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mL液体,6g,请你帮忙计算,【答案】B,【答案】D,【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下列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晾晒衣服 B. 烧火做饭 C. 冰雪融化 D. 辣椒剁碎
2.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量取8.6mL液体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 检查气密性
3. 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推广使用新能源 B. 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C.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D. 人走关灯、少开空调
4. 一种焰火火药中所含的Cu(NO3)2在燃放时产生绿色火焰,发生如下反应:2Cu(NO3)22CuO+O2↑+4X↑,其中X是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X 应是( )
A. NO2 B. NO C. N2O5 D. N2O
5. 李兰娟院士团队发布重大抗病毒研究成果:达芦那韦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下列有关达芦那韦(C27H37N3O7S)说法正确的是( )
A. 达芦那韦由四种元素组成
B. 达芦那韦由75个原子构成
C. 达芦那韦中硫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D. 达芦那韦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7:37
6.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固体颜色由黑色变红色
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 镁带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白色固体
D.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7. 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观点
A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很小
B
吸烟者常给周围的人带来被动吸烟的危害
分子有间隔
C
糖是甜的,醋是酸的
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D
金刚石、石墨、C60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A. A B. B C. C D. D
8. 如图是实验室电解水和过滤操作的实验装置,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实验通电后,a试管收集到的气体可以燃烧
B. 由甲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C. 乙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
D. 乙实验中,滤纸边缘要高于漏斗边缘滤液才不会浑浊
9. 物质的鉴别、除杂和检验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黄金和黄铜
观察颜色
B
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燃着的木条
C
除去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
鉴别硬水和软水
加肥皂水
A. A B. B C. C D. D
10. 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有( )
①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②用洗洁精除去油污,是由于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
③炒菜时,油锅内着火,立即加入青菜灭火
④自然界中,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几千万种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
⑤铝的使用比铁和铜晚的多,是因为铝不如铜和铁活泼
⑥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它们的原子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
⑦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⑧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⑨加碘盐中的碘指的是碘元素
⑩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有可能是混合物
A. 4个 B. 5个 C. 6个 D. 7个
11. 将点燃的镁条伸入充满二氧化碳或氮气的集气瓶中,镁条能继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Mg+CO2−点燃2MgO+C,3Mg+N2−点燃Mg3N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或氮气也能助燃
B. 在“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中不能用镁代替红磷
C. 镁在氮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读法为:镁和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
D. 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光放热、有白色固体和黑色固体生成
12. 将镁和银的混合物放入Xg氯化锌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Yg滤液(不饱和)。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X一定大于Y B. 滤液可能仍然呈蓝色
C. 滤渣中只有铜,肯定没有镁和锌 D. 滤液中最多含三种溶质
13. 用化学符号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______;
(2)两个硫酸根离子 ______;
(3)3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 ______;
(4)标出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14. “化”说中国古代炼“金”术。
(1)战国《韩非子⋅内储说上》提到,早期采金技术均是“沙里淘金”。黄金能以单质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的原因是 ______。
(2)东汉《周易参同契》记载:“胡粉[主要含PbCO3⋅Pb(OH)2]投火中,色坏还为铅”。该反应过程主要原理之一:Pb3O4+2C−高温3Pb+2CO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______(填标号)。
A.胡粉属于混合物
B.冶炼过程中可能生成水
C.上述反应原理属于分解反应
(3)北魏《黄白第十六》记载:“曾青涂铁,铁赤如铜”。曾青即硫酸铜溶液,“涂铁“后的反应原理为 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5. 建立“宏观⋅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硒元素被科学家称为“抗癌之王”,科学界研究发现血硒水平的高低与癌的发生息息相关。图一是硒元素的相关信息:硒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 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2)由图二可知:在元素周期表中,钠、镁、铝元素位于同一周期,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 ______。由硒、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3)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有害气体甲醛(HCHO)。请根据图三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16.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 ______。
(2)t2℃时,将60g a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是 ______。
(3)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4)若b中含有少量a,提纯b的方法是 ______。
17. 如图是关于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的转化关系网络,图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物质可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是黑色固体,B为红棕色固体,C、D、E常温下均为气体,C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E.请回答:
(1)D的化学式 ______。
(2)写出B→C转化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
(3)写出实验室检验C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4)写出A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8. 根据如图实验装置,请回答: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______。
(2)实验室如果加热一种混合物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应为 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时,下列因素中,不需要考虑的是 ______(填字母序号)。
A.所要制取气体的颜色和气味
B.药品容易获得,能生成所要制取的气体
C.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反应速率适中
D.操作简便易行,安全可靠,节能环保
(4)收集装置的选择是由气体的性质决定的,既能用装置D也能用装置E收集的气体一定具有的性质有 ______(填序号)。
①易溶于水;②难溶于水;③不与水反应;④密度比空气大;⑤可与空气中某成分反应;⑥有毒,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19. 在研究化学反应伴随热量变化实验时,有的同学发现镁和铁都可以与酸反应,但反应的快慢有明显差异,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酸的浓度、金属的种类、金属的形状是否会影响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
【进行实验】分别取20mL盐酸、2g金属。
实验编号
盐酸的浓度
金属种类
金属形状
收集50mL氢气所需要
的时间/s
①
10%
镁
粉状
60
②
10%
铁
片状
120
③
10%
镁
片状
102
④
20%
铁
片状
110
【解释与结论】
(1)镁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逐渐消失、放出大量热、 ______ 。
(2)镁、铁与盐酸发生的反应相似(都生成+2价的化合物),补全化学反应方程式:Fe+2HCl=______ +H2↑。
(3)对比实验①和③,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 。
(4)要比较不同种类的金属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 ______ 。
(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快慢的因素是 ______ 。
【反思与评价】
(6)该实验除了用收集等体积氢气所用时间来衡量反应的快慢外,其他实验方法是 ______ 。
20. 为测定某种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假设钙片中其他物质不溶于水,也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取20g钙片,研碎后加入到10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所得固液混合物共115.6g,请你帮忙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______g。
(2)计算该品牌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晾晒衣服只是水分蒸发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烧火做饭,包含着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辣椒剁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答案】D
【解析】解: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13,故A错;
B、量取8.6mL液体,应选用10mL的量筒,选用量筒的量度较大,量取的液体的体积误差较大,故B错;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的底部应加少量的水或细沙,故C错;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加热液体的注意事项考虑;
B、根据量筒的选择方法考虑;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考虑;
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
3.【答案】B
【解析】解:A.推广使用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不合题意;
B.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既浪费资源,又增加了垃圾的产生,会造成污染,符合题意;
C.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既能将可回收垃圾重新利用,节约资源,又能减少环境污染,不合题意;
D.人走关灯、少开空调可以节约电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不合题意。
故选:B。
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4.【答案】A
【解析】反应物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个铜原子、4个氮原子、12个氧原子;生成物分子中已经含有的原子个数是:2个铜原子、4个氧原子,还缺少4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因为X前面系数是4,所以X中含有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所以化学式是:NO2。
故选: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求出化学式。
解答本题关键要知道在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5.【答案】C
【解析】解:A.由化学式可知,该物质是由碳、氢、氧、氮、硫五种元素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B.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每个分子是由27个碳原子、37个氢原子、3个氮原子、7个氧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的,共含75个原子,选项说法错误;
C.该物质中,碳、氢、氮、氧、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2×27):(1×37):(14×3):(16×7):32=324:37:42:112:32,可见其中硫元素质量分数最小,选项说法正确;
D.达芦那韦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7):(1×37)=324:37≠27:37,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D
【解析】解:A、加热时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由黑色变红色,该选项正确。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该选项正确。
C、镁带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白色固体,该选项正确。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D。
A、加热时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B、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C、镁带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7.【答案】B
【解析】解:A、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事实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故选项错误。
B、吸烟者常给周围的人带来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烟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被动吸烟,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故选项正确。
C、糖是甜的,醋是酸的,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事实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故选项错误。
D、金刚石、石墨、C60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事实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答案】A
【解析】
【分析】
A、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生成气体的性质分析;
B、根据电解水的结论分析;
C、根据过滤时玻璃棒的应用分析;
D、根据过滤的注意事项分析。
明确该实验的现象、化学变化的实质及由该物质构成等方面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a试管收集到的气体是电源的负极生成的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以燃烧,故正确;
B、甲实验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可以得出,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故错误;
C、乙实验是过滤,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错误;
D、乙实验是过滤,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故错误。
故选:A。
9.【答案】D
【解析】解:A、黄金和黄铜均为金黄色,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错误。
B、二氧化碳和氮气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错误。
C、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法错误。
D、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是硬水,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正确。
故选:D。
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0.【答案】B
【解析】解:①溶液是一种混合物,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久置也不分成层,但不是溶液,说法错误;
②用洗洁精除去油污,是由于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说法正确;
③炒菜时,油锅内着火,立即加入青菜灭火,这是通过降温至着火点以下来灭火,说法正确;
④自然界中,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几千万种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说法正确;
⑤铝的使用比铁和铜晚的多,是因为铝比铜和铁活泼,冶炼更困难,说法错误;
⑥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是因为它们的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氦除外,氦原子的最外层是2个电子),说法错误;
⑦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但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CO+CuO−△Cu+CO2,说法错误;
⑧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电子、质子,说法错误;
⑨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加碘盐中的碘指的是碘元素,说法正确;
⑩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有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氧气和臭氧不是同一种物质,则由氧气和臭氧两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说法正确。
故选:B。
①根据溶液的概念来分析;
②根据除油污的原理来分析;
③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④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
⑤根据金属的活动性来分析;
⑥根据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
⑦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⑧根据带电的粒子来分析;
⑨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⑩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1.【答案】C
【解析】解:A.将点燃的镁条伸入充满二氧化碳或氮气的集气瓶中,镁条能继续燃烧,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或氮气也能助燃,选项说法正确;
B.因为镁不但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且还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所以不能用镁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选项说法正确;
C.镁在氮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读法为:在点燃的条件下,镁和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选项说法错误;
D.氧化镁是白色固体,碳是黑色固体,因此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光放热、有白色固体和黑色固体生成,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B.根据镁的性质来分析;
C.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来分析;
D.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实验现象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镁的性质、燃烧现象等,难度不大。
12.【答案】C
【解析】解:将镁和银的混合物放入Xg氯化锌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镁会先与氯化铜反应,再与氯化锌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Yg滤液(不饱和),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不含锌、镁,银不会与氯化铜、氯化锌反应,所以
A、每24份质量的镁可以置换出65份质量的锌或64份质量的铜,所以X一定大于Y,故A正确;
B、加入的镁可能置换出部分铜,可能置换出全部铜,所以滤液可能仍然呈蓝色,故B正确;
C、滤渣中有铜和银,肯定没有镁和锌,故C错误;
D、滤液中最多含氯化锌、氯化铜、氯化镁三种溶质,故D正确。
故选:C。
根据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难度不大,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训练即可完成。
13.【答案】O2SO42− O3 P2+5O5
【解析】解:(1)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答案为:O;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硫酸根离子表示为2SO42−,故答案为:2SO42−。
(3)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3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表示为O3,故答案为:O3。
(4)五氧化二磷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标出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标出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表示为:P2+5O5,故答案为:P2+5O5。
(1)根据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进行分析;
(2)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3)根据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进行分析;
(4)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进行分析。
本体主要考查化学符号及周围数字的意义,注意理解化学符号及周围数字的意义。
14.【答案】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ABFe+CuSO4=FeSO4+Cu
【解析】解:(1)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黄金能以单质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故答案为: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2)A、胡粉的主要含PbCO3⋅Pb(OH)2,还含有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说法正确;
B、胡粉[主要含PbCO3⋅Pb(OH)2]中含有氢元素与氧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冶炼过程中可能生成水,选项说法正确;
C、上述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B;
(3)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故答案为:Fe+CuSO4=FeSO4+Cu。
(1)根据金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2)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反应的特点来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金属的性质、金属的冶炼、化学方程式的写法等,难度不大。
15.【答案】得到 核外电子层数 Na2SeHCHO+O2−催化剂CO2+H2O
【解析】解:(1)由硒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硒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故答案为:得到;
(2)由图二可知:在元素周期表中,钠、镁、铝元素位于同一周期,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数。硒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显−2价,钠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显+1价,因此由硒、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e;故答案为:核外电子层数;Na2Se;
(3)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甲醛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CHO+O2−催化剂CO2+H2O;故答案为:HCHO+O2−催化剂CO2+H2O。
(1)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
(2)根据元素周期表的规律以及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来分析;
(3)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的信息以及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难度适中。
16.【答案】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 1:3 加入固体c,恒温蒸发溶剂 蒸发结晶
【解析】解:(1)P点的含义是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
故答案为: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将60g a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够溶解50g,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是50g:150g=1:3。
故答案为:1:3。
(3)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采用的方法是加入固体c,恒温蒸发溶剂。
故答案为:加入固体c,恒温蒸发溶剂。
(4)b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a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若b中含有少量a,提纯b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故答案为:蒸发结晶。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可以用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分离。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7.【答案】O2 2Fe2O3+3C−高温4Fe+3CO2↑CO2+Ca(OH)2=CaCO3↓+H2OC+CO2−高温2CO
【解析】解:(1)A是黑色固体,B为红棕色固体,可猜想A是碳,B为红棕色固体,所以B是氧化铁,能被一氧化碳还原为铁和二氧化碳,C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E,所以C是二氧化碳,E是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D能转化生成氧化铁、二氧化碳,所以D是氧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D的化学式为:O2;
(2)B→C的转化是氧化铁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2Fe2O3+3C−高温4Fe+3CO2↑;
(3)实验室检验C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4)A和C的反应是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CO2−高温2CO。
故答案为:(1)2Fe2O3+3C−高温4Fe+3CO2↑;
(3)CO2+Ca(OH)2=CaCO3↓+H2O;
(4)C+CO2−高温2CO。
根据A是黑色固体,B为红棕色固体,可猜想A是碳,B为红棕色固体,所以B是氧化铁,能被一氧化碳还原为铁和二氧化碳,C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E,所以C是二氧化碳,E是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D能转化生成氧化铁、二氧化碳,所以D是氧气,然后将推出的物质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8.【答案】试管 A2KClO3−MnO2△2KCl+3O2↑A②③④
【解析】解:(1)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故答案为:试管;
(2)实验室如果加热一种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需要加热,故采用A作为发生装置,采用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因此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MnO2△2KCl+3O2↑,故答案为:A;2KClO3−MnO2△2KCl+3O2↑;
(3)A.所要制取气体的颜色和气味,不需要考虑;
B.药品容易获得,能生成所要制取的气体,需要考虑;
C.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反应速率适中,需要考虑;
D.操作简便易行,安全可靠,节能环保,需要考虑。
故选:A
(4)能用D装置收集,则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能用E装置进行收集,则气体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故选②③④,故答案为:②③④。
(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进行分析;
(3)根据制取气体的方法进行分析;
(4)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确定收集方法分析。
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气体收集装置的收集选择依据是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19.【答案】产生气泡 FeCl2 金属的形状会影响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 ②③ 酸的浓度、金属的种类、金属的形状 单位时间内收集的气体体积
【解析】解:(1)镁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逐渐消失、放出大量热、产生气泡。
故填:产生气泡。
(2)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
故填:FeCl2。
(3)对比实验①和③,得到的结论是金属的形状会影响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
故填:金属的形状会影响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
(4)要比较不同种类的金属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②③,是因为②③除去金属不同外,其它条件相同。
故填:②③。
(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快慢的因素是酸的浓度、金属的种类、金属的形状。
故填:酸的浓度、金属的种类、金属的形状。
(6)该实验除了用收集等体积氢气所用时间来衡量反应的快慢外,其他实验方法是单位时间内收集的气体体积。
故填:单位时间内收集的气体体积。
(1)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放热。
(2)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3)对比实验①和③,得到的结论是金属的形状会影响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
(4)要比较不同种类的金属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②③,是因为②③除去金属不同外,其它条件相同。
(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快慢的因素是酸的浓度、金属的种类、金属的形状。
(6)该实验除了用收集等体积氢气所用时间来衡量反应的快慢外,其他实验方法是单位时间内收集的气体体积。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0.【答案】4.4
【解析】解:(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g+100g−115.6g=4.4g。
故答案为:4.4。
(2)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4.4g
10044=x4.4g x=10g
该品牌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g20g×100%=50%。
答:该品牌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0%。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物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进而计算出该品牌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1万元,【答案】C,【答案】B,【答案】A,【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B,【答案】D,【答案】C,【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CO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