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培优卷二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培优卷二,共7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培优卷二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8分)1.自然界中碳循环、氧循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呼吸作用放出氧气B.化石燃料燃烧会大幅降低大气中氧气含量C.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将大气中CO2全部吸收D.碳、氧循环失衡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2.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灭火B.生产汽水C.气体肥料D.供给呼吸3.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充满集气瓶的方法是(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B.把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内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D.看集气瓶口有无白雾生成4.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完全正确的是A.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B.性质:CO2、CO都有可燃性C.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人工降雨D.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5.某工业尾气中可能含有H2、CO和CO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检验其成分,小明同学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时,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实验现象得出尾气的组成情况可能有
A.2种B.3种C.4种D.5种6.“碳家族”的成员很多,用途很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不具有导电性B.C60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D.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7.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有可燃性B.都是无色固体C.硬度都很大D.都能导电8.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B.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C.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来炼铁D.碳酸钙难溶于水,可用作补钙剂9.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稀盐酸B.读取液体体积C.气体的验满D.处理废弃药品10.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操作图示正确的是A.导管连接B.胶塞塞紧C.气体验满D.气体收集11.由太湖水生产自来水的部分处理过程如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细沙“过滤”可滤除水中的细小颗粒B.用活性炭“吸附”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C.上述处理过程应包含“蒸馏”D.经过处理获得的自来水仍是混合物1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滴加盐酸,待试管乙中液体变红后,将其加热至沸腾,红色不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逸出的气体只含CO2B.乙中液体变红,证明CO2能与水反应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13.制取、收集CO2并验证相关性质,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B.加入石灰石C.收集CO2D.验证CO2不支持燃烧14.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CO2与CO的知识总结错误的是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性质: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CO支持燃烧C.用途: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作燃料D.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5.2018 年5月31日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烟草与心脏病”。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毒害作用最大的有 CO、尼古丁、焦油等。最新研究表明,烟民戒烟越早,患心脏病的几率越小。
(1)香烟的烟气所含有毒物质中,最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填化学式)_____。
(2)已知尼古丁燃烧的生成物中有 CO2和 H2O,则可推知尼古丁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_____。
(3)与 CO 所含元素完全相同的某种气体,大量排放到空气中时会加剧“温室效应”,这 种气体是_____16.物质世界离不开化学,把下列符合题意物质的序号写在横线上:
①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硫③氮气④氧气⑤四氧化三铁⑥稀有气体
(1)黑色固体物质有_____;
(2)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的物质是_____;
(3)有刺激性气味且对空气构成污染的气体是_____;
(4)通常用作保护气和通电时发出有色光的是_____;
(5)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是_____。17.用下图实验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一段时间后,两只烧杯中蜡烛均熄灭。能证明“CO2密度大于空气”的烧杯是_____(填烧杯序号)。
(2)观察到试纸变红,由此不能得出“CO2与水发生反应”的结论,理由是_____。
(3)实验后小心烘烤试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18.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
(1)从江河等水源取出的水经静置、沉淀、_____等操作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然后加入活性炭,利用活性炭的_____性,除去异味;
(2)可用_____鉴别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常用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三、流程题(每题10分,共10分)19.2020年9月中国宣布:力争CO2的排放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新能源的开发、CO2的“捕集”与利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1)氢能源开发。2021年4月科技部与山东省签署“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
①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______(答一条)。
②光伏发电可为电解水制氢气提供电能,光伏发电用到的高纯硅可用SiO2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区应制取,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③某种镁铝合金是一种储氢材料。制取该合金通常在真空中熔炼而非空气中熔炼的原因是______。
(2)CO2的“捕集”,下图是一种利用NaOH溶液“捕集”CO2的主要技术流程。
①“捕集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捕集室”中采用喷淋方式加入NaOH溶液,其优点是______。
②整个设计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3)CO2的利用。
①在高温高压下,CO2和NH3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分子个数比是______。
②超临界CO2是指温度与压强达到一定值时,CO2形成气态与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研究发现超临界CO2流体和水相似,溶解能力强,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下列关于超临界CO2流体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它是混合物 B.它的化学性质与普通二氧化碳相同
C.它的分子不再运动 D.它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 四、实验题(每题10分,共10分)20.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了相关探究。
【阅读资料】a.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遇碳酸变红色。
b.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能有效吸收二氧化碳。
Ⅰ、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取一个二通管,在二通管的上部和下部各放一张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然后将其与二氧化碳发生装置相连,如图1所示。打开分液漏斗注人稀盐酸,写出稀盐酸与大理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若观察到二通管中______,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Ⅱ、探究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
【提出问题】对于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兴趣小组甲同学认为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乙同学认为还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
【设计实验】
步骤①:针对提出的问题,小组同学利用图1中反应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步骤②:将二通管改成锥形瓶作收集装置,并采用以下三种方法收集。
方法一:当反应装置开始产生二氧化碳15s后,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备用。
方法二:当反应装置开始产生二氧化碳15s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备用(收集时间和方法一一样长)。
方法三:当反应装置开始产生二氧化碳15s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将点燃的木条放在锥形瓶瓶口,待木条熄灭(视二氧化碳收集满)立即盖上玻璃片备用。
步骤③:将一定浓度的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滴入以上锥形瓶中,利用压强传感器检测瓶内气压变化情况、二氧化碳纯度,结果如图2、下表所示:
方法一二三二氧化碳纯度/%91.169.561.9(3)收集二氧化碳时,15s以后再收集的目的是______;根据数据可知______(选填“甲”或“乙”)同学的说法错误。
(4)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集满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
(5)结合图2、3分析,除了(3),(4)结论外,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写一条)。 五、综合应用题(每题10分,共10分)2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结合提供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A _____ ,E _____ 。
(2)实验时,先要连接好仪器,把玻璃管插入带孔的橡胶塞时,先把玻璃管口 _____ ,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微用力转动,将其插入。
(3)从提供的仪器中选择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你选择的仪器是 ___ (填字母序号),组装仪器的两个原则是①先左后右,② ___ 。组装好仪器,先检查 _____ ,然后加入药品,制取气体。
(4)下列实验中哪一项能说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_____ (填序号)。
(5)牙膏中的摩擦剂可以增强牙膏对牙齿的摩擦作用和去污效果。已知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CaCO3和SiO2(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为了测定摩擦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通过实验测得如图数据:
①生成CO2质量为 _____ g;
②求摩擦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 _______ 。 六、科学探究题(每题12分,共12分)22.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王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王刚和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
【知识回顾】化学变化的本质是___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与假设】猜想1、都是化学变化;猜想2: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实验与分析】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___;手摸烧杯壁有___;蜡烛火焰逐渐________.
(2)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________.
分析: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___________.
(3)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通电前通电中通电后灯丝为银白色固体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有___感觉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___变化.
【实验结论】猜想___(填“1”或“2”)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