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2021届高考二轮精品专题八 人体内环境及稳态、免疫调节 学生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 2021届高考二轮精品专题八 人体内环境及稳态、免疫调节 学生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021年备考时应注意,血糖平衡,体温平衡的调节,水盐平衡的调节,以下丘脑为中心的调节方式,免疫细胞的功能,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本专题与人体健康、生活实践联系密切,五年的高考题中均有涉及,多以糖尿病、脱水等内环境稳态异常疾病为载体进行考查。命题主要分布在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的实例和免疫调节。其中对于体温调节、血糖平衡调节的能力考查尤为突出。2.在题型方面,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考查到。内环境稳态的考查多以选择题为主,侧重考查考生对机体各项理化指标对稳态影响的理解;血糖调节主要考查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的作用及关系;对免疫调节的考查,侧重于对免疫过程的考查,题型多样,借助实验或结合具体实例或借助图形等。3.2021年备考时应注意:利用图解认识内环境组成并进行三种细胞外液的分析。列表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异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同。借助实例构建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的模型;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考点1 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的维持1.内环境图表的识别与分析(1)营养物质: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循环系统→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组织细胞。(2)空气中的O2: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组织细胞。CO2的排出途径正好相反。(3)其他代谢废物:经过内环境及循环系统的运输,到达肾脏、皮肤等器官以尿液或汗液的形式排出。2.稳态变化的原因3.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图解归纳考点2 神经—体液调节4.血糖平衡(1)调节中枢:下丘脑。(2)调节机制:神经—体液调节。①血糖浓度(最主要):高浓度血糖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低浓度血糖可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②神经调节: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可直接调控胰岛B细胞和胰岛A细胞。在此种调节方式中,内分泌腺本身就是反射弧效应器的一部分。③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相互影响:胰岛素可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5.体温平衡的调节(1)产热: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主。散热: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便、排尿等。(2)感受器:皮肤、黏膜和内脏。(3)调节中枢:下丘脑;感觉中枢:大脑皮层。(4)调节机制:神经—体液调节。6.水盐平衡的调节(1)调节中枢:下丘脑;渴觉中枢:大脑皮层。(2)调节机制:神经—体液调节。(3)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7.以下丘脑为中心的调节方式考点3 免疫调节8.免疫细胞的功能9.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1)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缺乏T细胞几乎无特异性免疫。(2)抗原侵入机体后,首先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当抗原一旦侵入宿主细胞内,则通过细胞免疫发挥作用。(3)记忆细胞是发生二次免疫反应的基础,二次免疫反应与初次免疫反应相比,具有反应更快、更强烈、抗体产生量更多的特点。10.分析切除胸腺和破坏骨髓对免疫细胞的产生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影响(1)切除胸腺的结果:T细胞、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将不能产生,细胞免疫全部丧失,体液免疫绝大部分丧失。(2)破坏骨髓的结果:造血干细胞不能产生,其他免疫细胞都将不能产生,一切特异性免疫全部丧失。
1.(2019全国卷III·5)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2.(2020海南卷·4)正常人体体温的昼夜周期性波动称为体温日节律。下列有关体温日节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因年龄和性别不同而存在差异 B.是机体内环境稳态的一种表现C.通过神经调节来维持 D.有利于机体适应昼夜变化3.(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4)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 )A.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C.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D.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4.(2019·海南卷·14)人体受到病毒感染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并直接使其降解B.某些病毒可破坏其感染的免疫细胞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受损C.病毒抗原和淋巴因子可参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D.效应T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细胞的裂解5.(2020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图是人体稳态调节机制的示意图,①~④表示相关的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_________,从而降低血压,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调节。(2)该同学因运动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激活位于__________的神经元A,促使其合成和分泌__________(填①的名称),进而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调节。(3)该同学因运动体温升高,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皮肤血管和汗腺,增加散热;运动后,神经元B合成和分泌②减少,导致③、④合成和分泌__________,减少产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激素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其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 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糖尿病患者可通过定期口服或注射胰岛素控制病情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C.甲亢患者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比正常人高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血浆中葡萄糖、血浆蛋白和Na+等的含量有关2.尿液的成分变化可以反映人的健康状况,下列根据尿液成分变化作出的诊断错误的是( )A.尿中尿酸含量高——一定患尿毒症B.尿糖升高——有可能是胰岛素过少导致的糖尿病C.尿中出现白细胞——有可能是肾小管、膀胱等出现感染D.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有可能肾小球肾炎3.人在饥饿时或遇到寒冷刺激,机体会进行一系列稳态调节活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直接刺激下丘脑,引起了骨骼肌收缩,会出现全身颤抖B.参与这一稳态调节的有脊髓、垂体、下丘脑、甲状腺、胰腺等器官C.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肌糖原的分解使血糖升高D.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减少热量散失,人体会表现出面色苍白4.艾滋病(AIDS)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艾滋病毒(HIV)引起,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HIV病毒可在人体内环境中大量增殖B.HIV病毒增殖过程中会出现碱基T和A配对C.人体内HIV浓度与T细胞浓度总是呈负相关D.与艾滋病患者进行皮肤接触就会感染HIV病毒5.胰岛素的靶细胞主要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GLUT4)来摄取葡萄糖,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调控GLUT4的储存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大部分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并不低,但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称为胰岛素抵抗。下列关干胰岛素抵抗出现的原因的推理不合理的是( )A.胰岛素抗体与胰岛素结合,使胰岛素不能与其受体正常结合B.胰岛素靶细胞中GLUT4储存囊泡转运至细胞膜过程受阻C.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异常,导致胰岛素信号不能正常传递D.胰岛素靶细胞发生基因重组,不能表达GLUI4运输葡萄糖6.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1)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 。(2)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_______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3)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__________,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______。1.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染色体上基因位置改变引起的生物性状改变不属于基因突变B.若某基因缺失了单个碱基对,则该基因编码的肽链长度可能变长C.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可以发生基因重组D.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不同于亲本类型的子代个体不属于基因重组2.我国科学家合成了4条酿酒酵母染色体,总体长度比天然染色体缩减8%,为染色体疾病、癌症和衰老等提供了研究与治疗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成人工染色体需要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B.通过荧光标记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知道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C.染色体上的DNA某处发生了个别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D.酿酒酵母的抗逆性突变是逆境长期诱导的结果3.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多倍体育种得到的个体都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C.单倍体育种比诱变育种的目的性强,比杂交育种的年限短D.通过人工诱变,人们有目的地选育新品种,能避免育种的盲目性4.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K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表。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褐鼠种群中( )基因型rrRrRR灭鼠灵敏感抗性抗性维生素K依赖性无中度高度A.基因r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B.抗性个体RR∶Rr=1∶1C.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RrD.RR个体数量增加,rr个体数量减少5.日前,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孟德尔显性遗传病及糖基化疾病——卵子死亡,表现为某些患者卵子取出体外放置一段时间或受精后一段时间,出现退化凋亡的现象。疾病的致病基因为细胞连接蛋白家族成员PANX1存在突变,突变通过影响蛋白糖基化、激活通道、加速ATP释放,致表现型出现。这是目前发现的PANX家族成员异常的首个离子通道疾病。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疾病发病过程中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与囊性纤维病类似B.推测细胞能量供应异常是卵子死亡的直接原因之一C.科学家研究的患者家系中,PANX1基因存在不同的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D.该疾病致病基因的发现,为女性不孕及试管婴儿反复失败提供了新的诊断和治疗思路6.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下列与进化和生物多样性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物种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间的竞争实现的B.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从古至今都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指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7.一对毛色正常鼠(P)交配,产下多只鼠(F1),其中一只雄鼠(甲)的毛色异常。已知该对亲本鼠不能再繁殖后代,假定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F1所有鼠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能力,后代都可成活。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两个亲本产生配子时同时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1)亲本毛色正常鼠的基因型可能是:Aa和Aa、________________、aa和aa。(2)为探究雄鼠甲毛色异常的原因,用雄鼠甲分别与F1多只雌鼠交配。请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①如果F2中毛色正常鼠与毛色异常鼠的比例约为______,则亲本毛色正常鼠产生配子时没有发生基因突变。②如果F2中毛色正常鼠与毛色异常鼠的比例约为______,则亲本毛色正常鼠产生配子时发生了隐性突变。③如果F2中毛色正常鼠与毛色异常鼠的比例约为______,则亲本毛色正常鼠产生配子时发生了显性突变。(3)写出探究雄鼠甲毛色异常原因的另一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测该方案中可能性最高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普通小麦的形成包括不同物种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D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在此基础上,人们又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回答下列问题:(1)在普通小麦的形成过程中,杂种一是高度不育的,原因是________。已知普通小麦是杂种二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有__________条染色体。一般来说,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2)若要用人工方法使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答出1点即可)。(3)现有甲、乙两个普通小麦品种(纯合体),甲的表现型是抗病易倒伏,乙的表现型是易感病抗倒伏。若要以甲、乙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获得抗病抗倒伏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
1.【答案】D【解析】血浆中的葡萄糖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再通过组织液进入全身各处的细胞,包括骨骼肌细胞,A正确;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其代谢产生的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到组织液中,B正确;氧气通过血红蛋白被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液,再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中,C正确;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发生在组织液中,D错误。故选D。2.【答案】C【解析】正常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不同存在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A正确;内环境通过各器官、系统协调合作使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指标处于动态平衡中,是内环境稳态的一种表现,B正确;体温的调节需要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维持,C错误;人体体温昼夜周期性波动,有利于机体适应昼夜温度变化,D正确。3.【答案】D【解析】病原体是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寄生虫或其他媒介,如细菌、病毒,病毒不具细胞结构,但也能使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A错误;病原体裂解后仍含有能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抗原物质,因此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错误;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质,病原体含有的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特异性化学物质,也能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C错误;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病原体特有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使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分泌相应抗体,D正确。4.【答案】A【解析】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经吞噬细胞处理消化掉,A错误;某些病毒如HIV可破坏其感染的T细胞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受损,造成获得性免疫缺陷病,B正确;B细胞识别病毒抗原且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可以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正确;效应T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细胞的裂解,释放病毒,D正确。故选A。5.【答案】(1)(特异性)受体 神经(或负反馈) (2)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神经-体液(或负反馈) (3)下降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进(腺)垂体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解析】本题主要考人体血压、渗透压及体温调节过程。(1)据题图所示可知,如果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作出综合分析,发出指令,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使心率减慢,血管紧张度下降,从而降低血压,该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2)如果大量出汗,水分失去较多,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激活位于下丘脑的神经元A,促使其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作用到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该调节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3)如果体温升高,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将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汗腺分泌增多,汗液的蒸发带走更多的热量,下丘脑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导致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降低细胞代谢水平,引起细胞产热减少,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1.【答案】D【解析】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不能口服,A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B错误;甲亢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多,对垂体的分泌有抑制作用,所以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C错误;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血浆中葡萄糖、血浆蛋白和Na+等的含量有关,D正确。【点评】本题考查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渗透压调节的知识,考生需要在识记各种激素的作用基础之上,理解调节的过程、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基本内容。2.【答案】A【解析】尿毒症是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尿中尿酸含量过高是嘌呤代谢异常,A错误;胰岛素过少会导致的糖尿病,患者尿糖会升高,B正确;肾小管、膀胱等出现感染,尿中会出现白细胞,C正确;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小球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变大,蛋白质和血细胞进入原尿,而肾小管又不能对它们进行重吸收,尿中出现蛋白质和血细胞(含红细胞),D正确。3.【答案】B【解析】寒冷刺激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将兴奋传导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了骨骼肌收缩,会出现全身颤抖,A错误;参与体温调节的有脊髓、垂体、下丘脑、甲状腺、胰腺等器官,其中胰腺中的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会增加,B正确;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升高,C错误;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热量散失,人体会表现出面色苍白,D错误。4.【答案】B【解析】HIV病毒无细胞结构,寄生在T细胞中繁殖,不能在人体内环境中大量增殖,A错误;HIV病毒增殖过程中会以RNA为模板进行逆转录过程,该过程中会出现RNA上的A与DNA上的碱基T配对,B正确;HIV感染初期,HIV和T细胞数量均较多,C错误;与艾滋病患者进行皮肤接触不会感染HIV,传播途径有性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D错误。故选B。5.【答案】D【解析】胰岛素抗体与胰岛素结合,使胰岛素不能与其受体正常结合,使人体产生胰岛素耐受,A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胰岛素靶细胞中GLUT4储存囊泡转运至细胞膜过程受阻,进而导致葡萄糖的运输受阻,B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靶细胞上胰岛索受体异常,导致胰岛素信号不能正常传递,不能降低血糖,C正确;胰岛素靶细胞大多是体细胞,不能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D。6.【答案】(1)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血浆 (3)增加 降低【解析】(1)内环境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体内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维持细胞渗透压,给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及时将细胞代谢终产物运走。(2)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从而导致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3)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多,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1.【答案】C【解析】同一染色体上基因位置改变引起的生物性状改变不属于基因突变,而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正确;若某基因缺失了单个碱基对,使转录后的终止密码顺序被打乱,这样终止密码子可能延后出现,则该基因编码的肽链长度可能变长,B正确;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叉互换,导致其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不同于亲本类型的子代个体不属于基因重组,D正确;故选C。2.【答案】B【解析】染色体的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合成人工染色体需要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A错误;通过荧光标记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知道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B正确;染色体上的DNA某处发生了个别碱基对的缺失,如果是在非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则不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酿酒酵母的抗逆性突变是不定向的,逆境只是对变异的性状起选择作用,D错误。3.【答案】C【解析】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A错误;多倍体育种得到的三倍体个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B错误;单倍体育种比诱变育种的目的性强,比杂交育种的年限短,C正确;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通过人工诱变育种盲目性大,D错误。4.【答案】C【解析】由于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仍有基因型为Rr的个体活着,所以基因r的频率不可能下降至0,A错误;抗性个体中,由于Rr对维生素K依赖性是中度,而RR对维生素K依赖性是高度,所以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主要是Rr的个体,B错误,C正确;由于RR对维生素K依赖性是高度,rr对灭鼠灵敏感,所以RR和rr个体数量都在减少,D错误。5.【答案】C【解析】该疾病发病过程中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与囊性纤维病类似,都属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A正确;由题中信息“突变通过影响蛋白糖基化、激活通道、加速ATP释放,致表现型出现”,推测细胞能量供应异常是卵子死亡的直接原因之一,B正确;PANX1基因存在不同的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C错误;该疾病致病基因的发现,为女性不孕及试管婴儿反复失败提供了新的诊断和治疗思路,D正确。6.【答案】D【解析】共同进化既包含生物与生物间的作用,还包含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A错误;地球上最早的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和分解者,B错误;生物多样性包含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并非简单的指物种多样性,C错误;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它与其他物种间的相互关系,进而影响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D正确。7.【答案】(1)AA和Aa (2)①2∶1 ②3∶1 ③1∶1(3)F1毛色正常雌雄鼠随机交配获得F2,统计F2中毛色正常鼠与毛色异常鼠的比例 F2中毛色正常鼠与毛色异常鼠的比例约为8∶1【解析】(1)结合题文“一对毛色正常鼠(P)交配,产下多只鼠(F1),其中一只雄鼠(甲)的毛色异常”分析,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的前提下,出现的这只毛色异常的雄鼠甲可能是基因突变产生,也可能是亲代正常毛色鼠都是隐性基因携带者。若属于基因突变产生,在只考虑一方亲本产生配子时发生突变,则分两种情况:一是显性突变,即a→A,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二是隐性突变,即A→a,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若属于亲代鼠都为携带者,则其基因型为Aa和Aa。故亲本毛色正常鼠的基因型可能有三种情况:Aa和Aa、AA和Aa、aa和aa。(2)为探究雄鼠甲毛色异常的原因,用雄鼠甲分别与F1多只雌鼠交配,观察统计F2中鼠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如果亲本毛色正常鼠产生配子时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F1正常鼠的基因型为AA和Aa,且比例为1∶2,它们与雄鼠甲(aa)进行交配,产生的F2中毛色异常鼠(aa)的比例约为1/2×2/3=1/3,毛色正常鼠(A_)所占的比例为1-1/3=2/3,所以毛色正常鼠与毛色异常鼠的比例为2∶1。②如果亲本毛色正常鼠产生配子时发生了隐性突变(A→a),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产生的F1中毛色正常鼠(A_)包括AA和Aa,比例为1∶1,它们与毛色异常的雄鼠甲(aa)交配,毛色异常鼠的比例约为1/2×1/2=1/4,毛色正常鼠所占的比例为1-1/4=3/4,即二者的比例为3∶1。③如果亲本毛色正常鼠产生配子时发生了显性突变a→A,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F1产生的正常鼠的基因型全为aa,这只毛色异常鼠的基因型为Aa,F2中毛色正常鼠与毛色异常鼠的比例约为1∶1。(3)探究雄鼠甲毛色异常原因也可从子代正常毛色鼠入手,通过让这部分鼠随机交配,统计F2中毛色正常鼠与毛色异常鼠的比例来推测亲本基因型,由于基因突变频率低,且具有不定向性,所以甲的出现最大的可能性为亲代皆为Aa,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F1正常鼠的基因型为AA和Aa,且比例为1∶2,它们随机交配,产生的F2中毛色异常鼠(aa)的比例约为2/3×2/3×1/4=1/9,毛色正常鼠(A_)所占的比例为1-1/9=8/9,所以毛色正常鼠与毛色异常鼠的比例为8∶1。8.【答案】(1)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42 营养物质含量高、茎秆粗壮 (2)秋水仙素处理 (3)甲、乙两个品种杂交,F1自交,选取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且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 【解析】(1)杂种一是一粒小麦和斯氏麦草杂交的产物,细胞内含有一粒小麦和斯氏麦草各一个染色体组,所以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因此高度不育;普通小麦含有6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有7条染色体,所以体细胞有42条染色体;多倍体植株通常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2)人工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可以采用秋水仙素处理。(3)为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抗倒伏的小麦,可以利用杂交育种,设计思路如下:将甲和乙两品种杂交获得F1,将F1植株进行自交,选取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的、且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即为稳定遗传的抗病又抗倒伏的植株。【点评】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和育种的知识,考生理解多倍体育种的过程是本题的难点,同时设计实验需要理解杂交育种的步骤。
江西多宝格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旗下网站:好教育http://www.jtyhjy.com)郑重发表如下声明: 一、本网站的原创内容,由本公司依照运营规划,安排专项经费,组织名校名师创作,经由好教育团队严格审核通校,按设计版式统一精细排版,并进行版权登记,本公司拥有著作权; 二、本网站刊登的课件、教案、学案、试卷等内容,经著作权人授权,本公司享有独家信息网络传播权; 三、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含教育网站)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本公司许可,不得以复制、发行、表演、广播、信息网络传播、改编、汇编、翻译等任何方式使用本网站任何作品及作品的组成部分; 四、一旦发现侵犯本网站作品著作权的行为,欢迎予以举报(举报电话:0791-83857059),举报内容对查实侵权行为确有帮助的,一经确认,将给予奖励; 五、我们将联合全国各地文化执法机关和相关司法机构,并结合广大用户和网友的举报,严肃清理侵权盗版行为,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特此声明 江西多宝格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人体内环境稳态与免疫调节作业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和免疫调节作业含答案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精品专题八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免疫调节(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文件包含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精品专题八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免疫调节原卷版doc、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精品专题八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免疫调节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