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学年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山西省太原市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山西省太原市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5页。
2021-2022学年山西省太原市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小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目镜放大倍数是16×,物镜放大倍数是10×,则细胞被放大了( )A. 10倍 B. 26倍 C. 100倍 D. 160倍 东东和同学们采集鼠妇时,记录了各种环境中鼠妇的数量:潮湿水槽边的石头下32只,潮湿的花盆底下20只,干旱的草地中4只,干燥的水泥路上0只。由此可判断,适合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可能是( )A. 凉爽干燥 B. 阴暗潮湿 C. 空气充足 D. 阳光充足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 生物圈 B. 海洋生态系统 C. 森林生态系统 D. 城市生态系统 最近,新冠病毒又以新的面目--奥密克绒毒株继续在全球肆虐。这反映出其所具有的生物特征是( )A. 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B. 能运动
C. 个体微小 D. 由细胞构成 一些生活在盐碱土壤中的植物具有盐腺,可以将体内多余的盐分分泌到体外,以维持自身正常的生命活动。这反映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 环境适应生物 B. 生物适应环境
C. 生物影响环境 D. 生物和环境相互影响 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该图显示的食物链条数是( )A. 一条
B. 两条
C. 三条
D. 四条 李灵同学在一透明薄膜上用笔写下了“b”,他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的是( )A. q B. p C. b D. d 自然界有许多微小的生物,它们的形态结构千差万别。如图所示的微小生物中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A. 变形虫 B. 草履虫 C. 酵母菌 D. 新型冠状病毒 如图是玉米种子结构图,滴碘液后变蓝的结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如图为玉米根尖结构图,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为治理春季杨柳飞絮造成的空气污染,园艺师像给病人打针一样,给杨树和柳树注射一种抑制剂,通过抑制花芽分化来减少飞絮的形成。抑制剂应注入到树干的( )A. 输导组织 B. 营养组织 C. 保护组织 D. 分生组织实验室有一张标签已经脱落的永久装片,你可以借助显微镜判断该装片中的材料是取自植物体还是动物体.你判断的依据是( )A. 细胞壁 B. 细胞核 C. 线粒体 D. 细胞膜如图为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主要步骤,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 ①盖上盖玻片 B. ②展平内表皮
C. ③滴一滴碘液 D. ④撕取一小块内表皮一次生物学社团活动中,同学们发现绿豆种子发芽率很低。为探究“绿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①组和③组对照,探究的环境条件是空气
B. ②组与④组对照,探究的环境条件是温度
C. 预期实验结果是只有①组的种子萌发
D. 该实验所用种子数量过少如图是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碳一氧平衡中的作用示意图。从图中可见,向空中排放二氧化碳的途径有很多。要想实现碳一氧平衡,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外,最为有效的措施还有( )A. 开荒种田 B. 发展工业 C. 发展牧业 D. 植树造林绿色植物的类群。
生物圈内已知的绿色植物约有50万种,它们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如图为几种不同类群的植物,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衣藻属于 ______植物,该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是 ______。
(2)葫芦藓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原因是其叶 ______,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细胞,因而容易表现出相应症状。
(3)肾蕨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运输物质的通道即 ______组织,所以比苔藓植物长得高大,但它的生殖过程依然离不开水,所以必须生活在 ______的环境中。若在夏末秋初,仔细观察肾蕨叶片背面,可发现有许多褐色的隆起,并有许多褐色粉末从中散落出来,这些粉末是 ______。
(4)向日葵种子外面有 ______包被,属于 ______植物;雪松种子裸露,属于 ______植物。向日葵和雪松均属于 ______植物。
(5)靠种子繁殖的植物一般比靠孢子繁殖的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环境,请你分析其原因 ______。
(6)请你按照形态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将图中的五种植物进行排序:______。开花和结果。
某校的同学们参加生态园科学实践活动时,看到大棚内的南瓜园里许多蜜蜂在金黄色的花间飞舞。图甲中的A和B是南瓜花的结构示意图,图乙是南瓜果实结构图,让我们和同学们一起来看看南瓜花是怎样结出果实和种子的吧。
(1)同学们发现,南瓜花有雄花和雌花之分,图甲中表示雌花的是 ______。
(2)请写出南瓜花以下结构的名称:
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⑥______。
(3)蜜蜂在盛开的花丛中飞舞时能够帮助植物______。要结出果实和种子,除了上述过程,花儿还要经过 ______这一重要的生理过程,这一过程可表示为:精子+______。
(4)南瓜果实(如图乙)的各部分分别是由花的哪部分发育而来的?请你填出相关结构的名称: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5)请你为提高南瓜产量提出两点建议:______。植物的三大生理过程。
俄国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季米里亚捷夫曾这样形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它是窃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它所获取的光和热,不仅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而且使巨大的涡轮机旋转,使诗人的笔挥舞。”相信你现在对这句话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
如图甲中的A、B、C分别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三个重要生理过程。小宇认为这三个过程都与叶片的结构有关,因此制作了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了类似图乙所示的结构。
请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内填图中序号):
(1)绿色植物窃取的“天火”--太阳光能,是进行过程A ______的必要条件;过程A进行的场所是图乙所示②______细胞中的 ______,该过程所需要的水分是通过图乙所示【______】______中的导管运输而来的。“使巨大的涡轮机(老式)旋转”所需煤炭燃料中的化学能,是由2亿多年前的蕨类植物进行图甲所示过程【______】转化而成的。
(2)“使诗人的笔挥舞”的能量其实最终也是来自绿色植物所捕获的太阳光能,但其直接来自人体内的某一生理过程,该过程与甲图所示的过程C ______一样,进行的主要场所是 ______,实质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绿色植物通过过程B ______拉动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此过程主要是通过图乙中的【______】______散失水分的,后者是由一对半月形的 ______细胞控制的。过程B对于环境的意义是 ______。
(4)小宇在制作叶片横切面临时切片时,徒手切出了极薄的薄片,你认为他是怎样做到的呢 ______。
(5)春季植树时,移栽的树苗常被剪去大量的枝叶。请你解释其原因:______。请你再提出一条提高移栽植物成活率的措施:______。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这一问题时,开展了如下实验:
①将同一品种,大小、生长状况等均相似的两株植物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玻璃罩中,甲装置中同时放一小烧杯(50毫升)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乙装置中同时放一小烧杯(50毫升)清水,再用凡士林将玻璃板和玻璃罩之间密封(如图1);
②将两实验装置同时放在黑暗处24小时;
③将两实验装置同时移到阳光下照射6小时;
④从两装置内的植株上各选取一片大小相近的叶片,做不同标记,后进行酒精脱色;
⑤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的目的是 ______。此步骤主要利用了植物的 ______作用。
(2)步骤④正确的装置应该是图2中的 ______。脱色后叶片应呈 ______色。
(3)该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为保证对照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该兴趣小组是怎样做的?例如:______等。
(4)你预期实验结果是:滴加碘液后,甲、乙两装置中,______装置中叶片的颜色变蓝。由此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同时也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5)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你建议同学们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解析】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已知小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目镜放大倍数是16×,物镜放大倍数是10×,则细胞被放大了:16×10=160(倍)
故选:D。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解答即可。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2.【答案】B【解析】解:通过记录可以分析:潮湿水槽边的石头下32只,潮湿的花盆底下20只,干旱的草地中4只,干燥的水泥路上0只。比较这两种环境的差别,可以发现主要区别条件是:光照和水分,而鼠妇大多集中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而光亮、干燥的环境中鼠妇的数量很少。可推知:鼠妇的适宜生存的环境条件是:阴暗潮湿。
故选:B。
鼠妇喜阴暗、潮湿的环境,一般栖息于朽木、腐叶、石块等下面,有时也会出现在房屋(茅草屋)、庭院内。鼠妇在20---25度之间生活较为正常。若室内外温度在25度左右,在房前屋后的石块、瓦砾下面、盆里、坛内均可以找到;温度低于25度,需要选择温暖的花窖、庭院的下水道旁边进行采集,也可在平房条件的厨房地砖下面进行收集。因此鼠妇的生活环境是潮湿的生活环境。
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
3.【答案】A【解析】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故选:A。
此题是关于生物圈的知识的选择题,据此答题。
生物圈的内容是中考的热点,要好好理解掌握。明确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4.【答案】A【解析】解:奥密克绒毒株是新冠病毒的变异株,体现了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故选:A。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5.【答案】B【解析】解: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对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否则早就被淘汰了。生活在盐碱土壤中的植物具有盐腺,可以将体内多余的盐分分泌到体外,以维持自身正常的生命活动,这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故选:B。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
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A【解析】解:有分析可知,该食物网中有1条食物链:植物→昆虫→食虫鸟。
故选:A。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等知识点的理解。
7.【答案】A【解析】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b”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q”。
故选:A。
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一个放大的倒像,简便方法写纸上倒过来看。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显微镜成倒立的像。要理解“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
8.【答案】D【解析】解:选项中变形虫、草履虫、酵母菌的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生物;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故选:D。
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
单细胞生物的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9.【答案】A【解析】解:A、胚乳中含有淀粉,在新鲜的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稀碘液,变蓝的部分是①胚乳,A正确;
B、②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B错误;
C、③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C错误;
D、④胚根发育成根,D错误。
故选:A。
观图可知:①是胚乳、②是胚芽、③是胚轴、④是胚根,据此解答。
掌握淀粉遇碘液变蓝的特性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A【解析】解:①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②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
③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
④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
故选:A。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④根冠、③分生区、②伸长区和①成熟区,解答即可。
掌握根尖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A【解析】解: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植物体就是靠根、茎、叶的导管把水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
所以,为抑制柳絮产生,则药剂注入树干的木质部中的导管。导管属于输导组织。
故选:A。
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植物体就是靠根、茎、叶的导管把水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
分清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
12.【答案】A【解析】解:A、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而植物细胞有;
BCD、“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膜”,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的基本结构。
因此,如果有细胞壁说明该装片中的材料是取自植物体,如果没有细胞壁则说明该装片中的材料是取自动物体所以,“借助显微镜判断该装片中的材料是取自植物体还是动物体”。判断的依据是“细胞壁”。
故选:A。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细胞类型相同点不同点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
细胞核有:细胞壁、叶绿体、
液泡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叶绿体、
液泡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动物细胞的结构以及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13.【答案】C【解析】解:据分析可见:①是盖盖玻片、②是展平、③是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④是取材;可见C不正确。
故选:C。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
“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所学知识对方法步骤、操作要点、注意事项作出合理的解释。
14.【答案】B【解析】解:A、①组和③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空气,探究的环境条件是空气,A正确。
B、②组与④组有温度和水两个变量,不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B错误。
C、①组的种子具备了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C正确。
D、该实验所用种子数量过少,具有偶然性,D正确。
故选:B。
(1)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种子不在休眠期。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和对照试验中变量的唯一性。
15.【答案】D【解析】解: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得生物圈中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因此,植树造林是实现碳一氧平衡最为有效的措施。
故选:D。
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叫作光合作用。
主要考查了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重要性。
16.【答案】藻类 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 只有一层细胞 输导 潮湿 孢子 果皮 被子 裸子 种子 用种子繁殖后代 衣藻→葫芦藓→肾蕨→雪松→向日葵【解析】解:(1)衣藻属于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
(2)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其叶只有一层细胞,有毒气体可以背腹两面浸入细胞,可以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肾蕨属于蕨类植物,已具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并且体内具有专门的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它的生殖过程依然离不开水,所以必须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靠孢子繁殖后代,在叶片的下表面着生有隆起的孢子囊,孢子囊里有孢子,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成熟的孢子呈棕色或褐色,能保持较长时间的发芽能力,但发芽力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4)向日葵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雪松种子裸露,属于裸子植物。向日葵和雪松均属于种子植物。
(5)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孢子植物能够产生孢子,孢子脱离母体后,只有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才能够萌发和生长,孢子是单细胞的,生命力较弱,环境恶劣时就会死亡;而种子植物则能够产生种子,靠种子繁殖后代。种子的生命力比孢子的强得多,遇到恶劣环境它可以停止发育,待到环境适宜时再萌发。适于在复杂的陆地环境中生活,种子植物比孢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能产生种子是主要原因。
(6)图中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肾蕨属于蕨类植物,衣藻属于藻类植物,雪松属于裸子植物,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按照形态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是:衣藻→葫芦藓→肾蕨→雪松→向日葵。
故答案为:(1)藻类;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
(2)只有一层细胞
(3)输导;潮湿;孢子
(4)果皮;被子;裸子;种子
(5)用种子繁殖后代
(6)衣藻→葫芦藓→肾蕨→雪松→向日葵
图中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肾蕨属于蕨类植物,衣藻属于藻类植物,雪松属于裸子植物,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各种植物的特征。
17.【答案】A 子房壁 胚珠 子房 花药 传粉 受精 卵细胞 胚珠 种子 子房壁 果皮 增加光照强度;在开花时进行人工授粉等【解析】解:(1)南瓜花属于单性花,有雄花和雌花之分,有雄蕊的花叫雄花,只有雌蕊的花叫雌花;花药和花丝合称雄蕊,子房、花柱和柱头合称雌蕊。甲图中A具有是雌花,B是雄花.
(2)图中:③是子房壁;④是胚珠;⑤是子房;⑥是花药。
(3)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雄蕊花药里的花粉散落出来,借助外力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传粉的方式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花粉管里的精子与胚珠里的卵细胞相融合的现象叫做受精。即蜜蜂在盛开的花丛中飞舞时能够帮助植物传粉,要结出果实和种子,除了上述过程,花儿还要经过受精这一重要的生理过程,这一过程可表示为:精子+卵细胞。
(4)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等,如图:
所以图乙中的a是种子,由花的胚珠发育成的,b是果皮,由花的子房壁发育成的。
(5)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为提高南瓜产量可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在开花时进行人工授粉等。(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A。
(2)子房壁;胚珠;子房;花药。
(3)传粉;受精;卵细胞。
(4)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
(5)增加光照强度;在开花时进行人工授粉等.(合理即可)
观图可知:①柱头、②花柱、③子房壁、④胚珠、⑤子房、⑥花药、a种子、b果皮,解答即可。
掌握花的结构及果实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光合作用 叶肉 叶绿体 ③ 导管 A 呼吸作用 线粒体 蒸腾作用 ⑤ 气孔 保卫 能够提高空气的湿度,增加降水量,有利于自然界的水循环 捏紧并排的两个刀片,迅速切割 为了减少通过蒸腾作用而散失的大量水分 选择在阴天的傍晚进行移栽【解析】解:(1)植物体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因而图甲中A表示光合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呼吸作用。绿色植物窃取的“天火”--太阳光能,是进行过程A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过程A进行的场所是图乙所示②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该过程所需要的水分是通过图乙所示【③】导管中的导管运输而来的。“使巨大的涡轮机(老式)旋转”所需煤炭燃料中的化学能,是由2亿多年前的蕨类植物进行图甲所示过程【A】光合作用转化而成的。
(2)生物的呼吸作用是把生物体内储存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进行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实质是: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利用。所以使诗人的笔挥舞”的能量其实最终也是来自绿色植物所捕获的太阳光能,但其直接来自人体内的某一生理过程,该过程与甲图所示的过程C呼吸作用,一样,进行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3)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如图中B表示的是蒸腾作用。此过程主要是通过图乙中的【⑤】气孔散失水分的,后者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控制的。过程B蒸腾作用能够提高空气的湿度,增加降水量,有利于自然界的水循环。
(4)小宇在制作叶片横切面临时切片时,徒手切出了极薄的薄片,他做到的应该是:捏紧并排的两个刀片,迅速切割。
(5)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春季植树时,移栽的树苗常被剪去大量的枝叶,是为了减少通过蒸腾作用而散失的大量水分。在移栽植物时,提高移栽植物成活率的措施有:选择在阴天的傍晚进行移栽。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叶肉;叶绿体;③导管;A
(2)呼吸作用;线粒体
(3)蒸腾作用;⑤气孔;保卫;能够提高空气的湿度,增加降水量,有利于自然界的水循环
(4)捏紧并排的两个刀片,迅速切割
(5)为了减少通过蒸腾作用而散失的大量水分;选择在阴天的傍晚进行移栽
植物体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因而图示甲A表示光合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呼吸作用;乙图表示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图中①上表皮,②叶肉细胞,③叶脉,④下表皮,⑤气孔,据此解答。
此题综合性很强,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9.【答案】使植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呼吸 C 黄白 二氧化碳 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和清水的量必须相同 乙 二氧化碳是绿叶制造淀粉不可缺少的原料 多次重复实验【解析】解:(1)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因此步骤②实验前将甲、乙装置中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使植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科学性,此步骤主要利用了植物的呼吸作用。
(2)将甲、乙装置在阳光下光照一段时间,然后从甲、乙装置的天竺葵上,各取一片叶,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再滴碘液,观察叶片的变化”。步骤④正确的装置应该是图2中的C装置,脱色后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应呈黄白色。
(3)氢氧化钠溶液把甲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因此甲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乙装置中有二氧化碳。甲乙两装置不同的是二氧化碳,其它条件都相同,所以本实验探究的变量是二氧化碳。为保证对照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其它条件均相同,该兴趣小组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和清水的量必须相同等。
(4)甲装置内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了,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制造淀粉,因此加碘不变蓝;乙装置内有二氧化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加碘变蓝,所以实验结果:变蓝的是乙装置内的叶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是绿叶制造淀粉不可缺少的原料,同时也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5)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多次重复实验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你建议同学们多次重复实验。
故答案为:(1)使植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呼吸
(2)C;黄白
(3)二氧化碳;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和清水的量必须相同
(4)乙;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5)多次重复实验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石变浑浊。
(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对照实验的特点以及氢氧化钠的作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太原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太原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山西省太原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C,【答案】A,【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