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汽开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汽开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1. 下列现象不属于无性生殖的是( )
A. 菜豆种子发育成新植株 B. 椒草的叶片长成新植株
C. 马铃薯块茎发芽、移栽长成新植株 D. 克隆羊“多莉”的诞生
2. “毛毛虫”变成美丽的蝴蝶,飞舞的蝴蝶属于( )
A. 受精卵 B. 幼虫 C. 蛹 D. 成虫
3. 在鸟卵中,起到保护作用的是( )
A. 卵黄 B. 胚盘 C. 卵壳 D. 卵白
4. 据地质学研究结果推测,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原始大气中没有的气体成分是( )
A. 甲烷 B. 水蒸气 C. 二氧化碳 D. 氧气
5. 自然选择学说合理的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 )
A. 孟德尔 B. 袁隆平 C. 巴斯德 D. 达尔文
6. DNA分子上,有很多有遗传功能的片段,有的片段决定你是什么血型,有的片段决定你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那么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 )
A. 性状 B. 染色体 C. 基因 D. 蛋白质
7. 人的卵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是( )
A. 23 条 B. 46对 C. 23对 D. 44条
8.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亲代把遗传物质给子代的“桥梁”是( )
A. 性状 B. 血液 C. 精子和卵细胞 D. 胚胎
9. 动物种类多种多样,在进化过程中下列动物最低等的是( )
A. 腔肠动物 B. 环节动物 C. 鱼类 D. 哺乳类
10. 青蛙在繁殖期间,雌蛙产卵,雄蛙排出精子,在水中完成受精,为了保证受精率,雌蛙和雄蛙会发生特有的行为是( )
A. 抱对 B. 鸣叫 C. 游泳 D. 捕食
11. 在“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模拟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随机拿出棋子,不能挑选 B. 取一次棋子即可,不需要重复抽取
C. 取棋子组合记录后再放回去 D. 说明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
12. 基因是成对存在的,下列成对基因中,性状表现相同的是( )
A. Aa和BB B. BB和bb C. Dd和DD D. Rr和rr
13. 如图为植物嫁接、扦插和种子繁殖的图片,请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和③都为有性生殖,②无性生殖
B. ①要保证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C. ③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D. 无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14. 已知决定有耳垂的基因(A)是显性基因,决定无耳垂的基因(a)是隐性基因。结合如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表示卵细胞的是④,表示精子的是③
B. 如果③和④形成受精卵,后代表现为有耳垂
C. ①中AA和②中Aa表现为有耳垂
D. 图②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有的含A基因,有的含a基因
15. 通过对不同种类生物的基因和蛋白质(如细胞色素C,如表)进行比较,可以知道这些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表格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物种
黑猩猩
马
果蝇
向日葵
差异氨基酸数目
0
12
27
38
(注:数字表示相应物种的细胞色素C与人的细胞色素C不同的氨基酸数目)
A. 向日葵 B. 果蝇 C. 马 D. 黑猩猩
16. 关于染色体、DNA、基因之间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 每条DNA分子上会有很多个基因
B. 染色体包含DNA,DNA包含基因
C. DNA分子是成对存在的,基因是成单存在的
D. 染色体主要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17. 下列现象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是( )
A. 单眼皮手术后变成双眼皮 B. 无光条件下长出的蒜苗是黄白色
C. 野外工作者肤色较黑 D. 近亲结婚导致的白化病
18. 下列与自然选择学说观点不相符的是( )
A. 雷鸟在不同季节出现不同体色,这对它躲避敌害十分有利
B. 由于缺乏青草,长颈鹿需要经常伸长颈吃高处的树叶而形成了长颈
C. 草原上狼和兔子的奔跑速度都越来越快,这是相互促进了对方的进化
D. 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翅能飞的昆虫很少,无翅或残翅昆虫特别多
19. 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爬行类、哺乳类比鱼类的化石出现在更为晚近的地层中
B. 郑氏孔子鸟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重要证据
C. 科学家还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推断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D.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20. 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这对相对性状由基因控制。一个长食指的父亲和一个短食指的母亲,他们生了一个长食指的孩子。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 长食指一定由显性基因控制 B. 母亲一定含控制长食指的基因
C. 孩子一定含控制长食指的基因 D. 父亲一定不含控制短食指的基因
21. 请将下列相对性状对应搭配。
①番茄的红果
A.豌豆的皱粒
②人的双眼皮
B.番茄的黄果
③豌豆的圆粒
C.人的单眼皮
22. 花生含油多,吃起来很香,实际生活中,有大花生和小花生,是因为栽培条件不同导致的呢?还是因为品种不同?实验小组选择了市场上两种区别较大的花生进行比较,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小组经过测量统计,发现大、小花生果实长度分别处于一定范围内,大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大于小花生的平均值。说明这种差异是由 ______不同引起的。
(2)把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他们的果实会变 ______,推测是 ______的变化影响生物性状的表现。
(3)探究中,小组同学在取样中,大小花生为什么不能各选一粒?______。
(4)“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这句话包含了对袁隆平院士的追忆。袁隆平院士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水稻新品种的技术是 ______。
23. 鸟卵虽然大小各异、外表差异较大,但基本结构相同,如图为鸡卵的结构图,请分析回答。
(1)轻轻敲击鸡卵钝端,用镊子将破裂的 ______连同外壳膜除去。
(2)在外壳膜和内壳膜之间有一个小空腔为 ______。(填序号)
(3)在卵黄表面中央有一盘状的小白点是 ______能发育成雏鸡;卵黄外面有 ______,含有营养物质和水分。(都可填序号)
(4)除了产卵,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还有其他阶段,“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述了鸟的繁殖阶段是 ______。
A.筑巢
B.求偶
C.交配
D.育维
24. 如图是蝗虫、家蚕及青蛙的发育过程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丝绸之路,世界文明。蚕吐丝是乙图中 ______阶段。(填序号)
(2)图甲、图乙和图丙比较,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 ______发育。其中图甲属于 ______发育,因为比图乙少了蛹期。
(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蛙鸣声声是 ______蛙以鸣声招引雌蛙。
(4)青蛙在蝌蚪发育阶段,用 ______呼吸,只能生活在水中。
(5)蚕、蝗虫、蛙等个体发育的起点都为 ______。
25. 如表是对某个家庭中一对夫妇及其所生孩子的某些性状的调查结果,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性状
父亲
母亲
女儿
耳垂
有耳垂
无耳垂
有耳垂
酒窝
有酒窝
有酒窝
无酒窝
(1)人类的有无耳垂和酒窝等性状都是由 ______决定的。
(2)据表中信息推测,“无酒窝”是 ______性状(选“显性”或“隐性”)。父母都有酒窝,而女儿无酒窝,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 ______。
(3)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孩子,有酒窝的几率是 ______%。
(4)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男孩的几率是 ______%。
26. 生物从无到有、到如今种类繁多,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 ______。
(2)19世纪,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绿树成荫,生活在这里的桦尺蛾大都是浅色的,深色的桦尺蛾极为少见。随着这一地区工业的日益发展,大量的煤烟灰污染了城市,树干被污染成了黑色,深色的桦尺蛾增多,浅色的却成了极少数。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______。
(3)从个体(群体)水平看、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如图显示植物各类群间的亲缘关系,最早出现的植物类群是 ______,______(填序号)出现了输导组织,但仍用孢子繁殖,而种子植物才是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类群。由此体现了植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 ______、由水生到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菜豆种子发育成新植株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为有性生殖。
BCD、椒草的叶片长成新植株、马铃薯块茎发芽、移栽长成新植株和克隆羊“多莉”的诞生属于无性生殖。
故选:A。
(1)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2)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明确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即能正确答题。
2.【答案】D
【解析】解:不完全变态发育指的是发育要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且若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差别不大,例如蝗虫、蝉就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差别明显,例如蜜蜂、蝴蝶、家蚕就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美丽的蝴蝶由毛毛虫变成的,毛毛虫是蝴蝶的幼虫时期,蝴蝶是成虫期。
故选:D。
昆虫的发育包括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据此分析答题。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昆虫的发育过程。
3.【答案】C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在鸟卵中,起到保护作用的是卵壳。
故选:C。
如图鸟卵的结构包括:胚盘,卵壳,系带,卵黄膜,卵黄,气室,卵白,卵壳膜。
卵壳起保护作用;
内层卵壳膜和外层卵壳膜起保护作用;
气室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卵白既有保护卵细胞又有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
卵黄系带起到固定卵黄的作用;
卵黄膜是紧包在卵黄外面的膜,起保护作用;
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胚胎。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鸟卵的结构。
4.【答案】D
【解析】解: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D。
原始大气的成分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氮气等,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态的氧气。
只要熟练掌握了原始大气的成分,即可解答本题。此题的关键点:原始大气层中没有氧气。
5.【答案】D
【解析】解: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故选:D。
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创立了自然选择学说。
关键是知道达尔文与“自然选择”,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多积累相关的知识,其他生物学家的相关事迹也要了解。
6.【答案】C
【解析】解:染色体是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基因就是具有特定的遗传功能的DNA片段。
故选:C。
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里,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
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特定遗传功能的、控制生物某一性状的DNA片段。
7.【答案】C
【解析】解: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结构不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既含有卵细胞的染色体,又含有精子的染色体,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一样。因此,人的卵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是23对。
故选:C。
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的一半,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相同。即如果某种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则其受精卵为2N;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为N。
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分裂成体细胞时染色体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分裂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减半。注意两者不要混淆。
8.【答案】C
【解析】解:性状的遗传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因此亲代把遗传物质给子代的“桥梁”是精子和卵细胞。
故选:C。
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遗传的途径和实质。
9.【答案】A
【解析】解: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动物→原始棘皮动物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
故选:A。
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这部分知识是重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要注意熟练掌握和应用。
10.【答案】A
【解析】解:青蛙在繁殖时期的行为是抱对,雄蛙和雌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再在水中结合成受精卵。
故选:A。
两栖动物的生殖是有性生殖,卵生。雌雄抱对时将两性生殖细胞产在水中,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两栖动物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属于变态发育。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青蛙繁殖行为的特点。
11.【答案】B
【解析】解:A、摸棋子时,应是随机抓取,A正确。
B、摸棋子时,需要重复抽取,B错误。
C、为了保证每种棋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每次抓取棋子统计后,应将棋子球放回原来的小盒内,C正确。
D、实验结果说明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D正确。
故选:B。
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Y;产生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故男性可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女性只产生一种卵细胞。受精卵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含有 Y 染色体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就是 XY,发育成男孩;含有 X 染色体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就是 XX,发育成女孩,所以生男生女决定于哪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不能单纯地说取决于父亲或母亲。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性别的遗传以及探究实验的要求和特点。
12.【答案】C
【解析】解:ABD、“Aa和BB”,不同字母表示的是不同的性状,因此不能表现同一性状;“BB、Rr”表现显性性状,“bb、rr”表现隐性性状。ABD不符合题意。
C、“Dd和DD”,是同一字母,表示同一性状,并且都表示显性性状,C符合题意。
故选:C。
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考查了对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过程的认识,需重点掌握知识。
13.【答案】B
【解析】解:AC、①嫁接,②是扦插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都属于无性生殖;③是种子繁殖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错误。
B、①是嫁接,嫁接时,要保证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正确。
D、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错误。
故选:B。
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①是嫁接,②是扦插,③是种子繁殖,分析图形作答。
掌握植物的生殖方式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A
【解析】解:A、④精子,呈蝌蚪形,有长尾,能游动;③卵细胞,较大,呈圆球形,错误。
B、如果③和④形成受精卵,基因型为Aa,后代表现为有耳垂,正确。
C、由分析可知,①中AA和②中Aa表现为显性性状有耳垂,正确。
D、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因此,图②Aa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有的含A基因,有的含a基因,正确。
故选:A。
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是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的,生殖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15.【答案】D
【解析】解:动植物体都有细胞色素C的事实说明动植物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则越大。由表可知,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黑猩猩,最远的是向日葵。
故选:D。
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
16.【答案】C
【解析】解:A、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多个基因,A正确。
B、染色体包含DNA,DNA包含基因,如图所示:
B正确。
C、DNA分子是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的,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的,C错误。
D、细胞核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C。
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DNA分子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因此基因也是成对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进行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成对的染色体要两两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即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单存在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包含关系。
17.【答案】D
【解析】解:ABC、此三项都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D、近亲结婚导致的白化病,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的变异.
故选:D。
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区分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主要看变异发生引起的原因是环境还是遗传物质。
18.【答案】B
【解析】解:A、雷鸟在不同季节出现不同体色,是一种保护色,对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十分有利,A正确。
B、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前肢长和前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前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前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前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因此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认为现代长颈鹿的长颈性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
C、狼和兔子之间存在捕食关系,草原上狼和兔子的奔跑速度都越来越快,都利于获得食物而生存,这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C正确。
D、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的昆虫多是无翅或残翅的类型,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这些海岛上经常刮大风,哪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是不适者被淘汰。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是适者生存。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之后,岛上无翅或残翅的昆虫就特别多,少数能飞行的昆虫翅异常发达。这种两极分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生物在繁衍过程中,不断地产生各种有利变异,这对于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地球上的环境是复杂多样的、不断变化的,生物如果不能产生变异,就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无论哪一种生物,无论其高等、低等、简单与复杂,现在能够正常地生活在地球上,就说明其适应现在的地球环境,否则的话就已经被淘汰掉了。
19.【答案】D
【解析】解:A、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因此越简单、越低等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而不是越新近的地层里。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所以爬行类、哺乳类比鱼类的化石出现在更为晚近的地层,A正确。
B、始祖鸟既具有鸟类的特点前肢特化为翼,有具有爬行动物的特点,翼的末端有爪,因此始祖鸟化石说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B正确。
C、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C正确。
D、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不是唯一证据,D错误。
故选:D。
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化石的分布规律和始祖鸟化石的特点。
20.【答案】C
【解析】解:ABD、仅有题意无法知道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因此,“长食指一定由显性基因控制,母亲一定含控制长食指的基因,父亲一定不含控制短食指的基因”,这些说法都不能确定,ABD错误;
C、不同的基因控制着生物的不同性状,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隐性基因,因此,长食指的孩子一定含控制长食指的基因,正确。
故选:C。
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当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是杂合的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这个基因仍然会传递给下一代。
21.【答案】解:①番茄的红果和B番茄的黄果,②人的双眼皮和C人的单眼皮,③豌豆的圆粒和A豌豆的皱粒都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都是相对性状。
故答案为:
①--B;②--C;③--A
【解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相对性状的概念。
22.【答案】基因或遗传物质 小 环境 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排出偶然因素影响等 杂交技术或杂交
【解析】解:(1)在相同条件下种植的大小花生,正常情况下,大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应大于小花生果实的平均值。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基因或遗传物质的差异引起的。
(2)花生果实长度的变异,有的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有的是由环境引起的。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仅由环境引起而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的。若将大粒的花生种在贫瘠的土壤中,结出的花生较小,这种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因为这种变异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
(3)为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排出偶然因素影响等,小组同学在取样中,大小花生不能各选一粒。
(4)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从而改变了水稻的基因即遗传物质,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
故答案为:
(1)基因或遗传物质
(2)小;环境
(3)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排出偶然因素影响等
(4)杂交技术或杂交
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的实验以及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解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
23.【答案】卵壳 ③ ⑤ ④ A
【解析】解:(1)将鸡蛋的钝端轻轻敲出裂纹,用镊子将破裂的卵壳连同外壳膜除去,对照图,观察卵壳下面的气室和内壳膜。
(2)在外壳膜和内壳膜之间有一个小空腔为③气室。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3)在卵黄表面中央有一盘状的小白点是胚盘,含有细胞核,能发育成雏鸡;卵黄外面有卵白,含有营养物质和水分。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莺占领繁殖的巢区,春燕筑巢。
故答案为:(1)卵壳。
(2)③。
(3)⑤;④。
(4)A。
鸟卵的结构包括:卵壳,系带,卵黄膜,卵黄,气室,卵白,卵壳膜。胚盘。
其中卵壳起保护作用;内层卵壳膜和外层卵壳膜起保护作用;
气室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卵白既有保护卵细胞又有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
卵黄系带起到固定卵细胞的作用;
卵黄膜是紧包在卵黄外面的膜,起保护作用;
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胚胎。
图中①卵壳、②卵壳膜、③气室、④卵白、⑤胚盘、⑥卵黄、⑦系带、⑧卵黄膜。
鸟卵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是考试的重点,可结合鸟卵的结构图来掌握。
24.【答案】② 变态 不完全变态 雄 鳃 受精卵
【解析】解:(1)家蚕能吐丝。家蚕由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取食桑叶,经过4次蜕皮,停止取食桑叶,吐丝结茧。所以蚕吐丝是乙图中②阶段。
(2)变态发育是指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的发育过程。所以图甲、图乙和图丙比较,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其中图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比图乙少了蛹期。
(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该诗描绘了梅雨季节蛙鸣声声的情景,这是雄蛙在用鸣声招引雌蛙前来抱对,以便完成受精。
(4)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其幼体蝌蚪有尾,用鳃呼吸,只能生活在水中。
(5)家蚕、蝗虫属于昆虫,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都是有性生殖,因此发育起点都是受精卵。
故答案为:(1)②。
(2)变态;不完全变态。
(3)雄。
(4)鳃。
(5)受精卵。
(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3)图乙中,①受精卵、②幼虫、③蛹、④成虫。
明确昆虫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5.【答案】基因 隐性 变异 75 50
【解析】解:(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所以,人类的有无耳垂和酒窝等性状都是由基因决定的。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因此,表格中父亲、母亲都有酒窝,女儿无酒窝。表明无酒窝是隐性性状,有酒窝是显性性状。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因此,父母都有酒窝,而女儿无酒窝,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变异。
(3)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则有酒窝的基因组成是BB或Bb,无酒窝的基因组成是bb。父母遗传给无酒窝女儿(bb)的基因一定是b,因此父母有酒窝的基因组成为Bb。遗传图解如图:
由遗传图解可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有酒窝的几率是75%。
(4)人的性别遗传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都是50%。
故答案为:(1)基因。
(2)隐性;变异。
(3)75。
(4)50。
(1)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借助遗传图解来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26.【答案】(1)有机物
(2)环境对桦尺蛾的变异类型进行选择的结果
(3)藻类植物; ②; 高等; 陆生
【解析】(1)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2)桦尺蛾在自然条件下产生变异类型,其后代有浅色桦尺蛾和黑桦尺蛾。题干中,英国的一个小山村,变成工业城市之前,树林中浅色桦尺蛾多,黑色桦尺蛾少,因而灰桦尺蛾的体色是与环境颜色一致的,是一种不易被敌害发现的保护色;变成工业城市后,树干逐渐被染成黑色,深色桦尺蛾多,这时浅色桦尺蛾的体色就与环境颜色形成了反差,成了易被敌害发现的体色,而黑桦尺蛾的体色这时反而成了保护色,不易被敌害发现。达尔文认为,自然条件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选择者”,具体的自然条件不同,选择者就不同,选择的结果就不同,在这里,环境的颜色成为了“选择者”,凡是具有有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一致)的就被保留下来,具有不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不一致)的就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3)从个体(群体)水平看、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地球上多样的生物都是由古代的生物进化而来的。如图二显示植物各类群间的亲缘关系,最早出现在陆地的植物类群是①苔藓植物,是由原始的藻类植物进化来的。②蕨类植物出现了输导组织,但仍用孢子繁殖,而种子植物才是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类群。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故答案为:
(1)有机物。
(2)环境对桦尺蛾的变异类型进行选择的结果。
(3)藻类植物;②;高等;陆生。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图中①藻类植物,②苔藓植物,③被子植物。
此题是一道综合性题目,只要掌握了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吉林省长春市汽开区小区域共同体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汽开区小区域共同体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共3页。
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
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