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第1页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第2页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6g,【答案】B,【答案】A,【答案】C,【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学习化学可以了解日常生活中某些变化的本质,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残雪化成水 B. 高粱酿成酒 C. 西瓜榨成汁 D. 木柴劈成片
    2.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
    A. 点燃酒精灯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倾倒液体 D.   加热液体
    3.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
    A. 活性炭作防毒面具 B. 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C. 用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 D. 氧气用于焊接切割金属
    4. 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水蒸气 D. 二氧化碳
    5.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倒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热量
    D.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6. 用水壶烧开水,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说明(    )
    A.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 分子的质量很小
    C. 分子的体积变大 D. 分子间空隙增大
    7.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高钙牛奶”等商品。这里的“碘”、“钙”应理解为(    )
    A. 元素 B. 单质 C. 分子 D. 原子
    8.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 氧化铁FeO B. 镁离子Mg+2
    C. 2个氢原子2H D.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9. 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防止事故发生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安全措施中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酒精灯倾倒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B. 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C. 到煤窖中挖煤用火把照明 D. 厨房内燃气泄漏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通风
    10. 下列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能用该示意图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A. 2H2+O2−点燃2H2O B. 2C+O2−点燃2CO
    C. 2CO+O2−点燃2CO2 D. H2+Cl2−点燃2HCl
    11. 研发高性能“中国芯”是我国信息产业的当务之急。“中国芯”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单质硅,工业上用SiO2+2C−高温Si+2CO↑来制取粗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SiO2中Si的化合价是+2 B.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 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比氧元素多 D. 该反应体现了C的氧化性
    12.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大理石 B. 双氧水溶液 C. 冰水混合物 D. 洁净的空气
    13. 如图是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此元素原子序数为16
    B. 此元素的符号为S
    C. 此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 此原子的质量为32.06g
    14.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2
    1
    16
    16
    反应后质量(g)
    12
    m
    8
    14

    A. 物质Y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C. 参加反应的Z与W的质量比为4:1 D. 反应后生成X的质量为12g
    15. 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氧气和一氧化碳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B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加少量二氧化锰
    C
    鉴别氧化钙和碳酸钙
    滴加少量稀盐酸
    D
    鉴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分别取少量溶于水

    A. A B. B C. C D. D
    16. 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和数字回答:
    (1)2个水分子:______;
    (2)铁原子:______;
    (3)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17. 生活中蕴含许多化学知识,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判断煮饭用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取适量的水,加入 ______检验。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的方法是 ______。
    (2)量体温是防控疫情的最基础操作,体温计中填充的液体是(填化学式)______。
    (3)疫情期间,同学们来学校时,要戴好口罩,口罩的作用相当于实验操作中的 ______。
    18. 化学用语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为六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按要求填空:

    (1)如图中六种元素之间的最本质的区别是 ______;
    (2)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它与氯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______;这种化合物的构成粒子是 ______和 ______(填粒子符号);
    (3)从原子结构上分析,图中哪两种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______和 ______(填元素符号);
    (4)钙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它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 ______周期。
    19. 用符合要求的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氧气、二氧化碳、甲烷、氢气、一氧化碳
    (1)能供给呼吸的气体:______。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______。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
    (4)灭火:______。
    (5)造成煤气中毒的物质:______。
    20. 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甲、乙在常温下均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分解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_;丙转化成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______.
    21. 通过学习化学,你会发现化学就在身边,可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现象:
    (1)为什么铅笔芯在纸上画过会留下黑色痕迹?
    (2)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应用哪一灭火原理?
    (3)为什么生煤炉时,需先引燃木材?
    22. 化石燃料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请回答以下问题:
    (1)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气体会形成酸雨,请你说出酸雨有什么危害?(答一点即可)
    (2)践行“低碳”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你应该做些什么?(答一点即可)
    (3)写出一种你知道的新能源。
    23. 齐齐哈尔江心岛国家湿地公园,环境优美,是市民休闲的场所。请回答下列问题:
    (1)走进湿地公园,花香四溢,从微观上怎么解释。
    (2)请写出造成水污染的原因(写出一点即可)。
    (3)写出一条生活中常用的节约用水的方法。
    24.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决定实验成功的关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 ______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 ______。
    (2)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 ______量出体积。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 ______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25. 如图是一些探究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结束后发现集气瓶底部炸裂,原因是 ______。
    (2)B实验中导致测量结果小于15的原因是 ______(答一点即可)。
    (3)C实验可验证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是 ______。
    (4)实验D通电一段时间后a和b试管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为 ______。
    26. 根据如图的一些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______、b ______。
    (2)关闭B装置中的止水夹后,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止后如图所示,则B装置是否漏气?______(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
    (3)写出实验室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4)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他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收集装置是 ______(填字母编号)。
    27. 下面是水的净化实验中过滤装置,请回答:
    (1)操作中,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 ______内壁。
    (2)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
    (3)如果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答一点即可)。


    28. 在探究课上,老师给同学们一包黑色粉末,该粉末是由铁粉和氧化铜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了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如下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猜想假设】(1)黑色粉末是______。
    (2)黑色粉末是氧化铜粉末
    (3)黑色粉末是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设计方案】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片刻后加热充分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请填写下表空白:(不考虑铁粉和氧化铜粉末可能发生反应)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论
    黑色粉末不变红,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
    猜想(1)成立
    黑色粉末全部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2)______ (填成立或不成立)
    ______
    猜想(3)成立
    【实验结论】经过分析实验现象,确认猜想(3)成立。
    【反思评价】
    (1)试验开始前,先通一氧化碳再点酒精灯加热,目的是______。
    (2)从环保角度上看,上述设置有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是______。
    (3)实验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方程式:______。

    29. 乳酸在医疗、食品工业中应用前景广阔,乳酸近年来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已知乳酸的化学式C3H6O3,试计算:
    (1)乳酸(C3H6O3)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______。
    (2)乳酸(C3H6O3)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3)25g乳酸(C3H6O3)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______。
    30. 某化学兴趣小组发现一份石灰石样品,为测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过程如图所示:(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求:①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______。
    ②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残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高粱酿成就有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西瓜榨汁是将其中的汁液提取出来,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木柴劈成片,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答案】A 
    【解析】解: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标签应向着手心,瓶塞倒放;图中操作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答案为:A.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倾倒液体时,①试管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在一起,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
    D、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A、活性炭作防毒面具,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B、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是利用了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用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是利用了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高温下易分解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氧气用于焊接切割金属,是利用了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4.【答案】A 
    【解析】解: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
    故选:A。
    根据空气的组成回答本题。
    本题考查了空气的组成。

    5.【答案】C 
    【解析】解: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倒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法正确;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法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说法错误;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6.【答案】D 
    【解析】解: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不能说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此项错误。
    B、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不是因为分子质量很少,是因为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此项错误。
    C、水沸腾是物理变化,分子的体积不会改变,此项错误。
    D、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大,此项正确。
    故选:D。
    根据分子的性质回答,分子很小,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水沸腾是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会变化,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
    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会发生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

    7.【答案】A 
    【解析】解:“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钙”指的是在食盐、牛奶中相应的元素,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根据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的有关知识,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的认识。

    8.【答案】C 
    【解析】解:A、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氧化铁中铁为正3价,氧为负2价,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O3,故A错误;
    B、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B错误;    
    C、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两个氢原子表示为:2H;故C正确;
    D、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氧为负2价,所以碳为正4价,故D错误。
    故选:C。
    A、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氧化铁中铁为正3价,氧为负2价,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B、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C、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D、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氧为负2价,所以碳为正4价.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

    9.【答案】A 
    【解析】解:A、酒精在实验桌上着火,可以用湿抹布扑灭,属于隔绝空气灭火,故A正确;
    B、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因此冬天用煤取暖时不能封闭门窗,故B错误;
    C、小煤窑里常常含有一定量的甲烷,如果甲烷的浓度达到了甲烷的爆炸极限,遇明火会发生爆炸,从而导致安全事故,故C错误;
    D、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煤气有可燃性,燃气泄漏,打开排气扇,会产生电火花引爆可燃性气体,故D错误.
    故选:A.
    A、根据灭火原理进行分析即可;
    B、根据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进行判断;
    C、根据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判断;
    D、根据可燃性的气体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判断.
    “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

    10.【答案】C 
    【解析】解:由反应的微观图及物质分子结构微观图,反应为一种化合物与一种单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反应中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
    A、该反应为两种单质发生的化合反应,与微观图所表示的反应不一致。故A错误;
    B、该反应为两种单质发生的化合反应,与微观图所表示的反应不一致。故B错误;
    C、该反应为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一个化合物,与微观图所示的反应的各物质的构成、分子个数比相符;故C正确;
    D、该反应为两种单质发生的化合反应,与微观图所表示的反应不一致。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反应的微观图及物质分子结构微观图,反应为一种化合物与一种单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反应中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分析选项中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反应的特点,选出与微观图所表示反应特点一致的反应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分子由原子构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

    11.【答案】B 
    【解析】解:A、SiO2中Si的化合价是+4,错误;
    B、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正确;
    C、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比氧元素少,错误;
    D、该反应体现了C的还原性,不是氧化性,错误;
    故选:B。
    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结合化学反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制备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

    12.【答案】C 
    【解析】解: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他的杂质,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双氧水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水,属于混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符合题意;
    D、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组成。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13.【答案】CD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此元素的符号为S,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该元素的名称是硫,带“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D。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C 
    【解析】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X的质量增加了12g−2g=10g,故X是反应物,生成的X的质量为10g;同理可以确定Z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为16g−8g=8g;W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W的质量为16g−14g=2g;由质量守恒定律,Y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Y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由质量守恒定律,Y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Y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Z和W,生成物是X,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参加反应的Z与W的质量比为8g:2g=4:1,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反应后生成X的质量为了12g−2g=10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本题可分析X、Z、W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Y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进而可以确定反应类型.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15.【答案】BCD 
    【解析】解:A、一氧化碳和氧气通入澄清石灰水后,二者均不和氢氧化钙反应,均没有明显现象,不能区分,故A错误;
    B、水和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有气泡产生,而水中无明显现象,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故B正确;
    C、氧化钙中加入稀盐酸,该反应没有气泡产生;碳酸钙中滴加稀盐酸,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二氧化碳气泡产生,能够区分,故C正确;
    D、少量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均能溶于水,且不和水发生反应,但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热量,能够区分,故D正确;
    故选:BCD。
    A、根据氧气和一氧化碳都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进行分析;
    B、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产生氧气,而水不会反应;
    C、根据氧化钙和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现明进行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于水的现象进行分析。
    鉴别的物质的关键是产生不同的现象。

    16.【答案】2H2OFeMg+2O 
    【解析】解:(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若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水分子可表示为:2H2O;
    (2)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铁原子,就可表示为:Fe;
    (3)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Mg+2O。
    故答案为:(1)2H2O;
    (2)Fe;
    (3)Mg+2O。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7.【答案】肥皂水  加热煮沸  Hg 过滤 
    【解析】解:(1)加入肥皂水检验,若观察到水中起泡沫较少浮渣较多,则证明是硬水,加热煮沸能使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不溶性钙镁化合物,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2)汞是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体温计中填充的液体是金属汞,化学式为:Hg;
    (3)来学校时,同学们要佩戴口罩,口罩的作用相当于实验操作中的过滤;
    故答案为:(1)肥皂水;加热煮沸;
    (2)Hg;
    (3)过滤。
    (1)检验硬水和软水使用的是肥皂水;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的方法是煮沸;
    (2)根据金属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3)根据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来分析。
    本题体现了化学知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应用,解题时根据所学化学知识来分析解答即可。

    18.【答案】质子数不同  失去  NaClNa+  Cl−  Mg Ca 四 
    【解析】解:(1)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类原子总称,元素之间的最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答案为:质子数不同;
    (2)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氧离子构成,氧显−2价,钠为+1价,所以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钠离子符号为:Na+;氯离子符号为:Cl−;故答案为:失去;NaCl;Na+;Cl−;
    (3)从原子结构上分析,镁原子与钙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元素符号分别为:Mg和Ca;故答案为:Mg;Ca;
    (4)从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可知钙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数,所以钙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故答案为:四。
    (1)根据不同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分析;
    (2)根据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根据离子所带正负电荷判断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再书写化学式;
    (2)根据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化学性质相似进行分析;
    (4)根据原子电子层数进行分析。
    只有熟练掌握粒子结构示意图与粒子构成、性质的关系,才能顺利解答与粒子结构示意图相关的问题。

    19.【答案】O2  H2  CH4  CO2  CO 
    【解析】解:(1)氧气能供给呼吸,化学式为:O2;
    (2)氢气燃烧生成水,属于最理想的燃料,化学式为:H2;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
    (4)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化学式为:CO2;
    (5)一氧化碳造成煤气中毒,化学式为:CO;
    故答案为:(1)O2;
    (2)H2;
    (3)CH4;
    (4)CO2;
    (5)CO。
    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20.【答案】H2O2;2H2+O2.点燃2H2O;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解析】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则单质丙为氧气;乙通常为液体且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氧气,又可由与其组成元素相同的甲反应生成,可判断乙为水、甲为过氧化氢;
    故答案为:H2O2;
    丙转化成乙,即氧气转化为水,即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可生成水,化学方程式如下:2H2+O2.点燃2H2O
    故答案为:2H2+O2.点燃2H2O
    根据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甲过氧化氢H2O2、乙水H2O,两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两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所以两物质的性质有差异;
    故答案为: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通常为液体的化合物有水、过氧化氢等,过氧化氢则可分解为水和氧气,水电解时可生成氢气和氧气,氧气与氢气反应又可生成水;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为氧气;利用以上基础知识,根据物质的组成特点及变化关系,推断三种物质,并完成对与所推断物质的问题分析.
    根据物质的组成特点及转化关系,对转化关系中的物质进行推断,利用推断结果分析所提出的问题.

    21.【答案】解:(1)铅笔芯在纸上画过会留下黑色痕迹,是因为铅笔芯的主要成分石墨很软且为深灰色;
    答:石墨很软且为深灰色;
    (2)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了空气,所以灭火;
    答:隔绝空气;
    (3)木材的着火点较低,容易点燃,燃烧的木材放出较多的热量,能使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使煤燃烧起来.
    答:木材燃烧放出热量,使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 
    【解析】(1)根据铅笔芯在纸上画过会留下黑色痕迹,是因为铅笔芯的主要成分石墨很软进行解答;
    (2)根据灭火的方法考虑;
    (3)木材的着火点低于煤的着火点,更容易燃烧。
    本题考查了化学知识与在生活中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22.【答案】解:(1)酸雨影响气候,能腐蚀农作物、森林等;能与石灰石、大理石等反应,能腐蚀建筑物;能与活泼金属反应,能腐蚀金属制品等。
    (2)上学时步行或骑自行车,随手关灯等,能减少燃油、燃气等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3)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还有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故答案为:
    (1)腐蚀农作物、森林(合理即可);
    (2)上学时步行或骑自行车(合理即可);
    (3)太阳能(合理即可)。 
    【解析】(1)根据酸雨的危害,进行分析解答。
    (2)“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
    (3)根据新能源是指无污染、可以持续利用的能源,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酸雨的危害、低碳生活的理念、新能源的种类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答案】解:(1)花香四溢,是因为香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闻到香味;
    答:分子在不断运动;
    (2)水体污染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三个部分;
    答: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3)生活中常见的节水方法有一水多用,随手关闭水龙头,用淘米水浇花、拖地等;
    答:用淘米水浇花。 
    【解析】(1)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2)根据水的污染解答即可。
    (3)根据水的节约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水的污染和节约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答案】广口瓶  镊子、药匙或纸槽  量筒  灯帽 
    【解析】解:(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着广口瓶里,取用固体药品时,块状药品使用镊子夹取,粉末状药品需要使用药匙或纸槽取用;故答案为:广口瓶;镊子、药匙或纸槽;
    (2)量取液体体积时,常用量筒量出体积,用完酒精灯后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故答案为:量筒;灯帽。
    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的使用和操作要点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仪器的使用和实验室安全,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

    25.【答案】集气瓶底部没有放少量的水或细沙  红磷不足或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或装置气密性不好(合理即可)密度比空气大  2:1 
    【解析】解:(1)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受热不均,会发生炸裂,所以实验结束后发现集气瓶底部炸裂,原因是:集气瓶底部没有放少量的水或细沙;
    (2)红磷不足时,不能将装置内的氧气完全反应,所以B实验中导致测量结果小于15的原因是:红磷不足或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或装置气密性不好;
    (3)实验中由蜡烛的熄灭可验证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
    (4)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氧气和氢气体积比是1:2,所以实验D通电一段时间后a和b试管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为2:1。
    故答案为:(1)集气瓶底部没有放少量的水或细沙;
    (2)红磷不足或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或装置气密性不好(合理即可)
    (3)密度比空气大;
    (4)2:1。
    (1)根据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受热不均,会发生炸裂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3)根据实验现象来推断二氧化碳的性质;
    (4)根据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氧气和氢气体积比是1:2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6.【答案】铁架台  集气瓶  不漏气  2KClO3−MnO2△2KCl+3O2↑AC 
    【解析】解:(1)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为铁架台;b为集气瓶,故答案为:铁架台;集气瓶。
    (2)观察到长颈漏斗漏斗颈中有一段稳定的水柱,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漏气,故答案为:不漏气。
    (3)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MnO2△2KCl+3O2↑,故答案为:2KClO3−MnO2△2KCl+3O2↑。
    (4)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是固体加热型反应,使用A装置制取氧气,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使用排水法收集,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使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为C,故答案为:A;C。
    (1)根据常见仪器名称来分析;
    (2)根据含长颈漏斗的实验装置的气密性的检查,选择用注水法来分析;
    (3)根据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来分析;
    (4)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气体的性质来选择收集装置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及收集装置和发生装置的选择。

    27.【答案】烧杯  引流  滤纸破损等 
    【解析】解:(1)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操作中,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
    (2)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故答案为:
    (1)烧杯;
    (2)引流;
    (3)滤纸破损等。
    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凡是不经滤纸的过滤就直接进入滤液的操作,都能造成滤液浑浊;另外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也会造成同样的结果,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8.【答案】铁粉   成立   黑色粉末部分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防止一氧化碳和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   点燃尾气   Ca(OH)2+CO2=CaCO3↓+H2O 
    【解析】解:【猜想假设】
    (1)黑色粉末是铁粉。
    (2)黑色粉末是氧化铜粉末。
    (3)黑色粉末是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故填:铁粉。
    【设计方案】
    黑色粉末不变红,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固体全部是铁粉;
    黑色粉末全部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固体全部的氧化铜;
    黑色粉末部分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固体中含有铁粉和氧化铜,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论
    黑色粉末不变红,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
    猜想(1)成立
    黑色粉末全部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2)成立
    黑色粉末部分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3)成立
    【反思评价】
    (1)试验开始前,先通一氧化碳再点酒精灯加热,目的是防止一氧化碳和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
    故填:防止一氧化碳和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
    (2)从环保角度上看,上述设置有不足之处,即没有处理尾气,改进措施是点燃尾气。
    故填:点燃尾气。
    (3)实验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填:Ca(OH)2+CO2=CaCO3↓+H2O。
    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一氧化碳和空气或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加热会发生爆炸。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9.【答案】1:2:1 6:1:8 10g 
    【解析】解:(1)由化学式可知,乳酸(C3H6O3)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3:6:3=1:2:1;故答案为:1:2:1;
    (2)乳酸(C3H6O3)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16×3)=6:1:8;故答案为:6:1:8;
    (3)25g乳酸(C3H6O3)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25g×12×312×3+1×6+16×3×100%=10g;故答案为:10g。
    (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
    (3)根据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0.【答案】8.8g 
    【解析】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CO2的质量的为:25g+100g−116.2g=8.8g;故答案为:8.8g;
    (2)设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8.8g
    10044=x8.8g
     解得:x=20g
    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20g。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再求出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
    (2)利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出碳酸钙的质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先锋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先锋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先锋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先锋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