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5课《无言之美》-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讲课件

    第15课《无言之美》-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讲课件第1页
    第15课《无言之美》-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讲课件第2页
    第15课《无言之美》-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讲课件第3页
    第15课《无言之美》-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讲课件第4页
    第15课《无言之美》-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讲课件第5页
    第15课《无言之美》-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讲课件第6页
    第15课《无言之美》-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讲课件第7页
    第15课《无言之美》-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讲课件第8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5* 无言之美评优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5* 无言之美评优课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新课导入,作者介绍,字词过关,层次划分,问题探究,深入探究,举例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2.理清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其与作者观点的关系。3.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
    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这篇课文,是否对文章大意有了大致的了解?老师用一个故事来考考大家:宋徽宗喜爱书画,常出题考画家。有一次考试,他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前来应考的学子,有的在山腰间画古庙,有的在丛林深处画古庙;有的画得完整,有的只画出庙的一角或庙的一段残垣断壁……宋徽宗看了很多幅,都不满意。就在他感到失望的时候,有一幅画深深地吸引了他,他再仔细端详了一番,连连点头称赞,并将之点为“魁选之作”。你们知道这幅画是怎么画的吗?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意蕴(yùn)     颦(pín)     蛾眉(é)  寂寥(liá) 谚语(yàn) 心旷神怡(kuàng)  轻描淡写(miá) 栩栩如生(xǔ) 目不忍睹(dǔ)  信手拈来(niān) 铢两悉称(chèn)
    【轻描淡写】着力不多地描写或叙述;谈问题时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目不忍睹】形容景象十分凄惨,使人不忍心看。  【信手拈来】 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铢两悉称】形容两方面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铢两,比喻微小之处。
    第一部分(1~3):引用孔子的话引出“无言”这一话题,提出“言”与“意”。  第二部分(4~12):以文学、音乐、雕塑等各类艺术作品为例,分析言不必尽意、无声胜有声、含蓄不露等所表现出来的无言之美。  第三部分(13):总结观点: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  作者首先从孔子和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
    2.阅读第3段,概括“言”和“意”的关系。  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是散碎的,有限的;而意是瞬息万变、缥缈无踪的,是混整的,无限的。所以,言所以达意,但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
    3.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
    4.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的?作者在此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作者一共从四种艺术入手,运用了举例论证,论证了“无言”也能产生美。①以“言尽一切”的相片与“言及部分”的图画相比,图画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②以文学作品的“言不能尽意,也不必尽意”凸显无言之美;③从音乐中的“无声胜有声”论证无言之美;④从雕刻艺术的含蓄不露来论述无言之美。
    5.简要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是如何论述“无言”之美的。  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出无言的话题,并点明要从美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接着论证言意关系,并以从言达意的文学为例,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意,而不能全然以言表意,也无须全然以言表意,即说明无言之美。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分别从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来论证。
     6.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不能达到这个条件,文学是否还能达到美呢?   明确:“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因此难以满足“尽善尽美”的条件。但文学依然有“美”的境界,因为作者认为对于表达全部意旨,不仅是文学,“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意思是意志不能也无必要全部清楚地用言语表现出来,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有意志也能达到美。
     7.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的?作者在此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作者一共从四种艺术入手,运用了举例论证,论证了“无言”也能产生美。(1)以“言尽一切”的相片与“言及部分”的图画相比,图画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2)以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凸显无言之美;(3)从音乐中的“无声胜有声”论证无言之美;(4)从雕刻艺术的含蓄不流露来论述无言之美。
    8.你能简要说说文本的论证思路吗?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述“无言”之美的。   明确: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出无言的话题,并点明要从艺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接着论证言意关系,并以言达意的文学为例,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意,而不能全然用言表意,也无须全然用言表意,即说明有无言之美。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分别从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来论证。
    1.请你结合作者的任意一则论据,说说你对“无言之美”的感受。   明确:正如作者探讨文学作品时的数个例子,诗歌本是极其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其包含的意境却是极其宽广的。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言语只有短短的十个字,但是读来却似看见大漠的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予人以悲凉雄壮的美感。然而,作者要描写出这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恐怕书万言都难以说尽,这不是意味着作者将它们寓于无言之中了吗?这就是古典文学中深蕴的无言之美。
     2.拓展延伸:品味下面一段话,说说你品味到“无言之美”的例子。   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产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   明确:以课文《孤独之旅》为例,文章以鸭子下蛋结尾,这就给读者留下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鸭下蛋了杜小康可能就要回去了;杜小康也许要抒发自己长大的感慨了。作者不出一言,促使着我们在脑中构造图景,这就是一种“无言之美”。
    小组讨论:文章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其论证的过程和效果分别是怎样的?
    ①以相片和图画为例证明美术作品不逼真表现,效果更好,论证无言之美。②以古诗词中言不尽意的例子体现含蓄美,论证无言之美。③列举白香山《琵琶行》和济慈《希腊花瓶歌》的例子说明音乐的无声美,论证无言之美。④列举希腊著名雕刻《拉奥孔》的例子说明含蓄胜过流露,论证无言之美。
    使文章的概念和理论更易让人理解,也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更令人信服
    第11自然段引用谚语,说明雕刻的含蓄不露,论证无言之美
    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第3自然段把“言”和“意”进行比较,论述言不能完全达意
    通过对比,特别是正反对比,形象鲜明地突出论点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无言之美”的内涵,同时也得到了一些启示:欣赏艺术作品时,不仅要注意有形有象的部分,还要关注其中的“空白”,懂得感受其中的“无言之美”。
    你认为“穷形尽相”是获得美和达到美的最好途径吗?请举例论证。   【交流点拨】穷形尽相并不是一个获得美和达到美的最好途径,反而是恰到好处的留白更益于激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并融入自我的主观情感。宋徽宗赵佶喜欢绘画,他在考验画家时,让应考画家以 “踏花归去马蹄香”为题作画,择优录用。最后被选中的画作上,根本没有一片花瓣,只是马蹄上飞舞着几只蝴蝶。但就是这样一幅画,却最恰当地体现出了诗题的意境。

    相关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4 海燕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4 海燕优秀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海燕》,教学目标,背景介绍,字词过关,层次划分,问题归纳,暴风雨酝酿,英勇无畏渴望革命,暴风雨迫近,暴风雨将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9 枣儿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9 枣儿优秀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新课导入,作者介绍,文体知识,整体理解,课文概括,课文理解,语句理解,深层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7* 溜索获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7* 溜索获奖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工具概述,字词过关,文章分段,课文精读,人物分析,深入探究,主旨分析,板书设计,马帮汉子,环境描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