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十校联考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2021-2022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十校联考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在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LPG的士”出租车启动运行 B. 用活性炭吸附冰箱的异味
C. 石油分馏出汽油、柴油 产品 D. 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2. 下列标志图示中,对人的生命安全没有直接影响的是( )
A. B.
C. D.
3.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溶解固体
C. 取用块状固体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4.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 纯净的氢气点燃时产生黄色火焰 D. 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5.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 4个N原子:2N2 B. 铁离子:Fe2+
C. 硫酸铝:Al2(SO4)3 D. 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6. 亚硝酸钠(NaNO2)是有毒的工业用盐,误用于烹调会引起中毒事件。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1 B. +2 C. +3 D. +4
7.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金刚石硬度大,可制造钻头 B.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C. 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可制作导线 D.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用于冶炼金属
8. 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C. 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3:17 D. 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7:10
9.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 厨房煤气泄漏,立即开启排气扇通风换气
C. 烧木柴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D. 在森林大火蔓延线路前开辟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灾
10. 我国科学家最新研制出一种新型石墨烯-铝电池,手机使用这种电池,充电时间短,待机时间长。碳、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 碳在地壳中含量最高
C. 铝的原子序数为13 D. 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
11. 我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合成了世界上首个全氮阴离子盐(化学式为H25N34O3Cl),该物质是超高能材料,在航空航天上可做推进剂。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是( )
A. 属于氧化物
B. 由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C. H25N34O3Cl中原子总数为62
D. 氢、氮、氧、氯的原子个数比为1:7:8:17
12. 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探究水对铁生锈有无影响
B.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C. 探究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D. 探究甲烷的组成
13.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在可见光下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复合光催化剂,其催化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 B. 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 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 对缓解人类能源危机有重要意义
14. 除去杂质是化学常用的分离方法。下列除杂质的试剂与操作方法有不正确的是( )
序号
括号内为杂质
所选试剂或方法
操作步骤
A
Cu粉(Zn粉)
稀盐酸
①加足量稀盐酸,②过滤
B
CO2(CO)
燃烧法
点燃一氧化碳
C
FeSO4(CuSO4溶液)
Fe粉
①加足量铁粉,②过滤
D
NaCl(CaCO3)
H2O
①足量水,②过滤、蒸发
A. A B. B C. C D. D
15. 取一定量打磨后的铝片于某容器中,再逐渐加入稀盐酸。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图错误的是( )
A. B.
C. D.
16. 能源与环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如图是某太阳能电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能电池中多处使用合金,合金与纯金属相比,有许多优良性能,如:______(写出1条即可)。
(2)铜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即生成铜绿[Cu2(OH)2CO3],这是铜与O2、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反应的产物。
(3)氢气被称之为最清洁能源的原因是 ______。
(4)稀土是我国的战略资源,稀土是一种 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资源。湿法冶金是稀土的冶炼方法之一,我国是湿法冶金的先驱。古籍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17.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化学。请回答生活中遇到的下列问题:
(1)用炭素墨水笔填写档案材料,其原理是 ______。
(2)我们可以滴加 ______来鉴别公园中的湖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软化硬水的方法是:______。
(3)生活中常见的蔗糖、铜和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______。
(4)氟化钠是某些牙膏的添加剂,能有效预防龋齿。如图是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则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 ______,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______(填“失”或“得”)电子。
②氟化钠可以与钠与氟气(F2)反应制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18. 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
(2)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选用A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用C装置进行氧气性质实验时,水的作用是 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填字母序号),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将制得的二氧化碳通入到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4)若用E装置收集一瓶气体,此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为:______,收集的气体可能是 ______(填字母序号)。
A、H2
B、CO2
C、O2
19. 为了探究金属活动性,将锌和铜分别放入稀硫酸中,铜不反应而锌的表面有气泡产生,写出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老师告诉学生,铜和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也能反应且产生气体。
【提出问题】铜与浓硫酸反应的生成物是什么?其中气体是什么?
【猜想假设】同学们对产生的气体作出了猜想。
猜想一:氢气;猜想二:二氧化硫;猜想三:氢气和二氧化硫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1)二氧化硫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也能和碱性溶液反应。
【实验探究】学生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部分仪器省略),请完成下列表格。
主要实验步骤
主要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加热装置A一段时间
装置B中的现象是 ______
有二氧化硫生成
②点燃装置D处酒精灯
装置D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
猜想 ______ 正确
③停止加热,将铜丝上提,向装置A中玻璃管鼓入空气
/
/
④冷却,将A中液体用水稀释
A中液体变为 ______ 色
有硫酸铜生成
【表达交流】
(1)在步骤③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______。
(2)请完成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CuSO4+SO2↑+______。
【反思拓展】
(1)若将装置A中铜丝换成锌片,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变小,则装置D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______。
(2)在溶质为Cu(NO3)2、AgNO3和Al(NO3)3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______。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B.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和Zn
C.滤液中一定无AgNO3
D.滤液中可能有四种金属离子
20. A∼E五种初中常见物质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其中A与C的组成元素相同,B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是一种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加热时D、E均能与黑色固体丙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黑色固体甲的化学式为 ______ 。反应①属于基本类型中的 ______ 反应。
(2)在D与丙的反应中,D表现出 ______ 性。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1. 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对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合成氨工艺的主要流程如图:
(1)合成塔中的反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进行,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上述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元素种类 B.分子种类 C.原子种类
(3)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
(4)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物质
H2
N2
NH3
沸点/℃(1.01×105Pa)
−252
−195.8
−33.35
在1.01×105Pa时,要将工业合成氨的产物氨气(NH3)从它的反应物氮气和氢气的混合物中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______℃⩽T<______℃.
22. 广东省韶关市盛产石灰石,某校课外兴趣小组为了解石灰石资源的品质,采用两种方案对当地石材进行化学分析.
方案一:取10g 石灰石粉末样品置于如图所示装置,在硬质玻璃管中充分加热至质量恒定,冷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8.24g,(已知CaCO3=CaO+CO2↑)产生的CO2的质量是 ______ g,依次计算得知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40.0%.
方案二:另取10g 同质地石灰石颗粒样品,置于烧杯中加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称得混合物的总质量减少了4.18g.计算此方案测得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解:
比较两方案测量的结果,分析两方案误差较大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LPG的士”出租车启动运行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用活性炭吸附冰箱的异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石油分馏出汽油、柴油 产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C
【解析】解:A.该图示为安全出口标志,与人的生命安全有关;
B.该图示是禁止吸烟标志,与人的生命安全有关;
C.该图示是节约用水标志,与人的生命安全无直接关系;
D.该图示是腐蚀品标志,与人的生命安全有关;
故选:C。
根据已有的图标表示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要熟记常见图标表示的意义,防止在日常生活中有错误做法,不按照图标内容去做造成危险。
3.【答案】D
【解析】解:A.应该用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量超过了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A错;
B.量筒是常温下用来量取液体的,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来配制溶液,故B错误;
C.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故C错误;
D.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掌紧握试管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B.根据量筒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C.根据块状固体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4.【答案】A
【解析】解: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错误;
C、纯净的氢气点燃时产生淡蓝色火焰,错误;
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没有引燃,不能剧烈燃烧,错误;
故选:A。
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解答】
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4个氮原子表示为:4N,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铁离子可表示为:Fe3+,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C、硫酸铝中铝元素显+3价,硫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SO4)3,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正确。
D、图中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故选C。
6.【答案】C
【解析】解:在亚硝酸钠(NaNO2)中Na显+1价,O显−2价,设N的化合价为x。(+1)+x+(−2)×2=0x=+3
故选:C。
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题能力。
7.【答案】D
【解析】解:A、金刚石硬度大,可制造钻头,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可制作导线,故选项说法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常用于冶炼金属的是具有还原性的焦炭,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42%=28%,故甲是反应物;同理可以通过图示确定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14%−8%=6%,故乙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0%−6%=34%,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6%:34%=3:17,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28%:34%=14:17,故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本题可分析甲∼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图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9.【答案】B
【解析】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这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灭火的措施,故正确;
B.厨房煤气泄漏,不能开启排气扇通风换气以防电火花引爆煤气,故错误;
C.烧木柴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促进了木柴的充分燃烧,故正确;
D.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正确。
故选:B。
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碳原子和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13,碳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铝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3个电子,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地壳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3,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1.【答案】B
【解析】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全氮阴离子盐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全氮阴离子盐是由氢、氮、氧、氯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1个全氮阴离子盐分子是由25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的,则1个H25N34O3Cl分子中原子总数为25+34+3+1=63,故选项说法错误。
D、1个全氮阴离子盐分子是由25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的,则氢、氮、氧、氯的原子个数比为25:34:3: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全氮阴离子盐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1个全氮阴离子盐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1个全氮阴离子盐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后,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生锈;第二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可用于探究水对铁生锈有无影响,故选项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B、稀硫酸与氯化钠溶液不能发生反应,不能用于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C、将铝和Cu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Al、Cu均能与AgNO3反应置换出银,说明了活动性Al>Ag,Cu>Ag;无法比较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D、干冷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能探究甲烷的组成中是否含有氢元素,但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碳元素,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故选A。
1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中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明确每个模型表示的含义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
【解答】
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甲烷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H2OCH4+2O2。
A、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故A不正确;
B、由物质的变化和化合价原则可知,碳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变为−4价,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B不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C不正确;
D、由物质的变化、性质和应用可知,该反应对缓解人类能源危机有重要意义,故D正确。
故选D。
14.【答案】B
【解析】解:A、Zn粉能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氢气,铜粉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足量铁粉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氯化钠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B。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铝与盐酸反应过程中有关量变化的图像分析,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据此结合图像分析判断。
【解答】
A、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氢气的质量不断增加,当铝完全消耗,氢气的质量不再改变,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B、由2Al+6HCl=2AlCl3+3H2↑可知,每消耗54份质量的铝生成6份质量的氢气,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加,当铝完全消耗,再滴加盐酸时,溶液增加的质量为加入盐酸的质量,溶液质量的增加幅度减小,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铝片不断反应,质量不断减小,直至减小到0,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容器中铝元素的质量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B。
16.【答案】硬度大或熔点低或抗腐蚀性能好 H2OCO2 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金属 Fe+CuSO4=FeSO4+Cu
【解析】解:(1)太阳能电池中多处使用合金,合金与纯金属相比,有许多优良性能,如硬度大或熔点低或抗腐蚀性能好。
故答案为:硬度大或熔点低或抗腐蚀性能好。
(2)铜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即生成铜绿[Cu2(OH)2CO3],铜绿中的氢元素来自于水,碳元素来自于二氧化碳,因此是铜生锈是与O2、H2O、CO2反应的产物。
故答案为:H2O、CO2。
(3)氢气被称之为最清洁能源的原因是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故答案为: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稀土是一种金属资源;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说明铁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金属;Fe+CuSO4=FeSO4+Cu。
(1)合金与纯金属相比,有许多优良性能,硬度大、熔点低、抗腐蚀性能好。
(2)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3)氢气燃烧生成水。
(4)稀土是一种金属资源;
铁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答案】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肥皂水 煮沸 氯化钠 9 失 2Na+F2−点燃2NaF
【解析】解:(1)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因此常用于填写档案材料,故填: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2)利用滴加肥皂水的方法鉴别硬软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反之是硬水,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填:肥皂水;煮沸;
(3)蔗糖是由分子构成的,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因此有离子构成的是氯化钠,故填:氯化钠;
(4)①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是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则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9,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②钠和氟气点燃生成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2Na+F2−点燃2NaF,故填:9;失;2Na+F2−点燃2NaF。
(1)根据碳单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2)根据利用肥皂水进行硬软水的检验进行分析;
(3)根据含有金属元素或铵根原子团的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进行分析;
(4)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和原子结构示意图每一部分的含义进行分析。
检验硬软水使用肥皂水,生活中利用煮沸的方法进行硬水的软化,熟记元素周期表每一格的含义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每一部分的含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8.【答案】长颈漏斗 2KMnO4−△K2MnO4+MnO2+O2↑防止高温熔融物直接落于瓶底,造成集气瓶炸裂 B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O2+Ca(OH)2=CaCO3↓+H2O干燥气体 A
【解析】解:(1)a为加入液体的长颈漏斗;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发生装置为固体加热发生装置,且带有棉花,故选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铁丝燃烧产生高温熔融物,若直接落于瓶底,造成集气瓶受热不均,集气瓶炸裂,因此加入水吸收热量,避免集气瓶炸裂;
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防止高温熔融物直接落于瓶底,造成集气瓶炸裂。
(3)反应物为固液混合物,不需要加热,故选B为发生装置;装置带有多孔隔板和活塞开关,关闭开关,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气体输出,压强减小,液体重新进入试管,固液接触,反应发生;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沉淀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B;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CO2+Ca(OH)2=CaCO3↓+H2O。
(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此可以干燥气体;收集装置中是从短口进气,说明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因此符合此条件为氢气,故选A;
故答案为:干燥气体;A。
(1)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名称;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铁丝燃烧的特点分析回答此题;
(3)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装置特点分析装置优点;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4)根据浓硫酸性质分析回答此题;根据收集装置特点选择收集气体的名称。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9.【答案】Zn+H2SO4=ZnSO4+H2↑品红溶液褪色 二 蓝 将装置A中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全部排出 2H2OH2+CuO−△Cu+H2OD
【解析】解: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实验探究】实验得出该反应有二氧化硫生成,根据资料中提供的信息,二氧化硫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装置B中对应的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装置 D玻璃管中装有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在加热的条件下向其中通入气体,无明显现象,说明气体中无氢气,因此只要猜想二正确;A试管中有硫酸铜生成,所以加水稀释后A中液体变为蓝色;
【表达交流】(1)在步骤③中,鼓入空气可将将装置A中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全部排出;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物中有1个铜原子、4个氢原子、2个硫原子、8个原子,生成物种现有1个铜原子、2个硫原子、6个氧原子,所以未知物应为2H2O;
【反思拓展】(1)装置A中铜丝换成锌片,则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装置D玻璃管中的氧化铜被还原,生成单质铜和水,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H2+CuO−△Cu+H2O;
(2)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比铝弱,在溶质为Cu(NO3)2、AgNO3和Al(NO3)3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不能与硝酸铝溶液反应,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硝酸银反应完,若还有锌粉,锌才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铜。
A、滤液中含有硝酸铜,则锌不可能有剩余,则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不可能有气泡产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B、滤渣中一定有Ag,无法确定硝酸铜是否参加了反应,可能是部分参加了反应,可能有Cu,但不可能含有锌,故选项说法错误。
C、滤液中含有硝酸铜,无法确定硝酸银是否完全参加了反应,滤液中可能含有AgNO3,故选项说法错误。
D、滤液中含有硝酸铜,无法确定硝酸银是否完全参加了反应,滤液中可能含有AgNO3,则滤液中可能有银离子、铜离子、锌离子、铝离子四种金属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Zn+H2SO4=ZnSO4+H2↑;
【实验探究】品红溶液褪色;二;蓝;
【表达交流】(1)将装置A中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全部排出;
(2)2H2O;
【反思拓展】(1)H2+CuO−△Cu+H2O;
(2)D。
根据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书写化学方程式;
【实验探究】根据二氧化硫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进行分析;根据氢气能还原氧化铜进行分析;根据硫酸铜溶液呈蓝色进行分析;
【表达交流】(1)根据装置的特点及实验目的,分析鼓入空气这一操作的目的;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完成化学方程式;
【反思拓展】(1)根据氢气还原氧化铜进行分析;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判断。
本题为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的综合题,完成此题,要熟悉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分析。
20.【答案】(1)MnO2;分解;
(2)还原;
(3)C+H2OH2+CO
【解析】解:(1)A∼E五种初中常见物质,B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B为氧气;B与铜反应生成氧化铜,黑色固体丙为氧化铜;A与C的组成元素相同,A可以在黑色固体甲作用下生成B(氧气)和C,则A为过氧化氢,C为水;D是一种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D为一氧化碳;加热时D、E均能与黑色固体丙反应,D、E都具有还原性,所以E为氢气,黑色固体乙为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黑色固体甲的化学式为MnO2。反应①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2)黑色固体丙为氧化铜,D为一氧化碳;在D与丙的反应中,D表现出还原性。
(3)反应②为水蒸气与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C+H2OH2+CO。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1.【答案】N2+3H2−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BN2、H2−195.8−33.35
【解析】解:(1)由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可知,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生成氨气,其化学方程式是:N2+3H2 −催化剂高温高压 2NH3;
(2)由微粒的变化可知,上述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种类,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3)由物质的变化过程可知,氮气和氢气可以循环利用;
(4)由表格中气体的沸点可知:在1.01×105Pa时,欲将NH3与N2、H2分离,最好将温度控制在−195.8℃∼−33.35℃之间.
故答为:(1)N2+3H2 −催化剂高温高压 2NH3;
(2)B;
(3)N2、H2;
(4)−195.8℃⩽T<−33.35℃.
(1)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生成氨气,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
(3)根据物质的变化分析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
(4)根据气体的沸点分析分离氨气应控制的温度的范围.
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扑捉的有效性.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
22.【答案】1.76酒精灯火焰温度偏低,石灰石粉末未能充分分解
【解析】解:方案一: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g−8.24g=1.76g;
方案二:设方案二测得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4.18g
100x=444.18g
x=9.5g
CaCO3%=9.5g10g×100%=95%.
答:方案二测得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95%.
原因可能是酒精灯火焰温度偏低,石灰石粉末未能充分分解.
故答案为:(1)1.76;
(2)95%,酒精灯火焰温度偏低,石灰石粉末未能充分分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依据减少的质量就是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行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021-2022学年湖北省十堰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北省十堰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Zn2和Fe2,可能有Cu2,CaO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mL液体,6g,请你帮忙计算,【答案】B,【答案】D,【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g,【答案】B,【答案】D,【答案】A,【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