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g,2gC,【答案】B,【答案】D,【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用化学实验证明了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的科学家是( )
A. 波义耳 B. 拉瓦锡 C. 门捷列夫 D. 汤姆生
2. 随着工业的发展,我们周围的空气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下列不属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是( )
A. 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碳 C. 一氧化碳 D. 可吸入颗粒物
3. 生活处处有化学。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进入久未开启的枯井或地窖,先做灯火实验
B. 用钢丝球擦洗铝制品表面的污渍
C. 铁锁锈蚀无法用钥匙打开,向锁眼处涂铅笔芯粉末,能很快开启
D. 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空气污染
4. 中华古代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面理解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古文
蕴含的化学知识
A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描述中有物理变化
B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描述中有化学变化
C
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
说明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
D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描述的物质是生石灰
A. A B. B C. C D. D
5. 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的角度想,下列对宏观现象解释不正确的事( )
A. 水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分子间间隔增大
B. 干冰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
C. 氧化汞受热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 闻到远处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6. 如图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模型图,图中的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B. 在特定的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属于物理变化
C. 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相同
D. 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
7. 全球近140个国家将根据签署的《国际防治汞污染公约》,在2020年前禁止生产和出口含汞产品,如电池、荧光灯、化妆品、温度计、血压计等,分析如图判断关于汞元素的相关信息正确的是( )
A. 汞的化学式为Hg B. 汞原子的质量为200.6g
C. 汞原子的中子数是80 D. 汞为非金属元素
8. 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因为钢比生铁含碳量高,所以钢比生铁硬度大
B. 因为银的导电性最强,所以我们通常用银做导线
C. 因为合金比纯金属熔点高,所以焊锡熔点高于组成它的锡和铅的熔点
D. 因为钨的熔点很高,所以用钨做灯丝
9. 区分一氧化碳、氢气、甲烷三瓶气体,下列方法合理的是( )
A. 观察颜色 B. 闻气味 C. 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D. 检验燃烧产物
10. 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是一种治疗疟疾的高效药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青蒿素是一种氧化物
B. 青蒿素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构成
C. 青蒿素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D. 青蒿素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5:22:5
11.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产生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C.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D. 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12. 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置于一个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已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30
10
5
5
反应后的质量/g
2
4
m
39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m=0 B. 发生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3:1
C.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 丙一定作催化剂
13. 实验研究铁锈蚀影响因素,记录如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实验装置
序号
其他试剂
200s时O2的含量
①
干燥剂
21%
②
10滴水
15%
③
10滴水和1.0g食盐
8%
A. ②③中O2含量减少表明铁已锈蚀 B. ①②证明水对铁锈蚀有影响
C. ②③证明食盐能加快铁锈蚀 D. ①②③证明炭粉对铁锈蚀有影响
14. 今年5月12日是第十一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 B. 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
C. 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 D. 加油站内拨打或接听电话
15. 某纯净物X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点燃2CO2+2H2O,则X的化学式是( )
A. C2H2 B. C2H4 C. C2H6O D. C2H6
16. 同学们学习了关于《二氧化碳的性质》的知识后,对“阶梯蜡烛熄灭顺序”的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亲自动手设计了如下改进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过程
装置图
用塑料薄板将烧杯分隔为两个空间,在塑料薄板下开了一个小凹槽,点燃两只高低不同的蜡烛后,将二氧化碳沿着没有蜡烛的这一侧的烧杯壁慢慢倾倒
A. 该实验不能保证冷的二氧化碳能够沿着烧杯壁缓缓下沉
B. 该实验保证了二氧化碳的量比较充足,而且减少了倾倒时二氧化碳的逃逸
C. 实验器材来源于生活,而且比较简单,易制作,符合低碳环保的理念
D. 该实验现象蜡烛由高到低依次熄灭
17. 将N2、CO、CO2的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再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最后剩余的气体是(假设每步都是充分反应)( )
A. N2 B. CO2 C. CO D. CO2和N2
18.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杂质
试剂或方法
A
CO2
CO
点燃
B
MnO2
KCl
加足量水,过滤、洗涤、干燥
C
Fe(NO3)2溶液
AgNO3
加过量的铜粉,过滤
D
CaCl2溶液
稀盐酸
加过量CaCO3,过滤
A. A B. B C. C D. D
19. 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 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B. FeCl3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C. 电解水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关系
D. 向足量的镁粉和铝粉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
20. 碳酸钙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将30g该混合物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
A. 15g B. 13.2g C. 9g D. 6.6g
21. 用化学用语填空。
(1)磷酸根离子 ______。
(2)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3)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______。
(4)氦气 ______。
22.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璀璨夺目的钻石,成分是 ______。
(2)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资料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其原因是 ______。
(3)检验家里的自来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以用 ______。
(4)包装香烟、糖果的银白色金属是铝或锡,体现了该金属具有良好的 ______性。
(5)小明发现,生活中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请你帮小明解释: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 ______。
(6)同学们喜爱吃的“自热火锅”,发热包的主要物质是生石灰,加入水后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写出“自热火锅”的发热原理: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3. 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木炭还原氧化铜,酒精灯加金属网的作用是 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应该(填“a”或“b”)______(a.先通一氧化碳,后加热;b.先加热,后通一氧化碳),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填序号)。
a.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都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
d.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
24. 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锌和硝酸铜三种物质。为了分离并回收金属银和铜,某校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准备运用刚学到的“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设计方案,分离并回收金属银和铜。
根据实验方案,回答以下问题:
(1)固体X是 ______(填物质名称),操作a的名称是 ______。
(2)滤液B中除了水还含有的物质有 ______(填化学式)。
(3)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4)从固体Y得到纯净的铜,从以下选出正确的试剂和操作 ______(填序号)。
a.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b.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过滤
c.在足量氧气中,加热
25. 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实验室中常见的液体燃料,G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H为金属单质,J的溶液呈浅绿色。相互转化关系如图:
(1)F物质的化学式 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3)反应②为 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4)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5)反应⑥的现象为 ______。
(6)写出C物质的一种用途 ______。
26. 图1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1)仪器①的名称为 ______,向该仪器中添加液体燃料时不超过其容积的 ______。
(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______。
(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 ______,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______。
(4)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填序号)。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C.蜡烛熄灭后,氧气耗尽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27. 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
(2)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 ______(填字母)装置做气体发生装置,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不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理由是 ______。若在C装置中加入一些 ______,可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______(填“c”或“d”)口进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3)通常情况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污染性气体,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相同条件下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方法制取氨气。请从图中选出制备氨气的发生装置 ______(填字母),如果用C装置收集氨气,则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接口字母连接顺序 ______→f,上述实验中E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
28. 某同学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的选择进行实验探究。按下表进行实验,取等质量的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
实验编号
药品
I
块状大理石、10%硫酸溶液
Ⅱ
块状大理石、7%盐酸溶液
Ⅲ
大理石粉末、7%盐酸溶液
(1)图1中丙对应实验 ______(填“Ⅰ”“Ⅱ”或“Ⅲ”)。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用甲对应的药品,理由是 ______。
(3)该同学选择实验编号 ______(填“Ⅰ”“Ⅱ”或“Ⅲ”)的药品进行实验,并利用如图2装置制二氧化碳,用压强传感器测定实验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的情况(如图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①ab段试管内液面逐渐上升
②bc段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
③c点的对应操作是打开弹簧夹
29. 小亮学完合金后,知道了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铁,白铜中含有铜和镍(Ni)。他决定探究Fe、Cu、Ni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查阅资料]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NiSO4,并放出氢气。写出镍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猜想与假设]根据教材中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和查阅的资料,对以上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作出猜想:
猜想①Fe>Ni>Cu;猜想②______。
(3)[实验探究]把用砂纸打磨过的镍片浸入FeSO4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发现镍片表面无明显变化。证明______(填“猜想①”或“猜想②”)成立。
(4)[拓展延伸]用铜片、NiSO4溶液和______,通过实验探究也能判断Fe、Cu、Ni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30. 蔗糖化学式为C12H22O11,能给人体补充能量。试计算:
(1)蔗糖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______。
(2)171g蔗糖与 ______g水含氢元素质量相等。
(3)已知某蔗糖溶液(蔗糖和水的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则该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约为 ______(保留到整数)。
31. 为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铜的含量,某化学活动小组分三次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所取药品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黄铜样品质量(g)
12
10
10
稀盐酸质量(g)
100
100
150
生成气体质量(g)
0.2
0.2
0.2
(1)第______次实验中,药品成分恰好完全反应。
(2)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早在17世纪,质量守恒定律发现之前,英国化学家波义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然后打开容器盖,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比原来金属质量增加了。这种变化并没有引起波义耳的足够重视,也因此错过了一次取得重要科研成果的机会,故选项错误。
B、拉瓦锡首先通过化学实验证明了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正确。
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错误。
D、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本题很简单,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答案】B
【解析】解:二氧化碳属于空气中的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可吸收入颗粒物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故选:B。
根据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空气污染物种类进行分析。
本题是直接考查空气污染污染物的种类,比较简单,利用所学的课本知识即可解答,但需要对空气污染物和空气中的成分加以区分。
3.【答案】B
【解析】解: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不支持呼吸,所以进入久未开启的枯井或地窖,先做灯火实验,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故A正确;
B、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会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用钢丝球擦洗铝制品表面的污渍,会破坏表面的氧化铝薄膜,故B错误;
C、石墨具有润滑性,所以铁锁锈蚀无法用钥匙打开,向锁眼处涂铅笔芯粉末,能很快开启,故C正确;
D、乙醇是清洁燃料,所以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空气污染,故D正确。
故选:B。
A、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不支持呼吸进行分析;
B、根据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会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进行分析;
C、根据石墨具有润滑性进行分析;
D、根据乙醇是清洁燃料,燃烧时不会产生空气污染物的角度进行分析。
加强对环境保护措施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B、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做饭时燃料燃烧产生烟,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是因为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千锤百凿出深山,描述的是在山上开采石头,烈火焚烧若等闲,描述的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描述的物质是石灰石,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B、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C、根据合金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千锤百凿出深山,描述的是在山上开采石头,烈火焚烧若等闲,描述的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碳酸钙的化学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别方法、合金的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A、水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增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B、干冰升华,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C、氧化汞受热分解,是因为氧化汞分子分裂成了汞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属汞,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D、闻到远处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故A正确;
B、石墨与金刚石不是同种物质,因此在特定的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它们的组成元素均为碳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它们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相同,故C正确;
D、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单质,故D正确。
故选:B。
根据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模型图,它们均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碳元素形成的单质、明确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A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Hg;汞属于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汞的化学式为Hg,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80,表示原子序数为80;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为80,而不是中子数为80,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汞,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8.【答案】D
【解析】解:A、钢的含碳量为0.03%∼2%,生铁的含碳量为2%∼4.3%,生铁比钢的含碳量高,故错误;
B、银是导电性最强的金属,但银的价格较高,生活中不适合做导线,故错误;
C、一般,合金的熔点低于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熔点,所以焊锡(锡铅合金)的熔点低,常用来焊接金属,故错误;
D、我们用钨做灯丝,因为钨的熔点高,耐高温,故正确;
故选:D。
A.根据钢和生铁的含量来分析;
B.根据银是导电性最强的金属,但银的价格较高,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合金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钨的熔点高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金属材料的使用、金属的物理性质与用途、合金的性质与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解:A、一氧化碳、氢气、甲烷三瓶气体均没有颜色,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一氧化碳、氢气、甲烷三瓶气体均没有气味,用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C、一氧化碳、甲烷燃烧均产生蓝色火焰,用观察火焰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燃烧分别生成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碳和水,用检验燃烧产物的方法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三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一次鉴别出三瓶气体的目的。
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所要鉴别气体的性质的差别,根据实验中是否出现明显的不同现象判断能否鉴别。
10.【答案】C
【解析】解:A、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说法错误;
B、1个青蒿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构成,说法错误;
C、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青蒿素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说法正确;
D、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
B、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D
【解析】解: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能产生雾,该选项不正确;
B、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产生气体是氢气,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该选项不正确;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该选项不正确;
D、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该选项正确。
故选:D。
A、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B、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
C、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2.【答案】C
【解析】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30g−2g=28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8g;同理可以确定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0g−4g=6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39g−5g=34g;由质量守恒定律,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丙的质量不变,m的数值为5,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28g:6g=14:3,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13.【答案】D
【解析】①加入干燥剂后,铁粉不会锈蚀;②加入10滴水后,铁粉慢慢锈蚀;③加入10滴水和1.0g食盐,铁粉很快锈蚀。
A.铁粉锈蚀需要消耗氧气,所以②③中O2含量减少表明铁已锈蚀,选项A说法正确;
B.①加入干燥剂后,铁粉不会锈蚀,②加入10滴水后,铁粉慢慢锈蚀,因此①②证明水对铁锈蚀有影响,选项B说法正确;
C.②加入10滴水后,铁粉慢慢锈蚀,③加入10滴水和1.0g食盐,铁粉很快锈蚀,因此②③证明食盐能加快铁锈蚀,选项C说法正确;
D.对比三个实验,并不能证明炭粉对铁锈蚀有影响,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D。
14.【答案】B
【解析】解:A、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或是电梯线路被烧毁而停电,电梯受热后其轿厢会失控甚至变形卡住,人在其中很危险;烟雾会向电梯井道内蹿,浓烟很容易进入轿厢,最终导致人窒息而亡;不能乘电梯逃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弯腰前行,寻找安全出口,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为防止发生爆炸,燃气泄漏时不能点火检查,故选项说法错误。
D、加油站的空气中含有可燃性的汽油蒸汽,加油站内拨打或接听电话,可能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气体受热密度变小,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防止爆炸的措施、灭火的原理与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B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3O2−点燃2CO2+2H2O,反应前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0、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4、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2H4。
故选:B。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X的化学式。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答案】AD
【解析】解:A、该实验能保证冷的二氧化碳能够沿着烧杯壁缓缓下沉,该选项不正确;
B、该实验保证了二氧化碳的量比较充足,而且减少了倾倒时二氧化碳的逃逸,该选项正确;
C、实验器材来源于生活,而且比较简单,易制作,符合低碳环保的理念,该选项正确;
D、该实验现象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AD。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答案】D
【解析】解:通过澄清石灰水除掉了原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又通过灼热氧化铜除掉了原混合气体中的一氧化碳,但是同时又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氮气不参加反应。最后剩余气体中存在没有反应的氮气,和反应中生成的二氧化碳。
故选:D。
根据气体的性质和反应后的生成物判断,澄清石灰水能吸收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氮气不参加反应进行解答.
除杂质时要注意在反应中是否生成了新的气体,引入了新的杂质要注意是否导出,从而准确判断最后得到的气体.
18.【答案】BD
【解析】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过量的铜粉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铜,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BD。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9.【答案】AD
【解析】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质量不变,故选项图像正确;
B、FeCl3在反应中作催化剂,它的质量不变,由于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溶液质量减少,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FeCl3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完全反应后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选项图像不正确;
C、电解水实验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故选项图像不正确;
D、由反应的质量关系2Al+6HCl=2AlCl3+3H2↑;Mg+2HCl=MgCl2+H2↑;
54 219 24 73
可知,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由于金属过量,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镁的活动性比铝强,反应速率快,故选项图像正确;
故选:AD。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B、根据催化剂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C、根据水电解实验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进行分析;
D、根据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进行分析。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像。
20.【答案】C
【解析】解:30g混合物含钙元素的质量=30g×50%=15g,反应前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也为30g;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的质量:15g÷(4040+16×100%)=21g,故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30g−21g=9g。
故选:C。
因为反应后减少的是二氧化碳,钙元素全部转化为CaO中的钙,则只要计算出所有CaO中的钙元素即可求出。
本题考查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学生利用碳酸钙完全分解后固体为氧化钙,再利用钙元素的质量守恒来推断生成氧化钙的质量是解答的关键。
21.【答案】PO43− Mg+2OH2O2 He
【解析】解:(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硝酸根离子可表示为:PO43−;
(2)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Mg+2O;
(3)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过氧化氢分子,其化学式为:H2O2;
(4)氦是稀有气体元素,由稀有气体元素组成的单质是单原子分子,所以氦气的化学式就是表示氦元素的元素符号,即:He。
故答案为:(1)PO43−;
(2)Mg+2O;
(3)H2O2;
(4)He。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2.【答案】金刚石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肥皂水 延展 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CaO+H2O=Ca(OH)2
【解析】解:(1)璀璨夺目的钻石,成分是金刚石;故答案为:金刚石;
(2)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资料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其原因是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即使受日光照射或与氧气接触,也不容易起变化;故答案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3)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故答案为:肥皂水;
(4)包装香烟、糖果的银白色金属是铝或锡,体现了该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故答案为:延展;
(5)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常温下,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故答案为: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6)“自热火锅”的发热原理是生石灰,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故答案为:CaO+H2O=Ca(OH)2。
(1)根据钻石的成分进行分析;
(2)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3)根据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进行分析;
(4)根据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进行分析;
(5)根据铝与氧气反应进行分析;
(6)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进行分析。
利用化学的基础知识解答生活现象,考查知识的运用,体现化学与生活的关联。
23.【答案】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C+2CuO−高温2Cu+CO2↑a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cd
【解析】解:(1)木炭还原氧化铜,酒精灯加金属网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2CuO−高温2Cu+CO2↑;
(2)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所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应该先通一氧化碳,后加热,故选:a;这样操作的目的是: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3)a、木炭氧化铜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是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
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碳元素、铜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改变,故错误;
c、两个实验中生成了铜,都可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故正确;
d、两个实验中都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了二氧化碳,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受热不均,会发生炸裂,所以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故正确。
故选:cd。
故答案为:(1)集中火焰,提高温度;C+2CuO−高温2Cu+CO2↑;
(2)a;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3)cd。
(1)根据网罩的作用,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2)根据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
(3)根据碳和氧化铜、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答案】银 过滤 Fe(NO3)2、Zn(NO3)2 Cu+2AgNO3=Cu(NO3)2+2Aga
【解析】解:(1)铜、锌、银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铜>银,加入适量铜粉,铜能把废液中硝酸银中的银置换出来,所以固体X是银;操作a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其操作名称是过滤;故答案为:银;过滤;
(2)滤液A中有硝酸铜和硝酸锌,向废液A中加入过量的铁粉,能与滤液A中的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亚铁,由于铁过量,反应后有剩余,故所得固体Y中含有铜和铁,滤液B中含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锌,故答案为:Fe(NO3)2、Zn(NO3)2;
(3)步骤①中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故答案为:Cu+2AgNO3=Cu(NO3)2+2Ag;
(4)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固体Y中含有铜和铁,要得到纯净的铜;
a、向固体中加入稀硫酸,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不与硫酸反应,过滤,可以得到纯净的铜,故选项方案正确;
b、铜、铁都能与硝酸银反应,反而把铜除去,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选项方案不正确;
c、铜、铁都能与氧气反应,反而把铜除去,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选项方案不正确;
故答案为:a。
(1)根据铜、锌、银的活动性顺序进行分析;
(2)根据过量铁粉与滤液A中有硝酸铜反应,而不能与硝酸锌反应进行分析;
(3)根据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进行书写;
(4)根据铁和铜的化学性质及除杂原则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25.【答案】H2 C2H5OH+3O2−点燃2CO2+3H2O吸热 Fe2O3+3CO−高温2Fe+3CO2 有气泡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灭火或光合作用或气体肥料或做汽水等(答案合理均可)
【解析】解:(1)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实验室中常见的液体燃料,所以A是酒精,G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所以G是氧化铁,H为金属单质,J的溶液呈浅绿色,酒精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B是氧气,D是水,C是二氧化碳,氧气、水、铁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氧化铁,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F是氢气,E会与氧化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所以E是一氧化碳,H是铁,铁和I反应会生成氢气和浅绿色溶液J,所以I可以是硫酸或盐酸,J可以是氯化亚铁或硫酸亚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F物质的化学式是H2;
(2)反应①是酒精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点燃2CO2+3H2O;
(3)反应②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属于吸热反应;
(4)反应⑤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高温2Fe+3CO2;
(5)反应⑥可以是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实验现象为:有气泡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6)C物质的一种用途为:灭火或光合作用或气体肥料或做汽水等(答案合理均可)。
故答案为:(1)H2;
(2)C2H5OH+3O2−点燃2CO2+3H2O;
(3)吸热;
(4)Fe2O3+3CO−高温2Fe+3CO2;
(5)有气泡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6)灭火或光合作用或气体肥料或做汽水等(答案合理均可)。
根据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实验室中常见的液体燃料,所以A是酒精,G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所以G是氧化铁,H为金属单质,J的溶液呈浅绿色,酒精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B是氧气,D是水,C是二氧化碳,氧气、水、铁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氧化铁,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F是氢气,E会与氧化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所以E是一氧化碳,H是铁,铁和I反应会生成氢气和浅绿色溶液J,所以I可以是硫酸或盐酸,J可以是氯化亚铁或硫酸亚铁,然后将推出的物质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6.【答案】酒精灯 三分之二 燃烧需要可燃物 乒乓球碎片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A
【解析】解:(1)仪器①是酒精灯;向该仪器中添加液体燃料时不超过其容积的三分之二;
(2)小棉花球蘸水后,因水不可燃,反而会蒸发吸收热量,所以温度达不到棉花的着火点,不会燃烧;而小棉花球蘸酒精后,酒精是可燃物,在酒精灯上被点燃后会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引发棉花球燃烧,因此实验的结论是燃烧的物质必须是可燃物;
(3)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4)A、氧气浓度降低,蜡烛熄灭,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A正确;
B、根据题目图象,在开始时可以看到氧气体积分数为21%,故B错误;
C、在蜡烛熄灭后,此时氧气体积分数为16%,说明密闭容器内还有剩余的氧气,故C错误;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小于84%,是因为除去氧气外,还含有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物质,故D错误;
故选:A。
故答案为:
(1)酒精灯;三分之二;
(2)燃烧需要可燃物
(3)乒乓球碎片;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A。
(1)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名称;
(2)根据实验条件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3)利用金属导热性回答此题;根据实验现象回答此题;
(4)根据实验数据和题目选项内容分析回答此题。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27.【答案】锥形瓶 A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澄清石灰水 cCO2+Ca(OH)2=CaCO3↓+H2OBbdc吸收氨气,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2)石灰石是固体,稀盐酸是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因此采用A作为发生装置,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且能溶于水,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常采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因此C中加入的物质是澄清石灰水,为了充分接触,气体因此从C装置的c端进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方法制取氨气,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因此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由于相同条件下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因此用C装置收集氨气时,气体应该从d端进入,故连接顺序为bdcf,由于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污染性气体,为了防止污染空气,因此采用E装置进行吸收氨气。
(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解答;
(2)收集气体时考虑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实验室利用澄清石灰水进行二氧化碳的检验;
(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确定收集装置;
实验室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确定收集装置;学生只熟记反应原理和气体的物理性质就可以解答此类试题。
28.【答案】Ⅰ反应速度过快,不利于收集气体 Ⅱ②③
【解析】解:(1)由于图1中丙生成的二氧化碳体积最小,而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阻止反应的进行,因此图1中丙对应实验Ⅰ,故填Ⅰ;
(2)根据图1可以得出,甲对应的药品发生反应的速率非常快,不利于收集气体,因此实验室不能选择;故填:反应速度过快,不利于收集气体;
(3)由于实验Ⅱ的反应速率适中,因此选择实验Ⅱ的药品进行实验;
①ab段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中,试管内液面下降,固液分离,错误;
②bc段石灰石和稀盐酸没有接触,不发生反应,故压强不变,正确;
③c点压强减小,对应的是打开弹簧夹,气体导出,正确。
故选②③
(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物质种类进行分析;
(2)可以从反应的速率,是否容易收集方面考虑;
(3)制取二氧化碳时,反应速率适中,便于控制最佳。
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药品时,需要考虑反应的速率,是否利于收集气体。
29.【答案】Ni+H2SO4=NiSO4+H2↑Ni>Fe>Cu猜想① 铁片
【解析】解:(1)镍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镍和氢气,故填:Ni+H2SO4=NiSO4+H2↑;
(2)猜想时,铁的活动性一定大于铜,故还可以猜想为Ni>Fe>Cu,故填:Ni>Fe>Cu;
(3)把用砂纸打磨过的镍片浸入FeSO4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发现镍片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镍,故猜想①正确,故填:猜想①;
(4)判断Fe、Cu、Ni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还可以使用铜片、NiSO4溶液和铁片,故填:铁片。
根据已有的金属的性质结合物质间反应、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金属有关活动性顺序的判断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30.【答案】12:22:119924%
【解析】解:(1)由化学式(C12H22O11)可知,一个蔗糖分子中含有12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11个氧原子,所以蔗糖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22:11;
(2)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2+1×22+16×11=342;
设水的质量为x,则:
则171g×22×1342×100%=x×2×12×1+16×100%
x=99g;
(3)根据蔗糖的化学式可以发现,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相当于是水,因此可得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之比为1:8,氢占10%,故氧占80%,所以碳占10%,该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约为10%÷(12×12342×100%)≈24%。
故答案为:(1)12:22:11;(2)99;(3)24%。
(1)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2)根据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质量分数来分析;
(3)根据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来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蔗糖的化学式,进行相对分子的质量、原子个数比、元素质量分数相关计算的能力,难度较大。
31.【答案】2
【解析】解:(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三次放出氢气的质量都是0.2g,第一次黄铜样品中的质量多,第三次中稀盐酸质量多,所以第二次取用的稀盐酸和样品恰好完全反应;
(2)设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x,反应后得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y
丙中盐酸的质量=129g−56g=73g
Zn+2HCl=ZnCl2+H2↑
65 136 2
xy0.2g
65x=136y=20.2g 解得:x=6.5gy=13.6g
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10g−6.5g10g×100%=35%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3.6g6.5g+100g−0.2g×100%≈12.8%。
答:(1)二;(2)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35%;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2.8%。
(1)根据三次放出氢气的质量都是0.2g及反应物的量进行解答;
(2)根据氢气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参加锌和生成的硫酸锌质量,进而计算出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本题考查了混合金属中金属含量的测定,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与酸的反应及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6g,【答案】B,【答案】A,【答案】C,【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讷河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线上)(含答案解析),共17页。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前进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