
故答案为:试管;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为固体,且反应需要加热,故选甲装置制备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
故答案为:甲;2KMnO4−△K2MnO4+MnO2+O2↑;2H2O2−MnO22H2O+O2↑。
(3)利用锌与稀硫酸的反应制备氢气,氢气密度比空气小,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而乙中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因此不能制备氢气;
故答案为:不能。
(4)①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HCl+CaCO3=CaCl2+H2O+CO2↑;
A、Ⅰ与Ⅱ中变量就是是否含有醋酸,Ⅰ变色说明醋酸可使紫色石蕊纸花变红,选项A正确;
B、Ⅲ中纸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会使纸花变红,选项B正确;
C、Ⅱ、Ⅲ、Ⅳ只有Ⅳ中纸花变色,说明只有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才使纸花变色,选项C正确;
D、二氧化碳不能使纸花变色,醋酸才能使纸花变色,选项D错误;
故答案为:2HCl+CaCO3=CaCl2+H2O+CO2↑;D。
②蜡烛熄灭,没有燃烧更剧烈,说明二氧化碳没有被点燃,说明其本身不燃烧;使蜡烛熄灭,说明可以使可燃物熄灭,因此可以用于灭火;
故答案为:本身不燃烧;灭火。
(1)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名称;
(2)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3)根据制备气体反应物特点和气体性质分析回答此题;
(4)①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实验现象推断此题;
②根据实验现象推断气体性质。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25.【答案】6040%1:2:1
【解析】解:(1)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4+16×2=60;
(2)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260×100%=40%;
(3)乙酸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依次为2:4:2=1:2:1。
故答案为:(1)60;(2)40%;(3)1:2:1。
(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概念计算即可;
(2)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解答本题;
(3)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进行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6.【答案】解: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3.6g−8.8g=4.8g。
设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是x。
2KClO3−MnO2△2KCl+3O2↑
149 96
x4.8g
14996=x4.8g x=7.45g
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8.8g−7.45g=1.35g。
答:生成的氯化钾和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分别是7.45g、1.35g。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物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氧气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生成氯化钾的质量即可,
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氧气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2021-2022学年天津市部分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天津市部分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gB,【答案】D,【答案】B,【答案】A,【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天津市红桥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天津市红桥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含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Fe3O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天津市南开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天津市南开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5D,2g,8%,【答案】B,【答案】D,【答案】C,【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