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评估测评卷三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评估测评卷三,共7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评估测评卷三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8分)1.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四个实验。实验I、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2.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模拟工业炼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时应先点燃酒精灯后通COB.充分加热,a处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C.b处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CO2D.可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中的CO3.制取、收集CO2并验证相关性质,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B.加入石灰石C.收集CO2D.验证CO2不支持燃烧4.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完全正确的是A.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B.性质:CO2、CO都有可燃性C.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人工降雨D.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5.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滴加盐酸,待试管乙中液体变红后,将其加热至沸腾,红色不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逸出的气体只含CO2B.乙中液体变红,证明CO2能与水反应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6.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如图)。分析两种循环,其中不正确的是
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反应B.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C.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大力植树造林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7.自然界中碳循环、氧循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呼吸作用放出氧气B.化石燃料燃烧会大幅降低大气中氧气含量C.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将大气中CO2全部吸收D.碳、氧循环失衡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8.利用甲酸( HCOOH)与浓硫酸制备CO,并用如下实验装置验证CO的有关性质。已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操作时,先点燃乙处酒精灯,再滴加 HCOOHB.装置丙的作用是防止倒吸C.装置丁既可检验CO2,又可收集COD.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浓度降低,产生CO气体速率减小9.下列对一氧化碳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B.极难溶于水C.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D.具有可燃性10.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A.绿色出行B.火力发电C.植树造林D.节约用电11.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CO2与CO的知识总结错误的是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性质: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CO支持燃烧C.用途: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作燃料D.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12.“碳达峰、碳中和”是近期频繁出现的热词。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B.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D.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13.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石墨导电性好可作电池电极B.活性炭吸附性强可作冰箱除味剂C.金刚石硬度大可制作铅笔芯D.炭黑常温化学性质稳定可制墨汁14.下列关于金刚石与石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都能导电B.都是黑色固体C.硬度都很小D.都由碳元素组成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5.碳和碳的氧化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依据图回答问题:
(1)图1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_____,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周期。
(2)碳元素组成的不同碳单质有广泛的用途。图2中用到的碳单质是_____,图3中用到的碳单质是_____,图4中用到的碳单质是_____;不同碳单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_____。
(3)CO和CO2是碳的两种氧化物。
CO可作燃料,其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CO2可制作饮料,其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16.某县自来水的水源地是一个大型水库,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净化水的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所取水样进行过滤、除了滤纸和上图提供的仪器外,还需要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_______________ 。
(2)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________ 性除去异味,并再次过滤。
(3)为了检验所得滤液是否为硬水,取样加入 ________ 。根据产生白色垢状物或泡沫的多少进行判断。
(4)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______ (填字号)。
A.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实验室的废液不经处理直接排放
D.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固硫剂,减少酸雨对水源的污染1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五个步骤: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搭配装置 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 ④向反应器中放入小块大理石 ⑤收集气体.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18.2018 年5月31日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烟草与心脏病”。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毒害作用最大的有 CO、尼古丁、焦油等。最新研究表明,烟民戒烟越早,患心脏病的几率越小。
(1)香烟的烟气所含有毒物质中,最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填化学式)_____。
(2)已知尼古丁燃烧的生成物中有 CO2和 H2O,则可推知尼古丁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_____。
(3)与 CO 所含元素完全相同的某种气体,大量排放到空气中时会加剧“温室效应”,这 种气体是_____ 三、流程题(每题10分,共10分)19.某实践小组参观本地矿泉水厂,该厂矿泉水含钙、钾等矿物质,其生产流程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矿泉水中的钙、钾指的是______(填“元素“或“单质”)。
(2)活性炭过滤器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
(3)超滤是利用薄膜(仅允许小分子和离子通过)进行物质分离的技术。若水源中含有下列物质,推测该流程中“超滤”的主要作用是除去______(填字母序号)。A.难溶性大颗粒B.可溶性无机盐C.可溶性高分子化合物(4) 臭氧的化学式O3的微观意义是______(写出1点即可)。
(5)生活中,你提倡饮用白开水还是矿泉水,理由是______。 四、实验题(每题10分,共10分)20.实验中,可以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类型选择相同的装置制取不同气体,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图中①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以选择________(用A~F填空)作为发生装置。该装置还可以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写出实验室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制取得到的CO2气体中往往含有HCl杂质可以选用装置F除去,除杂时气体应从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3)以上装置中可同时用于实验室收集O2和CO2的是________(A~F填空)。 五、综合应用题(每题10分,共10分)21.实验室研究气体的制取和性质:
(一)气体的制取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用装置A制取CO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用装置C收集CO2,气体应从导管口____(填“b”或“c”)通入。实验中制得的气体不纯,小明同学认为杂质可能为水蒸气,这是科学探究中的___(填编号)。
A.提出问题 B.做出假设 C.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
(3)用装置B制取O2,试管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实验时常用酒精灯_____ (填“内焰”“外焰”或“焰心”)加热。
(4)某同学在学习氮肥时,查阅资料:
①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②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有刺激性气味。
实验室用生石灰固体和浓氨水能快速制取氨气,宜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装置编号);制得的氨气_____(填“能”或“不能”)用装置D收集。
(二)气体的性质
(5)采用如图1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①观察到短蜡烛熄灭后,关闭K,片刻后长蜡烛熄灭,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②观察到纸花变红,由此并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
(6)如图2所示的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停止后,取出燃烧匙,用毛玻璃片盖紧集气瓶,振荡,悬空倒置,发现毛玻璃片不脱落。(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①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
②毛玻璃片不脱落时,大气压强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瓶内气体压强。
(7)图3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
①点燃铁丝下端的火柴,待_______(填“火柴刚点着”或“火柴即将燃尽”)时,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实验时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
②若将铁丝改为少量木炭进行实验,为了检验产物,可将水换成_______(填名称),检验过程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 六、科学探究题(每题12分,共12分)22.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同学们对竹子中的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
(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B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2)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向所取气体中加入________ ________ 有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