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8g,7m2,高10,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蓝色,氢氧化钠溶液可用于吸收CO2,浓硫酸具有一定的干燥作用,【答案】A,【答案】C,【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酿酒 B. 剪窗花 C. 白磷燃烧 D. 农家肥的腐熟
2.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
A. 氮气 B. 二氧化碳 C. 稀有气体 D. 氧气
3.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
A. 取样 B. 滴加液体
C. 熄灭酒精灯 D. 量筒读数
4. 高钙牛奶中的“钙”是指( )
A. 钙元素 B. 钙原子 C. 钙单质 D. 钙离子
5. 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
A. CO2 B. NO2 C. SO2 D. CO
6.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用途主要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 铜丝做导线 B. 氢气填充气球 C. 汽油做燃料 D. 铁用作炊具
7. 以下化学式能表示一种元素,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及这种物质的是( )
A. O2 B. Ca2+ C. Ne D. 2N
8. 对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9. 下列有关金属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铁只要与氧气接触就会生锈
B. 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 银有很好的导电性,所以电线都是银制的
D. 铝合金的硬度没有纯铝的硬度大
10. 下列灭火方法符合规范且安全的是( )
A. 发现火情及时拨打“120” B. 电线起火用水浇灭
C. 图书馆档案室起火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 D. 森林起火挖出一条隔离带
11.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则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2 B. +3 C. 0 D. −3
12. 砚山铝厂是山东魏桥铝厂的产能转移项目,铝又是生活中重要的金属材料,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化学性质不活泼
B. 铝的质子数为13
C. 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
D. 铝属于非金属元素
1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发生改变的是( )
A. 分子种类 B. 物质种类 C. 原子个数 D. 元素化合价
14. 下列各图中“〇”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15. 下列有关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 古代字画能长久保存的原因是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C. 金刚石是自然界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D. 石墨做铅笔芯是因为石墨有导电性
16. 物质X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工业上用三氧化二锑(Sb2O3)生产X的化学方程式为Sb2O3+2H2O=X+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为( )
A. SbO2 B. Sb2O3 C. HSbO3 D. H3SbO4
17. 葡萄糖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热能碳水化合物,能够促进肝脏的解毒功能,对肝脏起到保护作用。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由6个碳元素和12个氢元素及6个氧元素组成
B. 葡萄糖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C. 葡萄糖由24个原子构成
D. 葡萄糖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8. 下列有关气体的鉴别或除杂正确的是( )
选项
目的
实验操作
结论或方法
A
鉴别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
B
鉴别
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试液变红的是CO,不变色的是CO2
C
除杂
CO2中混有少量的CO
可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
D
除杂
CO中混有少量的CO2
可以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A. A B. B C. C D. D
19.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
B. 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C.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可以
20. 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的质量如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2
50
8
X
反应后质量(g)
12
25
16
17
A. 待测值X为0 B.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 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50 D. 在反应中A一定是催化剂
21. 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氩原子:______;
②3个过氧化氢分子:______;
③硫酸根离子:______;
④乙醇:______。
(2)写出符号“4Mg2+”中数字的意义:
①4表示:______;
②2+表示:______。
22. 化学的学习是建立在元素周期表上的,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请回答下列各题:
(1)观察同一周期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2)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______。
(3)画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
(4)C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原子序数为24,则其质子数为 ______,中子数为 ______。
(5)X与Y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______。
23. 水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用途,如图属于实验室电解水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过程中常常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______。
(2)连接电源的正极玻璃管b中产生的是 ______,电源正、负极所连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 ______,质量比为 ______。
(3)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4)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5)日常生活中检验硬水和软水的简单方法是加 ______,生活中实现硬水软化的简单方法是 ______。
(6)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 ______,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24. 阅读下列材料。
2021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在我省昆明市举行,本次大会主题“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本次大会顺利召开,我省积极建设了室外主题展区,扶荔宫,位于云南昆明北郊的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室外主题展区,为占地面积935.7m2,高10.75m的二层钢框架建筑。
(1)在本次大会中,习主席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是 ______(填序号)。
A.工厂污水随意排放
B.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C.捕猎野生动物
D.砍伐森林建房屋
(2)三大化石燃料是指:煤、______和天然气,均属于 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3)在本次活动中室外展区所用材料为钢框架结构,其中所含的主要金属元素是 ______。
(4)下列措施有助于保护金属资源的是 ______(填序号)。
①保持铁制品的洁净和干燥
②在表面刷漆
③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④任意开发金属资源
(5)以下有关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正确的是 ______(填序号)。
A.铁丝、硫酸铜溶液、银丝
B.铁丝、铜丝、硝酸银溶液
C.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银丝
D.硫酸亚铁溶液、铜丝、硝酸银溶液
(6)将一定质量的铁-铝合金(不含其他杂质)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0.2g氢气,则原合金的质量可能为 ______(填序号)。
A.6g
B.1g
C.7.5g
D.4g
25. 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如图所示为物质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图。其中甲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液体,乙只含有两种元素,丁是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气体(其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箭头所指为生成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的化学式为 ______。
(2)写出丁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乙生成甲的反应属于 ______反应。
26. 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一些制取气体的仪器,请完成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用的发生装置为 ______,若要收集较为干燥的氧气则收集装置可选择 ______。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时要等到 ______时才能收集。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7. 甲醇燃烧产物中除了水蒸气外,还含有CO、CO2中的一种或两种,有同学对其产物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蓝色
2.氢氧化钠溶液可用于吸收CO2
3.浓硫酸具有一定的干燥作用
【提出假设】
猜想1:只有CO
猜想2:只有CO2
猜想3:(1)______
【设计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上述实验装置
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含有(2)______
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含有(3)______
E中(4)______ 且F中澄清石灰水(5)______
含有一氧化碳
(6)写出E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7)G处酒精灯的作用是 ______。
28. 现有少量打磨后的锡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n+2HCl=SnCl2+H2↑,生成氢气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求:
(1)生成氢气的质量。
(2)参加反应的锡的质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剪窗花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农家肥的腐熟,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2.【答案】A
【解析】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很简单,熟练掌握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即可轻松正确解答本题。
3.【答案】B
【解析】解: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解:高钙牛奶中的“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A.
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A、CO2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项目;故选项正确;
B、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NO2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项目;故选项错误;
C、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SO2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项目;故选项错误;
D、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CO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项目;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答案】C
【解析】解:A、铜丝做导线,是因为铜具有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氢气填充气球,是因为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汽油做燃料,是因为汽油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D、铁用作炊具,是因为铁具有导热性、延展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C。
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7.【答案】C
【解析】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该符号是氧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Ca2+表示钙离子,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Ne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可表示氖元素,表示一个氖原子,还能表示氖这一纯净物,故选项符合题意;
D、该符号可表示2个氮原子,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一般有三层含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一种单质,微观:表示一个原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答案】A
【解析】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B、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9.【答案】B
【解析】解:A、铁在与氧气和水蒸气同时接触时才会锈蚀,故A错误;
B、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B正确;
C、银有很好的导电性,但是电线并不是银制的,因此,银的价格高,故C错误;
D、一般,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硬度,即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铝的硬度大,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铁锈蚀的条件来分析;
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C、根据金属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D、根据合金的性质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材料的知识,难度不大,了解金属的性质、合金的组成和性能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
10.【答案】D
【解析】解:A、发现火情,及时拨打119,故A错误;
B、电线起火应先切断电源,不能直接用水浇灭,以防发生触电的危险,故B错误;
C、图书馆档案室起火不能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以防损坏图书档案,故C错误;
D、森林起火挖出一条隔离带,利用隔离可燃物来灭火,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灭火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
11.【答案】B
【解析】解:在氧化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
2x+(−2)×3=0,解得x=+3。
故选:B。
根据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并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来解答。
本题考查根据化学式确定元素的化合价,学生应利用好习题中的化学式及铁元素的化合价,注重与课本知识的结合来解决信息中的同类问题。
12.【答案】B
【解析】解:A、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能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该选项不正确。
B、铝的质子数为13,该选项正确。
C、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单位不是g,该选项不正确。
D、铝元素是金属元素,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B。
A、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能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B、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C、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
D、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3.【答案】C
【解析】解: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该选项不正确。
B、反应前后物质种类一定改变,该选项不正确。
C、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一定不变,该选项正确。
D、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4.【答案】A
【解析】解:A、图A表示由三种分子构成,说明由三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
B、图B表示是由一种原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故B错;
C、图C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故C错;
D、图D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D错。
故选:A。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和微观图示的辨别等,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5.【答案】D
【解析】解:A、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墨是用炭黑制成的,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古代字画能长久保存,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正确。
C、金刚石是自然界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石墨做铅笔芯是因为石墨质软,呈深灰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墨是用炭黑制成的,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自然界存在的最硬的物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石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B
【解析】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Sb203+2H2O=X+2H2O中的已知条件可得,反应前:2个Sb,5个O,4个H,反应后:4个H,2个O;比较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可以判断在X中含有:2个Sb,3个O,即其化学式为:Sb2O3。
故选:B。
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比较反应前后的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可以完成对X的化学式的推断。
本题考查物质化学式的推断,学生应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原子守恒来解答。
17.【答案】D
【解析】解:A、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B、葡萄糖中碳、氢元素质量之比为(12×6):(1×12)=6:1,故选项说法错误;
C、葡萄糖是由葡萄糖分子构成的,1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 24 个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质量之比为(12×6):(1×12):(16×6),葡萄糖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葡萄糖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答案】D
【解析】解: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B、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一氧化碳不能,故选项说法错误。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一氧化碳不能与石灰水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根据两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一次鉴别出两种气体的目的。
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鉴别、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物质鉴别的原理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9.【答案】C
【解析】解: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粒子不一定就是离子,也可能是电子、质子等,故A错误;
B、化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而物理变化也可以过程中质量不变,如发生形变等,橡皮泥做成球性和正方体,质量不变,但却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C正确;
D、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只要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带电的粒子来分析;
B、根据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来分析;
C、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D、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20.【答案】A
【解析】解:A、X=12+25+16+17−12−50−8=0,该选项正确。
B、反应后B质量减小,是反应物,C、D质量增大,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分解反应,该选项不正确。
C、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50g−25g=25g,该选项不正确。
D、反应前后A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A。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1.【答案】2Ar3H2O2 SO42− C2H5OH4个镁离子 1个或每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解析】解:(1)①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2个氩原子表示为2Ar;故答案为:2Ar;
②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3个过氧化氢分子表示为3H2O2;故答案为:3H2O2;
③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因此,硫酸根离子表示为SO42−;故答案为:SO42−;
④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故答案为:C2H5OH;
(2)①离子之前数字表示离子个数。符号“4Mg2+”中的数字“4”表示4个镁离子;故答案为:4个镁离子;
②元素符号右上角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的电荷数。“4Mg2+”中的“2+”表示1个或每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答案为:1个或每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1)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2)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2.【答案】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往右依次递增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2428Al2O3
【解析】解:(1)由图可知,同一周期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往右依次递增。
(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氧原子质子数为8,核外电子数为8,第一层排2个,第二层排6个,。
(4)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原子序数为24,则其质子数为24,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52−24=28。
(5)x为13号元素铝元素,铝元素为+3价,Y为8号元素氧元素,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X与Y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Al2O3。
故答案为:(1)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往右依次递增;
(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3);
(4)24;28;
(5)Al2O3。
(1)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加,进行解答本题。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氧原子质子数为8,核外电子数为8,第一层排2个,第二层排6个。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5)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书写化学式。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了解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23.【答案】增强水的导电性 氧气 1:2 8:12H2O−通电2H2↑+O2↑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肥皂水 煮沸 节约用水
【解析】解:(1)在该过程中常常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故答案为:增强水的导电性。
(2)连接电源的正极玻璃管b中产生的是氧气,电源正、负极所连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
故答案为:氧气;1:2;8:1。
(3)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O2↑。
故答案为:2H2O−通电2H2↑+O2↑。
(4)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故答案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5)日常生活中检验硬水和软水的简单方法是加肥皂水,生活中实现硬水软化的简单方法是煮沸。
故答案为:肥皂水:煮沸。
(6)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故答案为:节约用水。
在该过程中常常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
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
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24.【答案】B 石油 不可再生 铁 ①②③ AD D
【解析】解:(1)A、工厂污水随意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利于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B、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这样既可以节约化石能源,又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C、捕猎野生动物会破坏生态平衡,不利于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D、砍伐森林建房屋会破坏生态平衡,不利于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故答案为:B;
(2)三大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在短期内均得不到补充,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答案为:石油;不可再生;
(3)钢是一种铁合金,其中所含的主要金属元素是铁;故答案为:铁;
(4)①保持铁制品的洁净和干燥可以防止铁的锈蚀,有助于保护金属资源;
②在表面刷漆可以防止铁的锈蚀,有助于保护金属资源;
③寻找金属的代用品有助于保护金属资源
④任意开发金属资源会造成金属资源的浪费,不利于保护金属资源;
故答案为:①②③;
(5)A、铁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而银不能,因此可用铁丝、硫酸铜溶液、银丝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A正确;
B、铁丝、铜丝均能置换出硝酸银溶液中的银,无法判断铁与铜的活动性强弱,故B错误;
C、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均不能与银丝反应,无法判断铁与铜的活动性强弱,故C错误;
D、铜丝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与硫酸亚铁不反应,因此可用硫酸亚铁溶液、铜丝、硝酸银溶液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6)设生成0.2g的氢气需要铁的质量为x,则:
Fe+2HCl=FeCl2+H2↑
56 2
x0.2g
562=x0.2g
x=5.6g
设生成0.2g的氢气需要铝的质量为y,则:
2Al+6HCl=2AlCl3+3H2↑
54 6
y0.2g
546=y0.2g
y=1.8g
所以原混合物质量范围是大于1.8g,小于5.6g。
故答案为:D。
(1)根据保护环境的做法来分析;
(2)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能源的分类来分析;
(3)根据钢的组成来分析;
(4)根据保护金属资源的做法来分析;
(5)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以及探究方法来分析;
(6)根据化学方程式来分析判断。
熟练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并能够据此结合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5.【答案】H2O2 2CO+O2−点燃2CO2 分解
【解析】解:(1)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甲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液体,所以甲是水,乙只含有两种元素,丁是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气体,所以丁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丙可以相互转化,所以丙是二氧化碳,乙会转化成水和氧气,所以乙是过氧化氢,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乙的化学式为H2O2;
(2)丁生成丙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O+O2−点燃2CO2;
(3)乙生成甲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H2O2;
(2)2CO+O2−点燃2CO2;
(3)分解。
根据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甲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液体,所以甲是水,乙只含有两种元素,丁是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气体,所以丁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丙可以相互转化,所以丙是二氧化碳,乙会转化成水和氧气,所以乙是过氧化氢,然后将推出的物质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6.【答案】长颈漏斗 ① ④ 2KMnO4−△K2MnO4+MnO2+O2↑导管口气泡均匀连续冒出 CaCO3+2HCl=CaCl2+H2O+CO2↑
【解析】解:(1)仪器a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用的发生装置为①,若要收集较为干燥的氧气则收集装置可选择④。
故答案为:①;④。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时要等到导管口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才能收集。
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导管口气泡均匀连续冒出。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
(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
(3)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等到导管口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才能收集,因为此时排出的是纯净的氧气。
(4)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7.【答案】有CO2和CO 水蒸气(或H2O)二氧化碳(或CO2)黑色粉末变红 变浑浊 CuO+CO−△Cu+CO2 尾气处理,防止一氧化碳染空气
【解析】解:【提出假设】甲醇燃烧产物中除了水蒸气外,还含有CO、CO2中的一种或两种,猜想1:只有CO;猜想2:只有CO2;猜想3为有CO2和CO。
【设计实验】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蓝色,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甲醇燃烧产物中含有水蒸气。
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甲醇燃烧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4)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E中黑色粉末变红,F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甲醇燃烧产物中含有一氧化碳。
(5)E中发生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uO+CO−△Cu+CO2。
(6)因为装置中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环境,所以G装置末尾要有处理装置。
故答案为:【提出假设】有CO2和CO;
【设计实验】水蒸气(或H2O);二氧化碳(或CO2);黑色粉末变红;变浑浊;
(6)CuO+CO−△Cu+CO2;
(7)尾气处理,防止一氧化碳染空气。
【提出假设】根据题干信息进行猜想。
【设计实验】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蓝色;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6)根据化学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
(7)根据一氧化碳有毒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8.【答案】解:(1)由图示可知,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
(2)设参加反应的锡的质量为x。
Sn+2HCl=SnCl2+H2↑
119 2
x0.2g
1192=x0.2g x=11.9g
答:(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
(2)参加反应的锡的质量为11.9g。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锡的质量即可。
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确定生成氢气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2021-2022学年下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水平模拟化学试卷,共4页。
这是一份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2021-2022学年下学期九年级第二次水平模拟化学试卷,共4页。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2g氧气,剩余固体72,1%,【答案】C,【答案】D,【答案】B,【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