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1-2022学年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生活垃圾提倡分类处理,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饮料罐、矿泉水瓶、废纸等应放入垃圾桶的标识是( )
A. B. C. D.
- 金华酥饼是一种有名的地方美食,如图。下列制作金华酥饼的原料中,富含糖类的是( )
A. 芝麻 B. 食盐 C. 猪肉 D. 面粉
- 下列生产工艺或方法中,没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
A. “五粮”酿酒 B. 纺纱织布 C. 高炉炼铁 D. 联合制碱
- 氢氧化铝可治疗胃酸过多:,该反应属于( )
A. 分解反应 B. 化合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 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不属于盐的是( )
A. 生活中用作调味品的食盐 B. “侯氏制碱法”制取的纯碱
C. 用于吸水干燥的生石灰 D. 作为建筑材料的大理石
- 《科学》教材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调查当地酸雨情况及其影响》中,测定当地降水的pH值,下列实验仪器或药品不会用到的是( )
A. 集气瓶 B. 玻璃棒 C. 雨水样品 D. pH试纸
- 只用水这一种试剂不能将下列各组固体物质鉴别出来的是( )
A. 和 B. 和
C. NaOH和NaCl D. 和
- “共享单车”方便市民出行,颇受人们的喜爱。金属资源在单车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所示,单车上标示出的部件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______填字母序号;
为防止钢链条生锈可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
-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我国南方居民的主粮。水稻的稳产、增产是全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有力保障。
水稻最适宜在pH为的土壤中生长,若测得澄清液体的pH是4,应在该田的土壤中施加适量 ______来调节土壤的pH;
二氧化碳作为气体肥料也能促进作物生长,但过多排放到空气中会引起温室效应增强,进而可能导致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除二氧化碳外,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还有氟氯代烷、臭氧、甲烷等,其中甲烷的化学式为 ______。 - 向一定量的和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当加入NaOH溶液质量为ag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 ______ 。
原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下同
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总质量。
- 某校学生利用如图两个实验探究酸的性质。
试管A中溶液变浑浊的反应是 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试管B中铁钉变得光亮且表面有气泡生成。此时溶液中存在的微观粒子的种类,除图中已标出外,还有 ______。 - 某校毕业班同学准备进行科学实验操作考试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有一装有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如图,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溶液不可能是 ______选填序号;
A.酸溶液
B.碱溶液
C.盐溶液
实验室中含钠元素的物质通常有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等。小金取样并滴加过量的溶液,振荡,观察到有沉淀产生,静置后,取少许上层清液,滴入酚酞溶液,振荡后无明显现象。则这瓶中原来的溶液是 ______。 - 学习小组同学在探究Cu、Al、Ag的活动性顺序时,做了如下两个实验,并由此展开了一系列学习探究活动。
【学习交流】
实验中观察到,甲、乙实验均有明显的实验现象。你认为通过上述实验 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判断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拓展探究】
上述实验后,同学们想进行废液的处理与回收,于是将甲、乙中的溶液倒入同一烧杯中,观察到混合溶液即废液澄清透明。同学们认为应该先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未反应完的和,为此,他们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表:
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1 |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废液中含有未反应完的 |
实验2 |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A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废液中没有 |
【反思评价】
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实验1所得结论不合理。其理由应该是 ______。
实验2中所加溶液A可能是 ______。
【拓展应用】
同学们尝试从废液中回收铜,于是将甲、乙中的溶液倒入同一烧杯中,再加入过量铝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 ______。
- 能用于制备可溶性乳酸亚铁补血剂。某科学兴趣小组对其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能与酸反应,有气体生成。
②固体置于潮湿空气中易变质生成。
③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会出现血红色絮状物;而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不会出现血红色絮状物。
【提出问题】久置于空气中的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1:;猜想2:和;猜想3:。
【定性探究】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有气泡产生。取少量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______,猜想2成立。
【实验结论】久置于空气中的固体的成分是和。
【定量探究】该兴趣小组为进一步确定固体中的质量分数,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做了如图所示的补充实验。
装置C中足量NaOH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
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______;
实验结束后,根据装置C的增重,即可求出固体中的质量分数。如果实验过程中去掉装置D,可能会使实验结果 ______。 - 学习小组的同学通过如图实验测定一瓶失去标签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请完成下列分析与计算:
实验中,红色恰好消失时,所得溶液的pH为 ______。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生活中废弃的饮料罐、矿泉水瓶、废纸等都能回收再利用,属于可回收垃圾。
故选:A。
根据垃圾的性质判断,饮料罐、矿泉水瓶、废纸都能回收再利用分析。
本题很简单,考查垃圾的分类,了解生活中常见垃圾的成分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答案】D
【解析】解:芝麻中富含油脂,故A错误;
B.食盐中富含无机盐,故B错误;
C.猪肉中富含油脂和蛋白质,故C错误;
D.面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解:A、“五粮”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纺纱织布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高炉炼铁包含着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联合制碱生成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4.【答案】D
【解析】解:氢氧化铝属于碱,盐酸属于酸,酸和碱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观察选项,故选D。
本题考查了物质间反应的类型,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反应的实质进行。
5.【答案】C
【解析】解:A、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是由金属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属于盐,故错误;
B、纯碱是碳酸钠,是由金属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属于盐,故错误;
C、生石灰是氧化钙,氧化钙属于氧化物,不属于盐,故正确;
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是由金属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属于盐,故错误。
故选:C。
根据盐的组成进行分析,盐是指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种类的判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组成结合盐的概念进行。
6.【答案】A
【解析】解:用pH试纸测定当地降水的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会用到玻璃棒、雨水样品、pH试纸,不会用到集气瓶。
故选:A。
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注意事项不能浸入待测液、不能用水润湿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A、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硝酸钾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B、易溶于水,难溶于水,用水能鉴别开来,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使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D、和均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且溶于水均无明显的温度变化,现象相同,用水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用水作为试剂鉴别,根据物质的溶解性、溶于水的温度变化、溶于水后溶液呈现不同的颜色,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有一定难度,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待鉴别物质的性质,解答本题可从物质的溶解性、溶于水的温度变化、溶于水后溶液呈现的不同颜色进行入手解答。
8.【答案】ade 涂油
【解析】解: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单车上标示出的部件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ade。
防止钢链条生锈,可采用涂油的方法,能够防止锈蚀的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
故答案为:
;
涂油。
根据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进行分析解答。
铁与氧气、水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原理隔绝氧气和水与措施、金属材料的范畴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氢氧化钙或熟石灰或消石灰
【解析】解:氢氧化钙是一种碱,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测定某土壤浸出液的pH为4,显酸性,可施加氢氧化钙或熟石灰或消石灰来调节土壤的pH;故答案为:氢氧化钙或熟石灰或消石灰;
甲烷的化学式为;故答案为:。
根据改良酸性土壤的方法来分析;
根据甲烷的化学式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改良酸性土壤的方法以及甲烷的化学式的写法,难度不大。
10.【答案】和NaOH
设原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80 98
设与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80 98
则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总质量
【解析】解: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当加入NaOH溶液质量为ag时氢氧化钠已过量,则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和NaOH,故填:和NaOH;
设原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80 98
设与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80 98
则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总质量
答:原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总质量为120g。
此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计算,主要是利用实验图像及反应方程式来分析和解决化学计算中的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11.【答案】、
【解析】解: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根据题目信息可知盐酸先与铁钉表面的铁锈发生反应,即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使溶液中含有,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说明稀盐酸过量与铁继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溶液中还含有的离子是,另外过量的盐酸中含有氢离子和氯离子,故图所示,除图中标出的离子外,溶液中还含有的离子是、;
故答案为:、。
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根据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分析。
本题对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酸的化学性质溶液中离子种类的判断等知识进行了考查,题目较易,需要注意的是在盐酸除铁锈过程中过量的盐酸会继续与铁发生置换反应。
12.【答案】A 氢氧化钠或碳酸钠
【解析】解:酸的阳离子为氢离子,而此时标签为钠离子,因此不是酸溶液,故选A;
故答案为:A。
此时加入氯化钡产生沉淀,说明含有碳酸钠,足量氯化钡加入后,上层清液加入酚酞不变色,说明不显碱性,则溶液全部为碳酸钠,满足该现象,另外氢氧化钠全部变质后也可以产生此类现象,所以原来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也可能是碳酸钠;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或碳酸钠。
根据酸碱盐的定义分析回答此题;
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回答此题。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3.【答案】能 实验甲中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红色铜和硫酸铝,所以废液中含有硫酸铝,硫酸铝与硝酸钡也生成硫酸钡沉淀 稀盐酸
【解析】解:实验甲中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红色铜和硫酸铝,活动性铝>铜,乙中是铜丝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活动性铜>银,所以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由于实验甲中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红色铜和硫酸铝,所以废液中含有硫酸铝,硫酸铝与硝酸钡也生成硫酸钡沉淀,故影响硫酸铜鉴别。
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未反应完的,可加入稀盐酸,盐酸与硝酸银反应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无硝酸银;
将过量铝粉加入废液中,由于铝活动性大于银和铜,铝可以置换出废液中铜和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
故答案为:
能;
实验甲中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红色铜和硫酸铝,所以废液中含有硫酸铝,硫酸铝与硝酸钡也生成硫酸钡沉淀;
稀盐酸;
。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及其应用来分析;
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红色铜和硫酸铝;硫酸铝与硝酸钡也生成硫酸钡沉淀;
根据检验硝酸银可以氯离子分析;
利用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实验设计、现象分析和对实验结论归纳能力,要学会用探究的方法来获取知识。
14.【答案】出现血红色絮状物 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偏大
【解析】解:【定性探究】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含有碳酸亚铁,取少量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出现血红色絮状物,说明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铁,猜想2成立。
故答案为:出现血红色絮状物。
【定量探究】
装置C中足量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的目的是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故答案为: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实验结束后,根据装置C的增重,即可求出固体中的质量分数。如果实验过程中去掉装置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进入C装置,导致计算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会使实验结果偏大。
故答案为:偏大。
【定性探究】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含有碳酸亚铁,取少量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出现血红色絮状物,说明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铁。
【定量探究】
装置C中足量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的目的是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实验结束后,根据装置C的增重,即可求出固体中的质量分数。如果实验过程中去掉装置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进入C装置,导致计算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会使实验结果偏大。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7
【解析】解:实验中,红色恰好消失时,说明溶液显中性,所得溶液的pH为7。
设参加反应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实验中,红色恰好消失时,说明溶液显中性,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进而计算出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利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进行计算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事实不能说明铁比铜活泼的是,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D,【答案】A,【答案】C,【答案】铁 不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Na2CO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