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卷08-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2月卷(新课标专用)(有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卷08-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2月卷(新课标专用)(有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45分钟 试卷满分:9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21年1月广东省高三联考)某同学用黑藻叶临时装片观察叶绿体后,进一步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观察到细胞中有螺旋带状叶绿体B. 不同细胞的叶绿体运动方向一致
C. 高浓度乙醇可引起细胞的质壁分离D. 质壁分离后期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
黑藻叶片细胞含有较多的叶绿体,可以用于观察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也可以用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同时,黑藻叶片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含有大液泡,可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但黑藻叶片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不能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详解】A、水绵的叶绿体为带状,黑藻叶片中叶绿体为椭球形或球形,A错误;
B、不同细胞中的叶绿体的运动方向可能不同,但同一细胞中的不同叶绿体的运动方向是相同的和定向的,即叶绿体环绕中央大液泡循着同一个方向旋转式流动着,即细胞质基质环流,B错误;
C、高浓度的乙醇会使细胞死亡,C错误;
D、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失水,细胞液的浓度增加,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正确。
故选D。
2.(2021年1月重庆市高三联考)下表是三种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h),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与②纺锤体形成的方式相同
B. ①中分裂期细胞数所占比率低于12%
C. ②中T1≤T2
D. ③的分裂期进行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转录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周期:能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时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部分。细胞间期较长,约占整个细胞周期的90%~95%,而细胞分裂期较短。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为细胞分裂做好物质准备。观察有丝分裂过程是选择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比例越大越好。
【详解】A、①植物细胞,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②是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组成纺锤体,A错误;
B、图中分裂期在细胞周期的比例约为11.6%,根据该比例分裂期细胞的数目所占比例低于12%,B正确;
C、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时间比分裂期长,所以T1肯定大于T2,C错误;
D、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旋,不进行基因的转录,D错误。
故选B。
3.(2021年1月辽宁省联考) 目前发现的人体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s)共有14种,主要负责葡萄糖和果糖的跨膜转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同种类GLUTs的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相同
B. GLUTs的肽链合成时相邻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
C. GLUTs经沸水浴处理,肤链充分伸展并彻底水解
D. GLUTs转运葡萄糖和果糖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
【答案】B
【解析】
【分析】
葡萄糖转运蛋白是一类镶嵌在细胞膜上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蛋白质,它广泛分布于体内的各种组织。根据转运葡萄糖的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主动运输方式逆浓度梯度转运葡萄糖;另一类为易化扩散的葡萄糖转运,以易化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转运葡萄糖,其转运过程不消耗能量。
【详解】A、不同种类GLUTs的氨基酸序列不完全相同,氨基酸无空间结构,A错误;
B、GLUTs的肽链合成时相邻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通过肽键连接,B正确;
C、GLUTs经沸水浴处理,其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肽链伸展,但并没有水解,C错误;
D、GLUTs转运葡萄糖和果糖的方式可能是主动运输,也可能是易化扩散,D错误。
故选B。
4.(2021年1月湖北省联考)上世纪60年代,由于开沟疏浚等人类活动的加剧,加上气候变化的胁迫,某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损害,局部湿地逐渐退化成草地或荒漠,呈现出“沼泽→沼泽化草甸→草甸→沙漠化地→荒漠”的生态演替趋势。关于上述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
B. 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都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C. 上述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的趋势
D. 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草甸生态系统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群落演替特点
(1)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可预测的。
(2)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详解】A、初生演替是在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沼泽中存在一定的植被条件,故题干中的演替不是初生演替,A错误;
B、人类活动可使演替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B正确;
C、沼泽→沼泽化草甸→草甸→沙漠化地→荒漠,该演替中群落结构呈现出由复杂到简单的趋势,C错误;
D、与草甸生态系统相比,荒漠生态系统物质组成成分少,营养结构简单,故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于草甸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B。
5.(2021年1月江苏省高三联考)一氧化氮(NO)是最早发现能在人体内起调节作用的气体。NO可增强靶细胞内鸟苷酸环化酶活性,使胞质内cGMP升高,产生生物效应,如血管平滑肌舒张,过程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NO可储存于突触小泡内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
B. NO与乙酰胆碱均需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C. NO与乙酰胆碱都能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
D. 冠状动脉收缩引起的心绞痛可用NO剂治疗
【答案】D
【解析】
【分析】
某些神经元含有一氧化氮合成酶,该酶能使精氨酸生成一氧化氮。生成的一氧化氮从一个神经元弥散到另一神经元中,而后作用于鸟苷酸环化酶并提高其活力,从而发挥出生理作用。因此,一氧化氮是一个神经元间信息沟通的传递物质,但与一般递质有区别。
【详解】A、NO不贮存于突触小泡中,它的释放不依赖于胞吐作用,而是通过弥散,A错误;
B、乙酰胆碱需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NO不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而是作用于鸟苷酸环化酶,B错误;
C、乙酰胆碱都能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而NO不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而是作用于鸟苷酸环化酶,不会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C错误;
D、NO剂可引起平滑肌收缩,可用于治疗冠状动脉收缩引起的心绞痛,D正确。
故选D。
6. (2021年1月河北省联考)生物体中编码tRNA的DNA某些碱基改变后,可以产生被称为校正tRNA的分子。某种突变产生了一种携带甘氨酸但是识别精氨酸遗传密码的tR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tRNA分子上的反密码子决定了其携带的氨基酸
B. 新合成的多肽链中,原来精氨酸的位置可被替换为甘氨酸
C. 此种突变改变了编码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遗传密码序列
D. 校正tRNA分子的存在可以弥补某些突变引发的遗传缺陷
【答案】B
【解析】
【分析】
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翻译的场所:细胞质的核糖体上。
翻译的本质:把DNA上的遗传信息通过mRNA转化成为蛋白质分子上氨基酸的特定排列顺序。
【详解】A、mRNA分子上的密码子决定了相应的tRNA携带的氨基酸的种类,A错误;
B、题中显示,某种突变产生了一种携带甘氨酸但是识别精氨酸遗传密码的tRNA,该tRNA的存在可能使新合成的多肽链中,原来精氨酸的位置被替换为甘氨酸,B正确;
C、根据题目信息可知,此种突变并没有改变编码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中的遗传密码序列,C错误;
D、校正tRNA分子的存在使得遗传信息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却可能发生了氨基酸序列的改变,显然该突变不可以弥补某些突变引发的遗传缺陷,D错误。
故选B。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29.(湖南省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检测生物试卷,10分)如图甲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对小球藻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乙为所测得的结果。据图分析:
(1)请写出本实验的自变量 。
(2)F点的含义是 。
(3)乙图中EF段 不再成为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
(4)若C处突然关闭台灯。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的含量短期内将如何变化? 。
(5)图甲所示装置无法测得小球藻的氧气产生量,原因是 。
【答案】(10分,每空2分)
(1)光照强度和CO2浓度
(2)该光照强度时小球藻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
(3)CO2浓度
(4)增多
(5)因小球藻细胞呼吸要消耗一部分O2
【解析】1、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氧气,可以用氧气的产生量表示光合作用的强度,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释放的氧气量增加,光照强度可以用不同功率的电灯泡或相同灯泡与实验装置之间的距离控制光照强度;
2、有氧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用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装置中气压的降低是由于氧气的吸收引起的,因此液滴移动的距离表示有氧呼吸强度;
3、实验设计过程中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
(1)实验目的是探究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对小球藻光合作用强度影响,所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和CO2浓度。
(2)F点的含义是该光照强度时小球藻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
(3)乙图中EF段不同二氧化碳浓度下,氧气的释放量是一样的,所以此时CO2浓度不再成为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主要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
(4)若C处突然关闭台灯,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ATP和[H]减少,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减少,所以叶绿体内三碳化合物的含量短期内会升高。
(5)图甲所示装置无法测得小球藻的氧气产生量,原因是小球藻细胞呼吸要消耗一部分O2。
30. (2021年1月辽宁省高三联考,9分) 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抑制性神经元,能够分泌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发生Cl-内流、K+外流,从而造成突触后膜膜电位的改变,使突触后神经元受到抑制。图1是与膝跳反射有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①~⑧表示细胞或结构)。发生膝跳反射时,伸肌②收缩,屈肌⑦舒张。回答下列问题:
(1)在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_________(填图1中序号)是传出神经。在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该反射弧中_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传递。
(2)图2表示膜电位变化曲线。在膝跳反射过程中,A点的膜电位变化曲线为甲曲线,其中EF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F点时膜电位表现为_________。
(3)图1中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是抑制性神经元。在膝跳反射过程中,⑤位置的膜电位变化曲线是图2中的_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⑥位置的膜电位变化曲线是图2中的_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
(4)若要检测图1中M点在膝跳反射过程中的膜电位变化,理论上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__(单选)。
A.将电表的两极连接于膜外M点两侧,刺激N点
B.将电表的两极连接于膜外M点两侧,刺激感受器
C.将电表的两极分别连接于M点膜内和膜外,刺激N点
D.将电表的两极分别连接于M点膜内和膜外,刺激感受器
【答案】 (共9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④和⑧(2分) 单向
钠离子内流 外负内正
⑤ 甲 乙
D
【解析】
【分析】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2、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3、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图示分析:图1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④和⑧传出神经,②传出神经和其支配的肌肉组成效应器。
【详解】(1)根据A上有神经节,确定③是传入神经,同时发生膝跳反射时,伸肌②收缩,屈肌⑦舒张,由此推断④和⑧为传出神经。膝跳反射涉及两个神经细胞,兴奋在神经细胞间单向传递,所以在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该反射弧中单向传递。
(2)图2表示膜电位变化曲线。EF段表示产生动作电位,此时钠离子内流,使膜电位发生逆转,F点时膜电位为动作电位,即外负内正。
(3)发生膝跳反射时,屈肌⑦舒张,表示未兴奋,故图1中⑤是抑制性神经元。在膝跳反射过程中,⑤处神经兴奋,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⑥细胞兴奋,出现屈肌⑦舒张,故⑤位置的膜电位变化曲线是图2中甲,⑥接受到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发生Cl-内流,不产生兴奋,故⑥位置的膜电位变化曲线是图2中的乙。
(4)完成膝跳反射,必须具备完成的反射弧,同时M点兴奋会发生膜电位的变化,故要检测图1中M点在膝跳反射过程中的膜电位变化,理论上将电表的两极分别连接于M点膜内和膜外,刺激感受器,观察指针的偏转,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以反射弧为核心命题点,考查反射弧的组成和结构、神经传导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1.(2021年1月重庆市联考,10分)若某湖泊生态系统存在一条仅由甲、乙、丙三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这条食物链上三种生物的能量相对值随水深的变化情况如下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集中分布在水深1.5米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水深超过3米,丙的能量值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富含氮、磷的污水排入该湖泊造成甲种群爆发,引起水华,但乙种群数量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可种植大型挺水植物与甲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减少水华爆发。
【答案】(共10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光照强度、温度等 水深超过3米,生产者甲稀少,丙间接的以甲为食,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3分)
水华形成时,甲种群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积累,会对水体中以它为食的乙造成危害 (3分) 竞争
【解析】
【分析】
根据图中的能量相对值可以判断,该食物链关系为甲→乙→丙,其中甲为生产者,主要受光照强度、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其分布,而乙、丙则由于食物需求,随甲的分布变化而变化。
【详解】(1)甲为生产者,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温度等环境因素;由于水深超过3米,生产者甲稀少,使食物链上的乙丙都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故水深超过3米丙的能量值明显下降。
(2)若富含氮、磷的污水排入该湖泊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藻类等生产者种群爆发,引起水华,甲种群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积累,会对水体中以它为食的乙造成危害,从而使乙种群数量减少;种植大型挺水植物则会与甲形成竞争关系,抑制甲种群的爆发,减少水华发生。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生物的种群数量关系,水华现象的成因和危害,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生态题。
32.(湖南省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检测生物试卷,10分)水稻花粉粒中淀粉的非糯性和糯性、花粉圆粒和花粉长粒是两对相对性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非糯性的花粉粒遇碘呈蓝黑色,糯性的花粉粒遇碘呈橙红色)。请利用这两对相对性状纯合的水稻植株为材料,以花粉粒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实验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1)请写出该实验的实验思路 。
(2)某同学观察一个视野后,统计数据如表所示:
上述同学的统计结果能否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正确性? 。
试说明原因。。
(3)结果分析:
当花粉粒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时,则可验证自由组合定律是正确的。
【答案】(10分,除标明外,每空2分)
(1)用纯种非糯性圆花粉粒性状的个体和纯种糯性长花粉粒性状的个体(或纯种非糯性长花粉粒性状的个体和纯种糯性圆花粉粒性状的个体)杂交,取F1的花粉粒加碘液染色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花粉粒的颜色和形状(3分)
(2)不能 ①分别统计一对相对性状不能说明基因的自由组合,要统计两对相对性状的组合情况;②观察的花粉粒数量较少
(3)非糯性(蓝黑色)圆形:非糯性(蓝黑色)长形:糯性(橙红色)圆形:糯性(橙红色)长形≈1:1:1:1(3分)
【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1)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以花粉粒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实验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思路是用纯种非糯性圆花粉粒性状的个体和纯种糯性长花粉粒性状的个体(或纯种非糯性长花粉粒性状的个体和纯种糯性圆花粉粒性状的个体)杂交,取F1的花粉粒加碘液染色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花粉粒的颜色和形状。
(2)分析表格数据,上述同学的统计结果不能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正确性,因为①分别统计一对相对性状不能说明基因的自由组合,要统计两对相对性状的组合情况;②观察的花粉粒数量较少。
(3)当花粉粒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非糯性(蓝黑色)圆形:非糯性(蓝黑色)长形:糯性(橙红色)圆形:糯性(橙红色)长形≈1:1:1:1时,则可验证自由组合定律是正确的。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37. (江西省2020届高三上学期模拟检测生物试卷)请回答下列问题:
(1)榨取果汁时,要想使果汁尽可能榨出来应加入 ,在该物质的作用下,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 。
(2)牡丹籽油的提取:牡丹籽中含油率在20﹣30%之间,不易挥发,可以采取 和 的方法进行提取。
(3)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如下:
(一)土壤取样→(二)选择培养→(三)梯度稀释→(四)将样品涂布到鉴别培养基上→(五)挑选菌落。
该培养基从物理性质来看属于 培养基;该过程中步骤(二)选择培养基的营养物质的特点是 ,步骤(三)中稀释的目的是 。
(4)为检验培养基及培养皿灭菌是否合格,可采取的措施是。
(5)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微生物时,在统计菌落数目时,应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可以防止因 而导致遗漏菌落的数目。
【答案】(15分,除标明外,每空2分)
(1)果胶酶 半乳糖醛酸
(2)压榨 (1分) 萃取(1分)
(3)固体(1分) 以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 便于形成单个的菌落
(4)单独设置一组灭菌后不接种样液的培养皿(含培养基)进行培养
(5)培养时间不足
【解析】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等。
(1)蒸馏法:芳香油具有挥发性。把含有芳香油的花、叶等放入水中加热,水蒸气能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油水混合物又会重新分成油层和水层,除去水层便得到芳香油,这种提取方法叫蒸馏法。
根据蒸馏过程中原料放置的位置的标准,将水蒸气蒸馏法划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
(2)萃取法:这种方法需要将新鲜的香花等植物材料浸泡在乙醚、石油醚等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中,使芳香油充分溶解,然后蒸去低沸点的溶剂,剩下的就是芳香油。
(3)压榨法:在橘子、柠檬、甜橙等植物的果皮中,芳香油的含量较多,可以用机械压力直接榨出,这种提取方法叫压榨法。
2、接种微生物的两种常用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骏业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38.(2020贵阳一中第五次月考) 请回答下列有关细胞工程方面的问题:
(1)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中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可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其中化学方法一般是用
作为诱导剂。动物细胞融合技术除了采用以上方法外,还可以采用
。细胞融合技术的优点是 。
我国科学工作者已经成功的把芹菜、桉树和水稻的胚状体制备成了人工种子。并得到了较高的发芽率,人工种子较天然种子的优点是 (答出三点即可)。
生产单克隆抗体,一般不直接培养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主要原因是 。因此,选用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从而使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具有 的特性。
【答案】 (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5分)
(1)聚乙二醇(PEG) 灭活的病毒 突破了有性杂交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3分)
(2)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生产不受季节限制、育种周期短,且便于贮藏和运输等(3分)
(3)B淋巴细胞不能无限增殖 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3分)
【解析】(1)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中,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基本分为两类,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激等;化学法一般是用聚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来诱导细胞融合。动物细胞融合除了采用以上方法外,还可以采用灭活的病毒进行诱导。细胞融合技术可以跨越种属间生殖隔离的屏障,培育出新的作物类型,所以其优点是突破了有性杂交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2)人工种子是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在适宜条件下能够萌发长成幼苗,故人工种子较天然种子有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生产不受季节限制、育种周期短,且便于贮藏和运输等优点。
(3)生产单克隆抗体一般不直接培养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主要原因是B淋巴细胞不能无限增殖,因此选用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从而使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具有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的特性。
细胞类型
分裂间期
分裂期
①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
15.3
2.0
②小鼠十二指肠上皮细胞
T1
T2
③人的肝细胞
21.0
1.0
花粉粒性状
蓝黑色
呈红色
圆形
长形
数目
8个
11个
7个
12个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卷08-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2月卷(新课标专用)(原卷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卷08-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1月卷(新课标专用)(原卷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卷08-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3月卷(新课标专用)(有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