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72406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72406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72406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工业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A.硫酸、石灰水、小苏打、生石灰是按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顺序排列
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根据反应中是否得失氧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D.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答案】B
【详解】A.酸、碱、盐、氧化物是对化合物分类的,而石灰水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化合物,A不合题意;
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B符合题意;
C.一个化学反应有电子的转移和没有电子转移两种情况,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运输浓硫酸的槽罐车应悬挂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A. B.
C. D.
【答案】C
【分析】浓硫酸有强腐蚀性,结合选项中各标志的含义来作答。
【详解】A. 图为易燃液体标志,与腐蚀性无关,故A错误;
B. 图为易燃气体标志,与腐蚀性无关,故B错误;
C. 图为腐蚀品标志,盛装浓硫酸的试剂瓶上应贴此标志,故C正确;
D. 图为爆炸品标志,故D错误;
答案选C。
3.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A.苛性钠的化学式:NaOH B.的结构示意图:
C.中Fe元素的化合价:+6 D.的电离方程式:
【答案】D
【详解】A. 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名,故化学式为NaOH,故A正确;
B. Cl为17号元素,核外共18个电子,结构示意图为,故B正确;
C. Na为+1价,O为-2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知中Fe元素的化合价为+6,故C正确;
D. 完全电离出K+和,为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故D错误;
故选D。
4.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1.2 L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1.5NA
B.1.8 g由中含有的质子数为NA
C.常温下,27 g铝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生成的H2分子数为NA
D.16 g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的数目为NA
【答案】D
【详解】A.常温常压下,11.2 LCO2的物质的量小于0.5 mol,则其中含有的原子数小于1.5NA,A错误;
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0,其中含有10个质子。1.8 g由的物质的量小于0.1 mol,则其中含有的质子数小于NA,B错误;
C.常温下,27 g铝的物质的量是1 mol,由于Al是+3价金属,所以1 mol Al失去3 mol电子,则根据电子守恒可知反应生成H2的物质的量是1.5 mol,反应产生H2分子数为1.5NA,C错误;
D.氧气和臭氧分子都是由O原子构成,O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16,所以16 g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中含有O原子的物质的量是1 mol,则含有的氧原子的数目为NA,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5.下列除杂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括号内为杂质)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方法
A
NaCl(Na2CO3)
CaCl2溶液
分液
B
CO2(CO)
O2
点燃
C
Fe(Cu)
稀盐酸
过滤
D
Cl2(HCl)
饱和氯化钠溶液、浓硫酸
洗气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Na2CO3能够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然后过滤除去,操作方法不正确,故A错误;
B、CO2中少量的CO不能被点燃,选用的试剂不正确,应该通过炽热的氧化铜除杂,故B错误;
C、Fe被盐酸溶解掉了,不满足除杂原则,故C错误;
D、HCl极易溶于水,Cl2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可以通过饱和氯化钠溶液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再通过浓硫酸干燥,得到纯净的氯气,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CO2少量的CO不能被点燃,而且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6.下列图示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A
B
C
D
检验K+的存在
干燥氯气
分离酒精与水
灼烧碳酸钙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A.K+检验要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焰色,A操作规范、合理,能够达到实验目的,A正确;
B.干燥氯气时为使气体与浓硫酸充分接触,导气管应该是长进短出,B错误;
C.采用蒸馏方法分离沸点不同的互溶化合物酒精和水时,为充分冷凝各馏分,要采用逆流原理,冷凝水应该下进上出,C错误;
D.灼烧碳酸钙使其发生分解反应时,应该在坩埚中进行,而不能在蒸发皿中,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7.用10mL的溶液恰好可使相同体积的硫酸铁溶液、硫酸锌溶液和明矾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A.2:6:3 B.1:2:3 C.1:3:3 D.3:1:2
【答案】A
【分析】根据Ba2++SO42-=BaSO4↓,相同物质的量的Ba2+恰好可使相同体积的三种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由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确定硫酸盐的物质的量,体积相同的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详解】Ba2++SO42-=BaSO4↓,相同的Ba2+恰好可使相同体积的三种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则三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 ,硫酸铁、硫酸锌和明矾的物质的量比为 ,由于溶液的体积相同,所以溶液的浓度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三种硫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2∶6∶3;
答案选A。
8.设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6g所含电子数为
B.标准状况下,11.2L所含质子数为
C.标准状况下,11.2L氦气所含原子数为
D.标准状况下,22.4L中含有的氯原子数为
【答案】C
【详解】A. 1.6g的物质的量为0.1mol,1个含有10个电子,故1.6g所含电子数为,故A错误;
B. 标准状况下,11.2L为0.5mol,1个含有32个质子,故11.2L所含质子数为,故B错误;
C. 标准状况下,11.2L氦气为0.5mol,氦气为单原子分子,故所含原子数为,故C正确;
D. 标准状况下,为液体,无法计算22.4L的物质的量,故D错误;
故选C。
9.短周期元素A和B,其中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a,次外层电子数是b; B元素的原子M层电子数是(a- b),L层电子数是(a+b),则A、B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表示为
A.B3A2 B.AB2 C.A3B2 D.BA2
【答案】D
【详解】短周期元素A和B,其中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a,次外层电子数是b; B元素的原子M层电子数是(a- b),L层电子数是(a+b),则L层电子数为8,即a+b=8,元素A有两个电子层,则b=2,所以a=8-2=6,则A为氧元素;B元素的原子M层电子数是a-b=6-2=4,B为硅元素,A、B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SiO2,即BA2。
故答案为:D
10.对反应Al2O3+N2+3C=2AlN+3CO的叙述正确的是
A.Al2O3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B.CO是氧化产物
C.Al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D.N2发生了氧化反应
【答案】B
【详解】A.反应中N2的化合价从0降到了-3价,发生还原反应,N2是氧化剂,Al2O3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故A错误;
B.C元素化合价升高,C做还原剂,CO是氧化产物,故B正确;
C.AlN中氮的化合价为-3价,故C错误;
D.N元素化合价降低,N2发生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11.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编号
实验目的
操 作
A
取出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有机液体
先将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只烧杯,再将上层有机液体从下端管口放出
B
配制200 mL 1 mol·L-1 NaOH溶液
准确称取8.0 g NaOH固体,放入20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振荡摇匀
C
检验某工业纯碱中是否含有NaCl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硝酸,最后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D
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
A.A B.B C.C D.D
【答案】C
【分析】A.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应该从上口倒出;
B.溶解氢氧化钠固体应该在烧杯中进行,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
C.检验氯离子的方法,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白色沉淀生成,则一定含有氯化钠;
D.检验SO42-的方法为:加入盐酸后排除了干扰离子,再加入氯化钡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为硫酸钡,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详解】A.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上层液体应该从上口倒出,以便避免试剂污染,故A错误;
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溶解溶质应该选用烧杯,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氢氧化钠,故B错误;
C.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硝酸,最后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沉淀为氯化银沉淀,则原样品中含有NaCl,故C正确;
D. 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消失,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或Ag+等,不能说明一定含SO42-,故D错误。
故选C。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钠和铁一样,都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金属氯化物
B.液氯是氯气的水溶液,它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C.氯气跟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
D.氯水具有杀菌、漂白作用是因为氯水中含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
【答案】B
【详解】A.钠和铁一样,都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金属氯化物,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液氯是液态的氯气,氯气无漂白性,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B项错误,符合题意;
C.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跟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氯水具有杀菌、漂白作用是因为氯水中含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13.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中c(H+)=0.1 mol·L-1,c(Al3+)=0.4 mol·L-1,c()=0.8 mol·L-1,则c(K+)为
A.0.15 mol·L-1 B.0.2 mol·L-1 C.0.3 mol·L-1 D.0.4 mol·L-1
【答案】C
【详解】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中,c(H+)=0.1mol•L-1,c(Al3+)=0.4 mol•L-1,c( )=0.8 mol•L-1,由电荷守恒得,c(H+)+3c(Al3+)+ c(K+)=2c( ),则c(K+)= 2c()-c(H+)-3c(Al3+)= 0.3mol•L-1。
答案选C。
14.聚合硫酸铁[Fex(OH)y(SO4)z](铁元素化合价为+3)是一种高效的混凝剂,常用于净水,它的组成可以通过以下实验测定:①称取一定质量的聚合硫酸铁配成100.00 mL的溶液。②准确量取25.00 mL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干燥至恒重,得到白色固体6.99g。③准确量取25.00mL溶液,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干燥、灼烧至恒重,得到红棕色固体1.92g。该聚合硫酸铁组成中x∶y∶z的值为
A.6∶8∶5 B.4∶2∶5 C.1∶1∶2 D.6∶3∶5
【答案】B
【详解】由题意可知:25.00 mL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物质的量n(SO42-)==0.03mol;25.00mL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充分反应后得到氢氧化铁沉淀,再将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氧化铁、称重,得固体1.92g,说明氧化铁质量是1.92g,则铁离子物质的量n(Fe3+)==0.024mol;由此可得x/z=0.024/0.03=4/5,再根据电荷守恒可得3x=y+2z,共同确定x∶y∶z的值为4∶2∶5,答案B正确;
正确答案:B。
15.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优良供氧剂,白色固体,微溶于水,可用于鱼类养殖。已知:过氧化钙与水反应:2CaO2+2H2O=2Ca(OH)2+O2↑;过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2CaO2+4HCl=2CaCl2+2H2O+O2↑。现有一敞口在空气中的过氧化钙样品,通过下列实验,探究其中各成分及质量比。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步骤1:取固体样品15.9g溶于足量的稀盐酸中,得到气体A和溶液B;
步骤2:将气体A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有1.6g气体剩余;
步骤3:往溶液B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烘干得到20g沉淀。
A.样品中只含有CaO2、CaCO3
B.样品中m(CaO2):m(CaCO3):m(Ca(OH)2)=1.8:5:7.4
C.样品中只含有Ca(OH)2、CaCO3
D.样品中m(CaO2):m(CaCO3):m(Ca(OH)2)=7.2:5:3.7
【答案】D
【解析】将气体A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有1.6g气体剩余,由方程式2CaO2+4HCl=2CaCl2+2H2O+O2↑可得CaO2的质量为 =7.2g, 物质的量为0.1mol,往溶液B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烘干得到20g沉淀,n(Ca2+)==0.2mol,15.9g-7.2g=8.7g,其中n(Ca2+)=0.1mol,为CaCO3、Ca(OH)2的混合物,m(CaCO3)+m(Ca(OH)2)=8.7g,,解得m(CaCO3)=5g,m(Ca(OH)2)=3.7g。
【详解】由分析可知,样品中含有CaO2、CaCO3、Ca(OH)2三种物质,样品中m(CaO2):m(CaCO3):m(Ca(OH)2)=7.2:5:3.7,故D正确。
二、填空题
16.根据信息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三氧化二铬(,碱性氧化物)溶于硫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经溶液吸收后,生成两种酸式盐,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3)与KOH反应,可以生成两种盐,则是___________元酸,生成的正盐的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
(2)
(3) 二
【详解】(1)三氧化二铬(,碱性氧化物)溶于硫酸生成硫酸铬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经溶液吸收后,生成两种酸式盐硫氢酸钾和碳酸氢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与KOH反应,可以生成两种盐K2HPO3和KH2PO3,则是二元酸,生成的正盐为K2HP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完成下列有关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1)等质量的和,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等物质的量的和,质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含原子数目相等的和,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比___________。
(2)S燃烧时有生成,其原理为:,若转移个电子,则生成的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
(3)臭氧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实验室可将氧气通过高压放电管来制取臭氧:。
①若在上述反应中有30%的氧气转化为臭氧,所得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②将8L氧气通过放电管后,恢复到原状况,得到气体6.5L,其中臭氧为___________L。
③实验室将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896mL(标准状况)通入盛有20.0g铜粉的反应器中,充分加热后(气态全部参加反应,粉末质量变为21.6g,则原混合气体中臭氧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
【答案】(1) 16:17 1:1 5:4
(2)1mol
(3) 3.0 50%
【详解】(1)假设二者的质量为mg,根据n=可得n(NH3)=;n(CH4)=,,由N=nNA可知N(NH3):N(CH4)=n(NH3):n(CH4)=16:17;
NH3、CH4分子中的质子数都是10个,则等物质的量的NH3和CH4质子数之比为1:1;
NH3、CH4分子中的原子数分别是4、5个,若二者含有的原子数相等,则二者分子数的比是N(NH3):N(CH4)=:=5:4,根据N=nNA可知n(NH3):n(CH4)= 5:4,结合V=nVm可知在相同外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故V(NH3):V(CH4)= 5:4;
(2)若转移个电子的物质的量为,而由反应可知,生成的的物质的量为1mol,转移电子为4mol,故转移4mol电子时,生成的物质的量为1mol;
(3)①设原有O21mol,发生反应的O2为1mol×30%=0.3mol。由反应3O2 2O3知:生成的O3为0.2mol,故反应后所得气体为0.2molO3和O2为(1-0.3)mol=0.7mol,M==35.6g/mol;
②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少△V=8L-6.5L=1.5L,根据方程式可知:每反应减小1体积,反应产生2体积的O3。现在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少1.5L,则反应产生O3体积是3.0L;
③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网,Cu变为CuO,增加质量21.6g-20.0g=1.6g为O元素的质量,则混合气体中含O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1mol,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n= =0.04mol,假设其中含有O2、O3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y,则2x+3y=0.1 mol, x+y=0.04 mol,解得x=y=0.02 mol,所以混合气体中O3的体积分数为: 100%=50%。
18.现有下列物质:①晶体,②石墨,③无水酒精,④小苏打,⑤硫酸氢钾固体,⑥熔融的硝酸钾,⑦氨气,⑧稀硝酸,⑨醋酸。
(1)按物质的分类方法,填写表格的空白处(填序号):
分类标准
能导电的物质
电解质
非电解质
属于该类的物质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小苏打___________;
硫酸氢钾___________。
【答案】(1) ②⑥⑧ ①④⑤⑥⑨ ③⑦
(2)
【详解】(1)①Na2CO3·10H2O晶体不能导电,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是电解质;
②石墨能导电,是C元素的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③无水酒精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
④小苏打是NaHCO3,不能导电,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是电解质;
⑤硫酸氢钾固体不能导电,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是电解质;
⑥熔融的硝酸钾能导电,硝酸钾是强电解质;
⑦氨气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
⑧稀硝酸能导电,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⑨醋酸不能导电,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是电解质;
故能导电的物质有②⑥⑧;属于电解质的有①④⑤⑥⑨;属于非电解质的有③⑦。
(2)小苏打是NaHCO3,是强电解质,其电离方程式为;硫酸氢钾是强电解质,其电离方程式为。
三、实验题
19.实验室用63%的浓HNO3(其密度为1.4 g·mL-1)配制240 mL 0.50 mol·L-1稀HNO3,若实验仪器有:A.10 mL量筒 B.50 mL量筒 C.托盘天平 D.玻璃棒 E.100 mL容量瓶 F.250 mL容量瓶 G.500 mL容量瓶 H.胶头滴管 I.200 mL烧杯
(1)此浓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mol·L-1。
(2)需要63%的浓硝酸_______mL,应选用_______(填仪器的字母编号)量取。
(3)实验时还需选用的仪器有 D、I、 _______(填序号)。
(4)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会使配制的稀硝酸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量取浓硝酸的量筒用蒸馏水洗涤2~3次,并把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②容量瓶使用时未干燥
③溶解后未经冷却就移液
④移液时不小心有少量液体洒到瓶外
⑤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补至刻度线
【答案】(1)14.0
(2) 8.9 A
(3)F、H
(4)①③
【详解】(1)浓硫酸物质的量浓度c===14.0mol/L;
(2)由于无240mL容量瓶,故应选用250mL容量瓶,配制出250mL溶液,设需要的浓硝酸的体积为VmL,根据溶液稀释定律c浓V浓=c稀V稀:14.0mol/L×VmL=250mL×0.50mol/L,解得V=8.9mL;根据“大而近”的原则,根据需要量取的浓硝酸的体积为8.9mL,故应选择10mL量筒,答案为A;
(3)根据配制步骤是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可知所需的仪器有10mL量筒、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故还需要的仪器有25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故答案为F、H;
(4)①量取浓硝酸的量筒用蒸馏水洗涤2-3次,并把洗涤液转入容量瓶,会导致溶质的量偏多,则浓度偏高,故①符合题意;
②容量瓶使用时未干燥,对浓度无影响,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溶解后未经冷却就移液,则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高,故③符合题意;
④定容时不小心有少量蒸馏水滴到瓶外,会导致溶质的损失,则浓度偏低,故④不符合题意;
⑤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是正常的,再加蒸馏水补至刻度线会导致浓度偏低,故⑤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①③。
四、工业流程题
20.ClO2气体是一种优良的消毒剂,常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已知:NaClO2饱和溶液在低于38℃时析出NaClO2•3H2O,高于38℃时析出NaClO2。
(1)工业上常将ClO2制备成NaClO2固体以便运输和贮存,流程如下:
①吸收器中,H2O2的作用是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②在吸收器反应时应控制温度低于5℃的原因是:____。
③操作a:55℃蒸发至有大量晶体析出、____、用介于38℃~60℃的温水洗涤、低于60℃干燥,得到NaClO2固体。
(2)将ClO2溶于水得到溶液,为测定其浓度,进行以下实验操作:
步骤1:取待测ClO2溶液20.00mL于锥形瓶中;
步骤2:用稀H2SO4调节溶液p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Ⅰ卷两部分,作Ⅱ卷时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 N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实验题,工业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