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内蒙古赤峰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内蒙古赤峰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01
    内蒙古赤峰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02
    内蒙古赤峰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03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内蒙古赤峰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内蒙古赤峰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赤峰二中2020级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中国文化传统来看,“家——国”之间具有某种价值上的同构性,因此,中国的老话说“国之本在家”,“积家而成国”,《大学》讲“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在家孝亲,推之事君;在家悌兄,推之事长。通过“孝”与“悌”在价值观念上的延展,实现从“齐家”到“治国”的跨越,“家齐而后国治”,最终达到德化天下的境地。所以,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孝悌”所支撑的“家”,既具有生存论上的核心地位,同时在社会的“修齐治平”层面上也居于核心地位。但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恰恰在这里,有着“公”与“私”的鸿沟:“家”似乎属于私德,似乎很难跨越到公共领域去。
    在以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中,“家”与“国”的同构性关系一直受到很大诟病,似乎政治上的专制与家庭的伦理观念有着极大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家”与“国”则分属两界,有其不可通约之处。如果不能在这个关键部位有所突破,中国文化传统的“修齐治平”就再难在现代社会立足。
    事实上,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可以在更为积极的层面上来理解“家”的作用。一如西方的宗教改革,改革之后的基督教新教对于现代社会有着极大贡献,如马克斯·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所做的分析那样;在现代社会,家庭成员的关系都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包括孩子对父母的尊重,父母对孩子的疼爱与尊重,以及孩子们之间的相互尊重——这样培育出来的家庭关系对现代社会同样非常有益。但是,在现代文化中,受限于个体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思想传统,“家”在政治——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始终是缺位的。霍耐特在分析现代社会时非常敏锐地看到,“自由主义思想,把家庭领域只是看成一种单纯给定的,没有什么进一步影响的结构,从而忽略了它在现代社会的政治——道德的建设中的作用”。这一评价是非常有见地的,深刻地揭示了西方社会因自由主义作祟而在认识“家”的社会作用方面所存在的盲区。
    在《自由的权利》一书中,霍耐特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亲密关系”与“家庭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研究,指出:“一个民主性的共同体,是多么依赖于它的成员究竟有多少能力去实现一种相互合作的个人主义,就不会长久地一直否认家庭领域的政治——道德意义。因为要想让一个人把他原先对一个小团体承担责任的能力,用来为社会整体的利益服务,这个人必须拥有的心理前提,是在一个和谐的、充满信任和平等的家庭里建立的。”霍耐特的论述有着强烈的实践智慧,具体点出了在现代社会中,家的政治——道德意义,算是一种现代版的“家和万事兴”。“家”不再是宗法式的共同体,“家”作为专制温床的时代,也早已过去。现代家庭恰恰是培养共同合作、相互支持的重要机制。确实,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人性不是一个“个体”的自然本性,而是在“家”中教化出来的德性之人。从对最亲近之人的爱,“推及”到对他人的爱,进而“推及”到对宇宙的爱,这正是“家”的教育的重要内容;“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化功能,是“个体”得以社会化的最初和最重要的环境。在现代社会中,“家”所培养出来的善于合作的“个体”正是健康社会的基础。
    在“修齐”与“治平”之间找到新的联接点,中国文化传统重视“家”的传统,就可以在现代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的价值观念有重大意义,这是其他价值观念得以发挥的基础。没了这个基点,整个价值系统中的其他规范就会飘摇欲坠,社会就会迅速进入失范状态。
    (摘编自孙向晨《重建“家”在现代世界的意义》)
    材料二:
    “家”是中国文明构成的总体性范畴。相比于犹太——基督教文明和古希腊文明从其起点上就不屈不挠地摒斥“家”,儒家文明对社会伦理、政治以及经济关系的建构,始终是从“家”出发,形塑“家国一体”的秩序体系。这一“缘情制礼”的反复努力结果,不仅构成两千多年来中国文明的大传统,也与民间丰富的小传统若合符节,不仅决定我国传统文明的制度和伦理底色,也是更具坚韧性和独立性的“文化——心理结构”即民情的基础。即使20世纪初以来,在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家庭革命”甚嚣尘上,家庭结构和模式、传统家国关系频受挑战,但作为“文化——心理结构”的“家”并没有被根本撼动,反而自觉不自觉地成为重建舶来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其他思想的依据。由此可见,不理解“家”的内涵和作用机制,就不可能理解中国文明的实质特点及其构成和变迁。
    其次,“家”在中国文明中的上述地位,立足于作为实体的家已成为“中国人的社会生命”之源的事实。今天,若戴着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眼镜来打量“家”,视其为纯粹的权利、利益和权力关系的受体,而忘却其在生活和历史中形成的作为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承载,甚而忘却其作为现代人之丰富的情感需求(爱情、亲情以及依赖性)的港湾,我们就很难深入把握中国人的日常情感和伦理结构,也难以在不同文明之间开展共情的研究。
    (摘编自肖瑛《“家”作为方法:中国社会理论的一种尝试》)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国是由一个一个的家组成的,所以中国传统的家国关系是“家”“国”具有同构性,也就是“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
    B.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是其他一切要素的基础,扩展到整个社会,如果家庭出现不和睦,那么中国社会就会动乱而摇摇欲坠。
    C. “家”“国”的同构性关系,常常成为人们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例证之一,认为仿佛是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影响了政治上的专制。
    D. 20世纪初以来,由国外传入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潮泛滥,传统家国关系受到挑战,“家”的地位受到撼动,成为这些思想的依据。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处于核心地位,在现代社会则属于私人范畴,因而难以进入公共领域。
    B.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思想不是人类天然拥有的,而是家庭教化的结果。
    C. 由儒家文明发展而成的“家国一体”秩序体系,决定了我国传统文明伦理底色,成为民情基础。
    D. 其他文明要研究中国文明,需要认识“家”是中国人情感与生命意义的承载,情感需求的港湾。
    3. 下列各项中不能用在材料一作为论据的一项是( )
    A. 《钱氏家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
    B. 左宗棠家书:天地民物,莫非己任;宇宙古今事理,均须融澈于心
    C. 梁启超家书: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
    D. 《黄氏家规》: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
    4. 材料一有哪些论证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 对于“家”,选文两则材料以及下文三者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答案】1. C 2. A 3. D
    4. ①论证结构:层进式。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之本在家”——现代社会中“家——国”同构性关系受到诟病挑战——从积极层面理解“家”的作用,破解西方社会认识“家”的盲区——“家”的价值观对现代世界的重大意义。
    ②论证方法多样,采用举例论证,如“西方的宗教改革”例证;引用论证,引用《大学》、《自由的权利》以及霍耐特的观点,更具权威有说服力,有针对性;对比论证,传统文化中和现代社会中对“家—国”关系的理解加以对比,使论证更充分。
    5. ①材料一强调“家”的教化作用,在现代社会有积极意义;②材料二则强调“家”对于现代中国人的意义,认为“家”是“中国人的社会生命”之源,是中国人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承载,是现代中国人情感需求的港湾;③《乡土中国》则是揭示中国社会的基本特性,即以“己”为中心、以家庭为本位,关系向外渐次淡薄的“差序格局”。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因为国是由一个一个的家组成的,所以中国传统的家国关系是‘家’‘国’具有同构性”颠倒了因果关系,材料一第一段为“从中国文化传统来看,‘家——国’之间具有某种价值上的同构性,因此,中国的老话说:‘国之本在家’,‘积家而成国’”。
    B.“如果家庭出现不和睦,那么中国社会就会动乱而摇摇欲坠”理解错误。据材料一第五段“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的价值观念有重大意义,这是其他价值观念得以发挥的基础。没了这个基点,整个价值系统中的其他规范就会飘摇欲坠,社会就会迅速进入失范状态”可知,原文中“家”是指“价值观念”之下,选项中扩大了范围;后半句是“没了这个基点,整个价值系统中的其他规范就会飘摇欲坠”。
    D.“20世纪初以来……‘家’的地位受到撼动,成为这些思想的依据”理解错误。材料二第一段中“即使20世纪初以来,在个人主义和自由主文思潮影响下‘家庭革命’甚嚣尘上,家庭结构和模式、传统家国关系频受挑战,但作为‘文化——心理结构’的家并没有被根本撼动反而自觉不自觉地成为重建舶来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其他思想的依据”,原文运用了“即使”,表示假设,而且“家”是“重建”这些思想的依据。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家’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处于核心地位”说法错误,“因而难以进入公共领域”扩大范围。材料一第一段为“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孝悌’所支撑的‘家’,既具有生存论上的核心地位,同时在社会的‘修齐治平’层面上也居于核心部位。但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恰恰在这里,有着‘公’与‘私’的鸿沟;‘家’似乎属于私德,似乎很难跨越到公共领域去”,“家”是在“生存论”上、“修齐治平”层面上“处于核心地位”,是“似乎很难跨越到公共领域去”而不是“难以进入公共领域”。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论述的是“家”与“国”的同构性关系。
    A.意思是如果利益只有你一个人享受,不要谋划得到它;如果利益天下享之,就一定想办法得到它。体现了家国同构关系,可作为论据。
    B.意思是天地、百姓、万物,都与自己息息相关,理应勇于担当责任;时间、空间、过去、未来的发展规律,都要在心中融会贯通。体现了家国同构关系,可作为论据。
    C.意思是在社会上尽力尽责才不愧是我的儿子。体现了家国同构关系,可作为论据。
    D.意思是人们都有祖宗,就像流水有源、树木有根一样,不可忘本。这句话是说人不能忘本,不是说家国同构关系,不能作为材料一的论据。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解答本题。一般从论证结构、论证方法、论证语言等角度展开分析。
    从论证结构角度分析,材料第一段开篇指出“从中国文化传统来看,‘家——国’之间具有某种价值上的同构性,因此,中国的老话说‘国之本在家’”,开篇亮明观点;第二段主要阐述内容为“在以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中,‘家’与‘国’的同构性关系一直受到很大诟病”;第三段主要阐述内容为“我们同样可以在更为积极的层面上来理解‘家’的作用”;第四段“‘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化功能,是‘个体’得以社会化的最初和最重要的环境。在现代社会中,‘家’所培养出来的善于合作的‘个体’正是健康社会的基础”和第五段“中国文化传统重视‘家’的传统,就可以在现代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的价值观念有重大意义,这是其他价值观念得以发挥的基础”则主要阐述了“家”的价值观对现代世界的重大意义。据此可知,首段点明观点,下文展开分析最后得出观点的现实意义,论证结构上属于层进式。
    从论证方法角度分析,本文方法多样,原文第三段“一如西方的宗教改革,改革之后的基督教新教对于现代社会有着极大贡献,如马克斯•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所做的分析那样”采用了举例论证;
    《大学》中“《大学》讲“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自由的权利》一书中“一个民主性的共同体,是多么依赖于它的成员究竟有多少能力去实现一种相互合作的个人主义……充满信任和平等的家庭里建立的”均采用了引用论证;
    文中把传统文化中和现代社会中对“家—国”关系理解加以对比,采用了对比论证,使论证更充分。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据材料一中“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人性不是一个‘个体’的自然本性,而是在‘家’中教化出来的德性之人。从对最亲近之人的爱推及到对他人的爱,进而推及到对宇宙的爱,这正是‘家’的教育的重要内容;‘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化功能,是‘个体’得以社会化的最初和最重要的环境”“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的价值观念有重大意义,这是其他价值观念得以发挥的基础。没了这个基点。整个价值系统中的其他规范就会飘摇欲坠,社会就会迅速进入失范状态”可知,材料一强调“家”的教化作用。在现代社会有积极意义。
    据材料二“不理解‘家’的内涵和作用机制,就不可能理解中国文明的实质特点及其构成和变迁”“家在中国文明中的上述地位,立足于作为实体的家已成为中国人的社会生命之源的事实。今天,若戴着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眼镜来打量‘家’,视其为纯粹的权利、利益和权力关系的受体。而忘却其在生活和历史中形成的作为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承载,甚而忘却其作为现代人之丰富的情感需求(爱情、亲情以及依赖性)的港湾,我们就很难深入把握中国人的日常情感和伦理结构,也难以在不同文明之间开展共情的研究”可知,材料二则强调“家”对于现代中国人的意义,认为“家”是“中国人的社会生命”之源,是中国人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承载。是现代中国人情感需求的港湾。
    由“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可知,《乡土中国》则是揭示中国社会的基本特性,即以“己”为中心、以家庭为本位,关系向外渐次淡薄的“差序格局”。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裙子
    爱丽丝·门罗
    妈妈在给我做裙子。整个十一月,我每次从学校回来,她都在厨房里,被裁剪成片的红色天鹅绒和一片片纸样包围着。她不是好裁缝。她只是喜欢做东西。我更小的时候,她给我做过一件蝉翼纱花裙子。我顺从地穿上这些衣服,我感觉还挺快乐。现在,我明智多了,我想要的衣服,是像我的朋友朗妮那样,从比尔商店买的衣服。
    我必须试衣服。有时候,朗妮和我一起从学校回家,她坐在沙发上看着我试。妈妈轻手轻脚地在我旁边打转,我很尴尬。我试图不停地和朗妮说话,尽量不让她注意到妈妈。
    “要是我能做出来的话,应该很漂亮。”妈妈语气夸张地说着,随之而来的是再长叹一声:“我怀疑她不领情啊。”她激怒了我,这种话当着朗妮的面说,仿佛朗妮和她一样是大人,只有我是孩子。我感觉自己像一个大笨蛋,浑身疙疙瘩瘩的。
    我和朗妮约好了什么都要告诉对方。但是有一件事儿,我没有说过。
    舞会,中学的圣诞舞会,妈妈正是为此给我做新衣服,也正因为如此,我不打算去了。十二月到了,下起了雪。我开始夜里起床,把窗户推开。我跪在床头,风,有时候夹杂着雪花,扑向我裸露的喉咙。我把睡衣上面的扣子解开,想象挨冻的时候血管在皮肤下变成的灰蓝色。早上我一醒来就憧憬地摸摸额头,看看烧不烧。每天我都挫败地起了床。
    舞会那天,我用铁发卷做头发。今天我需要一切可能的女性化仪式来保护自己。我永不满足的妈妈,正在给裙子缝白色的花边领口,因为她觉得这衣服看起来太像大人了。最后她帮我把衣服拉链拉上。
    朗妮穿了一件淡蓝色的绉绸裙。就算我的裙子没有荷叶领,比起她的来,也算不得成人化。她时髦的衣裳,精致的头发,让我觉得自己多少像个怪物木偶,被塞进一团红色天鹅绒里。
    体育馆里闻起来有松树和香柏的味道,高年级的女孩表情厌倦,冷淡,迷人。我真希望自己也是这样的。乐队开始演奏。舞池里人群一阵骚动,男孩子过来了,女孩子去跳舞了。朗妮也去了。没有人邀请我跳舞。我的眉毛紧张地挤在一起,样子一定又惊恐又难看。我试图微笑。不过,我觉得荒唐,眼前没人自己却在笑。为什么别人都有人请,唯独我没有呢?确定的感觉从体内升起,仿佛一阵恶心。我冲进洗手间,把自己藏在小隔间里。
    有人在我后面一个隔间,冲了很长时间的水,洗手,梳头。是玛丽·福琼。我只知道她的名字,因为她是女子运动协会的干事。
    “这里挺凉快。”
    我很意外,一个高年级女生,竟然这种时候和我搭讪。
    “我今天晚上来只有一个原因。”马丽·福琼说,“因为我负责布置会场,所以我想看看大家都进来以后会场是什么样子。否则干吗这么麻烦呢?我又不是‘男生狂’。”
    借着高高的窗户透进来的光线,我看见她细瘦的面孔,轻蔑的表情,让她看上去像个大人,居高临下。
    “大部分女孩都这样。你发现了吗?这个学校是‘男生狂’最大的聚集地。”
    我们聊了很多。她想上大学,她打算自己打工挣钱,反正她要做一个独立的人。听着她说话,我感觉仿佛自己敏感的不快时期已然过去了。我明白了。她尊重自己,她已经开始计划自己要做的事儿。
    音乐再响起来的时候,玛丽说:“我们还要待在这里吗?走吧。我们可以到小店喝杯热巧克力。”我跟在她身后,没有看任何人。我发现,我不再那么害怕了。现在,我决心再也不管舞会,不等任何人来挑选我,我有自己的计划。
    有个男孩对我说了句什么,他拦在我面前。我没明白他是请我跳舞,他只好又说了一遍。他是我们班的雷蒙德·波廷,我这辈子都没和他说过话。他以为我答应了,将手放在我的腰上,我几乎想也没想,就开始跳舞了。我们走到了舞池中间。我的腿不再颤抖,我的双手也没再出汗。我想,我应该告诉他,搞错了,我正打算要走。但是,我什么也没有说。我的表情有一些微妙的变化,我终究毫不费力地变成了严肃的、心不在焉的表情,就是那些被选中的跳舞的姑娘的表情。
    雷蒙德·波廷送我回家,走到我家大门口,我说:“好了,晚安。”他也说:“好的,晚安。”他不知道他把我从玛丽·福琼的世界,带回了普通人的世界。
    我绕房子一圈,走到了后门,我想,我跳了舞,有个男孩陪我走回家。这都是真的。我的生活并不坏。我路过厨房窗口,看见了妈妈。她坐在那儿,只是为了等我回家,告诉她舞会怎么样。我不会告诉她,我永远不会说。不过,当我看到那为守候我而亮着的厨房,看到身穿褪色起球的涡纹花呢衣服的妈妈,看见她困乏却坚持等待的表情,我就明白了,我有一种不可言说的、沉重的职责——要快乐,我差点就没有尽到职责,且今后每一次都可能弄砸,都不能让她知道。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讲述了一个青春期少女经历对自我、亲情、异性的认识困境,以及通过一次舞会获得人生成长的故事。
    B. 小说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视角,始终围绕主人公的情感与心理展开,将女孩在舞会前后的情感心理变化描写得淋漓尽致。
    C. “我”认为玛丽思想成熟,目标明确,受她的影响,“我”也开始计划自己的人生,此后对舞会变得毫不在意。
    D. 小说结尾“我”强调不会把舞会的经历告诉母亲,表明自己思想独立,但此时“我”已经懂得了母亲对“我”的爱。
    7. 小说中的“红裙子”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8. 诺奖颁奖词曾评价门罗:“已经接近解开了他们所有人最大的秘密——人类的心和它的反复无常。”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6. C 7. (1)烘托人物形象。通过红裙子,展现出“我”的心理变化和青春成长。(2)推动情节发展。由母亲做红裙子,引出下文参加舞会;红裙子是“我”在舞会上自卑的重要原因,从而引出下文的觉悟。(3)揭示思想主旨。围绕红裙子,展现主人公青春期的身份认同困境,“我”学会独立和成熟,表达了生命的探索与成长的主题。
    8. (1)作者善于处理人类心理及其善变之谜,她的小说对人物的隐秘心理进行特写,展现人类幽微复杂的内心情感。(2)本文聚焦主人公青春期成长心理,展现了主人公敏感丰富的内心世界,有困惑、茫然、不安、期待,有孤独无助,有满足自洽。(3)本文展现了主人公“反复无常”的心理变化,如对舞会从逃避到期待,又从不安到淡然,最后到满足。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此后对舞会变得毫不在意”错误,从文中来看,当“我”决定再也不怕了,再也不管什么舞会的时候,一个男孩雷蒙德却邀请“我”去跳舞,这时“我”发现自己并不能像在洗手间和玛丽聊天时候想的那样可以毫不在意,最终“我”接受了男孩邀请并和他一起步行回家。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物象作用的能力。
    对于物象的作用,可以从如下角度思考:对人物形象的烘托,对情节的推动,对主旨的凸显揭示。
    首先从对人物形象烘托的角度思考:本文的主人公是“我”,是一个青春期的小女孩,在“我”更小的时候,穿上妈妈做的衣服时,“我”是“快乐”的;但现在面对妈妈做的“红裙子”,“我”感觉自己像一个“大笨蛋”,并因为红裙子而试图把自己冻病,这样就可以不参加圣诞舞会;在圣诞舞会上,因为“红裙子”,“我”自卑失落。所以借助“红裙子”展现了一个青春期小姑娘的心理以及青春成长的微妙变化。
    然后从对情节的推动角度思考:由妈妈给“我”做红裙子引出圣诞舞会,如“舞会,中学的圣诞舞会,妈妈正是为此给我做新衣服”;因为穿着“红裙子”,“我”在舞会上自卑失落,这样才有躲进洗手间遇到玛丽的情节,也因为遇到玛丽而让“我”的认识有了变化。所以“红裙子”推动小说情节发展。
    最后从对主旨的角度思考:小说主要是写“我”的成长,展现“我”在青春期成长过程所遇到的身份认同问题,如“仿佛朗妮和她一样是大人,只有我是孩子。我感觉自己像一个大笨蛋,浑身疙疙瘩瘩的”“舞会那天,我用铁发卷做头发。今天我需要一切可能的女性化仪式来保护自己”“朗妮穿了一件淡蓝色的绉绸裙。就算我的裙子没有荷叶领,比起她的来,也算不得成人化。她时髦的衣裳,精致的头发,让我觉得自己多少像个怪物木偶,被塞进一团红色天鹅绒里”,“我”在这样的纠结中走向独立和成熟,如文章最后“我”意识到“我有一种不可言说的、沉重的职责”,这些意味着“我”的成长,而这些都与“红裙子”分不开。所以“红裙子”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诺奖颁奖词曾评价门罗“已经接近解开了他们所有人最大的秘密——人类的心和它的反复无常”,意思是说门罗的作品中善于挖掘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人物复杂多变的心理状况。
    就本文来看,文章的主人公是处于青春成长期的小姑娘“我”,作者在行文中展现了“我”成长期的内心世界变化,如妈妈把“我”当成小姑娘,给“我”做红裙子,而且还要“给裙子缝白色的花边领口,因为她觉得这衣服看起来太像大人了”,对此“我”是不乐意的,“我”想要的衣服是“像我的朋友朗妮那样,从比尔商店买的衣服”,甚至为了逃避舞会而试图把自己冻病;在舞会上“我”期待又不安,如“我真希望自己也是这样的……没有人邀请我跳舞。我的眉毛紧张地挤在一起,样子一定又惊恐又难看。我试图微笑。不过,我觉得荒唐,眼前没人自己却在笑。为什么别人都有人请,唯独我没有呢”;在洗手间与玛丽的交谈让“我”的内心变得淡然,如“我发现,我不再那么害怕了。现在,我决心再也不管舞会,不等任何人来挑选我,我有自己的计划”;而雷蒙德的邀请以及送“我”回家又让“我”内心感到满足,如“我绕房子一圈,走到了后门,我想,我跳了舞,有个男孩陪我走回家。这都是真的。我的生活并不坏”。本文将“我”内心“反复无常”的变化呈现了出来。
    文章写“我”在圣诞舞会上的心理活动展现了人物青春成长的丰富敏感的内心世界,如面对朋友朗妮“让我觉得自己多少像个怪物木偶,被塞进一团红色天鹅绒里”,面对高年级女生,“我真希望自己也是这样的”,这些展现了“我”内心的困惑和迷茫;如无人邀请“我”跳舞的时候,“我”“眉毛紧张地挤在一起,样子一定又惊恐又难看。我试图微笑。不过,我觉得荒唐,眼前没人自己却在笑。为什么别人都有人请,唯独我没有呢?确定的感觉从体内升起,仿佛一阵恶心”,“我”不安又期待,孤独又无助;等到雷蒙德邀请“我”跳舞时,“我几乎想也没想,就开始跳舞了……我的腿不再颤抖,我的双手也没再出汗。我想,我应该告诉他,搞错了,我正打算要走。但是,我什么也没有说。我的表情有一些微妙的变化,我终究毫不费力地变成了严肃的、心不在焉的表情,就是那些被选中的跳舞的姑娘的表情”,“我”内心是满足的,觉得“我的生活并不坏”。本文展现了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成帝建始四年夏四月,河决东郡金堤。先是,清河都尉冯邈奏言:“郡承河下流,顷所以阔无大害者,以屯氏河通,两川分流也。今屯氏河塞,鸣犊口又益不利,独一川兼受数河之任,虽高增堤防,终不能泄。九河故迹,今既灭难明,屯氏河新绝未久,其处易浚。又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事下丞相,以为“方用度不足,可且勿浚”。后三岁,河果决于馆陶及东郡金堤,坏败官亭、空庐且四万所。冬十一月,御史大夫尹忠以对方略疏阔上切责其不忧职自杀杜钦荐王延世于王凤使塞决河。延世以竹落长四丈,大九围,盛以小石,两船夹载而下之。三十六日河堤成。三月,诏以延世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三年秋八月,河复决平原,所坏败者半建始时。鸿嘉四年秋,河水湓溢,败官亭、民舍四万馀所。平陵李寻奏言:“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今因其自决,可且勿塞,以观水势;河欲居之,当稍自成川,挑出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必有成功。”于是遂止不塞。待诏贾让奏言:“治河有上、中、下策。河西薄大山,东薄金堤,势不能远,徏冀州之民当水冲者,放河使北入海,泛滥期月自定。此功一立,河定民安,谓之上策。多穿漕渠,使民得以溉田,分杀水怒。兴利除害,支数百岁,谓之中策。若乃缮完故堤,增卑倍薄,劳费无已,数逢其害,下策也。”平帝时河、汴决坏,久而不修。建武十年,光武欲修之,浚仪令乐俊上言:“民新被兵革,未宜兴役。”乃止。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他役,不先民急。会有荐王景能治水者,夏四月,诏发卒数十万,遣景与将作谒者王吴修汴渠堤。景虽简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焉。十三年夏四月,汴渠成,河、汴分流,复其旧迹。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河决之患》)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御史大夫尹忠以对方略疏阔/上切责其不忧职/自杀/杜钦荐王延世/于王凤使塞决河
    B. 御史大夫尹忠以对方略疏/阔上切责/其不忧职/自杀/杜钦荐王延世/于王凤使塞决河
    C. 御史大夫尹忠以对方略疏阔/上切责其不忧职/自杀/杜钦荐王延世于王凤/使塞决河
    D. 御史大夫尹忠以对方略疏/阔上切责/其不忧职/自杀/杜钦荐王延世于王凤/使塞决河
    10. 下列对文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备非常”与“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两句中的“备”字含义相同。
    B. “方用度不足”与“余方心动欲还”(《石钟山记》)两句中的“方”字含义相同。
    C. “两船夹载而下之”与“下江陵”(《赤壁赋》)两句中的“下”字含义不相同。
    D. “今因其自决”与“因利乘便”(《过秦论》)两句中的“因”字含义不相同。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治河方案考验施政者的能力,冯邈的治河观点多有合理之处,但被丞相借故拒绝,结果造成巨大损失。
    B. 汉代对治理黄河非常重视,王延世治河筑堤成功即被加官进爵,获得丰厚的赏赐,由此可见一斑。
    C. 政府施政有时也会引起百姓误解,光武帝时,因为战争刚停息而未整治黄河,结果招致各地百姓的怨恨。
    D. 治理黄河的代价一般不低,发动的民工数量以数十万计,费用即使简省,有时仍要用百亿来计算。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九河故迹,今既灭难明,屯氏河新绝未久,其处易浚。
    (2)徙翼州之民当水冲者,放河使北入海,泛滥期月自定。
    13. 按照贾让对于治理黄河的上中下策分类,冯邈的治理方法属于哪类,请简要解说。
    【答案】9. C 10. D 11. C
    12. (1)大禹时代修筑的九河故道,如今很难寻找到,屯氏河刚刚淤塞不久,容易疏通。
    (2)将面临洪水冲击的冀州人民迁走,放黄河的水使其向北流入大海,洪水泛滥一个月就能平定下来。
    13. 冯邈的治理方法属于中策。贾让认为多开凿河道以减缓水势,同时也能灌溉田地,这是中策。而冯邈疏浚屯氏河的策略属于多开凿河道以减缓水势的方法,属于中策。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御史大夫尹忠因为奏对治河的方策粗疏不切合实际,皇上严厉地斥责他不尽职尽责,尹忠自杀。杜钦将王延世推荐给王凤,派他去负责堵塞黄河决口。
    “疏阔”意为“粗疏不切合实际”,在此应指“方略”的情况,不可断开,且“上”应指皇上,与“阔”连用则语意不通,故排除BD;
    “于王凤”作“荐”的后置状语,“杜钦荐王延世于王凤”句意完整,不可断开,故排除A。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
    A.“备非常”中的“备”,防备。句意:防备非常情况的发生。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备”,防备。句意: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两句中的“备”字含义相同。正确。
    B.“方用度不足”中的“方”,正,正好。句意:这时候国家正经费不足。
    “余方心动欲还”中的“方”,正,正好。句意:我正心中惊恐想要回去。
    两句中的“方”字含义相同。正确。
    C.“两船夹载而下之”中的“下”,放下,投入。句意:用两条船夹着运载,投入到决口处。
    “下江陵”中的“下”,攻下,攻占。句意:攻下了江陵。
    两句中的“下”字含义不相同。正确。
    D.“今因其自决”中“因”,介词,“趁着”的意思。句意:现在趁着黄河自己决口。
    “因利乘便”中“因”,介词,“趁着”的意思。句意:秦国趁着这有利的形势。
    两词含义相同。选项不正确。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招致各地百姓的怨恨”说法错误,原文中是“兖、豫间百姓”,而非“各地”。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故迹”,故道;“既灭难明”,难以寻找到;“绝”,淤塞;“浚”,疏通。
    (2)“河”,黄河水;“北”,名词作状语,向北;“期月”,满一月。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贾让认为“治河有上、中、下策。河西薄大山,东薄金堤,势不能远,徏冀州之民当水冲者,放河使北入海,泛滥期月自定。此功一立,河定民安,谓之上策。多穿漕渠,使民得以溉田,分杀水怒。兴利除害,支数百岁,谓之中策。若乃缮完故堤,增卑倍薄,劳费无已,数逢其害,下策也”,也就是让黄河自由流入大海,从而形成河道,将它流经地方的人民迁走,这是上策;而多开凿河道以减缓水势,同时灌溉了田地,这是中策;修筑堤坝这是下策。
    而冯邈的治理方法是“九河故迹,今既灭难明,屯氏河新绝未久,其处易浚。又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也就是将屯氏河疏浚,多开水道以减缓水势,这属于贾让所说的中策。
    参考译文:
    汉成帝建始四年夏季四月,黄河在东郡金堤决口。在此之前,清河郡都尉冯邈奏报说:“清河郡位于黄河下游,暂时没有发生大灾害,是由于屯氏河通畅,可以两河分流。如今屯氏河已经淤塞,鸣犊口又更加的流水不畅,只有一条河,却要兼容数条河流的水量,即使加高堤防,最终也不能使它顺畅宣泄。大禹时代修筑的九河故道,如今很难寻找,屯氏河刚刚淤塞不久,容易疏通。又由于黄河与屯氏河分流的汊口处在高处,在这里修筑分减水力的工程,从路途上看也非常方便,可以重新疏通屯氏河以辅助黄河,宣泄洪水,防备非常情况的发生。”成帝将冯邈的奏章交给丞相审查办理,丞相认为“这时候国家经费不足,暂且不必疏通”。三年之后,黄河果然在馆陶和东郡金堤决口,冲毁官署驿站、以及民房近四万所。建始四年冬季十一月,御史大夫尹忠因为奏对治河的方策粗疏不切合实际,皇上严厉地斥责他不尽职尽责,尹忠自杀。杜钦将王延世推荐给王凤,派他去负责堵塞黄河决口。王延世用竹编成长四丈、九人合围的竹篓,里面盛上小石头,用两条船夹着运载,投入到决口处。经过三十六天奋战,河堤修成。三月,成帝下诏任命王延世为光禄大夫,领取中二千石俸禄,赐关内侯爵位,赏黄金一百斤。西汉成帝河平三年秋季八月,黄河再次在平原郡决口,所造成的损失是建始四年的一半。鸿嘉四年秋,黄河水泛滥,冲毁官署驿站,以及民房四万多所。平陵人李寻上奏说:“讨论治河之策的人常想要寻找九河原来的河道贯通它,现在趁着黄河自己决口,可暂时不进行堵塞,先观察水的流势;如果黄河想占据那条道路,它渐渐就会自己形成河川,再沿河川挑出河床的沙土,然后按其自然状况进行治理;就一定会成功。”于是停止堵塞不再筑堤。待诏贾让上奏说:“治理黄河有上、 中、下三策。黄河向西临近大山,向东面靠近金堤,从水势上看不会流得太远。将面临洪水冲击的冀州人民迁走,放黄河的水使其向北流入大海,洪水泛滥一个月就能平定下来。这一工程如能实施,黄河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是上策。多开凿运河渠道,既能使百姓灌溉农田,又可分减水势。兴利除害,可以支持数百年,称为中策。如果只是修理完善原有的堤防,不断把低矮的堤坝增高,把薄的堤坝加厚,所耗费的人力劳力没有止境,却仍然频繁地遭受洪灾,因此这是最下策。”汉平帝时,黄河、汴水曾经决口,长久没有修复。到了建武十年,汉光武帝打算进行治理,浚仪县令乐俊上奏说:“民众新近遭受战争的创伤,不宜兴起徭役。”于是停止。兖州、豫州两州间的百姓埋怨叹息,认为朝廷总是兴办其他工程,不把老百姓的急难当做优先考虑的事。恰在这时有人推荐王景,说他有治水才能,夏季四月,汉明帝下令征发民工数十万人,派王景与将作谒者王吴修筑汴渠堤防。王景虽然减省工程费用,然而所用钱财仍要用百亿来计算。十三年夏四月,汴渠修成,黄河、汴河分流,恢复了过去的样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角抵①诗
    宋 杨万里
    广场妙戏斗程才,
    才得天颜一笑开。
    角抵罢时还宴罢,
    卷班出殿戴花回。
    蹴鞠②
    明 钱福
    蹴鞠当场二月天,仙风吹下两婵娟。
    汗沾粉面花含露,尘扑娥眉柳带烟。
    翠袖低垂笼玉笋,红裙斜曳露金莲。
    几回蹴罢娇无力,恨杀长安美少年。
    【注】①角抵,最初是一种作战技能,后演变为民间竞技,类似于现在的摔跤或相扑。②蹴鞠,“蹴”就是用脚踢,“鞠”是皮制的球;“蹴鞠”即用脚踢球。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角抵诗》描绘了广场上进行的一场角抵比赛,从皇上都来观看可以看出,这种比赛在当时非常流行。
    B. 杨万里创造了语言浅近、清新自然、富有趣味的“诚斋体”,这首《角抵诗》就非常符合他的这种风格。
    C. 《蹴鞠》诗描绘的是一场蹴鞠游戏,两个女子的水平极高,使长安城的男子们感觉颜面扫地,因此心生嫉恨。
    D. 《蹴鞠》诗的颔联、颈联都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极言女子的美貌,并特写女子的双脚以突出蹴鞠运动。
    15. 两首诗歌都描写了当时流行的运动,各自从哪些角度描写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14. C 15. 杨诗是侧面描写。不正面写激烈的比赛场面,而是通过皇上都来观赏,龙颜大悦,赐宴赏花,来侧面体现比赛的精彩。
    钱诗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先细致描绘女选手的容貌、穿着、双脚以及蹴鞠后体力不支的样子,渲染女子的可爱;然后再通过长安美少年的爱杀,侧面衬托蹴鞠场面的赏心悦目。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C.“使长安城的男子们感觉颜面扫地,因此心生嫉恨”说法错误,原句“恨杀”意为“爱杀”,喜欢。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杨万里的诗并没有正面描写摔跤比赛,“才得天颜一笑开。角抵罢时还宴罢,卷班出殿戴花回”而是说皇上看的很高兴,比赛结束后摆宴聚餐,最后参与比赛的人戴着花出殿回家。从侧面表现比赛很精彩。
    钱福的诗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仙风吹下两婵娟。汗沾粉面花含露,尘扑娥眉柳带烟。翠袖低垂笼玉笋,红裙斜曳露金莲”,细致描绘女选手的容貌、穿着、双脚,“几回蹴罢娇无力”,描写了两位女子蹴鞠后体力不支的样子,渲染了女子的可爱,这是正面描写;“恨杀长安美少年”是侧面描写,通过长安美少年对她们的喜爱,侧面衬托两位女子蹴鞠的赏心悦目。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
    (2)古典诗词常以杜鹃表达悲切、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如李商隐《锦瑟》中的“_________”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明自己艰苦求学、不艳羡同舍的原因。
    【答案】 ①. 飞湍瀑流争喧豗 ②. 砯崖转石万壑雷 ③. 望帝春心托杜鹃 ④. 杜鹃啼血猿哀鸣 ⑤. 以中有足乐者 ⑥.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豗”“砯”“壑”“猿”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突然想到这自然世界和人的内心世界在审美上是多么相通。你看遥远的东西是美丽的,因为长距离为人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如悠悠的远山,如沉沉的夜空;朦胧的东西是美丽的,( ),如月光下的凤尾竹,如灯影中的美人;短暂的东西是美丽的,因为它只截取最美的一瞬,如盛开的鲜花,如偶然的邂逅……王洛宾真不愧为音乐大师,对于天地间和人心深处的美丽,“提笔撮其神,一曲皆留住”。他偶然一个遥远的地方,轻轻哼出一首歌,一下子就幻化成一个叫我们永远无法逃脱的光环,美似穹庐,直到永远。
    晚上,青海湖边淅淅沥沥下起今年的第一场秋雨。我独卧旅舍,静对孤灯,仔细翻阅着有关王洛宾的资料,咀嚼着他那些甜蜜的歌,安然入梦。
    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因为事物粗糙的外形被舍去而抽象出一个美的轮廓
    B. 因为它舍去了事物粗糙的外形而抽象出一个美的轮廓
    C. 因为它将粗糙的事物抽象成一个美的轮廓
    D. 因为粗糙的事物被抽象成一个美的轮廓
    18. 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
    B.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C. 冥冥中什么已改变,月光如春风拂面。
    D. 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17. B 18. A
    19. 他偶至(偶然到,偶然在)一个遥远的地方,轻轻哼出一首歌,一下子就创造出一个叫我们永远无法逃脱的光环,美似穹庐,直到永远。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对应后文“短暂的东西是美丽的,因为它只截取最美的一瞬”,从句式一致的角度看,所填句子可以用“因为它……”,排除AD。
    “粗糙”不是用来修饰“事物”的,因为我们“看到”的只是事物的“外形”,排除C。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句子中“咀嚼着他那些甜蜜的歌”,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A.“被青春撞了一下腰”,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B.把“瓶身描绘的牡丹”比作你的“初妆”,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月光”是视觉,“春风拂面”是触觉,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D.把修建的铁路比作“一条条巨龙”,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的语病:
    成分残缺,可以在“偶然”之后添加“到了”,或把“偶然”改成“偶至”。
    偷换主语,“幻化成”的主语是上文的一首歌,可是从语法看,该分句的主语是承接前文的“他”,所以把“幻化成”改为“创造出”。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入夏后气温明显升高,大汗淋漓成了日常。不过夏季出汗别不当回事,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健身一族、儿童、佩戴饰品者等人群,更要①_____________。
    健身一族夏季运动出汗量大,会带走大量的钠和钾。②_____________,就会四肢酸软,严重的还会感觉心悸、胸闷、恶心。日常饮食中,可多食用含有丰富的钾的食物,如瘦猪肉、海产品、牛肉、小白莱、油莱等。
    ③_____________,尤其与儿童生长发育、免疫功能密切相连。大量出汗会使锌丢失过多。儿童在正常饮食和没有疾病的情况下,每天从膳食中摄取的锌基本能达到标准。但多汗儿童,须增加富含锌的食物,如牡蛎、瘦肉、鱼虾及动物内脏等,也可适当补充一些锌剂。
    佩戴饰品的人们也要留心:耳环、项链等金属首饰中常含有镍、铬等成分,尤其是质量不好的合成金属饰品,添加成分更加复杂,一旦出汗,汗水便会和金属成分发生反应,容易导致接触性皮炎,如出现红斑、水疱、瘙痒等。这时应及时摘去首饰,否则过敏症状加重,形成血疹、水肿甚至出现溃疡。
    20. 下列句子中的“接触”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接触”,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电灯不亮、电脑起动不了,往往是线路接触不良,电流受阻的缘故。
    B. 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多接触群众,干部才能增长才干、增长见识。
    C. 越来越多的国外艺术家,接触到惊艳的中国画后,都称赞这种特殊的绘画形式。
    D. 走进奇妙旅程“云上博物馆”,让你足不出户就接触到文明之光和艺术之美。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20. A 21. ①留心出汗带来的身体不适
    ②一旦发生低血钾症
    ③锌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处的“接触”,意思是挨着,碰着;
    A.“接触”,意思是挨着,碰着;
    B.“接触”,意思是接近并交往;
    C.“接触”,意思是了解;
    D.“接触”,意思是了解;
    故选A。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空,前文指出夏季出汗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特别”在此处是“尤其”的意思,强调“健身一族、儿童、佩戴饰品者等人群”要注意出汗对身体的影响,故可填写“留心出汗带来的身体不适”之类的句子。
    第②空,根据后文“……就会四肢酸软,严重的还会感觉心悸、胸闷、恶心。日常饮食中,可多食用含有丰富的钾的食物……”可知,此处强调钾元素对人体的重要性,故可填写“一旦发生低血钾症”之类的句子。
    第③空,根据后文“尤其与儿童生长发育、免疫功能密切相连。大量出汗会使锌丢失过多。儿童在正常饮食和没有疾病的情况下,每天从膳食中摄取的锌基本能达到标准”可知,此处强调锌元素对人体的重要性,故可填写“锌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类的句子。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等”是一种无奈的蹉跎;有人说,“等”是一种孤独的幸福;有人说,“等”是宇宙中不可缺少的时间法则。
    面对当今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激烈竞争,对于“等”,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写成诗歌。③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等待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便是一种等待。“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是等待,“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等待,年轻的海伦·凯特在守候着三天的光明,海子在期待着“春暖花开”,鲍尔吉·原野在寂寞里等待着詹姆斯·拉斯特的琴声,贝克特笔下的人们在等待着能带来好运的戈多……甚至,每一个人在出生之后便开始等待着那永远不会落空的生命的圆寂。
    有人统计过,一个人的生命中起码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了“等”上。等,有时漫长,也许会消耗我们的一生,譬如真爱的到来,死亡的降临;有时也很短暂,譬如考试成绩的揭晓,新的一天的开端。
    等待有一丝神秘,有一份憧憬,但它却最需要耐心。不是所有的等待都会如愿以偿,不是每一天都会时来运来,所以等待的滋味往往并不好受。就拿等人来说吧,等的一方比被等的一方更受煎熬,就像惜别后留守的一方比离别的一方更觉凄凉。客人未到,等候的主人面对的是静止的时间;一方走了,另一方笼罩着的是空虚的时光。等待,因其有所希冀而令人兴奋,而又因等待的过程无所安排而使人百无聊赖。因此,这样的等待是混合了兴奋和无聊的一种心境。时间久了,无聊便会占上风。当然,还有许多人在心急如焚中巴望,他们有时撩拨耳边垂发,或是用抽烟和叹息来抚平自己的焦虑烦躁,即使是沉稳如松、心净如镜之人,也挥不去瞬间的紧张和阴霾。所以有这样一句直指人心的话:等待使一生最易苍老。
    然而,不论等待的漫长与短暂,却也正是因为那些长长短短的等待,才使我们的人生充满希望,才使我们有勇气走完我们漫长的旅途。是啊,纵然没有爱情,但如果没有对爱情的憧憬,哪里还有青春的浪漫?即便没有追求,但如果没有对未来的渴盼,哪里还有创造的喜悦?可以没有最终的结果,但如果没有等待,哪里还有绚丽的人生?有时,等待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段小憩,小憩结束了,我们的旅途还要继续。有时等待只是一个过程,过程终结了,新的旅途又在等待着我们。也许无所谓结果,无所谓终极目标,但活着总得等些什么,因为我们需要这一个一个的过程组成我们完满的人生。
    的确,等待不免无聊甚至痛苦,但一无期待的人更其无聊和痛苦。缺少等待的人生,如同没有日出的黑夜,茫然无措;缺少等待的人生,如同没有珍珠的项链,残缺不全。不要抱怨等待,不到最后一刻就不知有何变数,因而,其中也就蕴藏着无限的机遇和无尽的可能。
    人生有太多等待,我们不得不学会等待,还要学会习惯于一个个不尽如人意的等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这道题的中心论题是显而易见的——等。或者进一步准确点,可以稍微概括一下:快节奏里思考“等”。
    “等”究竟是什么意思?从材料来看,“等”就是等待、等候。“等”什么?也就是说“等”有对象,也就是客体,比如等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谁在“等”?也就是说“等”有主体,比如正在考场上的考生——我。“等”到什么时候为止?也就是说“等”有一个原则问题,比如一直等到考上一个我理想的大学为止。材料里有三个“有人说”,也就是三种观点,一种人持一种观点:快节奏的社会里,迫于无奈,不等也得等,比如你的能力还不够机会还没到;快节奏社会里的慢等待,等的是寂寞也是情怀,比如纯手工工艺的坚守;社会节奏再快,时间节律你还得等,比如你的成长周期事物的发展规律。当然,既然有“要等”,当然就有“不等”。这是一种对立统一的矛盾思想,根据材料可以分成三个层次:什么情况下“要等”;什么情况下“不等”;合起来,“该等”就等,“不该等”就不等。
    如何把这三个观点统一起来呢?就靠概括和抽象——找到这三个层面共性的东西。概括起来就是核心观点,比如:快节奏的社会里,等不等,不只是个人的事,更是社会的事,甚至是国家的事。而针对“要不要等”的论题,也可以做如下思辨:什么情况下“要等”?比如机会不成熟;什么情况下“不等”?比如机不可失;所以应当慎思明辨,“该等”就等,“不该等”就不等。当然,“等”这个概念不只是可以在个人层面进行考量,实际上,个人组成社会,社会组成国家,个人的小事也是国家的大事。写作时,同样可以就“等”这个话题,把一个事物分别放在个人——社会——国家这三个层级上逐级进行思考。
    立意:
    1.等或不等,据时而动。
    2.心浮气躁不可得,静心等待方得道。
    3.等中有成长。
    相关试卷

    四川省广安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广安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赤峰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赤峰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四中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四中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