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杭州湾实验的高一政治周测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372697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平湖杭州湾实验的高一政治周测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372697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平湖杭州湾实验的高一政治周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平湖杭州湾实验的高一政治周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文明时代伴随着封建社会而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一政治周测试题满分70分 时间:60分钟一.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标记“T”,错误的标记“F” )1.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关系迟早要发生变革。 ( ) 2.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容,决定着分配方式,决定着人与人的地位与相互关系。 (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在任何社会中都会起作用。 ( )4.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的。 ( ) 5.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 6.生产工具的改进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 )7.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 )8.文明时代伴随着封建社会而来。 ( )9.汉字的发明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的标志之一。 ( ) 10.生产资料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 ) 二.选择题(共22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4分)11.如图为全国出土的不同时期铁农具数量对比示意图。图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农业生产不断进步 B.铁制农具广泛应用 C.社会局势渐趋稳定 D.小农经济逐步壮大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一事实表明( )A.公有制与各种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巨大反作用 C.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支柱 D.各种所有制相互融合,界限消失13.中国已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超过2000处,涵盖了距今210万年到1万年的各个时段。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分布之广、数量之多令人惊叹,从华南、西南到西北、东北均有大量发现,总计六七千处,考古人用“满天星斗”来形容这个时代,各地城邦并起如天上的繁星。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石器时代( )①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②出现了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③人们以劳动关系结成基本单位 ④土地归劳动者或家庭私人所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原始社会存在了二三百万年,是截至目前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始于距今8 000年前的人类原始氏族的繁荣时期,以磨制的石斧、石锛、石凿和石铲,琢制的磨盘和打制的石锤、石片、石器为主要工具。由此可见( )①原始人类定居的地方,大都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②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是人们共同劳动的原因③原始社会是人类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④在原始社会,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还很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拉法格说:“私有观念对于一切资产者是非常自然的,但当初跑进人们的脑筋却不容易。”这表明了( )A.私有观念是人所固有的 B.私有观念是资本主义的产物 C.私有观念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D.私有制催生了私有观念的产生16.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阶级社会。在奴隶社会,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 )①奴隶有相对的人身自由 ②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③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④奴隶和奴隶主的对抗导致国家的产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7.“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这一点即使在民主共和制下也丝毫不比君主制差。”这表明,国家是( )A.阶级统治的工具 B.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机关 C.人口、领土与主权的统一体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18.恩格斯说过,国家“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对此,下列能正确体现阶级和国家关系的是( )①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②在阶级社会,国家是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种集团③国家是在阶级对立的基础上产生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④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9.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剥削替代了平等,专政替代了民主,在看似倒退的压迫、剥削背后是人类社会向前走了一大步。这一大步体现在( )①私有制使奴隶主成为文化的创造主体,让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②金属工具广泛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③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推动人类迈入文明时代④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促进了社会的分化和分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孟子指出“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道义也。”由此可以看出( )A.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脑力劳动分工的出现,使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C.科学文化的发展为脑力劳动的分工创造了前提条件 D.在阶级社会里,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21.恩格斯指出:“氏族制度的伟大,但同时也是它的局限性,就在于这里没有统治和奴役存在的余地。”这表明( )①氏族制度的伟大之处在于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②氏族制度的局限性在于它与极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③氏族制度不能过渡到阶级社会④阶级的产生是以生产力发展到有一定剩余产品为前提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22.只有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阶级;只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产生阶级。这表明( )①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 ②阶级的产生与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③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种集团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阶级产生的根本原因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23.阶级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阶级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原始社会的解体 B.私有制的产生 C.贫富分化的加剧 D.生产力的进步24.马克思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水平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决定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25.我国的奴隶社会,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起,到公元前476年止,经历了夏、商、两周等几个朝代,两周是我国奴隶社会发展的重要吋代,形成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礼法关系,对夏、商、西周等朝代的认证,正确的是( )①出现人口较为集中的城市,并且有了文字的应用②没有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③建立/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26.古代埃及建造法老胡夫的陵墓大金字塔时,由10万人组成一班,每班服役3个月,共用了20年才建成,这在原始社会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材料表明( )①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②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③奴隶主阶级能够集中大量的生产资料和奴隶,组织规模较大的生产协作④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7.某一历史时期,豪强势力膨胀,建立起有权势的坞堡庄园。劳动者有自己的财产且不可以被买卖,但被迫依附在庄园中,“父子低首,奴事富人”。从这段文字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判断这段历史时期( )①存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生产关系 ②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③代替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的进步 ④存在奴隶和奴隶主阶级的主要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8.“在普鲁士,国王就是整个制度;在那里,国王是唯一的政治人物。总之,一切制度都由他一个人决定。”这种制度的“原则总的来说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马克思的这些评论反映出( )A.地主阶级对农民的经济剥削 B.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 C.地主阶级鼓吹的君权神授 D.地主阶级剥夺了农民的人身自由29.唐代诗人聂夷中在一首诗中写道:“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这首诗反映了封建制国家( )A.实行君主专制 B.剥削农民 C.散布封建迷信 D.强迫农民从事各种徭役30.下列关于封建社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是封建社会的两个基本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②放高利贷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③由于农民是小生产者,他们不可能建立一种比封建制更进步的生产关系,这是农民起义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④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奴隶制必然被封建制所代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1.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封建社会,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体现了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C.封建官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 D.自耕农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32.城市的出现被看作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下列可能是城市出现的影响因素,试选出排序正确的影响因素( )①农业和手工业发展迅速 ②人口集中,商业汇集③金属工具广泛使用 ④商品交换日益频繁,商业发展A.③①②④ B.③①④②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三.非选择题(两题,共16分)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金属工具,尤其是铁制工具的使用,对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和巩固,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当时,在家长制大家族构成的父系氏族制度下,金属工具,尤其是铁制工具的出现和劳动技术的改进,显著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集体生产,逐步分解成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生产,生产由公共的事情变成各家的私事,生产资料和产品也随之变成私有财产。这样,原始社会内部产生了私有制。材料二:在古罗马,奴隶没有被当成人,奴隶像商品一样,在市场上明码标价。奴隶没有任何权利,哪怕是最基本的生存权也没有;大多数奴隶主都很残忍,为防止奴隶逃跑,他们给奴隶做特殊标记,比如脸上刻字、戴上锁链等。一旦奴隶犯事或者逃跑被抓回来,奴隶主会严厉地惩罚他们,断肢割鼻、挖眼等酷刑常常施加在他们身上。(1)结合材料一,谈谈生产工具的改进为什么会促使原始社会的解体。(4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的特点。(4分) 34.两汉时期,租种豪强地主土地、缴纳地租的佃农和被豪强地主雇耕作、领取雇值为生的雇农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任杂务,战乱时则武装为私兵部曲,不单立户口,而附于主家户籍,世代相袭,非自赎或主人放免不得脱籍。但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隶那样可以被买卖。
(1)结合材料,说明封建制的生产关系的特点。(4分)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什么?(2分)
(3)封建制的这种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高一政治周测参考答案一.判断题(共10小题)1.T 2.T 3.T 4.F 5.F 6.F 7.T 8.F 9.F 10.F二.选择题(共22小题)11.A 12.B 13.A 14.D 15. C 16.C 17. A 18.D 19.A 20.D 21.D 22.B 23.D 24.B 25,D 26.B 27.B 28.B 29.B 30.D 31.A 32.B 三.非选择题(共2小题)33.(1)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原始社会逐渐解体。(2)①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出现了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前者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后者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②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34.(1)①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②相当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③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的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2)缴纳地租是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3)农民有自己的少量土地,并且不像奴隶那样可以被买卖调动了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周口恒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平湖杭州湾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共产党宣言》郑重宣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周口恒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