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2021年5月30日5时01分,我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引起世界关注,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火箭转场 B. 燃料加注 C. 点火发射 D. 自动对接
2.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B. 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3. 核污水中含有氚,如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氚原子( )
A. 含有2个质子
B. 核电荷数为1
C. 相对原子质量为4
D. 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4. 李兰娟院士的研究团队发现:达芦那韦(化学式C27H37N3O7S)能显著抑制新冠肺炎病毒复制。下列有关达芦那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从宏观上看:达芦那韦是由碳、氢、氮、氧、硫五种元素组成
B. 从微观上看:每个达芦那韦分子由75个原子构成
C. 从变化上看:达芦那韦发生反应只能生成碳、氢的化合物
D. 从质量上看:达芦那韦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5.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 单质:空气、水银 B. 化合物:氢气、氯化钠
C. 氧化物:氧化钾、一氧化碳 D. 混合物:自来水、冰水混合物
6.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石井河水经过滤后得到纯净水
B. 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泥沙,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过滤速度
C. 地球上总水储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
D. 使用明矾净水能杀菌消毒
7.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有氧化性
B. 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C. 碳具有可燃性,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可能生成一氧化碳
D.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而中毒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B.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雨水中形成酸雨
C. 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则需将灶具进风口调小
D. 金刚石的构成粒子是原子
9.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C(Cu):在空气中充分加热 B. CO(O2):点燃
C. C(MnO2):加入足量双氧水 D. N2(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10. 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和④能验证燃烧需要氧气
B. 以上不需要做的实验是③
C. 设计②和④的目的是验证燃烧的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 白磷保存在冷水中,降低白磷的着火点
11.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检验二氧化碳 B. 监控气体的流速
C. 收集氢气 D. 取5.5毫升液体
12. 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因为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B. 篮球久置会变瘪,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变小
C. 水在0℃时结冰不能流动,是因为分子不再运动
D. 食物变质,是因为食物中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13.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能提高生成物的质量
B. 示意图中的生成物既有化合物又有单质
C. 参加反应的分子总数是生成的分子总数的2倍
D. 反应微观模型中,共有三种氧化物分子,一种单质分子
14. 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对比空气和人呼出的气体成分
空气样品的试管中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的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
空气中不含CO2,呼出气体中含有CO2
B
鉴定甲烷的组成
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甲烷一定含有氢元素
C
氢气验纯
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氢气较纯净
D
倾倒二氧化碳
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只能证明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
A. A B. B C. C D. D
15. 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舆论热词。“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碳中和”是指将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
(1)以下措施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______。
A.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B.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C.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
D.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以增加肥效
(2)“碳循环”和“碳中和”中的“碳”,含义 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后者指的是 ______(填选项)。
A.碳原子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活性炭
(3)有人认为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始终保持不变,你认为是否正确?______。
(4)某研究机构发明了转化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技术。
方法一: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用甲醇生产人造纤维;
方法二: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后用作燃料。
这两种转化方法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是:方法一 ______;方法二 ______(填“增加”或“减少”或“不影响”)。
(5)将CO2作为资源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方法。以CO2和H2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C2H6O和一种液态物质,参加反应的CO2和H2的质量比为 ______。
16. 某工厂生产高锰酸钾的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加热室”发生的主要是 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电解室”反应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 ______(写元素符号)。
(3)生产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______(写化学式)。
(4)写出氧化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取47.4g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共收集到3.2g氧气。计算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______g,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______(计算结果保留到0.1%)。
17. “芯片”是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氮化镓是制造芯片的材料之一。如图是镓元素(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是 ______。
A.屠呦呦
B.张青莲
C.拉瓦锡
D.门捷列夫
(2)图中m=______,镓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应该在 ______处(填X、Y、Z)。
(3)镓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与 ______(填名称)相似,易形成的离子是 ______(填离子符号)。镓在干燥空气中较稳定并生成氧化物薄膜阻止继续氧化,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______。
(4)沸水反应剧烈生成氢氧化镓沉淀放出氢气,写出化学方程式 ______。
18. 工业上有多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如:
方法一:在低温、加压条件下,将空气液化。然后将温度升高至−196℃∼−183℃之间,使液态氮气先蒸发,剩余液态氧气储存于钢瓶里。
方法二:利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氧气,将得到的氧气干燥。在低温,加压条件下,使之转化为液态,储存于钢瓶里。
(1)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在方法一空气液化过程中,主要改变的是 ______。
(2)分离液态空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请把图C补充完整。
(3)图D为方法二的实验室装置,请在对应的位置画出产物的微观示意图(原子模型参照图E)。反应结束后,打开活塞a用燃着的木条点燃a中的气体,出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氢气和氧气在Pd基催化剂表面可反应生成H2O2,其微观示意图如图E:
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19. 2021年《化学教育》第3期,报道了一种“氧化铜还原实验”一体化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图中两种玻璃仪器的名称 ______、______。
(2)网罩的作用是 ______。
(3)先加热炭粉再加热氧化铜,现象是 ______,证明 ______(填化学式)还原氧化铜,产生该物质(还原剂)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4)气球的作用是 ______。
20. 84消毒液是一种无色或者淡黄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含氯消毒剂,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广泛用于医院、宾馆、旅游、家庭等的卫生消毒。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消毒液进行了如下系列探究。
【查阅资料】
Ⅰ、84消毒液不稳定,其杀菌作用主要依靠有效氯,有效氯越高杀菌效果越好。
Ⅱ、消毒杀菌就是使病毒蛋白质变性,鸡蛋中蛋白质发生变性反应时变成白色固体。
探究一:84消毒液中有效氯含量的稳定性
0.5%的84消毒液在不同温度、不同存放时间下的有效氯含量:
存放时间
(小时)
不同温度下,有效氯存留率
60℃
70℃
80℃
90℃
0(对照)
100%
100%
100%
100%
3.0
……
……
94.66%
88.05%
6.0
……
96.66%
89.67%
74.69%
12.0
……
93.32%
82.62%
……
20.0
94.75%
……
……
……
20.0
92.99%
……
……
……
【解释与结论】
(1)次氯酸钠(NaClO)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综合分析探究一中数据,在其他条件不变时,0.5%的84消毒液有效氯存留率受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其影响的变化趋势是______,因此保存84消毒液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
探究二:不同浓度84消毒液的杀菌效果
在四只试管中各加入鸡蛋液2mL,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消毒液,静置15分钟后,记录如下:
序号
2−1
2−2
2−3
2−4
实验操作
加入0.5mL消毒原液
加入0.5mL清毒
原液,12.5mL水
加入0.5mL消毒原液,50mL水
加入0.5mL消毒原液,100mL水
现象
液体表面产生气泡,无其他现象
液体中产生大量白色固体
液体中产生少量白色固体
液体中产生极少量白色固体
【解释与结论】
(3)探究二中杀菌效果最好的一组实验为______(填序号)。
(4)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与84消毒液混合会产生有毒气体Cl2,完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Cl+NaClO=Cl2↑+H2O+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化学变化的概念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反应是化学变化,点火发射时有燃料的燃烧,会生成新的物质,所以是化学变化,火箭转场、燃料加注、自动对接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都不是化学变化;
故选:C。
从化学变化的概念进行分析。本题是对基础概念的考查,难度不大。
2.【答案】B
【解析】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说法错误;
B、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说法正确;
C、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生成无气味的气体,说法错误;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3.【答案】B
【解析】解:A、由氚原子结构示意图,核内质子数为1,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氚原子结构示意图,核内质子数为1,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则核电荷数为1,故选项说法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2=3,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氚原子结构示意图,核内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2,质子数和中子数不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根据氚原子结构示意图,核内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2,核外电子数为1,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氚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A、达芦那韦是由碳、氢、氮、氧、硫五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
B、1个达芦那韦分子中含有27个碳原子、37个氢原子、3个氮原子、7个氧原子和1个硫原子,共含75个原子,说法正确;
C、达芦那韦发生反应能生成碳、氢、氮、硫的化合物,说法错误;
D、达芦那韦中碳、氢、氧、氮、硫五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7):(1×37):(16×7):(14×3):(32×1)=324:37:112:42:32,达芦那韦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达芦那韦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1个达芦那韦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质量守恒定理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答案】C
【解析】解:A、空气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氢气属于单质;故B错误;
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氧化钾、一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故C正确;
D、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故D错误。
故选:C。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答案】C
【解析】解:A、石井河水经过滤后不能得到纯净水,是因为水中还含有溶于水的物质,该选项不正确;
B、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该选项不正确;
C、地球上总水储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该选项正确;
D、明矾能使水中悬浮物沉降,不能杀菌消毒,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A、石井河水经过滤后不能得到纯净水,是因为水中还含有溶于水的物质;
B、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
C、地球上总水储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
D、明矾能使水中悬浮物沉降。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7.【答案】A
【解析】解:A、焦炭具有还原性,能用于冶金工业,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具有可燃性,不充分燃烧能生成一氧化碳,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可能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有毒,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而中毒,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焦炭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碳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有毒,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有毒、碳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位居第二,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A错误;
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雨水中形成碳酸,使得雨水显酸性,但不会使雨水的pH小于5.6,即不会形成酸雨,故B错误;
C、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这是氧气不足造成的,因此需将灶具进风口调大,故C错误;
D、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固态非金属单质,因此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空气中各成分气体的含量来分析;
B、根据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水分析;
C、根据促进燃料燃烧的措施来分析;
D、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掌握空气的组成、酸雨的概念、促进燃料燃烧的措施、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等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解:A、Cu、C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分别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除去一氧化碳中的氧气不能够点燃,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足量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能除去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解:A、①中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不能燃烧,④中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燃烧;由于①和④中温度不同,①和④不能验证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B、③④对比可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②④可得出燃烧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不需要做的实验是①,故选项说法错误。
C、②和④除了温度不同,其它条件相同,设计②和④的目的是验证燃烧的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D、白磷保存在冷水中,不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达不到着火点,而不是降低白磷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B
【解析】解:A、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若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故错误;
B、氧气不易溶于水,进入水中会迅速逸出,通过气泡冒出的速率,可以监控气体流速,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正确;
C、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应短进长出,图中是长进短出,故错误;
D、量取5.5ml水,要用量筒,以及使用时应尽量选取一次量取全部液体的最小规格的量筒的原则,图中50ml量筒偏大,故错误;
故选:B。
A、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若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据此解答;
B、根据气泡冒出的速度来判断气体的流速,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应短进长出,据此解答;
D、根据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使用时应尽量选取一次量取全部液体的最小规格的量筒进行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2.【答案】A
【解析】解: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因为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B、篮球久置会变瘪,可能是因为篮球漏气造成的,而不是分子的体积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C、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选项说法错误。
D、食物腐烂变质,食物变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A。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答案】C
【解析】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CH4O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3H2−催化剂△CH4O+H2O。
A、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并不能提高生成物的质量,故A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以及生成物的化学式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故B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分子总数是生成的分子总数的2倍,故C正确;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反应微观模型中,共有两种氧化物分子,一种单质分子,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14.【答案】B
【解析】解:A、图中实验,空气样品的试管中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的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多,而不是空气中不含CO2,故选项说法错误。
B、图中实验,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说明甲烷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很小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了CO2密度比空气的大;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石灰水,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干冷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5.【答案】D 不相同 C 不正确 减少 不影响 22:3
【解析】解:(1)A、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因燃烧化石燃料而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故A不合题意;
B、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因燃烧化石燃料而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故B合题意;
C、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可以增大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从而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故C合题意;
D、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不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碳中和”是指通过各种方式抵消排放的CO2量,重新实现碳平衡,其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故答案为:不同;C;
(3)碳循环过程中,有单质碳参加反应,如:C+O2−点燃CO2,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故答案为:不正确;
(4)方法一: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会减少;
方法二: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后用作燃料,甲醇燃烧又生成二氧化碳,根据碳元素守恒,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变;
故答案为:减少;不影响;
(5)合成C2H6O的反应为2CO2+6H2−一定条件C2H6O+3H2O,CO2和H2的质量比为88:12=22:3,故答案为:22:3。
(1)根据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增大二氧化碳吸收的措施来分析;
(2)根据“碳循环”和“碳中和”的含义来分析;
(3)根据“碳循环”中,碳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来分析;
(4)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判断;
(5)根据化学方程式来分析计算。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全面性比较强,解答本题要加强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16.【答案】物理变化 Mn、HKOH2MnO2+O2+4KOH−△2K2MnO4+2H2O1636.2%
【解析】解:(1)“混合加热室”是MnO2和KOH 融合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主要是物理变化,故答案为:物理变化;
(2)电解室发生的反应是2K2MnO4+2H2O−通电2KMnO4+H2↑+2KOH,则电解室”反应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Mn、H,故答案为:Mn、H;
(3)分析流程图信息可知,生产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KOH;故答案为:KOH;
(4)分析流程图信息可知,氧化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MnO2+O2+4KOH−△2K2MnO4+2H2O;故答案为:2MnO2+O2+4KOH−△2K2MnO4+2H2O;
(5)47.4gKMnO4中氧元素的质量为47.4g×16×4158×100%=19.2g,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19.2g−3.2g=16g;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9.2g−3.2g47.4g−3.2g×100%≈36.2%;故答案为:16;36.2%。
(1)依据流程图信息分析;
(2)依据电解室内反应原理分析;
(3)依据流程图信息分析;
(4)依据氧化室的信息分析;
(5)依据高锰酸钾的化学式和质量守恒定律,结合题中数据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计算,主要是利用流程图示及反应方程式来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17.【答案】D 3 Z 铝 Ga3+ Ga2O3 2Ga+6H2O−高温2Ga(OH)3↓+3H2↑
【解析】解:(1)1869年以门捷列夫为代表的科学家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2)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m=31−2−8−18=3;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是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质子数,则镓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应该在Z处;
(3)镓元素和铝元素处于同一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的镓离子的符号为Ga3+,嫁元素在化合物中常表现为+3价,氧元素的化合价表现为−2价,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Ga2O3;
(4)镓和水在高温下生成氢氧化镓沉淀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Ga+6H2O−高温2Ga(OH)3↓+3H2↑。
(1)根据1869年以门捷列夫为代表的科学家发现了元素周期表进行分析Ga2O3
(2)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分析;
(3)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4)根据文字描述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写出化学方程式。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元素周表同一主族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18.【答案】分子间的间隔 气体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2H2+O2−点燃2H2OH2+O2−Pd基催化剂H2O2
【解析】解:(1)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在方法一空气液化过程中,空气中的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因此发生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
(2)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液氮的沸点低于液氧的原理,将温度升高至−196∘C−183∘C之间,使液态氮气先蒸发,剩余液态氧气气储存于钢瓶里,微观上即氮分子和氧分子分离,微观示意图为;
(3)方法二中根据图示可知,a中的气体体积多,应为氢气,b中的气体为氧气,根据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可知a、b中的分子个数比为2:1,a中为氢分子,b中为氧分子,产物的微观示意图;打开活塞a用燃着的木条点燃a中的气体,能够观察到气体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发生的是氢气与氧气生成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2+O2−点燃2H2O;
(4)氢气和氧气在Pd基催化剂表面可反应生成H2O2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2−Pd基催化剂H2O2。
故答案为;(1)分子间的间隔;
(2);
(3);气体燃烧,火焰呈淡蓝色;2H2+O2−点燃2H2O;
(4)H2+O2−Pd基催化剂H2O2。
(1)根据空气液化过程中,空气中的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分析。
(2)根据分离液态空气原理分析。
(3)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据此解答。
(4)根据题干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9.【答案】试管 酒精灯 集中火焰,提高火焰温度 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 COCO+CuO−高温Cu+CO2 收集尾气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解:(1)出图中两种玻璃仪器的名称是试管和酒精灯;
(2)酒精灯加网罩能集中火焰,是为了提高火焰温度;
(3)先加热炭粉再加热氧化铜,碳能与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该物质(还原剂)的化学方程式是CO+CuO−高温Cu+CO2;
(4)由于在高温条件下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气球可以收集尾气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1)试管;酒精灯;
(2)集中火焰,提高火焰温度;
(3)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CO;CO+CuO−高温Cu+CO2;
(4)收集尾气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1)根据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网罩能集中火焰提高温度分析;
(3)根据碳与氧化铜的实验现象分析;
(4)根据气球能收集气体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掌握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1)+1
(2)温度越高有效氯的含量越低,时间越长有效氯的含量越低;
1.低温密封保存,2.存放时间不易过长,在保质期内用完
(3)2−2
(4)NaCl
【解析】解:(1)因为在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已知次氯酸钠的化学式为NaClO,设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0,x=+1,故填:+1;
(2)横向分析探究一中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越高,0.5%的84消毒液有效氯存留越低,纵向分析探究一中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存放时间越长,0.5%的84消毒液有效氯存留越低,再依据【查阅资料】Ⅰ、84消毒液不稳定,其杀菌作用主要依靠有效氯,有效氯越高杀菌效果越好,可知保存84消毒液应注意的问题是:1.低温密封保存,2.存放时间不易过长,在保质期内用完。
故填:温度越高有效氯的含量越低,时间越长有效氯的含量越低;1.低温密封保存,2.存放时间不易过长,在保质期内用完;
(3)综合分析探究二数据和实验现象可知实验2−2液体中出现了大量固体,在依据【查阅资料】Ⅱ、消毒杀菌就是使病毒蛋白质变性,鸡蛋中蛋白质发生变性反应时变成白色固体。可推知探究二中杀菌效果最好的一组实验为2−2,故填:2−2;
(4)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所以反应后空缺物质的化学式为NaCl,故填:NaCl;
本题为信息给予题,综合分析题中有效信息,结合相关知识点得出正确的结论。
2021-2022学年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6,【答案】C,【答案】B,【答案】D,【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g,【答案】B,【答案】D,【答案】A,【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7,【答案】A,【答案】B,【答案】D,【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