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短歌行 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2345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7.1 短歌行 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2345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7.1 短歌行 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2345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7.1 短歌行 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2345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7.1 短歌行 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2345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7.1 短歌行 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2345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7.1 短歌行 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2345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7.1 短歌行 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2345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1 短歌行课前预习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1 短歌行课前预习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者简介,文学知识--歌行,建安风骨,写作背景,合作探究,一忧人生短暂,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第一层,第二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作者及作品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会诗人蕴含的情感3.学习诗中运用的手法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人。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晋朝建立后追尊为魏武帝。 政治上:二十岁举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来起兵讨伐董卓,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死后,曹丕即位,以魏代汉,曹操被追尊为“武帝”。
军事上:他削平群雄,击灭袁术、袁绍,统一北方,形成与吴、蜀鼎立的局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文学上:曹操的诗歌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其基本风格是苍凉悲壮。他的作品集是《曹操集》,代表作是诗歌《龟虽寿》《观沧海》。它的作品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这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长歌比较热烈奔放,慷慨激昂;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微吟低徊,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乐府的别称: 歌:《垓下歌》《登幽州台歌》 行:《兵车行》《十五从军行》 吟:《秦中吟》《白头吟》 引:《李凭箜篌引》 曲:《西洲曲》《渭城曲》 还有谣、辞等别称。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所谓风骨,乃是指作品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简练刚健的特点,感情与语言的凝聚形成的一种力度美。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任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
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诗中哪个字最能表达诗人感情?
诗人为何而忧?这些忧愁是怎样表达的?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①设问。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②比喻。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 ③借代。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
“朝露”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即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植《赠白马王彪》),“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驱车上东门》)。
“杜康”,即酒。中国诗人自古就与酒有着不解之缘。(1)解愁忘忧:李白的《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写作者孤单的心情。(2)借酒怡情: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酒中可见其过人的豪气;“会须一饮三百杯”“金樽清酒斗十千”表现李白酒后的豪放浪漫,激情澎湃。
(3)送友饯行: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写离别时的愁绪满怀。(4)书写人生,感叹现实: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了人们对美满团圆的追求和愿望。李益的“不堪身外悲前事,强向杯中觅旧春。”是历经世事回首往昔的独酌,凄凉感慨,恍然如梦。陆游的“红酥手,黄藤酒”写的是作者的无奈,愤恨。 由此可见,中国的诗酒文化源远流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①用典。《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对贤才的渴求;《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对贤才的礼遇,尊重人才。② 借代。以青青子衿代指贤才。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 ,心念旧恩。
比喻。用“明月”比喻贤才,将贤才喻为明月,并通过想象,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思考:曹操面对满座嘉宾,感谢他们的到来。看着众多的贤才,曹操内心应是什么样的情绪?那他为什么还要“忧”呢?
曹操虽然已经拥有许多人才,但他并不满足,还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到他这里来。因为他所做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自然需要大量的人才。这一“忧”一“喜”正好深刻揭示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①比喻。用“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贤士们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流露出诗人唯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比喻人才多多益善。②用典。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渴望多纳贤才 ,殷勤地接待贤才。
诗歌通过感慨光阴易逝,功业难成,抒发了作者求贤若渴,共图大业的急切心情。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1 短歌行优秀ppt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短歌行,知人论世,识英雄其人,读出诗情,体悟情感,读出诗情体悟情感,读懂诗意,铜雀聚贤,一统天下,再读诗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1 短歌行完美版ppt课件,文件包含短歌行ppt、短歌行教学设计doc、短歌行朗读mp3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7.1 短歌行获奖课件ppt,文件包含71《短歌行》课件pptx、71《短歌行》学案docx、71《短歌行》教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