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六下 9 那个星期天(教案)

    六下 9 那个星期天(教案)第1页
    六下 9 那个星期天(教案)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 那个星期天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 那个星期天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线索,体会心情,布置作业,课堂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那个星期天教学目标1.了解心情变化的过程,体会课文对人物内心、动作以及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感受作者将情感融入细致描写的表达方法。2.比较本课与《匆匆》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异同。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对人物内心、动作以及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感受作者将情感融入细致描写的表达方法。2.难点:体会文中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要求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完成预习卡2.收集有关作者史铁生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会写媚、砖13个字,会写明媚、拨弄18个词语。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初步体会的心情变化。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新课导入:同学们,你有过等待父母带你去做某事或答应你一件事却迟迟不能兑现的焦灼吗?不妨说一说当时的心理。2.回忆旧知,揭示课题:上学期我们也学过一篇有关盼望的课文《盼》,谁能把那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简单地说一说?(《盼》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小女孩盼望下雨穿上新雨衣的故事,把小女孩万分期待的心情描写得十分生动)3.过渡: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篇与期盼有关的文章——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看到课题《那个星期天》,你有哪些疑问?那个星期天发生了什么?课文的主人公为什么对这一天印象如此之深?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着史铁生,看看在那个星期天他有怎样的期盼。4.板书课题,认识作者:史铁生(19512010),当代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代表作有《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指名朗读课文,教师讲解重点词语。(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翘舌音揉、绽和后鼻音(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认识生字词。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1)重点生字书写指导。本课要写的字中,书写时右下部分容易多写一撇,需重点提示,还要提示学生最后一笔捺要写得舒展,但不宜过长。书写时注意不要写成,最后两笔撇的起始位置在字横折钩的横上,第二撇要长于第一撇,但不要托住(2)重点词语释义。4.交流讨论,整体感知课文。(1)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从早到晚)(2)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文章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3)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启发思考:通过初读,你发现了课文的线索吗?(的心情)三、梳理线索,体会心情1.学生浏览课文,圈画出表达心情的关键语句。启发思考: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2.出示表格,引导学生利用表格梳理作者的心情变化。3.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重点语句心情变化描写手法这不会错。……都不会错。……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期盼心理描写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我藏在大门后。兴奋环境描写动作描写续表 重点语句心情变化描写手法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焦急动作描写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懊悔心理描写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失望心理描写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绝望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侧面描写  4.引导学生总结的心情变化:期盼——兴奋——焦急——懊悔——失望——绝望。四、布置作业,课堂延伸阅读史铁生的其他文学作品,如《我与天坛》等。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进一步感受在一天中的心理变化,体会对人物内心、动作以及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感受作者借助心理变化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2.比较本课与《匆匆》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异同。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明媚 方砖 蚁穴 念叨 绊倒 耽搁 揉动 绽开 搓动 惊惶 亲吻 依偎2.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本篇课文的故事梗概——主人公在某个星期天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他这一天的心理是如何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一下吧。二、课文研读,感悟内心1.启发思考:课文中的心情经历了细腻而曲折的变化,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手法体现的?(1)借助动作描写来表现心理活动。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我跑出去……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这段时光不好挨……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提问:这段话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等待的焦急和兴奋的?预设:借助了动作描写,如使用了跑、藏、看着等动词。这一连串的动作表现出了作者内心的期待、兴奋。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引导学生画出这段话中描写和母亲的动作的词语。提问:这些动作表现了怎样的心情?预设:和母亲的一系列动作,如追、晃动、停、绊、绞、碰等,表现了的急切、渴望。(2)借助内心独白来表现心理活动。您说了去!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启发思考:这些话哪些是和母亲口头说出来的?哪些是在心里默默说的?这些语言和心理独白交织在一起,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预设:语言平实质朴、明白如话,直接而又鲜明地表现了焦急的心情。(3)借助环境描写来表现心理活动。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提问:光线渐渐暗下去表现了怎样的心情?预设:写光线变暗,暗示时间在推移,的期盼落空,同时也照应的心情——希望渐渐破灭的失落感。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启发思考:为什么说光线的变化是漫长而急遽的?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描写光线和声音?预设:作者用对光线和声音的描写,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写出等待中的孤独、时间的漫长及等待无果后的悲伤。漫长是说等待的时间长;急遽是说虽然等待时间很漫长,但是却并不希望黑夜降临,希望白天能更长一点,体现出执着、盼望的心情。2.梳理变化:随着心情的变化,的动作和周围环境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是怎样来写心情的变化的?人物心情的变化:期盼——兴奋——焦急——懊悔——失望——绝望。人物动作的变化:跑、藏、跳、追、绊——蹲、看——哭。周围环境的变化:阳光明媚——光线渐渐暗下去——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引导学生梳理作者表达心情的基本方法: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自然地表达情感。三、对比阅读,学习写法1.提问: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预设1: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细腻,借助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同时也运用了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预设2:以一个孩童的视角来观察事物,文章更加生动写实。2.启发思考:朱自清的《匆匆》和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这两篇文章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3.出示表格,学生参照表格通过小组合作梳理、总结异同点。 篇目相同点 不同点  表达内容表达方式描写手法   《匆匆》  《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的真实情感 写了时光匆匆的特点,表达了对时光匆匆的感慨一连串的问句,侧重把情感直接表达出来全文以内心独白贯穿始终写了第一次的盼望,然而盼望最终落空,表现了从兴奋到失望的心情变化侧重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景物中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进行了描写,同时用环境描写和侧面描写来烘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在谈话导入和梳理文本的基础上快速进入研读环节,通过圈画、朗读和品析关键语句,体会在等候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接着,分析这些语句在写作手法上的共同点即借助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来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本节课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目标设计课堂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师生互动也比较好,课堂氛围较为活跃,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我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将重点放在教师的引导提问上,对学生的提问不够关注。其实,提问应该是双向的,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潜能和勇气,也许更有利于思想的碰撞,激射出思维的火花。 

    相关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三次,五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检测预习,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摘抄积累,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六年级下册9 那个星期天教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9 那个星期天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课前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