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4《窦娥冤(节选)》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4《窦娥冤(节选)》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1页
    4《窦娥冤(节选)》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2页
    4《窦娥冤(节选)》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3页
    4《窦娥冤(节选)》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4页
    4《窦娥冤(节选)》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5页
    4《窦娥冤(节选)》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6页
    4《窦娥冤(节选)》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7页
    4《窦娥冤(节选)》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8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二单元4 窦娥冤(节选)教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二单元4 窦娥冤(节选)教课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任务一研读剧情,窦娥冤节选,绑赴刑场,婆媳诀别,临刑发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请同学们欣赏一副对联:  舞台小天地 天地大舞台  这副对联明确地告诉我们,戏剧虽说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但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是生活的真实反映,它来源于生活,尽情地展现生活,使我们感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感悟生活的真谛。今天,让我们打开课本,学习一部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展现当时社会矛盾的现实主义作品: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
    1.了解元杂剧的基本特点。2.梳理窦娥的情感变化过程,分析作品戏剧冲突的特点。3.分析窦娥的形象特点和斗争精神。4.认识封建社会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和官吏欺压人民的罪恶。【学习重难点】1.赏析窦娥的形象、情感和斗争精神。2.体会元杂剧的艺术特色。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人说他:“生而凋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种族歧视的民族分化政策,以巩固自身的统治,他们将全国人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相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贪污之风横行,冤案不计其数。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各族劳动人民都过着悲惨的日子。元世祖死后,他的孙子铁穆耳即位,就是元成宗。元成宗时期,贪赃枉法的状况愈发频繁。有一次,查出有贪污行为的官吏一万八千多人,冤案五千多件。《窦娥冤》中窦娥的悲惨遭遇就发生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
       杂剧 是在宋金时期诸宫调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元杂剧可分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两种,在结构上包括四折一楔,每折戏只能用一个宫调,如《窦娥冤》就是旦本,而其中第三折用的是“正宫”调。元杂剧剧本由科、唱、白组成,科是剧本中对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做出的规定,唱就是唱词,白就是人物的对白或独白。元杂剧的主要角色有末(男子)、外末(老年男子)、净(花脸)、旦(女子)、正旦(女主角)、卜儿(老妇人)、丑(小花脸或三花脸)等。
    本 杂剧剧本的体例十分精严,一般由四折一楔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也有一本分为五折或六折的,还有用两个楔子的。折 首先是剧本情节的一个自然段落,可以是一场(一个固定场景)戏,也可包含多个场次的戏,其次又是剧曲音乐的一个单元,每折由一个有严格程式的套数构成。楔子 只唱一二支曲子,篇幅比折短小,位置也不固定,一般放在剧本开头,对人物、故事进行简要的介绍或交代,其作用相当于引子或序幕。也有一些放在折与折之间,作为剧情的过渡或联络。
    科范 元杂剧的表演“唱念做打”俱全,科范就是做与打的做工表演,一般简称“科”,在南戏中则称作“介”,或通称“科介”。徐渭《南词叙录》说:“相见、作揖、进拜、舞蹈、坐跪之类,身之所行,皆谓之科。”元剧中的科,除了徐渭所说的动作表演外,还有其他两种指义:一是指某种特殊的情感表演,如“做忖科”,即做沉思的样子;“做哭科”“做笑科”,就是要求进行哭或笑的情感表演;二是指某种特定的舞台音响效果,如《汉宫秋》中的“内做雁叫科”、《窦娥冤》中的“内做风科”,就是要求后台根据剧情制造出雁叫或刮风的音响效果。
    1.重点字音刽子手(guì) 盗跖(zhí) 错勘(kān) 前合后偃(yǎn) 瀽(jiǎn) 罪愆(qiān) 尸骸(hái) 衔冤(xián) 苌弘化碧(cháng)邹衍(yǎn) 亢旱(kàng)
    2.词语释义前合后偃:意思是跌跌撞撞,站不稳。 嗟怨:叹息埋怨。杳无音信:去向遥远,下落不明。负屈衔冤:即含冤承受委屈。古陌荒阡:即荒郊野外。古代田间小路东西为“陌”,南北为“阡”。应验:预言、预感和后来所发生的事实相符。罪愆:罪过。
    3.熟语积累顺水推船:也写作“顺水推舟”,比喻顺应形势行事。忍气吞声:忍气,受了气而强自忍受。吞声,有话不敢说出来。形容受了气能勉强忍着,不敢发作。苌弘化碧:苌弘是周朝的贤臣。传说他无罪被杀,他的血被蜀人藏起来,三年后变成了碧玉。碧,青绿色的美玉。六月飞霜:相传邹衍是战国时燕惠王的忠臣,后遭谗言被囚禁,入狱时仰天大哭,当时正当夏天,竟然下起霜来。后来常用“六月飞霜”来表示冤狱。
    【活动1】这一折,主要写法场问斩,可分三个阶段,请你用简要的语言进行概括。
    第一阶段,写窦娥愤恨地抨击“王法”“刑宪”和“皇天后土”。第二阶段是婆媳相见,法场诀别。第三阶段写窦娥临死前发三桩誓愿:血不溅地、六月飞雪和大旱三年。
    【活动2】阅读全文,思考: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表现了什么?
      窦娥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有:①张驴儿自己误把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②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反而被判以死罪;③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  矛盾冲突的第①点反映当时社会上强欺弱、恶欺善的现实;第②点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聩,贪赃枉法;第③点表现了窦娥的孝顺和善良。
    【活动3】窦娥如果不怕连累婆婆,冤案还会不会发生?
    如果窦娥不怕连累婆婆,婆婆也会被屈打成招,到那时,杀头的虽不是窦娥,却会是其婆婆,仍旧是一件大冤案。卑弱而善良的老百姓只能以牺牲自己来救助无辜的他人,根本无法阻止冤案的发生,因为制造冤案的是当时社会上强大的黑暗势力和官吏的贪赃枉法,腐朽昏聩。(这样,我们就会深刻地体会出窦娥所唱的《滚绣球》这曲子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揭露是那样的入木三分,以及深刻地感受到窦娥对黑暗现实彻底失望而表现出来的反抗精神,是那样的震撼心灵。)
    【活动4】阅读相关文段,思考:如何理解窦娥被押赴刑场途中的控诉?
      窦娥呼天抢地连续唱了两支曲子《端正好》《滚绣球》,全用怒斥和抗议的语调进行控诉。窦娥尽管卑微弱小,在她面前站着强大而凶恶的迫害者,但是她正气凛然,意志顽强,死而不屈,敢于进行理直气壮的抗争。  前支曲,大声哭号“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表明她的冤屈深重,怨声足以“动地惊天”;
    任务二 探究窦娥的形象特点和反抗精神
       后支曲,“怨”而转“怒”,合天地、鬼神、官府为一体,极尽其怒目叱骂之能事,一腔义愤溢于言表。窦娥“怨”的是官吏无视王法,错判枉断,终酿成冤狱;“怒”的是即使主宰万物的天地也“不分好歹”,“错勘贤愚”。  如果说“日月”喻指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鬼神”暗指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官府,那么“天地”则是“奉天承命”的天子 (皇帝) 所赖以维系残暴统治的精神支柱。因而,可以认为窦娥对日月、鬼神、天地的怀疑和控诉,实际上就是对整个封建专制制度的拼死反抗和彻底否定; 同时,也能看出这是关汉卿借主人公之口表达对元代黑暗社会的猛烈抨击,其中包含着高度的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活动5】阅读全文思考:窦娥的思想感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第三折的三个场面,运用了三种抒情方式,如果说途中控诉,悲剧冲突通过凄厉激越的抒情独唱,怒骂抗议,猝然涌起巨浪,达到异常激烈的程度;至刑场哭别,则笔触突转,冲突似为之一顿,那哀怨的低诉,若流水潺湲,千回万转;那么一直到三桩誓愿,若长河奔涌,沉郁悲壮,剧情发展线和抒情转化线契合无隙,相辅相成,曲折起伏,不断演进,一直推向悲剧冲突的高潮,完成悲剧中主人公性格的塑造,显示出鲜明的悲剧特色。
    【活动6】品读赏析:本折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性格特点?
    (1)窦娥被绑赴法场的途中,对人世的主宰者天和地的埋怨和控诉。 这一段写出了窦娥含冤负屈、呼天抢地的控诉,表达了窦娥怨天恨地的感情,充分显示了窦娥的反抗性格。(2)窦娥与婆婆在法场相会的情景,作者用低回悲凉的语调抒写了窦娥在亲人面前的哭诉,刻画了窦娥善良孝顺的性格,而这善良又进一步衬托了她的坚强。(3)窦娥在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愿,体现了窦娥的善良和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活动7】思考探究:窦娥是被昏官屈判致死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却又在最后发下三桩誓愿,要通过感天动地来显示冤情?
      呼天抢地是人在遭受巨大打击时的本能反应,窦娥将自己的一腔怒火烧向天地,是很自然的情绪反应。在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为了便于统治人民,往往以青天白日自喻,官府的公正、清明和天地的公正、清明一样,是不容怀疑的。表面上看,窦娥是在指责天地,实际上暗含着对封建统治秩序的怀疑和斥骂。  但是,掌握不了自己命运的窦娥,也无法摆脱对天地鬼神的信任和依赖,她相信自己的冤屈一定能感动天地,所以刑前发下三桩誓愿,企盼天地能主持公道,咒骂、指责天地,最终却不得不依靠天地申明冤屈,这是窦娥的可悲之处,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普通百姓哀告无门的普遍状况。
    【活动8】剧本的艺术特色在本折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1)通过人物形象折射现实。  作者塑造了众多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如善良刚强的窦娥,软弱糊涂的蔡婆婆,阴险歹毒的张驴儿,卑鄙昏聩的太守。作品通过刻画这些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倾向。
    任务三 赏析文本的艺术特色
      (2)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这些超现实的情节使作品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了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3)本色的戏剧语言。  关汉卿的戏曲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极富个性,评论家以“本色”二字概括其特色。在课文中,指斥天地的场面紧张急促;诀别婆婆的场面哀婉低回;三桩誓愿的场面慷慨激昂。这三个场面的描写,以朴实无华而又富有韵味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课文中的曲词,都不事摩琢,感情真切,精练优美,语言浅显而内涵深厚。如第三折去刑场途中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自然而生动地表现了封建社会的一个小媳妇的身份和心理,表现了窦娥与婆婆死别时的悲痛心情。
      《窦娥冤》第三折主要写法场问斩,通过窦娥对天地的控诉、婆媳诀别、发三桩誓愿等场面的描写,表现了窦娥的善良性格和反抗精神,揭示了封建吏治压迫人民、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腐朽黑暗本质。

    相关课件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4 窦娥冤(节选)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4 窦娥冤(节选)教学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代背景,故事情节,走进文本,结构层次,研读第一层押赴刑场,研读第二层婆媳诀别,研读第三层临终遗愿,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主旨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4 窦娥冤(节选)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4 窦娥冤(节选)课文配套ppt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关汉卿,小令套曲,一宫调一曲子,散曲+“科”+“白”,曲词剧中人物的唱词,宾白剧中人物的说白,指斥天地鸣冤叫屈,后街相见诉说冤情,怨气冲天冤情昭然,反抗的窦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4 窦娥冤(节选)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4 窦娥冤(节选)课文配套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元杂剧四大爱情剧,元杂剧,反抗的窦娥,善良的窦娥,不屈的窦娥,通俗口语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