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及反思
展开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
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概念、内容及特点;了解人类对电的认识过程和应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化学工业和新材料,通过对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阅读课文中的史料、插图,充分学习课文中有关“电气时代”的特征和科学家们的贡献;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收集有关电和电器对现实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资料,感受电和电器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中学会合作交流,加强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进步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学习爱迪生、诺贝尔等科学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源领域的巨变和电器的发明。
【教学难点】
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每当同学们打开电灯读书,打开电视看节目,或者使用微波炉热食物的时候,我们都需要用电。那么,电这个奇妙的东西是谁发现的呢?它的发现把我们带进了一个什么时代?它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又产生了什么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二、新课讲授
(一)电的应用
1.教师讲解: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教师提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教师提问: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什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谁?
学生回答: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1831年,英国的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3.教师提问: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学生回答: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后,人们根据这一现象发明了早期的发电机。到19世纪70年代,经过不断完善的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
教师总结: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电能一经问世就投入在生产领域,推动社会生产技术的发展。
4.教师提问:在电力应用方面,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的贡献有哪些?(展示图片)
学生1回答: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
学生2回答:爱迪生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
教师补充:19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运用为标志。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从20世纪初开始,电成为西方国家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西方国家率先进入了电气化时代。
5.教师总结:人类对“电”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雷公”“电母”―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的发明―发电站的建立―电力的广泛应用。
电的发现和广泛应用,使人类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电气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现代工业的崛起。
教师引导: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另一重大成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内燃机”。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归纳内燃机及汽车、飞机的发明过程。
学生1回答: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几年后,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学生2回答: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这是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本茨也因此被称为“汽车之父”。1913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汽车的价格大幅下降,汽车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
学生3回答: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此后不久,中国人冯如刻苦钻研,制造出了更先进的飞机,并获得国际比赛大奖。冯如被誉为“中国始创飞行大家”。
2.教师提问:内燃机的发明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1)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交通运输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2)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教师总结: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教师提问: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也是应用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请回答19世纪化学工业和新材料领域出现的科学家及其贡献或发明。
学生1回答:19世纪60—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产品,而且产品的成本更低、性能更好。
学生2回答: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过多年的研究,发明了现代炸药。后来他又研制出无烟炸药。诺贝尔的发明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学生3回答: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
学生4回答: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教师总结:19世纪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和新材料的发明,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变革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
2.教师提问: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1)是以电为核心的科技革命,电力、石油、煤炭构成三大能源,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2)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新的能源、机器、交通工具、生产部门大量出现;(3)新科技超出一国范围,几乎是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美、德领先;(4)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如德国、日本)。
3.教师提问: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1)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2)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师补充:(1)对世界的影响:①促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步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②促进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③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2)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进一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激化了先进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3)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电的发明和使用成为人类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三、课堂总结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气化,特点是以电力为核心的革命。它以19世纪自然科学研究中的许多突破性成果为依托,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生动体现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这次工业革命发挥了更巨大、更深刻的社会改造作用。
◇板书设计◇
第二次工业革命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设计,共3页。
初中历史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优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优质教案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作铺垫,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类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