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1.4 地球的演化
课时作业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2.在①地层中,最有可能找到( )
A.恐龙化石 B.三叶虫化石 C.爬行动物化石 D.鸟类化石
3.在②地层形成时期可能发生( )
A.形成原始地壳,地球上基本被海洋覆盖 B.构造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分离
C.冰川面积扩大,海平面下降 D.古猿向人类进化
【答案】1.C 2.B 3.B
【解析】1.由图可知,乙为古生代晚期地层,丙为太古宙地层,甲为新生代地层,丙附近的断层在乙下侧,故丙先发生、乙后发生,太古宙早于古生代,古生代早于新生代,故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丙乙甲,故选C。
2.①地层为古生代早期地层,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早期,地球上海洋面积远大于现在,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温暖的海水里出现了多种动物,如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故最有可能找到三叶虫化石,B正确;中生代为爬行动物时代,中生代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开始向鸟类发展,ACD错误。故选B。
3.②地层为中生代地层,由于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在中生代三叠纪晚期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B正确;前寒武纪形成原始地壳,地球上基本被海洋覆盖,A错误;新生代第四纪冰川面积扩大,海平面下降,C错误;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D错误。故选B。
下图为“距今2万—1.5万年前(属新生代)亚洲东部海岸线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示时期,全球气候正处于( )
A.第四纪时期的冰期 B.新近纪的温暖期
C.第四纪时期的间冰期 D.新近纪的寒冷期
5.该时期为( )
A.哺乳动物时代 B.海生藻类时代
C.爬行动物时代 D.裸子植物时代
【答案】4.A 5.A
【解析】4.图示时期海岸线深入目前的大海,说明图示时期地球温度低,海面大大下降,时间为1.5万年以前,属于第四纪冰期,A正确;间冰期是两次冰期之间相对温暖时期,海岸线应靠近目前大陆一侧,C错。图中海岸线距今2万—1.5万年前(属新生代),不属于新近纪(又叫“后新第三纪、上第三纪”,距今2300万年—距今258万年),故B和D错。故选A。
5.第四纪属于新生代,新生代是哺乳动物占统治地位的时代,A正确。海生藻类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和裸子植物时代均在此前,BCD错误。故选A。
下图示意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O2、CO2的含量变化。完成下列各题。
6.地球上生物出现后( )
A.CO2的含量不断上升 B.O2的含量上升
C.O2和CO2含量保持稳定 D.O2和CO2含量变化呈正相关
7.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
C.元古宙→古生代→太古宙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答案】6.B 7.B
【解析】6.读图分析,地球上生物出现后,O2的含量上升,B正确;CO2的含量先上升,后波动下降,AC错误;O2和CO2含量变化趋势不一致,二者不是呈正相关的关系,D错误。故选B。
7.根据地质年代及生物演化的顺序判断可知,按由老到新的顺序: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A错误;三叶虫→鱼类→恐龙,B正确;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C错误;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D错误。故选B。
【点睛】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的三条线索
1.动物演化: 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多细胞生物→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海洋脊椎动物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
2.植物演化: 海生藻类时代→蕨类植物→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3.海陆演化:海洋、陆地形成→海陆格局大变迁,联合古陆形成→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大陆漂移→联合古陆彻底解体,大陆漂移到现在位置,形成现在海陆格局。
裸蕨是已经灭绝了的最古老的陆生植物,下图是“裸蕨植物复原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8.这种植物出现的时间是(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新生代 D.前寒武纪
9.泥盆纪裸蕨繁盛,该时期( )
A.种子植物出现 B.鱼类出现 C.鸟类灭绝 D.蓝绿藻出现
【答案】8.A 9.A
【解析】8.裸蕨植物最早形成于古生代志留纪,A正确,BC错。前寒武纪位于古生代以前,D错。故选A。
9.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泥盆纪种子植物出现;鱼类出现于古生代奥陶纪;鸟类出现于中生代侏罗纪;蓝绿藻出现于前寒武纪。故选A。
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演化历史中,很多地质事件都可以作为现代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宝贵遗产,人们完全可以从中吸取经验与教训。回答下列各题。
10.历史时期出现的温暖期,导致北极冰盖消失,亚热带范围向北扩展到加拿大。这一时期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A.海岸线大幅度变长 B.水热资源开发难度下降
C.天山积雪冰川增多 D.野生大象生存纬度升高
11.原始大气演变为现在大气的关键是( )
A.蛋白质和核酸的出现 B.叶绿体的出现
C.原始生命的出现 D.臭氧层的出现
【答案】10.D 11.B
【解析】10.温暖期中高纬度热量条件改善,野生大象生存纬度升高,D正确。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变短;热量改善,但水位上升,落差减小,水能资源开发难度上升;气候变暖,天山积雪冰川加速融化,ABC错。故选D。
11.由原始大气转化为现在大气,同生命现象的发展关系最为密切,有叶绿体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大气中的氧含量增加,故原始大气演变为现在大气的关键是叶绿体的出现,B正确。蛋白质和核酸的出现有利于原始生命的出现,臭氧层的出现有利于生命的繁衍,均不是原始大气演变为现在大气的关键,ACD错。故选B。
地球上每个生命物种都有着产生—发展—消亡的历程。回答下列各题。
12.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 )
A.单细胞生物 B.多细胞生物 C.脊椎动物 D.蕨类植物
13.真正陆生植物最初出现的时代是( )
A.寒武纪 B.奥陶纪 C.志留纪 D.泥盆纪
14.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发生在( )
A.中生代和新生代 B.寒武纪和中生代末期
C.古生代和新生代第三纪 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答案】12.A 13.C 14.D
【解析】12.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出现在海洋中的单细胞生物,生物学上统称为原核细胞生物,A正确,B错。脊椎动物和蕨类植物繁盛于晚古生代,均非最初的生命形式,CD错。故选A。
13.4.4亿年前的志留纪,陆生裸蕨植物出现,标志着植物开始向陆地扩展,C正确。寒武纪和奥陶纪位于志留纪以前,泥盆纪位于志留纪之后,均不是真正陆生植物最初出现的时代。故选C。
14.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二叠纪灭绝事件”发生在古生代末期,“白垩纪灭绝事件”发生在中生代末期,这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这两次最重要的生物灭绝事件并未发生在新生代或寒武纪,D正确,ABC错。故选D。
2020年10月,英国古生物学家在蒙古戈壁沙漠中发现一组保存完好的新品种恐龙化石。该恐龙是杂食性动物,生活在6800万年前。下图为其复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推断该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 )
A.古生代志留纪 B.中生代侏罗纪 C.中生代二叠纪 D.新生代第四纪
16.关于该地质年代发生的地质事件,叙述正确的是( )
A.被子植物繁荣 B.95%的生物灭绝
C.金属矿产成矿 D.盘古大陆形成
【答案】15.B 16.D
【解析】15.根据所学及题中恐龙是杂食性动物,生活在6800万年前可知,古生代志留纪主要是鱼形动物和蕨类植物时代,故A项错误;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主要是中生代时期,故B项正确;二叠纪属于古生代末期,是刚出现爬行动物的时代,故C项错误;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人类活动,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
16.由题可知,该地质年代为中生代,被子植物繁荣是新生代时期,故A项错误;95%的生物灭绝发生在古生代二叠纪,故B项错误;金属矿产成矿在地质年代的不同时期均有成矿现象,故C项错误;中生代三叠纪时期盘古大陆形成,故D项正确。故选D。
下图为某沿海地带沉积岩(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该海域面积与古地质时期相比,应该是( )
A.增大 B.缩小 C.没有变化 D.前面回答都不对
18.岩层的古老程度为( )
A.一样老 B.a层最老 C.b层最老 D.c层最老
【答案】17.B 18.D
【解析】17.读图,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变化,颗粒大的沉积早,颗粒小的沉积晚。所以,图示时期陆地向海洋扩展,该海域面积与古地质时期相比,应该是缩小,B对,ACD错。故选B。
18.根据沉积层序律,一般情况下,下面岩层先形成,上面岩层后形成。图中岩层a位于最上面,岩石最新,岩层c位于最下面,岩石最老,岩层b居中,岩石年龄居中,因此ABC错,D对,所以该题选D。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肃省永靖县境内黑方台为黄土台塬,四周受沟谷切割,形成典型的黄土孤岛型地貌。其下基岩为泥岩、砂岩;基岩上覆分选较好、磨圆度高的卵石层,卵石层上为静水环境下形成的黏土层,黏土层上覆风积黄土。图1为黑方台地层对比图,图2为黑方台黏土层分布厚度示意图(单位:米)。
(1)指出该地区基岩以上沉积层的大约厚度范围,并说明判断依据。
(2)推测基岩以上地层沉积环境的演变。
(3)该区域黏土层沉积厚度主要受地形的影响,说明黏土层形成时下垫面的地势特征。
【答案】(1)厚度范围:28~76米。判断依据:沉积层的最小厚度应大于黄土层、黏土层和卵石层最小厚度之和;沉积层的最大厚度应小于黄土层、黏土层和卵石层的最大厚度之和。
(2)早期为宽阔的河道,河流流量大、流速快(沉积形成卵石层);后演化为静水(或湖泊)环境(沉积形成黏土层);后地壳上升,环境干燥(风力沉积形成黄土层)。
(3)东南(或东)部坡度较大;西北(或西)部平缓;地势东南(或东)高、西北(或西)低。
【解析】(1)由图一的数据可推断,其上覆盖的沉积层厚度大约范围在28-76米。判断的理由是:磨圆度高的卵石层厚度为2-5米,黏土层厚度为1-21米,风积黄土厚度为25-50米,最小厚度为28米,最大厚度为76米。故范围为28-76米。
(2)根据材料信息提示,“基岩上覆分选较好、磨圆度高的卵石层”,可推断该地早期是宽阔的河道,河道流速快,河水搬运和侵蚀能力强,只能沉积大颗粒物质,故沉积形成卵石层;“卵石层上为静水环境下形成的黏土层,”说明卵石层后水环境变为静水环境,搬运能力弱,只能沉积细小物质,形成黏土层;后来地壳抬升,河流消退,环境干旱,风力沉积作用明显,形成风积黄土层。
(3)沉积层厚度与坡度、地势密切相关,坡度越陡,地势越高,沉积层越薄,坡度越缓,地势越低,沉积层越厚。从黑方台黏土层厚度分布示意图可知,黏土层西侧最厚,东侧最薄,可知当时的湖泊(河流)东部地势高、坡度大,沉积少,西部地势低、坡度平缓,沉积多,厚度大。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优秀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优秀同步练习题,文件包含52土壤的形成课时作业-高一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52土壤的形成课时作业-高一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优秀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优秀课时训练,文件包含43海洋与人类课时作业-高一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43海洋与人类课时作业-高一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精品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精品同步练习题,文件包含422海水运动课时作业-高一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422海水运动课时作业-高一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