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1-2022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1. 关于下列植物类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海带是藻类植物,我们平时吃的是海带的叶
B.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能产生种子
C. 银杏的果实叫“白果”
D. 向日葵的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
2. 鱼不停地用口吞水,再从盖后缘排水,其作用是( )
A. 排泄废物 B. 维持身体平衡 C. 进行散热 D. 进行呼吸
3. 下列关于真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都属于真核生物 B. 个体微小,都是单细胞
C. 细胞内都没有叶绿体 D. 有很多真菌对人类有益
4. 下列有关生物分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
B. 生物分类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界、门、纲、目、属、科、种
C. 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
D. 同一分类单位中,生物的特征完全相同
5. 下列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中,正确的是( )
A. 物种灭绝后可以再生
B. 物种数量锐减对人类威胁不大
C. 为了增加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应该引进世界各地的生物
D. 与人类没有直接关系的生物也要进行保护
6. 米勒实验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始大气中的各种成分能够转变为( )
A. 无机小分子 B. 有机小分子 C. 有机大分子 D. 原始生命
7. 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证据。某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化石。三个发掘点如图所示,这些地层中的化石按由简单到复杂排列的应该是( )
A. 丙、甲、乙 B. 丙、乙、甲 C. 甲、乙、丙 D. 乙、甲、丙
8. 对下列观点或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超级细菌”的产生是抗生素质量下降造成的
B. 害虫为了适应喷洒了农药的环境才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C. 长颈鹿长颈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枯叶蝶酷似枯叶是发生了有利变异的结果
9. 古猿进化成人类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是进化发展的基础( )
A. 用大脑思考 B. 用语言交流
C. 两足直立行走 D. 制造、使用简单工具
10. 下列关于动物运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只会游泳 B. 陆生的动物中只有鸟类和昆虫能飞行
C. 动物的运动方式与环境相适应 D. 一种动物只有一种运动方式
11. 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
A. 黑猩猩 B. 鲤鱼 C. 蛇 D. 鹦鹉
12. 如图为一个豌豆荚,内有多粒豌豆。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由豌豆花的子房壁发育而成 B. ②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
C. 豌豆属于被子植物 D. 豌豆花雌蕊的子房里有多枚胚珠
13. 培养多肉植物成为许多人的爱好,为了加快繁殖,人们往往将多肉植物的叶完整的扳下置于土壤上,一段时间后叶上长出根并伸入土壤,同时原来的叶逐渐萎蔫,周围长出新叶,成为新的植株,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
A. 有性生殖 B. 营养生殖 C. 分裂生殖 D. 出芽生殖
14. 如图表示蜻蜓的发育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为受精卵,是蜻蜓发育的起点
B. 据图可知蜻蜓为完全变态发育
C. ③是蜻蜓成虫,身体分节
D. 蜻蜓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卵生
15. 从蝌蚪到青蛙的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
A. 鳃消失 B. 尾消失 C. 体表出现鳞片 D. 长出四肢
16. 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每条染色体上有很多DNA分子 B. 每个DNA分子上有很多基因
C. 每条染色体上有很多蛋白质分子 D.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7. 如图是某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此人为男性 B. 此人的每个体细胞中有22对常染色体
C. 此人的每个生殖细胞中都有23条染色体 D. 此人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来自其母亲
18. 一对夫妇生育男孩时,形成受精卵的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分别是( )
A. 22条+X、22条+X B. 22条+Y、22条+Y C. 22条+X、22条+Y D. 22条+Y、22条+X
19. 以下微生物与发酵产品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乳酸菌——酸奶 B. 醋酸菌——酱油 C. 酵母菌——面包 D. 青霉——青霉素
20. 克隆羊的诞生是在以下哪个水平上进行的操作( )
A. 细胞水平 B. 分子水平 C. 基因水平 D. 个体水平
21. 请将下列食品与防腐方法相匹配。
①牛肉干
A.腌制法
②盒装牛奶
B.脱水法
③水果罐头
C.高温灭菌法
④咸鱼
D.罐藏法
22. 如图中的图甲和图乙是人体完成屈肘和伸肘动作以及骨骼肌结构示意图,图丙是关节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A、B表示不同的骨骼肌,图甲所示的屈肘动作是在 ______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下,A和B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其中处于收缩状态的肌肉是 ______(填写图甲中的字母和结构名称)。
(2)图乙中,A这块骨骼肌通过 ______(填写图乙中的数字序号和结构名称)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
(3)屈肘、伸肘等动作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在图丙所示的关节结构中,能缓冲骨与骨之间的震荡,减小骨与骨之间摩擦的结构是 ______(填写图丙中的数字序号和结构名称)。
23. 如图是鸡卵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如果此鸡卵已经受精,那么将来能发育成雏鸡的结构是 ______(填写图中的数字序号和结构名称),
(2)②包括两层膜,贴近①的是 ______(填写结构名称),两层膜之间的③______(填写结构名称)储存着空气,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3)⑦______(填写结构名称)的作用是 ______。
24. 如图所示为一个农业生态系统的部分组成示意图,这样的生态系统在我们辽宁很常见。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在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 ______。
(2)此生态系统共有 ______条食物链,其中人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 ______。
(3)在此生态系统中,能将动物的粪便、玉米的枯秆进行发酵产生沼气的是甲烷菌,它属于微生物中的 ______(填写生物类群名称),其营养方式是 ______。
25. 资料分析:
材料一:玉米的高杆和矮杆是一对相对性状。用两棵高杆玉米进行异花传粉,把所结的种子种下去,发育成的子代植株既有高杆又有矮杆,其数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将同一品种的矮杆玉米种子分成两等份,分别种在两块肥力不同的地里。结果是种在较肥沃地里的玉米茎秆明显高于贫瘠地里的玉米茎秆。
材料三:在我们北方的秋、冬季节,同学们会经常吃到甜脆的大苹果。苹果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具有降血压、降血脂、促进胃肠蠕动、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
请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材料一可知,在玉米的高杆和矮杆这对相对性状中,矮杆属于 ______性状。若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用R和r表示,则亲代两棵高杆玉米的基因组成是 ______。
(2)材料二中,由于土壤肥力不同,导致种植在两块地里的玉米茎秆高度不同,这样的变异属于 ______的变异。
(3)材料三中提到的苹果,为了保持其优良性状,农业生产上常用 ______的方式繁殖后代。该繁殖方式需要将接穗和 ______的形成层紧密贴合在一起,以保证成活率。苹果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具有降压、降血脂、促进胃肠蠕动、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______价值。
26. 同学们为了探究“影响小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因素”,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四个大小和形状相同的透明玻璃瓶(瓶底可以通过塞子进行密封)、同种生理特征相近的植食性小鱼8条、不同种类的水藻、蒸馏水。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入实验材料后将瓶底密封。
实验过程:如表
瓶号
甲
乙
丙
丁
加入
实验材料
蒸馏水3000毫升
蒸馏水3000毫升
蒸馏水3000毫升
蒸馏水3000毫升
一种少量水藻
多种大量水藻
与丙相同的水藻
小鱼2条
小鱼2条
小鱼2条
小鱼2条
环境条件
每天光照12小时
每天光照12小时
每天光照12小时
黑暗
25℃
25℃
25℃
25℃
实验现象:每天观察,记录如下:
瓶号
甲
乙
丙
丁
瓶中小鱼存活时间
2天
10天
20天
1天
请分析上述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甲、乙或 ______(填瓶号)进行对照,可以看出维持小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需要 ______(填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参与。
(2)如果想探究“光对小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否有影响?”,应该选择 ______(填瓶号)进行对照实验。
(3)通过 ______(填瓶号)进行对照可以看出,小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______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就能较长时间地维持相对的稳定。
(4)丁瓶中的小鱼存活时间最短的原因是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海带是藻类植物,无根、茎和叶的分化,我们平时吃的是海带的叶状体,A错误。
B、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能产生种子,靠孢子繁殖,B正确。
C、银杏是裸子植物,没有果实,“白果”实际上是种子,C错误。
D、向日葵是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D错误。
故选:B。
(1)藻类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有单细胞的,如衣藻,也有多细胞的,如水绵、海带、紫菜等,它们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全身都能吸收水和无机盐,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
(2)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能产生种子,靠孢子繁殖。
(3)裸子植物的胚珠外面无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种子裸露,仅仅被一鳞片覆盖起来,因此裸子植物只有种子,无果实。
(4)我们平时看到的玉米粒是其果实。
理解植物各个类群的主要特征是关键。
2.【答案】D
【解析】解: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观察活鱼,可以看到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有交替闭合的现象,这是鱼在呼吸。鱼用鳃呼吸,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所以鱼类不停地吞水实际是在呼吸。
故选:D。
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是由许多的鳃丝组成的,由于里面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
注意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总是不停地交替张开的闭合着,主要是进行呼吸,而非进行进食。
3.【答案】B
【解析】解:A、真菌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A正确。
B、真菌中酵母菌是单细胞的,霉菌和大型真菌都是多细胞的,B错误。
C、真菌的细胞不含叶绿体,是典型异养生物。它们从动物、植物的活体、死体和它们的排泄物,以及断枝、落叶和土壤腐殖质中、来吸收和分解其中的有机物,作为自己的营养。真菌的异养方式有寄生和腐生。C正确。
D、有很多真菌对人类有益,如蘑菇、木耳可以食用,利用青霉提炼青霉素,治疗细菌性疾病,D正确。
故选:B。
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中酵母菌是单细胞的,霉菌和大型真菌都是多细胞的;真菌的细胞不含叶绿体,是典型异养生物。它们从动物、植物的活体、死体和它们的排泄物,以及断枝、落叶和土壤腐殖质中、来吸收和分解其中的有机物,作为自己的营养。真菌的异养方式有寄生和腐生。孢子生殖,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真菌的营养方式。
4.【答案】C
【解析】解:A、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A错误。
B、生物分类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B错误。
C、分类单位越小,其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C正确。
D、同一分类单位中,如豆科中的黄豆和黑豆分单位相同,但是它们的特征如种皮的颜色不同,因此同一分类单位中,植物的特征并不是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C。
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包含的生物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包含的生物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界是最大的单位,其包含的生物最多,共同特征最少。种是最小的单位,其包含的生物最少,共同特征最多。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分类等级的特点。
5.【答案】D
【解析】解:A、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一旦灭绝,将永远不会再生,A错误。
B、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多样性的减少,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B错误。
C、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由于该生物在我国没有天敌,会使该生物大量繁殖,无法控制,导致生物入侵,如水葫芦,C错误。
D、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所以与人类没有直接关系的生物也要进行保护,D正确。
故选:D。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关于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是考试的重点,要注意理解和掌握,结合题意,灵活解答。
6.【答案】B
【解析】解:米勒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米勒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还原性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内(图中以黑色表示)(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因此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始大气中的各种成分能够转变成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故选:B。
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米勒的实验及结论的内容在考试中经常考到,要注意理解和掌握,可结合米勒的实验装置图,来帮助理解和记忆。
7.【答案】A
【解析】解: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图中,丙所处的地层最古老,乙所处的地层距今最近,甲位于二者之间,因此,这些地层中的化石按从简单到复杂排列的应该是丙、甲、乙。
故选:A。
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茎的化石,动物的牙齿、骨骼、贝壳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则是生物体的印痕所形成的,如树叶的印痕化石,因此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化石的分布规律。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和生物的进化相一致即平行关系。
8.【答案】C
【解析】解:A、人们对“超级细菌”无可奈何是自然选择使细菌的抗药性增强的缘故,而不是抗生素质量下降,A错误。
B、变异是不定向的,害虫的变异有抗药性变异和没有抗药性变异,害虫抗药性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害虫为了适应大量施用农药的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B错误。
C、长颈鹿的“长颈”的形成是由其生活环境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枯叶蝶的变异包括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枯叶蝶的体色或体形酷似枯叶,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故选:C。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生物与环境的适应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9.【答案】C
【解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促进脑的发育,慢慢产生了语言。
故选:C。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分析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直立行走的意义,明确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
10.【答案】C
【解析】解:A、在水中生活的动物不只会游泳,螃蟹生活在水中,但螃蟹的运动方式为爬行,错误。
B、陆生动物中不只有鸟和昆虫能飞行,蝙蝠能飞,属于哺乳动物,错误。
C、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都是对生活环境的适应,如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鸟类用翼在空中飞行,正确。
D、一种动物不只有一种运动方式,如蝗虫具有翅,能飞行,但后足发达,也能跳跃,错误。
故选:C。
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如鸟类、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如蚯蚓、游泳等方式。
本题考查了动物运动的方式,题目较易。
11.【答案】A
【解析】解: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越大,利用经验解决问题能力就越强。
蚯蚓是环节动物、鹦鹉是鸟类、马和黑猩猩是哺乳动物,其中黑猩猩最高等,大脑最发达,因此学习能力最强的是黑猩猩。
故选:A。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大脑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
12.【答案】B
【解析】解:A、①表示果皮,是由豌豆花的子房壁发育而来,A正确。
B、豌豆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是由种皮、胚组成,B错误。
C、据图可见:豌豆种子由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C正确。
D、胚珠发育成种子,果实中有多个种子,因此这个豌豆的花子房里有多个胚珠,D正确。
故选:B。
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所示:
明确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B
【解析】解:无性生殖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主要种类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嫁接、压条、扦插等)、组织培养和克隆等。把多肉的置于土壤中,一段时间后叶上长出根并伸入土壤,同时原来的叶逐渐萎蔫,周围长出新叶,成为新的植株,这种生殖方式属于营养生殖。
故选:B。
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据此作答。
熟练掌握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以及常见的繁殖方式,并理解其原理。
14.【答案】B
【解析】解:A、①为受精卵,是蜻蜓发育的起点,生殖方式都是有性生殖,A正确。
B、图中蜻蜓的发育经过①受精卵、②若虫、③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B错误。
C、③是蜻蜓成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C正确。
D、蜻蜓属于昆虫,生殖方式是卵生,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D正确。
故选:B。
(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3)图中①受精卵、②若虫、③成虫三个时期是不完全变态发育。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
15.【答案】C
【解析】解:在青蛙的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发生很多的变化,刚孵化出的蝌蚪,有尾无四肢,用羽状外鳃进行呼吸,随后外鳃消失,长出内鳃,四肢的生长是先长后肢,再长前肢;当由蝌蚪发育成幼蛙时,尾巴消失,长全四肢,内鳃消失,形成肺,用肺呼吸。故不可能出现的变化是:体表出现鳞片
故选:C。
根据蝌蚪有尾无四肢,用鳃呼吸,青蛙有四肢无尾,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进行分析回答。
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它的幼体只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则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16.【答案】A
【解析】解:A、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错误。
B、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一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正确。
C、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每条染色体上有很多蛋白质分子,正确。
D、每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正确。
故选:A。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有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17.【答案】A
【解析】解:A、图中共有23对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大小相同,为XX染色体,故此图表示女性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的组成,A错误。
B、人的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其中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B正确。
C、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此人的每个生殖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可表示为:22条+X,C正确。
D、此人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中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D正确。
故选:A。
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男女染色体的组成,分清题意是要从图中得出结论。
18.【答案】D
【解析】解: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22+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22+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22+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这说明男女的性别在受精卵形成时就已确定。因此,一对夫妇生育男孩时,形成受精卵的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分别是22条+Y、22条+X。
故选:D。
人体每个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包括:X染色体和Y染色体。含有一对X染色体的受精卵发育成女性,而具有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者则发育成男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性别遗传的过程。
19.【答案】B
【解析】解:A、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A正确.
B、酿醋用到醋酸菌,酿酱油用到霉菌,B错误。
C、制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C正确。
D、利用青霉菌可生产青霉素,D正确。
故选:B。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药品等的制作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制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等。
注意掌握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平时注意积累相关的例子。
20.【答案】A
【解析】解:克隆指的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者基因相同的动物.因此“多利羊”的诞生是使用克隆技术,是在细胞水平上的操作。
故选:A。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据此解答。
克隆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克隆中遗传物质来自细胞核.特别熟记掌握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
21.【答案】解:对于不同的食品特点有不同的贮存出方法。如:①牛肉干采用B脱水即干燥处理,从而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来延长保质期的。
②盒装牛奶是利用高温消毒来杀菌来延长牛奶的保质期,因此属于C高温灭菌法。
③水果罐头利用了D罐藏法来延长保质时间。
④咸鱼是利用食盐腌制,利用盐溶液除去鱼中的水分,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来延长鱼的保质期,属于A腌制法。
故答案为:
①-B
②-C
③-D
④-A
【解析】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对于不同的食品有不同的贮存出方法。
熟记食品保鲜的原理和一般方法是解题关键。
22.【答案】神经 A肱二头肌 ②肌腱 ⑥关节软骨
【解析】解:(1)人体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屈肘时肱三头肌舒张,肱二头肌收缩。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①肌腹(红色)和两端较细的②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A图表示屈肘动作,当肱二头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与此同时肱三头肌舒张,于是完成该动作。
(3)减少两骨之间摩擦并缓冲两骨之间的震荡是⑥关节软骨
故答案为:
(1)神经;A肱二头肌
(2)②肌腱
(3)⑥关节软骨
由图可知:A肱二头肌,B肱三头肌;①肌腹,②肌腱、③关节囊、④关节头、⑤关节腔、⑥关节软骨、⑦关节窝。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23.【答案】⑤胚盘 卵壳外膜 气室 系带 固定卵细胞
【解析】解:(1)⑤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发育成雏鸟。
(2)②包括两层膜,贴近①的是卵壳外膜,两层膜之间的③气室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3)⑦系带的作用是起到固定卵细胞的作用。
故答案为:(1)⑤胚盘。
(2)卵壳外膜;气室。
(3)系带;固定卵细胞。
如图鸟卵的结构:①卵壳,②卵壳膜,③气室,④卵白,⑤胚盘,⑥卵黄,⑦是系带,⑧卵黄膜。
卵壳和卵壳膜起保护作用;
气室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卵白既能保护卵细胞又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
卵黄系带起到固定卵细胞的作用;
卵黄膜是紧包在卵黄外面的膜,起保护作用;
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胚胎。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鸟卵的结构和功能。
24.【答案】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 3 玉米→人 细菌 分解者
【解析】解:(1)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从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
(2)此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有:玉米→人;玉米→猪→人;玉米→鸡→人,一共有3条食物链。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因此人获取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最短的,即:玉米→人。
(3)一些杆菌和甲烷菌(细菌),能将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在沼气池内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产生甲烷,因此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分解者。
故答案为:(1)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
(2)3;玉米→人。
(3)细菌;分解者。
(1)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物质和能量会随着食物链逐级传递。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能量流动特点和食物链的组成
25.【答案】隐性 Rr和Rr 不可遗传 嫁接 砧木 直接
【解析】解:(1)在遗传学上,玉米的高杆和矮杆是一对相对性状,用两棵高杆玉米进行异花传粉,把所结的种子种下去,发育成的子代植株既有高杆又有矮杆,其数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表明在玉米的高杆和矮杆这对相对性状中,矮杆是新出现的性状,属于隐性性状。若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用R和r表示,遗传图解如下:
课件杂交子代中矮秆玉米所占比例为25%,且矮秆是隐性性状;若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用R和r表示,则亲代高秆玉米的基因组成都是Rr
(2)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因而能遗传给后代;而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因素导致的,没有遗传物质的改变,因而不能遗传给后代,材料二中,由于土壤肥力不同而导致两块地里的玉米茎秆高度不同,像这样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3)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所以材料三中,为保持江永香柚的优良性状,生产上常用嫁接的方式繁殖后代,该繁殖方式需将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贴合在一起,以保证成活率。香柚具有健胃、化痰、养颜、降压等功效,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故答案为:
(1)隐性;Rr和Rr
(2)不可遗传
(3)嫁接;砧木;直接
(1)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存在的性状差异现象。
(2)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据此解答。
正确理解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是解答的关键。
26.【答案】甲、丙 生产者 丙与丁 乙、丙 食物链和食物网 水藻与小鱼争夺氧气,该装置氧气消耗的最快
【解析】解:(1)表中甲与乙的变量是水藻,甲与丙的变量是水藻,通过实验现象说明维持小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需要生产者参与。
(2)表中丙与丁形成以光照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可探究“光对小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否有影响?”。
(3)乙与丙的变量是水藻多少,小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有关。据表中数据说明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相反,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和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
(4)丁装置由于放在黑暗中,水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与小鱼争夺氧气,该装置氧气消耗的最快,小鱼因缺少氧气最早死亡。
故答案为:(1)甲、丙;生产者。
(2)丙与丁。
(3)乙、丙;食物链和食物网。
(4)水藻与小鱼争夺氧气,该装置氧气消耗的最快。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沿着食物链依次传递的。
解此题需要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组成生态系统各成分的作用和对照实验。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中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中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