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天津市红桥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1-2022学年天津市红桥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今年全国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舆论热词。“碳中和”是指单位或个人在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目的。以下措施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
A. 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B. 尽量乘坐公交车
C. 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 D. 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以增加肥效
2.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 )
A. 硝酸钾 B. 植物油 C. 面粉 D. 泥土
3. 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称量固体氢氧化钠
B. 测溶液pH
C. 过滤
D. 稀释浓硫酸
4. 森林灭火有效方法之一,是在大火蔓延路线的前方清理出一片隔离带,大火会逐渐熄灭,该灭火方法的原理是( )
A. 隔离空气 B. 隔离可燃物
C.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D. 隔离氧气
5. 将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关于两者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 两者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大
B. 两者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
C. 两者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
D. 浓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浓硫酸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6.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洗涤剂去油污主要利用了乳化作用
B. 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
C. NH4NO3固体溶于水时会出现吸热现象
D. 一种溶剂可同时溶解多种溶质,形成混合溶液
7. 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 空气中物质含量:
B. 溶液的pH:
C. 利用金属的年代:
D. 氮元素化合价:
8. 下列物质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是( )
A. 铜粉 B. CO2 C. 澄清石灰水 D. 铁粉
9. 在探究金属X、Y、Cu的活动性顺序时,将铜片分别插入X和Y的盐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插入X的盐溶液的铜片表面有黑色固体析出,插入Y的盐溶液的铜片表面无明显变化,那么上述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 X>Y>Cu B. X>Cu>Y C. Cu>X>Y D. Y>Cu>X
10.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
A. 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性质:CO2、CO密度均大于空气
C. 用途: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气体肥料
D. 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雾霾
11. 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试管①中充满氮气,试管②③中充满氧气,升温至40℃,仅观察到②中的白磷燃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实验①②可验证燃烧需要氧气
B. 由实验②③可推知着火点高低:红磷>白磷
C. 利用水浴控温可调节可燃物的着火点
D. ①③两支试管内的白磷和红磷可回收再利用
12. 类比、迁移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推理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反应中都作催化剂,所以二氧化锰可作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B. 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它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所以合金熔点比其中任何一种金属都低、硬度比其中任何一种金属都大、性能更好
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13.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1℃时,将5g a加入到2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25ga的饱和溶液
B. t2℃时将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加水实现
C. 将t1℃时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 t2℃时,分别将a、b、c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a析出固体的质量最大
14. 下列各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电解水实验生成两种气体的质量
B. 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C. 用等量铝和锌与等质量分数、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D. 向打磨后铝箔中加入稀盐酸
15. 铁粉与氧化镁的混合物15.2g与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7%的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经测定反应后硫酸镁的质量为12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4g B. 混合物中氧化镁的质量为8g
C. 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为10g D. 混合物中铁元素与镁元素质量比为14:3
16. 世界是物质的。从①汞②氢氧化钙③盐酸④干冰⑤氯化钠中选择合适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1)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 ______;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______;
(3)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______;
(4)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是 ______;
(5)水银温度计中的单质是 ______。
17. 许多生活用品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1)金属铜常用来做导线,是利用了铜良好的延展性和 ______性。
(2)在铁制品表面喷漆可以防锈,其原理是 ______。
(3)为了验证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______(填序号)。
①将镁、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②将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镁、硫酸铜溶液中
③将铜、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镁溶液中
④将铜分别浸入到硫酸镁、硝酸银溶液中
(4)铝热剂是修建铁路时常用的焊接材料,其反应原理是铝在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铁反应得到融熔的铁与另一种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5)光亮的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试管内溶液质量与反应前相比 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8. 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填写下列空白:
燃烧是人类最早有意识利用的化学反应,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
(1)原始人利用木柴燃烧释放的 ______烘烤食物。现在,人们仍然利用燃料燃烧蒸煮食物,家用液化气的成分之一丙烯(C3H6)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在大棚中燃烧沼气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沼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______。
A.参加反应的与的质量比为16:32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C.点燃沼气前,需要检验纯度防止发生爆炸
D.生成的可做气体肥料
(3)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
①NH3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②将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3O2−点燃6H2O+______。
(4)一定质量的甲烷燃烧时氧气不充足,生成CO、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20.8g,经测定其中水的质量为10.8g,则反应消耗氧气的质量为 ______g。
19.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氢氧化镁中和胃酸过多:______。
(2)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______。
(3)铜与硝酸汞溶液反应:______。
20. 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的氢氧化钠性质系列探究活动如图所示。
(1)实验①观察到氢氧化钠表面 ______。
(2)实验②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成 ______色,实验③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成 ______色。由此得出:碱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
(3)实验④:如图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甲、乙两处应填入的离子符号分别为 ______、______。
(4)实验⑥⑦为用软矿泉水瓶所做的对比实验,装 ______的软矿泉水瓶变瘪更明显,原因是 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1. 现有木炭、一氧化碳、氧化铜、氧化铁、稀硫酸五种物质,它们之间发生的反应,可用“A+B→C+D”表示。
(1)若A为单质,则A是 ______。A与B在高温下反应,可观察到固体粉末由黑色逐渐变红,则B是 ______,其反应类型为 ______。
(2)若A为气体化合物。A与B在高温下反应,可观察到固体粉末由红色逐渐变黑,则B是 ______。
(3)若A溶液pH<7。A与B在常温下反应,可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所示实验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
(2)写出A装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连接A、B装置,观察到B装置热水中的白磷燃烧,由白磷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4)王刚同学利用C、D装置进行CO2的实验室制取、性质实验。C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D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5)实验C中产生的CO2常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李静同学利用如图E、F装置除去杂质,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E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23.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氢气,并验证氢气的性质(D处硫酸铜固体遇水会由白色逐渐变为蓝色),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1)化学实验现有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需配制245g质量分数9.8%的稀硫酸,配制步骤如下:①计算:所需质量分数98%的浓硫酸 ______g;②量取;③稀释。稀释浓硫酸所用的玻璃仪器有 ______。
(2)该兴趣小组制备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3)装置B的作用 ______。
(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______。
A.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氢气,然后再点燃C处酒精灯
B.E处酒精灯的作用是点燃未反应的氢气
C.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通入氢气,然后熄灭C处酒精灯
(5)实验结束后,发现部分氧化铜粉末未被还原,已知反应前氧化铜质量为10克,反应结束后混合固体质量为9.2克,则被氢气还原的氧化铜的质量为 ______。
24. 现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
(1)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 ______g;
(2)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①上述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______(填字母序号);
②B操作过程中若天平指针向左偏转,则应 ______,直至指针指向分度盘中间;
(3)下列错误操作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的是 ______(填序号)。
①所称取的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向烧杯中倒水溶解时部分水洒出
③装瓶时部分溶液洒出
④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25. 我国高铁建设走在世界前列,修建高铁需要大量铁矿石来炼铁,进而炼钢。
(1)下列三种铁矿石的主要成分Fe2O3、Fe3O4、FeCO3中,含铁量最高的是 ______。
(2)要炼出含铁89.6%的生铁1000t,至少需要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 ______吨。若高炉气体不加处理,理论上会向大气中排放CO2______吨。
26. 某工厂现有废硫酸9.8t(H2SO4的质量分数为10%),试计算:
(1)该9.8t废硫酸中H2SO4的质量为 ______t;
(2)可以用该厂的废硫酸去中和处理另一工厂的废碱液(主要成分为NaOH),请写出中和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
(3)如果用该9.8t废硫酸可以恰好中和废碱液20t,求废碱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选项错误。
B、尽量乘坐公交车,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选项错误。
C、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减少化石燃料燃烧,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选项错误。
D、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中和,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碳中和”是指单位或个人在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碳中和”的含义、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答案】A
【解析】解:A、硝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B、植物油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C、面粉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D、泥土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A。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森林灭火有效方法之一,是在大火蔓延路线的前方清理出一片隔离带,该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故选:B。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变小,溶剂质量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故选:C。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A、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所以洗涤剂能洗掉油污,故说法正确;
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且溶剂不一定是水,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溶剂,故说法错误。
C、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伴随热量变化,NH4NO3溶于水时会出现吸热现象,使溶液的温度降低,故说法正确;
D、溶液不一定是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组成的混合物,也可能是由多种溶质和一种溶剂组成的混合物,故说法正确。
故选:B。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生产、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考查必是热点之一。
7.【答案】B
【解析】解:A、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其次为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小,故A排序错误;
B、肥皂水显碱性,pH大于7;食盐水呈中性,pH等于7;柠檬汁显酸性,pH小于7,故B排序正确;
C、金属的冶炼历史顺序与金属活动性有关,越不活泼的金属越容易冶炼,越早被人类使用,故利用金属的年代应该是Cu、Fe、Al,故C排序错误;
D、N2O4中,氮元素显+4价;NH3中,氮元素显−3价;N2O中,氮元素显+1价,故D排序错误。
故选:B。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人类利用金属的历史、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空气中各气体的含量、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A、铜粉与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无明显现象,与稀盐酸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C、澄清石灰水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但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铁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9.【答案】D
【解析】解:将铜片分别插入X和Y的盐溶液中,插入X的盐溶液的铜片表面有黑色固体析出,插入Y的盐溶液的铜片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X强,铜的金属活动性比Y弱,即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啊Y>Cu>X。
故选:D。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答案】A
【解析】解:A、CO2、CO 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CO的密度比空气小,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CO不可做气体肥料,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错误;
D、CO2会导致温室效应,CO会引起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CO2、CO 的化学性质与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C
【解析】解:A、实验①白磷不燃烧是因为白磷不接触氧气,实验②中白磷能与氧气接触能燃烧,所以对比实验①②可验证燃烧需要氧气,故A正确;
B、实验③中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着火点,对比实验②③可推知着火点高低:红磷>白磷,故B正确;
C、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一般不能改变,故C错误;
D、①③两支试管内的白磷和红磷均未反应,可回收再利用,故D正确。
故选:C。
本考点是用白磷探究燃烧的条件,属于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这类探究实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设计的步骤中不同的现象去思考、去探究,从而回答题目给出的问题。
12.【答案】B
【解析】解:A.催化剂是特定化学反应中加速或减慢化学反应的物质,而且在不同的化学反应中所使用的催化剂是不同的,二氧化锰只是催化剂的一种,并不是各种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故错误;
B.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它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且合金熔点比其中任何一种金属都低、硬度比其中任何一种金属都大、性能更好,故正确;
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某些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错误;
D.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混合在一起是混合物,故错误;
故选:B。
A.根据常见的催化剂解答;
B.根据合金的定义和性质解答;
C.根据常见的中和反应解答;
D.根据单质的分类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催化剂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答案】D
【解析】解:A、t1℃时a的溶解度是20g,将5ga加入到20g水中充分搅拌,能够溶解4g,可得到24ga的饱和溶液,该选项不正确;
B、t2℃时将N点的a溶液(不饱和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饱和溶液),加水不能实现,可以通过加入a固体或恒温蒸发溶剂实现,该选项不正确;
C、将t1℃时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解度减小,析出固体,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该选项不正确;
D、t2℃时a的溶解度最大,分别将a、b、c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a析出固体的质量最大,该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液质量可以判断温度变化时析出固体质量的大小。
某一点在溶解度曲线上,是饱和溶液,在溶解度曲线下方是不饱和溶液,在溶解度曲线上方是饱和溶液。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4.【答案】C
【解析】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质量比是1:8,该选项不正确;
B、一定条件下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最终固体质量不能是0,该选项不正确;
C、铝比锌活泼,因此反应时间比锌短,最终铝反应生成的氢气比锌多,该选项正确;
D、打磨后的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即加入稀盐酸立即产生气体,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质量比是1:8;
B、一定条件下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C、铝比锌活泼,稀硫酸和铝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D、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AD
【解析】解:设混合物中氧化镁的质量为x,混合物中镁元素质量为y,
氧化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根据镁元素的守恒可得关系式,
MgO∼MgSO4∼Mg
40 120 24
x 12g y
40x=12012g=24y
x=4g,y=2.4g
所以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为15.2g−4g=11.2g
故混合物中铁元素与镁元素质量比为11.2g:2.4g=14:3。
设产生氢气的质量为z
Fe+H2SO4=FeSO4+H2↑
56 2
11.2gz
5611.2g=2z
z=0.4g
故选:AD。
氧化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MgO+H2SO4=MgSO4+H2O;),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Fe+H2SO4=FeSO4+H2↑);根据元素的守恒列出关系式计算氧化镁的质量可以进一步计算其它量。
本题难度较大,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是快速、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16.【答案】HClCO2 Ca(OH)2 NaCl Hg
【解析】解:(1)胃液中含有的酸是盐酸,其化学式为HCl;
(2)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其升华时可吸热,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可用于人工降雨,其化学式为CO2;
(3)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氢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H)2;
(4)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其化学式为NaCl;
(5)水银温度计中的单质是汞,其化学式为Hg。
故答案为:(1)HCl;(2)CO2;(3)Ca(OH)2;(4)NaCl;(5)Hg。
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7.【答案】导电 隔绝氧气和水 ①④ 2Al+Fe2O3−高温2Fe+Al2O3 铁片表面析出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减小
【解析】解:(1)金属铜常用来做导线,是利用了铜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故答案为:导电。
(2)在铁制品表面喷漆可以防锈,其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
故答案为:隔绝氧气和水。
(3)①将镁、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镁能和硫酸铜反应,说明镁比铜活泼,银不能和硫酸铜反应,说明铜比银活泼,该选项正确;
②将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镁、硫酸铜溶液中,都无明显现象,说明银不能和硫酸镁、硫酸铜反应,说明银最不活泼,不能比较镁和铜的活泼性,该选项不正确;
③将铜、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镁溶液中都无明显现象,说明银、铜不能和硫酸镁反应,说明镁最活泼,不能比较银和铜的活泼性,该选项不正确;
④将铜分别浸入到硫酸镁、硝酸银溶液中,铜不能和硫酸镁反应,说明镁比铜活泼,铜能和硝酸银反应,说明铜比银活泼,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①④。
(4)高温条件下铝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Fe2O3−高温2Fe+Al2O3。
故答案为:2Al+Fe2O3−高温2Fe+Al2O3。
(5)光亮的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的实验现象是铁片表面析出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是因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56份质量的铁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试管内溶液质量与反应前相比减小。
故答案为:铁片表面析出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减小。
(1)金属铜常用来做导线,是利用了铜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2)在铁制品表面喷漆可以防锈,其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
(3)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4)高温条件下铝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
(5)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8.【答案】热量 2C3H6+9O2−点燃6CO2+6H2OCD14:32N2 16
【解析】解:(1)木柴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热量,丙烯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C3H6+9O2−点燃6CO2+6H2O;故答案为:热量;2C3H6+9O2−点燃6CO2+6H2O;
(2)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在点燃的条件下,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
A、参加反应的与的质量比为16:(32×2)=1:4,故错误;
B、该反应中有单质参与反应,所以反应前后一定存在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故错误;
C、沼气具有可燃性,不纯时遇到明火易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沼气前,需要检验纯度防止发生爆炸,故正确;
D、生成的(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可做气体肥料,故正确;
故答案为:CD;
(3)①NH3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1×3)=14:3;故答案为:14:3;
②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反应前有4个氮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反应后有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所以空格处还应有4个氮原子,即填写2N2;故答案为:2N2;
(4)根据氢元素守恒,可得甲烷的质量为:10.8g×1×218×100%÷1×412+1×4×100%=4.8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20.8g−4.8g=16g;故答案为:16。
(1)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2)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写法、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式的有关计算并能灵活运用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
19.【答案】Mg(OH)2+2HCl=MgCl2+2H2O4Al+3O2=2Al2O3 Cu+Hg(NO3)2=Cu(NO3)2+Hg
【解析】解:(1)氢氧化镁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
(2)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3)铜与硝酸汞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Hg(NO3)2=Cu(NO3)2+Hg。
故答案为:
(1)Mg(OH)2+2HCl=MgCl2+2H2O;
(2)4Al+3O2=2Al2O3;
(3)Cu+Hg(NO3)2=Cu(NO3)2+Hg。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20.【答案】变潮湿 蓝 红 OH− H+ 氢氧化钠溶液 2NaOH+CO2=Na2CO3十H2O
【解析】解:(1)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吸收水蒸气而潮解,所以实验①观察到氢氧化钠表面变潮湿;故答案为:变潮湿;
(2)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无色酚酞变红色;由此得出:碱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故答案为:蓝;红;
(3)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实质是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与稀盐酸中的氢离子结合生成水;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甲,乙两处应填入的离子符号分别为:OH−、H+;故答案为:OH−、H+;
(4)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使软矿泉水瓶中的压强减小;实验⑥⑦为用软矿泉水瓶所做的对比实验,装氢氧化钠溶液的软矿泉水瓶变瘪更明显,原因是:2NaOH+CO2=Na2CO3十H2O;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2NaOH+CO2=Na2CO3十H2O。
(1)根据氢氧化钠会吸收水分而潮解进行分析;
(2)根据紫色石蕊溶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遇碱变红色进行分析;
(3)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
(4)根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进行分析。
掌握碱的相关性质是解题关键。
21.【答案】碳 氧化铜 置换反应 氧化铁 3H2SO4+Fe2O3=Fe2(SO4)3+3H2O
【解析】解:(1)若A为单质,所以A是碳,A与B在高温下反应,可观察到固体粉末由黑色逐渐变红,氧化铜是黑色粉末,能被碳高温还原为铜,可以看到黑色粉末变红的现象,所以B是氧化铜,氧化铜与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若A为气体化合物,A与B在高温下反应,可观察到固体粉末由红色逐渐变黑,氧化铁是红色粉末,能被一氧化碳高温还原为铁,能观察到红色粉末变黑的现象,所以B是氧化铁;
(3)若A溶液pH<7,则A是酸液,A是硫酸,硫酸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的水溶液是黄色的,化学方程式为:3H2SO4+Fe2O3=Fe2(SO4)3+3H2O.
故答案为:(1)碳;氧化铜;置换反应;
(2)氧化铁;
(3)3H2SO4+Fe2O3=Fe2(SO4)3+3H2O。
根据物质的性质,氧化铜是黑色粉末,能被碳高温还原为铜;氧化铁是红色粉末,能被一氧化碳高温还原为铁;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能与氧化铁反应产生黄色的铁盐溶液进行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2.【答案】酒精灯 长颈漏斗 2KMnO4−△K2MnO4+MnO2+O2↑燃烧必须有氧气参加 CaCO3+2HCl=CaCl2+H2O+CO2↑紫色变红色 除去氯化氢气体
【解析】解:(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故答案为:酒精灯;长颈漏斗;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
(3)观察到B装置热水中的白磷燃烧,由白磷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燃烧必须有氧气参加,因为A装置给B提供氧气;故答案为:燃烧必须有氧气参加;
(4)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D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紫色变红色,因为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变红色;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紫色变红色;
(5)E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氯化氢气体,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故答案为:除去氯化氢气体;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观察到B装置热水中的白磷燃烧,由白磷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燃烧必须有氧气参加;E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氯化氢气体,浓硫酸除去水蒸气。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燃烧的条件和气体的性质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3.【答案】24.5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Zn+H2SO4=ZnSO4+H2↑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C 4g
【解析】解:(1)化学实验现有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需配制245g质量分数9.8%的稀硫酸,配制步骤如下:①计算: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所需质量分数98%的浓硫酸为:245g×9.8%98%=24.5g;②量取;③稀释,稀释浓硫酸所用的玻璃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2)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3)要验证氢气的性质,就需要实现对氢气进行干燥,所以装置B中的浓硫酸对氢气起到了干燥的作用;
(4)A、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氢气,然后再点燃C处酒精灯,目的是排净装置内的空气,以防加热时发生爆炸,故正确;
B、E处酒精灯的作用是点燃未反应的氢气,故正确;
C、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然后继续通入氢气直到玻璃管冷却,以防高温生成的铜被重新氧化,故错误。
故选:C;
(5)设被还原的氧化铜的质量为x。
CuO+H2−△Cu+H2O固体质量减少
8064(80−64)=16
x(10g−9.2g)
8016=x0.8g
x=4g
答:被还原的氧化铜的质量为4g。
故答案为:(1)24.5g;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2)Zn+H2SO4=ZnSO4+H2↑;
(3)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4)C;
(5)4g。
(1)根据溶液稀释与配制的过程进行分析;
(2)根据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进行分析;
(3)根据实验前需要对氢气进行干燥进行分析;
(4)根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5)分析反应的特点可以知道,反应前后固体质量差为氧化铜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的质量,由氧元素质量可计算被还原的氧化铜质量。
本题主要考查了硫酸的稀释、氢气的制取、氢气的性质,解题时要掌握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原理和实验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属常规型实验考查题。
24.【答案】(1)7.5;
(2)①EBACD;②取出少量氯化钠;
(3)①④
【解析】解:(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g×15%=7.5g。
(2)①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所以上述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EBACD。
②B操作过程中若天平指针向左偏转,说明氯化钠质量偏大,则应取出少量氯化钠,直至指针指向分度盘中间。
(3)①所称取的氯化钠固体不纯,则氯化钠质量偏小,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
②向烧杯中倒水溶解时部分水洒出,水的质量偏大,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5%;
③装瓶时部分溶液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④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偏小,水的实际体积偏大,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
故选①④。
故答案为:(1)7.5;
(2)①EBACD;②取出少量氯化钠;
(3)①④。
(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2)①根据溶液配制的步骤进行分析;
②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分析;
(3)根据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溶质偏少、溶剂偏多进行分析。
掌握溶液配制的步骤、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是解题关键。
25.【答案】Fe3O4 1600 1056
【解析】解:(1)Fe2O3(可变为Fe6O9)中,6个铁原子对应9个氧原子,Fe3O4(可变为Fe6O8)中,6个铁原子对应8个氧原子,FeCO3(可变为Fe6C6O18)中,6个铁原子对应6个碳原子和18个氧原子,因此Fe3O4中含铁量最高;
(2)生铁中铁的质量为:1000t×89.6%=896t;
设至少需要赤铁矿的质量为x,反应产生CO2的质量为y。
3CO+Fe2O3−高温2Fe+3CO2
160 112 132
x×80%896ty
160112=x×80%896t,x=1600t;
112132=896ty,y=1056t。
故答案为:(1)Fe3O4;(2)1600;1056。
(1)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以及炼铁的原料解答;
(2)根据化学方程式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炼铁的知识,以及根据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数据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26.【答案】0.982NaOH+H2SO4=Na2SO4+2H2O
【解析】解:(1)该9.8t废硫酸中H2SO4的质量为9.8t×10%=0.98t;
(2)中和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NaOH+H2SO4=Na2SO4+H2O;
(3)设废碱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x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98
20tx0.98t
8098=20tx0.98t
x=4%
故废碱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4%
故答案为:(1)0.98t;
(2)2NaOH+H2SO4=Na2SO4+2H2O;
(3)4%。
(1)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据此解答;
(2)根据酸碱中和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答。
本题难度系数不大,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22-2023学年天津市红桥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红桥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推断题,简答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天津市红桥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红桥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家庭小验,不能成功的, 下列关溶液的说法,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天津市部分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天津市部分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gB,【答案】D,【答案】B,【答案】A,【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