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阶段检测卷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阶段检测卷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工业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阶段检测卷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荷塘月色》中所描绘的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缕缕光束的美景与胶体性质有关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诗句中体现的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化学变化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是指石灰石的分解反应
【答案】C
【详解】A.《荷塘月色》中所描绘的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缕缕光束的美景与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有关,A正确;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涉及铁与硫酸铜生成铜的反应为置换反应,B正确;
C.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涉及到萃取的操作,没有生成新物质,为物理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C错误;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高温煅烧石灰石,碳酸钙分解成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C。
2.下列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u B.KClO3 C.Ca(OH)2 D.SO2
【答案】D
【分析】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据此分析。
【详解】A.铜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不选;
B.KClO3为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故为电解质,故B不选;
C.Ca(OH)2为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故为电解质,故C不选;
D.SO2为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故D选;
故选:D。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
B.NaCl和HCl都是电解质,所以它们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
C.电解质溶液会导电是因为通电后电解质发生了电离
D.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效应
【答案】A
【详解】A.能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故A正确;
B.NaCl和HCl都是电解质,NaCl熔融状态下能导电,HCl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故B错误;
C.电解质的电离不需要通电,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可以电离,故C错误;
D.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粒子直径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4.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其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是
A.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
B.置换、复分解、化合、分解
C.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
D.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
【答案】D
【详解】该转化关系涉及的化学反应依次为:、、、,各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为: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因此,本题选D。
5.下列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Na2CO3→NaOH B.BaCl2 →Ba(OH)2 C.FeCl3→Fe(OH)3 D.CaCO3→CaCl2
【答案】B
【详解】A.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一步实现,不选A;
B.氯化钡不能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钡,选B;
C.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能一步实现,不选C;
D.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能一步实现,不选D;
答案选B。
6.下列物质转化需要加入还原剂的是
A.Mg→Mg2+ B.HCl→Cl2 C.SO2→S D.SO→SO2
【答案】C
【详解】A.Mg→Mg2+,Mg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自身作还原剂,实现该变化,需加入氧化剂,故A不符合题意;
B.HCl→Cl2,Cl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自身作还原剂,实现该变化,需加入氧化剂,故B不符合题意;
C.SO2→S,S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自身作氧化剂,实现该变化,需加入还原剂,故C符合题意;
D.SO→SO2,S元素化合价不变,不需加入还原剂,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分类
组合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OH
H2SO4
NaHCO3
CuO
SO2
B
Na2CO3
HCl
Na2S
Na2O
SiO2
C
Ba(OH)2
CH3COOH
NaHSO4
Al2O3
SO3
D
KOH
HNO3
NaCl
CaO
CO
A.A B.B C.C D.D
【答案】A
【分析】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
【详解】A.NaOH属于碱,H2SO4属于酸,NaHCO3属于盐,CuO属于碱性氧化物,SO2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正确;
B.Na2CO3属于盐,故B错误;
C.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故C错误;
D.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A。
8.下列反应中,H2O只表现出还原性的是
A. B.
C. D.
【答案】B
【详解】A.在反应中,氢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H2O中的+1价变为反应后H2中的0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H2O是氧化剂,表现出氧化性,A不符合题意;
B.在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H2O中的-2价变为反应后O2中的0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H2O是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B符合题意;
C.在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部分升高,部分降低,NO2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而H2O的组成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C不符合题意;
D.在反应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氧元素化合价升高,H2O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在给定的四种溶液中,加入以下各种离子,各离子能在原溶液中共存的是
A.含有大量SO的溶液:加入Mg2+、Cu2+、Cl-、NO
B.滴加酚酞变红的溶液:加入SO、Cu2+、K+、
C.所含溶质为MgSO4的溶液:加入K+、CO、NO、Na+
D.常温下,加入铁粉能生成H2的溶液:加入Na+、Ca2+、Cl-、HCO
【答案】A
【详解】A.SO、Mg2+、Cu2+、Cl-、NO各离子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故A选;
B.滴加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 Cu2+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选;
C.所含溶质为MgSO4的溶液为酸性, CO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选;
D.常温下,加入铁粉能生成H2的溶液显酸性, HCO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选;
故选:A。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稀硫酸与铁丝制取氢气:2Fe+6H+=2Fe3++3H2↑
B.向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加入稀硫酸:OH-+H+=H2O
C.碳酸钙与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2H+=CO2↑+H2O
D.Cu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Cu2+++Ba2++2OH-=BaSO4↓+Cu(OH)2↓
【答案】D
【分析】书写离子方程式要符合客观事实,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要拆成离子,其他物质用化学式表示。
【详解】A.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不能生成铁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A错误;
B.氢氧化铜悬浊液不能拆成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u(OH)2+2H+=Cu2++2H2O,B错误;
C.碳酸钙难溶于水,不能拆成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C错误;
D.硫酸铜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离子方程式为Cu2+++Ba2++2OH-=BaSO4↓+Cu(OH)2↓,D正确;
答案选D。
11.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操作、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消失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B
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
C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D
某溶液与NaOH溶液共热,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气体
溶液中存在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则原溶液中不一定存在,故A错误;
B.白色沉淀可能为氯化银、硫酸银等,则溶液中不一定含有Cl-,故B错误;
C.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该溶液可能含有、等,故C错误;
D.氨气可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操作和现象可知原溶液中存在,故D正确;
故选:D。
12.下列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详解】A.在该反应中Si元素化合价降低4价,得到电子4e-个;C元素化合价升高2×2价,失去电子2×2e-个,得失电子标反了,应该为,A错误;
B.在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Na是2个,电子转移数目是2e-,应该为,B错误;
C.电子转移数目和方向与反应事实吻合,C正确;
D.在该反应中Cu失去电子,浓硫酸中的S得到电子,电子转移方向标反了,应该为:,D错误。
答案选C。
13.反应①②分别是从海藻灰和某种矿石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①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反应中硫元素均被氧化
B.碘元素在反应①中被还原,在反应②中被氧化
C.氧化性:
D.反应①②中生成等量的时,转移电子数之比为1:5
【答案】D
【详解】A.反应①中硫元素化合价未发生变化,反应②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A项错误;
B.反应①中碘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反应②中碘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B项错误;
C.由反应①可知氧化性:,由反应②可知氧化性:,故C项错误;
D.由反应①得,生成1mol转移2 mol ,由反应②得,生成1mol转移10 mol ,所以当生成等量的时,转移电子数之比为1:5,故D项正确。
故选D。
14.同一还原剂与多种氧化剂在一起时,先与氧化性强的粒子反应,待强的反应完后,再与氧化性弱的反应,称为反应先后规律。已知2Fe3++ Fe= 3Fe2+,且氧化性:Fe3+>Cu2+,在溶有Fe2(SO4)3和CuSO4的溶液中加入铁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铁粉有剩余,则不溶物中一定有铜
B.若铁粉有剩余,则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
C.若铁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有Cu2+,则溶液中一定无Fe3+
D.若铁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无Cu2+,则溶液中一定有Fe2+,一定无Fe3+
【答案】C
【分析】三价铁离子氧化性强于铜离子,加入铁粉,铁粉先与三价铁离子反应生成二价铁离子,剩余铁粉再与铜离子反应生成二价铁离子,据以上分析进行解答。
【详解】A.若有铁粉剩余,则三价铁离子、铜离子完全反应,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铜,A正确;
B.若有铁粉剩余,则三价铁离子、铜离子完全反应,则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B正确;
C.若铁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有Cu2+,则可能有三种情况,一种为铜离子只反应一部分,则三价铁离子完全反应,一种为铜离子未反应,则三价铁离子恰好反应,一种为铜离子未反应,三价铁离子只反应一部分,溶液中含有三价铁离子,C错误;
D.若铁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无Cu2+,因为三价铁离子先于铁粉反应,所以一定不含三价铁离子,一定含有二价铁离子,D正确;
故答案选C。
二、填空题
15.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①H2O②烧碱③硫磺④Ca(OH)2⑤干冰⑥FeSO4·7H2O⑦稀硝酸⑧CaCO3⑨C2H5OH中,其中属于碱的是_______;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填写各物质的序号)
(2)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①Ca(OH)2:_______
②NaHSO4:_______
③FeSO4·7H2O: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_______
②氢氧化钠溶液与醋酸溶液混合_______
③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
④向Fe2(SO4)3溶液中滴加氨水_______
【答案】(1) ②④ ①②④⑥⑧ ⑤⑨
(2) Ca(OH)2 = Ca2+ + 2OH- NaHSO4=Na++H++SO FeSO4·7H2O = Fe2+ + SO + 7H2O
(3) MgO+2H+ = Mg2+ + H2O CH3COOH + OH- = CH3COO- + H2O HCO+OH- = CO+H2O Fe3+ + 3 NH3·H2O = Fe(OH)3 ↓ + 3NH
【解析】(1)
电离出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碱,属于碱的是②烧碱④Ca(OH)2;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属于电解质的是①H2O②烧碱④Ca(OH)2⑥FeSO4·7H2O⑧CaCO3;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⑤干冰⑨C2H5OH。
(2)
①Ca(OH)2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Ca(OH)2 = Ca2+ + 2OH-;
②Na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NaHSO4=Na++H++SO;
③FeSO4·7H2O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FeSO4·7H2O = Fe2+ + SO + 7H2O。
(3)
①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gO+2H+ = Mg2+ + H2O;
②氢氧化钠溶液与醋酸溶液混合的离子方程式CH3COOH + OH- = CH3COO- + H2O;
③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离子方程式HCO+OH- = CO+H2O;
④向Fe2(SO4)3溶液中滴加氨水的离子方程式Fe3+ + 3 NH3·H2O = Fe(OH)3 ↓ + 3NH。
16.已知:氮元素有-3、0、+1、+2、+3、+4和+5七种化合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下列六种化合物:①NH3;②N2O;③NO;④N2O3;⑤N2O4;⑥HNO3中:氮元素只能作还原剂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可能是HNO2被还原后产物的是_______;不可能是N2被氧化后产物是______。
(2)工业盐的主要成分是NaNO2,以前有许多起因误食NaNO2而中毒的事件,其原因是NaNO2把人体内的Fe2+转化为Fe3+而失去与O2结合的能力,这说明NaNO2具有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性。工业盐中毒后,可服用维生素C来缓解中毒状况,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性。
(3)某容器中发生一个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存在Fe2+、NO、Fe3+、NH、H+和H2O六种粒子,在反应过程中测得Fe3+、NO的数目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目前,科学家在研究一种以乙烯(C2H4)作为还原剂的脱硝(NO)原理,其脱硝机理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①写出该脱硝原理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该反应的催化剂为_______。
【答案】(1) ① ①②③ ①
(2) 氧化 还原
(3)8Fe2++NO+10H+=8Fe3++NH+3H2O
(4) 6NO+3O2+2C2H4 4CO2+3N2+4H2O Cu+
【解析】(1)
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只能失电子作还原剂,处于中间价态时既能得电子又能失电子,既可以做氧化剂又可以作还原剂,处于最高价态时只能得电子做氧化剂;氮元素只能作还原剂的是①NH3;HNO2被还原后化合价降低,可能是HNO2被还原后产物的是①NH3;②N2O;③NO;N2被氧化后化合价升高,不可能是N2被氧化后产物的是①NH3。
(2)
转化过程中Fe2+转化为Fe3+化合价升高被氧化,这说明NaNO2具有氧化性。工业盐中的NaNO2具有氧化性,可服用维生素C来缓解中毒状况,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3)
反应过程中测得Fe3+数目增多,则Fe3+为生成物,则Fe2+为反应物;NO的数目减少为反应物,对应的NH为生成物,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8Fe2++NO+10H+=8Fe3++NH+3H2O。
(4)
①根据反应过程,反应物为NO、O2、C2H4,则脱硝原理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6NO+3O2+2C2H44CO2+3N2+4H2O。
②结合反应过程,该反应的催化剂为Cu+。
17.饮用水消毒一直是科学家致力研究的课题
(1)Cl2常用于饮用水消毒。Cl2溶于水得到氯水,氯水中HClO的浓度越大杀菌能力越强。已知25℃时,氯水中Cl2(溶于水的氯气分子)、HClO、ClO-三种微粒分别在三者中所占百分数与pH的关系如图。新制饱和氯水pH约为1~2,此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而要达到良好的杀菌效果,Cl2处理饮用水时溶液的pH最佳控制范围是 _______。
(2)已知溴的性质和氯有一定的相似性,臭氧氧化技术被广泛用于饮用水的处理,但当水中含有Br-时也会产生易致癌的 BrO。
①取含 Br-的水样,向其中投加一定量的 H2O2,再经 O3氧化后,水中溴酸盐(BrO)的含量如图所示
投加过氧化氢,其目的是_______,未投加过氧化氢,臭氧投加量在 0~1.0 mg·L-1时,BrO的浓度为 0 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
②科研小组在控制其他条件一定时,研究投入H2O2和O3比例 [用n(H2O2)/n(O3)表示]不同时对水样中 Br-浓度的影响,结果如图。在相同时刻,投加 H2O2的反应中 Br-的浓度高于未投加 H2O2的浓度,其可能原因是反应过程中生成的HBrO 被 H2O2还原所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水中BrO能被活性炭有效去除,其去除机理分为两步,第一步是_______;第二步是BrO被活性炭还原为Br-,其反应方程式(未配平)如下:
≡C+BrO→ BrO-+≡CO2①
≡C+BrO-→ Br-+ ≡CO2②
反应的总方程式为:2BrO+ 3 ≡C = 2Br-+ 3 ≡CO2。
其中≡C 代表活性炭表面,≡CO2代表活性炭表面氧化物。
则反应①与反应②中参加反应的≡C 个数之比为_______。
【答案】(1) Cl2+H2OHClO+H++Cl- 3~5.5
(2) 抑制溴酸盐的生成(或与生成的溴酸盐反应,消耗溴酸盐) O3投加量不足,Br-被O3氧化为HBrO或BrO- HBrO + H2O2=HBr + H2O + O2↑ 活性炭吸附BrO 2∶1
【解析】(1)
新制饱和氯水pH约为1~2,这是因为氯气和水反应生成了HCl和HCl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O+H++Cl-,HClO含量越高杀菌效果越好,Cl2处理饮用水时溶液的pH最佳控制范围是3~5.5。
(2)
①H2O2和O3均具有氧化性,结合图像,投加过氧化氢,目的是抑制溴酸盐的生成(或与生成的溴酸盐反应,消耗溴酸盐),未投加过氧化氢,臭氧投加量在 0~1.0 mg·L-1时,BrO的浓度为0的可能原因是O3投加量不足,Br-被O3氧化为HBrO或BrO-。
②反应过程HBrO被还原为HBr,H2O2被氧化生成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BrO + H2O2=HBr + H2O + O2↑。
③水中BrO能被活性炭有效去除,其去除机理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活性炭吸附BrO;第二步是BrO被活性炭还原为Br-;根据≡C+BrO→ BrO-+≡CO2①、≡C+BrO-→ Br-+ ≡CO2②、以及总方程式:2BrO+ 3 ≡C = 2Br-+ 3 ≡CO2。则反应①与反应②中参加反应的≡C 个数之比为2∶1。
三、工业流程题
18.利用废铅蓄电池的铅泥(PbO、Pb及PbSO4等)制备精细无机化工产品“三盐”(3PbO·PbSO4·H2O),主要制备流程如下:
(1)步骤①PbSO4(难溶)转化为PbCO3(难溶)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滤液1和滤液3经脱色、蒸发、结晶可得到的副产品为_______写化学式)。
(3)步骤③酸溶时,其中的铅与硝酸生成Pb(NO3)2及NO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滤液2中溶质主要成分为_______(写化学式)。
(4)步骤⑥合成三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1)PbSO4+CO=PbCO3+SO
(2)Na2SO4·10H2O或Na2SO4
(3) 3Pb+8H++2NO=3Pb2++2NO↑+4H2O HNO3
(4)4PbSO4+6NaOH3Na2SO4+3PbO·PbSO4·H2O+2H2O
【分析】向铅泥中加入Na2CO3溶液,PbSO4转化为难溶的PbCO3,然后过滤得到滤液1为Na2SO4溶液,向滤渣中加入硝酸酸溶,PbO、Pb、PbCO3都与硝酸反应生成Pb(NO3)2,Pb与硝酸反应还生成NO,然后向溶液中加入硫酸,生成PbSO4沉淀,过滤,滤液2的主要成分是HNO3,向滤渣中加入NaOH溶液,发生反应4PbSO4+6NaOH3Na2SO4+3PbO·PbSO4·H2O+2H2O,过滤洗涤干燥得到3PbO•PbSO4•H2O,滤液3中含有Na2SO4,结合题目分析解答。
(1)
通过以上分析知,碳酸钠和硫酸铅发生难溶物的转化,离子方程式为PbSO4+CO=PbCO3+SO。
(2)
通过以上分析知,滤液1和滤液3经脱色、蒸发、结晶可得到的副产品为Na2SO4•10H2O或Na2SO4。
(3)
通过以上分析知,该离子反应方程式为3Pb+8H++2NO=3Pb2++2NO↑+4H2O,滤液2中主要成分是未反应的HNO3。
(4)
该反应方程式为4PbSO4+6NaOH3Na2SO4+3PbO·PbSO4·H2O+2H2O。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学情自测卷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实验题,填空题,工业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线上检测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工业流程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