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学程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22-2023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程考试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表格中各项分类都正确的一组是
纯净物
混合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
A
生理盐水
胆矾
液态
蔗糖
B
生石灰
海水
铜
乙醇
C
胆矾
生铁
D
氢氧化钠
空气
溶液
食醋
A.A B.B C.C D.D
【答案】C
【分析】纯净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详解】A.生理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为混合物,明矾为硫酸铝钾晶体为纯净物,液态电离能导电属于电解质,蔗糖不能电离为非电解质,故A错误;
B.铜为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
C.胆矾是一种物质组成为纯净物,生铁为不同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于电解质,二氧化碳不能电离为非电解质,故C正确;
D.氢氧化钠为纯净物,空气是不同物质组成为混合物,硫酸钠溶液为电解质溶液不是电解质,食醋是电解质溶液,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2.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A.根据SiO2是酸性氧化物,判断其可与NaOH溶液反应
B.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C.根据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
D.根据酸分子中H原子个数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答案】A
【详解】A.酸性氧化物是指能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所以可根据SiO2是酸性氧化物,判断其可与NaOH溶液反应,故A正确;
B.碱性氧化物指能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如过氧化钠,故B错误;
C.分散系根据粒子直径大小可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而不是丁达尔现象,故C错误;
D.一元酸、二元酸是根据酸分子中能电离出的H离子个数区分的,而不是含有的H原子个数,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3.为了实现下列各变化,需加入还原剂的是
A.KClO3→O2 B.NH→NH3 C.Fe→FeCl3 D.CO2→CO
【答案】D
【详解】A .KClO3自身分解可生成O2,无需加入还原剂,故A错误;
B.NH转化为NH3无化合价变化,不需还原剂,故B错误;
C.Fe转化为FeCl3,化合价升高,Fe为还原剂,需加入氧化剂,故C错误;
D.CO2转化为CO过程中碳元素化合价降低,为氧化剂,需加入还原剂,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4.已知反应:①,②,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B.①中KCl是氧化产物,KBr发生还原反应
C.③中氧化剂与参加反应得到电子的比为1:2
D.反应②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个数之比为1∶6
【答案】A
【分析】①中,Cl2氧化KBr,氧化性Cl2大于Br2;②,KClO3氧化HCl,氧化性KClO3大于Cl2;③,KBrO3氧化Cl2,氧化性KBrO3大于KClO3,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据分析可知,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故A正确;
B.反应①中Cl元素从0价变为-1价,KCl是还原产物,KBr发生氧化反应,故B错误;
C.反应③中KBrO3为氧化剂,参加反应得到电子数为10,所以氧化剂与参加反应得到电子的比为1:5;故C错误;
D.反应②中氧化剂为KClO3,还原剂为HCl,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个数之比为1∶5,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5.下列各组都为两种化合物溶于水时电离出的离子:①Na+、OH-、SO,②H+、Cl-、SO,③Na+、K+、OH-,④Na+、K+、NO,其中按照仅由酸、碱、盐依次电离的是
A.②③④ B.②①④ C.②③① D.②①③
【答案】A
【详解】①Na+不可能是酸电离产生的,酸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应全部为H+,Na+应该为碱或盐电离产生的;②因阳离子全部为H+,可理解为盐酸和硫酸两种物质溶于水时电离出的离子;③Na+、K+不可能是酸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因阴离子只有OH-,应为两种碱;④Na+、K+、NO溶液中无H+,不会是酸电离产生的,因有金属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则为盐电离产生的离子。按照仅有酸、碱、盐依次电离的是②③④,故选A。
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向一定体积的Ba(OH)2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硫酸,并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该小组的同学关于如图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生成的BaSO4不是电解质
B.B处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BC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是由于过量的H2SO4电离出的离子导电
D.a时刻Ba(OH)2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中和
【答案】A
【分析】Ba(OH)2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硫酸钡虽是强电解质,但由于溶解度较低,电离出的离子很少,导电能力较低;
【详解】A.向一定体积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生成硫酸钡和水,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是因为生成BaSO4的溶解度较低,电离出的离子比较少,而BaSO4是电解质,故A错误;
B.导电能力越强,离子浓度越大,B处的导电能力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B正确;
C.BC段过量的硫酸电离产生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导致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变大,导电能力增强,C正确;
D.a时刻导电能力最弱,说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离子浓度最小,所以a时刻Ba(OH)2溶
液中与稀硫酸恰好完全中和,D正确;
故选A。
7.黑火药是由硫黄粉、硝酸钾和木炭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时的反应是:,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A.C B.C和S C. D.S和
【答案】D
【详解】黑火药爆炸时的反应是:,该反应中S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C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4价、N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0价,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所以C是还原剂,S和硝酸钾是氧化剂;
故答案选D。
8.自然界存在NaIO3,可利用NaIO3与NaHSO3溶液来制取单质碘。反应分两步进行:I+3HS=I-+3S+3H+;I+5I-+6H+=3I2+3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aIO3是氧化剂,HS是还原剂
B.生产中可得到副产物H2SO4和Na2SO4
C.I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HS的还原性比I-弱
【答案】D
【详解】A.从反应中看出I中碘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故NaIO3是氧化剂,HS是还原剂,故A正确;
B.2I+5HS= I2+5S+ H2O+3H+;所以可得到副产物H2SO4和Na2SO4,故B正确;
C.从第二个反应中看出I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故C正确;
D.在第一个反应中HS是还原剂,I-是还原产物,HS的还原性比I-强,故D错误;
选D。
9.如图所示的微观变化与下列反应及反应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每个小球代表一个原子
A.2CO+O22CO2 化合反应
B.2HI+Cl2=2HCl+I2置换反应
C.2H2O2H2↑+O2↑ 分解反应
D.2HCl+CuO=CuCl2+H2O 复分解反应
【答案】B
【分析】由题息,认真观察题目中的微观模拟图,前后认真对比,则可知此反应为: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以此来解析;
【详解】A.2CO+O22CO2此反应不符合“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的特点,A错误;
B.2HI+Cl2=2HCl+I2此反应符合“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的置换反应特点,B正确;
C.2H2O2H2↑+O2↑此反应不符合符合“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的特点,C错误;
D.2HCl+CuO=CuCl2+H2O此反应不符合“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的特点,D错误;
故选B。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B.用稀盐酸除水垢中的氢氧化镁:
C.用碳酸氢钠作为抗酸药中和胃酸:
D.向NaH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刚好沉淀完全:Ba2+++2H++2OH-=BaSO4↓+2H2O
【答案】B
【详解】A.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A错误;
B.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盐和水,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正确;
C.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能和碳酸氢钠反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
D.向NaH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刚好沉淀完全时,NaHSO4和Ba(O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离子方程式为:,故D错误;
故答案:B。
11.下列各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和盐酸;和
B.和;和
C.和;和
D.(过量)和;(过量)和
【答案】C
【详解】A.盐酸是强酸,能写成离子形式,而醋酸是弱酸,只能写成分子形式,所以两反应不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故A不选;
B.和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SO+Ba2+=BaSO4↓;和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Cu2++2OH-+SO+Ba2+=BaSO4↓+Cu(OH)2↓,故B不选;
C.在水中完全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相当于一元强酸,和的反应与HCl和的反应都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HCO+H+═CO2↑+H2O,故C选;
D. (过量)和生成碳酸钙、碳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2OH-+2HCO+Ca2+=CaCO3↓+CO+2H2O,(过量)和反应生成碳酸钙、氢氧化钠和水,离子方程式:OH-+HCO+Ca2+=CaCO3↓+H2O,故D不选;
故选C。
12.下列物质中,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是( )
A.铜丝 B.熔融的MgCl2 C.NaCl溶液 D.蔗糖
【答案】B
【详解】A.铜丝能导电,Cu是金属单质,不属于化合物,因此不是电解质,A不符合题意;
B.熔融的MgCl2能够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Mg2+、Cl-,可以导电,该物质是化合物,属于电解质,B符合题意;
C.NaCl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Na+、Cl-,但该物质属于混合物,不是电解质,C错误;
D.蔗糖是化合物,无论是在水溶液中还是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因此该物质属于非电解质,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3.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不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存在电子转移
B.溶液与胶体: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
C.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化合物本身是否能导电
D.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否仅含有一种物质
【答案】C
【详解】A.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故A正确;
B.溶液中粒子直径<1nm、胶体中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溶液与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不同,故B正确;
C.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是否能导电,把化合物分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故C错误;
D.纯净物仅含有一种物质,混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故D正确;
选C。
14.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B.
C.
D.
【答案】C
【详解】A.A为无单质参与的分解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不满足题意;
B.B为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不满足题意;
C.C不属于四大反应类型,但Cu元素、Fe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满足题意;
D.D为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不满足题意。
答案选C。
15.下列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透明的溶液中:Cu2+、K+、SO、NO
B.使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Na+、K+、SO、CO
C.BaCl2溶液中:K+、OH-、SO、Cl-
D.pH=1的溶液中:Na+、K+、CO、NO
【答案】B
【详解】A.Cu2+在水溶液中显蓝色,A不符合题意;
B.使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氧根离子,Na+、K+、SO、CO在此条件下可大量共存,B符合题意;
C.BaCl2溶液中存在大量钡离子和氯离子,其中钡离子可与硫酸根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沉淀,两者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
D.pH=1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可发生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两者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已知有下列三个反应:①3Cl2+2FeI2=2FeCl3+2I2、②2Fe2++Br2=2Fe3++2Br-、③Co2O3+6HCl=2CoCl2+Cl2↑+3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③中的氧化产物分别是I2、Fe3+、CoCl2
B.根据以上方程式可以得到氧化性:Co2O3>Cl2>Fe3+
C.可以推理得到:Cl2+FeBr2=FeCl2+Br2
D.在反应③中有2个Cl2生成,则被还原的HCl为2个
【答案】B
【详解】A.三个反应:①3Cl2+2FeI2=2FeCl3+2I2、②2Fe2++Br2=2Fe3++2Br-、③Co2O3+6HCl=2CoCl2+Cl2↑+3H2O,化合价升高后元素所在的产物是I2、Fe3+、Cl2,它们是氧化产物,故A错误;
B.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在反应①中,Cl2>Fe3+,在反应③中,Co2O3>Cl2,所以氧化性顺序是:Co2O3>Cl2>Fe3+,故B正确;
C.根据反应②可知亚铁离子的还原性强于溴离子,Cl2和FeBr2反应时,氯气先氧化亚铁离子,后氧化溴离子,所以不能得到Cl2+FeBr2=FeCl2+Br2,故C错误;
D.在反应③中当1molCo2O3参加反应时,生成1molCl2,有6mol的盐酸参加反应,其中2molHCl被氧化体现还原性,则在反应③中有2个Cl2生成,则被氧化的HCl为4个,故D错误;
故选B。
17.已知四种物质的氧化能力W2>Z2>X2>Y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还原性:Y->Z->W-
B.2NaW + Y2=2NaY + W2可以发生
C.Z2与X-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D.W2通入NaX和NaY的混合溶液中:W2先氧化Y-
【答案】B
【详解】A.因为氧化能力是W2>Z2>X2>Y2,所以还原性:Y->Z->W-,故A正确;
B.因为氧化性W2>Y2,所以Y2不能置换出W2,即反应2NaW+Y2=2NaY+W2不能发生,故B错误;
C.因为Z2>X2,所以Z2能置换出X2,则Z2与X-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正确;
D.因为氧化能力是W2>Z2>X2>Y2,所以还原性:Y->X->Z->W-,则W2通入到NaX和NaY的混合溶液中:W2优先氧化Y-,故D正确;
故选B。
18.反应①②分别是从海藻灰和某种矿石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
①2NaI+MnO2+3H2SO4=2NaHSO4+MnSO4+2H2O+I2;
②2NaIO3+5NaHSO3=2Na2SO4+3NaHSO4+H2O+I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反应中硫元素均被氧化
B.碘元素在反应①中被氧化,在反应②中被还原
C.氧化性:MnO2>>>I2
D.反应①②中生成等量的I2时,转移电子数之比为2∶5
【答案】B
【详解】A.反应①中S既没有被氧化也没有被还原,反应②中S被氧化,A错误;
B.反应①中I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反应②中I化合价降低、被还原,B正确;
C.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反应①可知氧化剂为:MnO2,氧化产物为:I2,所以氧化性:MnO2>I2,同理可知反应②中,氧化性:>,无法得出上述氧化性强弱顺序,C错误;
D.反应①中生成1mol I2转移2mol电子,反应②中生长1mol I2转移10mol电子,转移电子数之比为1:5,D错误;
故选B。
19.已知:;②;③。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某溶液中含有、、,要氧化而不氧化和,可以通入
B.还原性:
C.向酸性溶液中加入足量的,可以观察到溶液紫红色消失
D.反应不能发生
【答案】A
【详解】A.由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是氧化剂>氧化产物可知,反应①中氧化性为;反应②中氧化性为,反应③中氧化性为,则氧化性强弱顺序为。故要氧化而不氧化和,可以加入,故A错误;
B.由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性是还原剂>还原产物,综合反应①②③可知还原性:,故B正确;
C.由于氧化性强弱顺序为。向酸性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紫红色的氧化后变为,可以观察到溶液紫红色消失,故C正确;
D.的氧化性大于的氧化性,能氧化,所以不能生成,则反应不能发生,故D正确;
故选A。
二、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20.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中的几种,对其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1)取少量溶液,用pH试纸测得溶液呈强碱性。
(2)另取少量溶液,加入足量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3)向(2)所得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生成。
(4)将(3)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下列对该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 B.一定含有、
C.可能含有、、 D.原溶液中有离子
【答案】A
【分析】无色溶液中一定不含Cu2+;由(1)可知,溶液显强碱性,则含OH−;由(2)、(3)可知,白色沉淀为硫酸钡、碳酸钡,则一定含、,则原溶液中不含Ba2+;由(4)可知,白色沉淀为AgCl,但(3)中加盐酸引入氯离子,则不能确定原溶液是否含Cl−,且电荷守恒可知一定含K+,以此来解答。
【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含K+、、、OH−,一定不含Ag+、Ba2+、Cu2+,不能确定是否含Cl−,选项A正确,
故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离子的检验,为高频考点,把握离子之间的反应、离子共存、电荷守恒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氯离子不能确定,题目难度不大。
21.A、B、C、D四种可溶性盐,其阳离子分别是Na+、Ba2+、Cu2+、Ag+中的某种,阴离子分别是Cl-、、、中的某一种。现做以下实验:
①将四种盐各取少量,分别溶于盛有5 mL蒸馏水的4支试管中,只有B盐溶液呈蓝色。
②分别向4支试管中加入2 mL稀盐酸,发现A盐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C盐溶液中有较多气泡产生,而D盐溶液无明显现象。
(1)根据上述实验事实,推断这四种盐的化学式分别为: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
(2)对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A+D→:___________。
②B +D→:___________。
③C+HCl+气体→:___________。
【答案】(1) AgNO3 CuSO4 Na2CO3 BaCl2
(2) Ag++Cl-=AgCl↓ +Ba2+=BaSO4↓ +2H+=CO2↑+H2O
【分析】只有B盐的溶液呈蓝色,说明B盐中含有Cu2+;分别向4支试管中加入2mL稀盐酸,发现A盐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A盐中含有Ag+;C盐溶液中有较多气泡产生,说明C盐中含有;又A、B、C、D四种盐均为可溶性盐,故A盐为AgNO3;C盐为Na2CO3,B盐为CuSO4;D盐为BaCl2。
【详解】(1)由分析可知A盐为AgNO3;B盐为CuSO4,C盐为Na2CO3;D盐为BaCl2。
(2)①结合分写可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①A+D→:Ag++Cl-=AgCl↓;
②B+D→:+Ba2+=BaSO4↓;
③C+HCl→气体:+2H+=CO2↑+H2O。
三、填空题
22.有下列物质:①NaCl固体 ②盐酸 ③溶液 ④铜 ⑤二氧化碳气体 ⑥硫酸氢钾固体 ⑦乙醇() ⑧液态硫酸 ⑨熔融态 ⑩液态。请回答下列问题(用序号):
(1)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
(2)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物质是_______;
(3)是一种酸式盐,可用作清洁剂、防腐剂等。
①溶于水时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
②少量与溶液混合,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③写出澄清石灰水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答案】(1) ①⑥⑧⑨ ⑤⑦⑩
(2)②③④⑨
(3)
【解析】(1)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上述物质中,②盐酸、③Ba(OH)2溶液属于混合物,④铜属于单质,均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①NaCl固体、⑥硫酸氢钾固体、⑧液态硫酸、⑨熔融态BaSO4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自身均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①⑥⑧⑨属于电解质;⑤二氧化碳气体⑩液态SO3在水溶液中虽能导电,但不能自身电离,在熔融状态下也不能导电,⑦乙醇(C2H5OH)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所以⑤⑦⑩属于非电解质。
(2)
若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或电子等带电微粒则可导电,②盐酸、③Ba(OH)2溶液、⑨熔融态BaSO4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④铜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所以在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物质是②③④⑨。
(3)
①NaHSO4溶于水后会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所以其电离方程式为:;
②少量NaHSO4与Ba(OH)2溶液混合,假设NaHSO4为1mol,则生成1mol水和1mol硫酸钡,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③澄清石灰水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离子方程式为。
23.甘肃马家窑遗址(今临洮县)出土的青铜刀,是我国最早冶炼的青铜器,由于时间久远,其表面有一层“绿锈”,“绿锈”俗称“铜绿”,是铜和空气中的水蒸气、CO2、O2作用产生的,其化学式为Cu2(OH)2CO3,“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CO2和H2O。
(1)CO2属于_______氧化物。(填“酸性”或“碱性”)
(2)从物质分类标准看,“铜绿”属于哪类物质_______。(填选项)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3)铜器表面有时会生成“铜绿”,这层“铜绿”可用化学方法除去,写出盐酸去除“铜绿”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古代人们高温灼烧孔雀石[Cu(OH)2·CuCO3]和木炭的混合物得到一种紫红色的金属铜,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uO+C2Cu+CO2↑,该反应属于_______。
A.化合反应 B.复分解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 D.离子反应
(5)现代工业以黄铜矿为原料,在炼铜的过程中发生了多个反应,其中有如下两个反应:反应I:2Cu2S+3O22Cu2O +2SO2 ,反应II:Cu2S+2Cu2O6Cu+S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反应I中,氧化产物是_______,用单线桥标出反应I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
②反应 II 中,Cu2O的作用是_______。(填“氧化剂”“还原剂”或“氧化剂和还原剂”)
【答案】(1)酸性
(2)C
(3)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4)C
(5) SO2 氧化剂
【详解】(1)CO2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2属于酸性氧化物;
(2)从物质分类标准看, “铜绿”Cu2(OH)2CO3含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属于盐,选C;
(3)盐酸和Cu2(OH)2CO3反应生成氯化铜、C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4)2CuO+C2Cu+CO2↑,Cu元素、C元素化合价改变,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选C。
(5)①2Cu2S+3O22Cu2O +2SO2反应中,S元素化合价升由-2价升高为+4价,O元素化合价由0降低为-2,氧化产物是SO2,用单线桥标出反应I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②Cu2S+2Cu2O6Cu+SO2↑反应中,Cu2O中Cu元素化合价降低,Cu2O的作用是氧化剂。
四、实验题
24.A、B、C、D、E五瓶透明溶液分别是Na2CO3溶液、BaCl2溶液、HCl溶液、NaHSO4溶液、AgNO3溶液中的一种。已知:①A与D反应有气体生成,②A与E反应有沉淀生成,③B与E反应有沉淀生成,④B与C反应有沉淀生成,⑤C与D反应有气体生成,⑥在②和③的反应中生成的沉淀是同一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B与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A与D反应产生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向一定量的Ba(HCO3)2溶液中逐滴加入C溶液,直至不再生成沉淀,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沉淀完全后,继续滴加C溶液,此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向C溶液中加入Zn粒,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 Ba2++=BaCO3↓ 2H++=H2O+CO2↑
(2) Ba2+++H++=BaSO4↓+ H2O+CO2↑ +H+=H2O+CO2↑
(3)Zn+2H+=Zn2++H2↑
【分析】A、B、C、D、E五瓶透明溶液分别是Na2CO3溶液、BaCl2溶液、HCl溶液、NaHSO4溶液、AgNO3溶液中的一种。已知:①A与D反应有气体生成,⑤C与D反应有气体生成,则D是Na2CO3溶液,A、C分别是HCl溶液、NaHSO4溶液中的一种;②A与E反应有沉淀生成,③B与E反应有沉淀生成,⑥在②和③的反应中生成的沉淀是同一种物质,结合物质组成,可知A是HCl溶液,B是BaCl2溶液,E是AgNO3溶液,该沉淀是AgCl;则C是NaHSO4溶液;④B与C反应有沉淀生成,该沉淀是BaSO4,然后根据问题分析解答。
(1)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HCl溶液,B是BaCl2溶液,C是NaHSO4溶液,D是Na2CO3溶液,E是AgNO3溶液。
B与D发生反应就是B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BaCO3沉淀和NaCl,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BaCO3↓;
A与D反应有气体生成就是HCl溶液与Na2CO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NaCl、H2O、C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H2O+CO2↑;
(2)
C是NaHSO4溶液,向一定量的Ba(HCO3)2溶液中逐滴加入C溶液,反应直至不再生成沉淀,此时二者反应的物质的量的比是1:1,反应产生BaSO4沉淀、NaHCO3、H2O、CO2,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H++=BaSO4↓+ H2O+CO2↑;
沉淀完全后,继续滴加C溶液,此时溶液中的NaHCO3与NaHSO4溶液发生反应产生Na2SO4、H2O、C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H2O+CO2↑;
(3)
C是NaHSO4溶液,该物质是强酸的酸式盐,电离产生H+,起一元强酸的作用,能够与比较活泼的金属Zn发生反应,二者反应产生ZnSO4、Na2SO4、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H+=Zn2++H2↑。
五、原理综合题
25.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学习,为我们研究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提供了新的视角。已知: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
(1)下列粒子中,只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
① ② ③ ④S ⑤ ⑥ ⑦Mg
(2)吸入人体内的氧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它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生命杀手”,服用含硒元素(Se)的化合物亚硒酸钠(),能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由此推断的作用是_______(氧化剂或还原剂)。
(3)已知反应:
①
②
③(未配平)
反应①中若有6个HCl参与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对于反应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反应①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
B.结合反应②③,若将通入含有淀粉的KI溶液中,可能会观察到先变蓝后褪色
C.还原性由强到弱顺序:
D.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
(4)反应①是制取的方法,除此之外反应也常用来制备,被氧化的HCl和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
【答案】(1)①⑦
(2)还原剂
(3) 2.5NA BD
(4)5:8
【解析】(1)
处于元素最低价的微粒只具有还原性,则只有①⑦符合;
故答案为①⑦;
(2)
亚硒酸钠()能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可知S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作还原剂;
故答案为还原剂;
(3)
①反应① 中6molHCl参加反应转移5mol电子,反应①中若有3mol盐酸参与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反应③中I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为+5、Cl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为−1价,由电子守恒可知③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则结合反应②③,若将Cl2通入含有淀粉的KI溶液中,可能会观察到先变蓝后褪色,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KClO3>Cl2>I2;还原性由强到弱顺序:I−>Cl−;
故答案为2.5NA,BD;
(4)
中,1molMn得到电子与10molCl失去电子相等,则16molHCl参加反应时只有10molHCl作还原剂,被氧化的HCl和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之比为10mol:16mol=5:8;
故答案为5:8。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学程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学程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填空题,实验题,原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