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培优卷一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培优卷一第1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培优卷一第2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培优卷一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培优卷一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培优卷一,共6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培优卷一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8分)1.某物质1.6克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共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该物质中一定不含氧元素;     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4     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④⑤2.将下列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反应前质量/g302050反应后质量/g1416a20 Aa=5B.甲和乙为反应物C.丙可能是催化剂D.甲、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23.将16g纯净物R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R只含碳、氢元素B.消耗氧气32gCR含碳、氢、氧三种元素D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4.我国科研人员将二氧化碳高效合成为可供微生物直接利用的物质X,合成过程中主要物质向转化的微现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催化剂提高了合成效率BX的化学式为CH2OCCO2合成的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D.一定有含氢元素的物质参与合成反应5.元素钴(Co)有多种化合价,将9.3gCoOH2在空气中加热至290℃时完全脱水,得到8.3g钴的氧化物,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ACoOBCoO3CCo2O3DCo3O46.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置于一个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已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反应前的质量/g301055反应后的质量/g24m39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m=0B.发生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3:1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丙一定作催化剂7.在实验室和化工生产中常用到硝酸。硝酸是一种强氧化剂,能与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则XANO2BCOCNODN2O58.载人航天器中处理CO2的另一种方法是将CO2与氢气反应,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B.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C.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相等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4:19.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了某一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为甲、乙、丙、丁,如图为各物质在反应前和反应后某时刻的质量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值是31B.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711C.丁可能为单质D.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7410.已知某纯净物4.6g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下列关于该纯净物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含有碳、氢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氧元素11.某密闭容器中只有乙、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容器中乙、丙、丁的质量随甲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的值为12B.丁属于化合物C.当丁为5g时,容器中乙的质量为11gD.当甲为2g时,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12:51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PQR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PQRW反应前的质量(g521418反应后的质量(g20x413 A.参加化学反应的PW的质量比为3:2B.该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反应后容器中RQ的质量比为12DQ在反应中可能作催化剂13.在反应 中,28gA与一定质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C。若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则A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A7:8B8:7C7:24D24:714.实验室里一般不能制得氧气的物质是A.高锰酸钾B.氯酸钾C.氯化钠D.过氧化氢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5.用化学用语(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填空:
    1)三个亚铁离子_____
    2)碳的+2 价氧化物_____
    3)由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   元素共同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
    4)在尘埃的催化作用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SO3):_____16.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原子的种类物质的组成分子的种类,肯定不会改变的是_________;肯定会改变的是_________;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的是__________17.在A+B==C+D的反应中,5gA物质跟4g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gC物质和_____D物质,这是根据_____定律进行上述计算的。18.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和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
    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A 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 是普遍规律
    B 32g S32g完全反应后,生成64g
    C 在化学反应中一定有:
    2)有机化合物R与足量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实验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RO2反应前质量/g4612800反应后质量/g03254
    ______;已知参加反应的物质R与氧气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3,R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 三、流程题(每题10分,共10分)19以黄铁矿(主要成分为 FeS2)为原料生产硫酸的工艺流程如下图。

    (1)黄铁矿进入沸腾炉之前需要粉碎,目的是______
    (2)流程中涉及到的氧化物有______(写出两种)。
    (3)接触室中生成 SO3的反应是化合反应,参与反应的 SO2O2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    四、实验题(每题10分,共10分)20.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_______________(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其中含有_____元素;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说明蜡烛中含有_____元素>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说明蜡烛中含有_____元素>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遇冷形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石蜡蒸气燃烧> 五、综合应用题(每题10分,共10分)21.某兴趣小组同学研究氧气制取,并回收某些药品,可能用到的部分装置如下图。

    1)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BB装置与A装置相比的优点是______;若要收集到干燥的氧气,则应使氧气从装置H______ab)端通入浓硫酸后,再用______(填字母)装置收集。
    2)用氯酸钾(KClO3)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为:
    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
    用该原理制取氧气后,要回收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按以下流程图进行实验。

    步骤操作X”的名称是______
    步骤洗涤是将附着于二氧化锰上的K+Cl-洗去。经过2次洗涤后,进行检验。取少量第2次的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_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还没有洗涤干净。
    若步骤加热不充分,称得固体Ⅰ”的质量为18g,请计算氯酸钾的分解率。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六、科学探究题(每题12分,共12分)22.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实验时偶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1)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时,元素的种类______(填增多、减少、不变,下同),在化学反应结束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钾、锰元素不能形成气体,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
    2)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假设】猜想一:该气体为氧气;                    猜想二:该气体为______
    猜想三:该气体为氧气和氯气的混合物。序号操作现象结论方案用排水集气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瓶。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猜想______成立方案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瓶。木条______,淀粉碘化钾试纸为______猜想三成立
    【反思评价】为什么两种方案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哪个是正确的?
    1)同学:方案结论不正确,其操作不合理,不合理之处是______
    2)老师:不需要另外进行实验操作,就能排除猜想______,理由是______
    【拓展应用】
    1)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准备回收固体剩余物中的不溶物二氧化锰,实验的主要步骤为:a.溶解、b______c.洗涤干燥、d.称量得出二氧化锰的质量保持不变。若要证明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证明______
    2)再次查询资料得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会发生以下变化:
    二氧化锰首先和氯酸钾反应生成高锰酸钾和氯气和氧气;
    高锰酸钾接着分解;
    锰酸钾再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3)通过本次探究,大家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对于实验出现的意外现象,根本不要去理会
    B.催化剂起催化作用时,往往会参加反应
    C.学习物质的性质上网查询即可,没必要进行实验探究
    D.某个化学反应可能同时伴随着多个反应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