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小石潭记》3课时课件+教案+导学案+同步检测+素材 课件 45 次下载
- 11《核舟记》2课时课件+教案+导学案+同步检测+素材 课件 38 次下载
- 写作《学写读后感》(第1课时)课件+教案 课件 37 次下载
- 写作《学写读后感》(第2课时)课件+教案 课件 33 次下载
- 名著导读:《傅雷家书》3课时课件+教案+素材+检测卷(原卷+答案版) 课件 31 次下载
12《诗经》二首 2课时课件+教案+导学案+同步检测+素材
展开《诗经》二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 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节的节奏特点。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4.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学习重点、难点:
1、在诵读中体会这首古诗的内涵。
2、兴的表现手法。
学法指导:
- 读。注意难读字的音,反复朗读,读出诗的韵律,读出诗的情感。
- 背。关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 写。看清字的写法。
- 释。注意文下注释,查阅工具书,先口译,后改写。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了解 《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成《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诗经》的“六义”:《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陈述)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起兴)
《诗经》的 诗体格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时而重章叠句,反复咏唱。其语言生动传神。
二、预习任务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关雎》的内容。
2.《关雎》中的这位男子,在追慕女子的过程中,感情经历了哪些变化?
3.《蒹葭》中哪一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着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
4.诗歌中哪一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有什么作用?
三、预习检测
1.文学常识填空。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_____篇,也称“_______”,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表现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三种。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关雎( ) 窈窕( ) 好逑( ) 寤寐( ) 荇菜( ) 芼之( )
未晞( ) 水中坻( ) 溯洄( ) 蒹葭() 水之涘( ) 水中沚(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在河之洲 洲:___________ (2)窈窕淑女 窈窕:_____________
(3)君子好逑 逑:___________ (4)左右流之 流:_______________
(5)寤寐求之 寤寐:_________ (6)寤寐思服 服:_______________
(7)悠哉悠哉 悠: __________ (8)蒹葭苍苍 苍苍:_____________
(9)溯洄从之 溯洄:___________ (10)道阻且长 阻:______________
(11)白露未晞 晞:_____________ (12)道阻且跻 跻:_____________
(13)道阻且右 右:_____________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5.《蒹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课中导读】
第一课时 学习《关雎》
一、朗读课文
1.听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自读课文。
一读,正字音,认准字形:
雎(jū) 鸠(jiū) 窈窕(yǎo tiǎo) 逑(qiú) 荇(xìng) 寤寐(wù mèi) 芼(mào)
二读,注意停顿。
三读,读注释,并归纳基础知识。
(1)重点实词。
关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洲:________________ 窈窕: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逑:_____________ 寤寐:____________ 芼:____________
(2)词类活用。
①琴瑟友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钟鼓乐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今异义。
左右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疏通文意
结合注释,口译全诗。
三、整体感知
1.概括每节内容。(文中标记)
2.全诗共5个小节,层次结构是怎样的?(文中标记)
3.这首诗讲了一 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口述)
4.能统领全诗对全诗起关键作用的词句是什么?能突出主旨,是全篇中心的一个字是哪个字?
四、品读全诗
1.君子追求的对象如何?
外貌:____________;心地:_____;行为: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歌为我们描写了些什么样的景物?(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的人物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的效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诗中主人公的感情变化。
4.结合诗句具体说说《关雎》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从诗中的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可以看出,君子初见淑女时,心中充满着____________的情感,
(2)从诗中的“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可以看出,君子追求淑女时,特别是“求之不得”时,内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3)从诗中的“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可以看出,睡梦中、向往中,出现了和淑女相亲相爱的愉悦情景,此时此刻,君子的内心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4)全诗表达的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爱情。
五、探究写法
1.托物起兴。
2.重章叠句。
3.均为四言。
六、随堂检测
1.本诗以 _________ 、________ 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
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
3.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_______________,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______________。
5.诗中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联绵字,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请举出一些例子。
6.诗中用了起兴的写法,写雎鸠鸟的鸣叫象征了什么?
7.“之”字的用法。
在河之洲__________ 左右流之___________ 寤寐求之_____________ 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学习《蒹葭》
一、复习旧知
《诗经》是我国第__部_____ 总集,是一部________的诗歌总集,收入自_____ 初年至______ 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______篇,又取其整数称 ___________。先秦为_______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____________并沿用至今。
二、预习检查
检查字词,给下列字词注音。
蒹葭 伊人 溯洄 萋萋 晞 湄 跻 坻 涘 沚
三、听读、朗读课文
四、疏通文意
1.结合注释,用诗句译诗句。(写一写)
2.请同学们想象那美好的景致,并加以描绘。(说一说)
五、整体感知
1.概括总结一下诗歌内容?
概括每章内容。(记一记)
六、品读全诗
1.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哪个时间段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2、在一般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呢?这首诗歌也是如此吗?
3.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4.从这些景物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请同学们把你在脑海中形成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5.在这样清冷孤寂凄美的氛围中,请结合诗句体会一下主人公追寻伊人时的心情,并作简要分析。
①匆忙而连续的动作中,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________________
②“宛”字,好像 仿佛之意。追寻而不得时心情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只剩一人伫立水边时感受怎样?___________________
- 对于主人公来说惊喜只是暂时的,失望怅惘痛苦却是绵长的,那萧瑟的秋境正是主人公这种心绪的外化,这叫什么写法?
7.让主人公魂牵梦绕的伊人有什么样的魅力呢?此时我们脑海中一定已有了伊人的形象是怎样的?作者有没有直接描写伊人?那我们却感觉到了她的美,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8.你感觉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怎么知道的?
9.从抒情主人公身上你领悟到了什么?
10.因为诗的朦胧,丰富了诗的内容,想一想:诗中主人公苦苦追寻的那个美丽的、朦胧的、若有若无的伊人是否有更深一层的含义?
七、深入探究
(一)《蒹葭》的结构如何?______________
全诗共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后六句写人。
写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人萧瑟冷落之感,既有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又有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
写人的句子:每章三四句,写心上人_________________,表现主人公的惆怅之情。每章____________,写道路的险阻,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怅惘情怀。
(二)写作特色
1、朦胧美。
(1)主题朦胧。(你认为写哪一个主题?)
(2)意境朦胧。
景色:秋晨雾霭、烟水迷离。“伊人”身份不确定,若隐若现,可望不可即。主人公的追寻如梦如幻、如醉如痴。情景交融,相辅相成。
2、含蓄美。
(1)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主人公是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她)左右求索、不断寻找的行动。主人公追求恋人的热烈感情、焦急心绪,以及那种痴迷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等,都是通过这寻求的行动、左寻右找的连续匆忙过程,形象而又含蓄地表现出来。
(2)作品虽未着意刻画双方的形象,但却通过主人公追求行动所显示出来的感情指向,十分含蓄地勾画了施受双方的形象特征。
伊人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
主人公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音乐美。
(1)重章叠句,一意化为三叠。三章句式结构,诗意既相似,又有发展,表达感情更深刻,一唱三叹,极具感染力。
(2)每章用韵,具有音韵美。
第一章压_______韵,第二章压____韵,第三章压_____韵。
小结:描写艺术形象:
一、蒹葭、霜露、秋水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法-----_______________
二、在水中央的伊人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法-----_______________
三、上下追寻的青年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法-----________________
八、比较二首诗
比较《关雎》与《蒹葭》有什么不同?
1、内容上:
2、表现手法上:
九、随堂检测
1.本诗选自____________ ,是一首典型的______(内容)诗。
2.本诗以_____ 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
3.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现诗的全部旨意,且起到联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的每一章开头都写景,说说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6.每章的后四句都具体写主人公执着地追求爱情,“溯回”二字写寻找意中人逆流而上的情景,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溯游”二字写顺流而下寻找意中人的情景,突出可望而不可即,表达了主人公________的心情。
7.本诗在艺术表达上注意了动静结合,试加以说明。
十、课后作业
1.背诵这两首诗。
2.任选一首加以改写。
【课后导练】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赞美一个文静、美丽、热爱劳动的姑娘,歌颂一个贞洁、有德行的姑娘。
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青年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是他想象结婚时的热闹情景。
D.全诗情感率真、淳朴,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下面对相关诗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了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采、芼)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 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3.本诗用来形容美 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哪个?__________________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5.谈谈你对“琴瑟友之”中的“友”字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唏。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涣。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时的热烈感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D.诗歌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主人公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地表现内心的情感。
2.这首诗歌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