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2019)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精品课时练习
展开3.1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课时作业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出现了全球变暖趋势和臭氧层空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全球变暖趋势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减弱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D.全球沙尘暴多发
2.出现臭氧层空洞的原因与人类活动有关,下列关于大气中臭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臭氧能吸收红外线,使生命免受伤害
B.臭氧的浓度随高度上升而增加
C.人类大量使用含氟的制冷剂导致臭氧浓度降低
D.青藏高原的臭氧浓度下降会减少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答案】1.B 2.C
【解析】1.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煤、石油等),释放了大量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使地球出现了全球变暖趋势,B正确;太阳辐射减弱、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不属于人为原因,故AC与题意不符;沙尘暴会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温室效应,减弱了全球气候变暖,故D错。所以本题排除ACD,选B。
2.人类大量使用含氟的制冷剂是导致臭氧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C正确;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使生命免受伤害,A错;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顶部,臭氧浓度随高度上升先增后减,B错;青藏高原臭氧浓度较低,其浓度下降,会加大对人体健康的损害,D错。故本题ABD错,选C。
现代地球大气是距今3.5亿年前才逐渐形成的,它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人类的影响巨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干洁空气中含量最多,是生物体健康生长必不可少的成分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臭氧
4.下列关于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连线,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原料 B.氧气——温室效应
C.臭氧——吸收紫外线 D.水汽和尘埃——成云致雨
【答案】3.B 4.B
【解析】3.氮气是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氮元素是生物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元素,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氧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是二氧化碳等气体,B错误,符合题意;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尘埃是降水的条件,AC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大气中水汽和固体杂质很少,但却在天气变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水汽主要集中在平流层②水的相变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
③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④在同一季节,各地水汽含量是一样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大气中固体杂质含量最多的地区是( )
A.海洋上空 B.公园绿地 C.水田耕地 D.建筑工地
【答案】5.B 6.D
【解析】5.大气中的水汽集中在对流层,影响对流层天气变化,①错;水的相变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②正确;大气中的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所必需的凝结核,③正确;大气中水汽的含量因时因地而异,④错。②③正确,故选B。
6.建筑工地灰尘多,大气中固体杂质最多;海洋、公园绿地和水田耕地对大气具有净化作用,固体杂质少,D正确,A、B、C错。故选D。
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Ⅱ层对于人类的意义在于( )
A.成云致雨,多种多样的天气
B.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高强度紫外线的伤害
C.吸收大量的红外线,形成大量逆辐射
D.属于地球辐射带的一部分,有利于卫星发射
【答案】7.B 8.B
【解析】7.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由于热量来源于地面,随海拔上升而下降;平流层中含有臭氧,对紫外线有吸收作用,因此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上升;高层大气中部由于有电离层,对紫外线有吸收作用,因此气温又要上升。故符合气温垂直变化的是②,B正确;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上升没有下降的区域,①错误,故A错误;高层大气气温先下降后上升,③④错误,故CD错误;故选B。
8.Ⅱ层为平流层,含有臭氧,臭氧对紫外线有吸收作用,因此能够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高强度紫外线的伤害,B正确;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平流层水汽和尘埃少,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不会形成多种多样的天气,A错误;能够吸收大量的红外线主要是水汽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平流层很少,因此平流层并汪能吸收大量的红外线,形成大量逆辐射,C错误;平流层大致位于地表以上12千米至50千米处,而地球辐射带位于几千千米之上,因此平流层不属于地球辐射带的一部分,且与卫星发射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2021年4月30日15时2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四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下图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从发射到上升至120km高空,在此期间经历的气温变化可能是( )
A.一直递减 B.一直递增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10.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地酒泉对流层的厚度最接近( )
A.8-9km B.12-13km C.17-18km D.4-5km
11.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穿过的平流层( )
A.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B.气流垂直运动显著
C.含有臭氧层 D.含有电离层
【答案】9.D 10.B 11.C
【解析】9.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从发射到上升至120km高空,经过了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根据大气分层原理和各层大气的特点可知,对流层中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平流层中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升高;高层大气中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先降低再升高。因此在此期间经历的气温变化可能是递减→递增→递减→递增,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根据所学可知,低纬度地区,对流层的厚度约为17-18千米,高纬度地区约为8-9千米,中纬度地区厚度位于二者之间,根据选项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对流层的特点,A错误。平流层的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B错误。平流层中含有若干臭氧层,C正确。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D错误。故选C。
随着电影《中国机长》的热映,川航3U8633航班紧急迫降的事迹展现在大众面前。飞机从重庆起飞,在9800米高空,风挡玻璃无预警脱落,刘传健机长借助自己一百多次来回飞川藏线的经验和从业30年的技术,成功于成都迫降,拯救了全机人的生命。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2.风挡玻璃脱落时,飞机正处于大气的( )
A.平流层 B.电离层 C.对流层 D.高层大气
13.机长迫降时面临的困难主要有( )
①被风挡玻璃砸伤 ②机内温度过低 ③飞机颠簸强烈 ④太阳辐射太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2.C 13.B
【解析】12.由材料可知,风挡玻璃脱落时飞机的飞行高度9800米,川藏线位于中纬度地区,对流层平均高度为10-12千米,故飞机飞行的大气层,是对流层,C正确;平流层、电离层、高层大气高度均高于对流层,ABD错误。故选C。
13.对流层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飞机颠簸强烈,③正确;在9800米高空,由于高度较高,大气温度较低,机内温度过低,②正确;被砸伤、太阳辐射飞机飞行影响较小,不是主要困难,①④错误。故选B。
飞机颠簸指飞机在飞行中遇到乱流而突然出现的忽上忽下、左右摇晃及机身振颤现象。飞行颠簸层高度一般不超过海拔1000米,强颠簸层高度只有几百米,颠簸层水平范围多数在100km以内。图为2006年我国某航空公司西南高原航线飞行颠簸次数年内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由青藏高原飞往云贵高原的飞机发生颠簸的概率会(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15.若飞行员正在低空飞行时屏幕上显示前方有强颠簸区,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速前行 B.调头返回 C.迅速爬升 D.向下俯冲
【答案】14.A 15.C
【解析】14.青藏高原纬度和海拔较高,对流较弱,飞机颠簸概率较小;云贵高原纬度和海拔较低,且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降低,对流较强且逐渐增强,飞机颠簸概率较大。因此,由青藏高原飞往云贵高原的飞机发生颠簸的概率会逐渐增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飞机平稳飞行在平流层,飞行员在低空飞行发现或发生颠簸时,说明该区域对流层厚度大,应向上迅速爬升进入平流层,C正确;加速前行可能会造成危险,A错误;掉头返回会影响旅客行程,通常不会采取这样的方式,B错误;俯冲向下,低空对流或湍流更强烈,更易发生飞机颠簸,D错误。故选C。
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主要成因是戈壁沙漠上空被加热的暖空气,通过局地环流作用输送到绿洲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使近地面冷空气以保持稳定,于是形成了一个比较凉爽、湿润的小气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6.该现象出现时,下列各图当中,与绿洲上空气温变化情况相符的是( )
A. B.
C. D.
17.该现象的存在,会使绿洲地区( )
A.热量交换变缓 B.空气对流增强
C.水汽蒸发加快 D.地面风速增强
【答案】16.D 17.A
【解析】16.由材料可知中,绿洲上空出现逆温现象,也即海拔越高,气温越高,BC近地面没有出现逆温,BC错误;逆温层出现的高度有限,A出现两个逆温层,不符合题意,A错误, D符合逆温分布的特征,D 正确,故选D。
17.逆温的出现,使上下层大气难以形成对流,热量交换少,A正确,B错误;近地面气温低,蒸发弱,C错误;由于垂直方向难以形成对流,使水平方向的气流难以形成气压差异,地面风速小,D错误。故选A。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阳光是生命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适当晒太阳对人体有好处,比如能增强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对佝偻病、贫血等患者恢复健康有一定益处;此外,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很强的杀菌能力,一般细菌和某些病毒在阳光下晒半小时或数小时,就会被杀死。
紫外线指数预报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十分有用的预报,按照预报发布的紫外线指数,人们可以主动地采取一些措施,预防过多紫外线的伤害,也可在合适的时间段里有效地利用好紫外线。紫外线指数一般是指从上午10时至下午3时的时间段里,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皮肤的可能损伤程度。紫外线指数变化范围用0~15的数字来表示。通常,夜间的紫外线指数为0,高原地区、晴天时的紫外线指数为15。下表示意紫外线指数、等级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
(1)能吸收太阳紫外线的大气成分主要是________。
(2)下列地区,紫外线指数最高的是________(选择填空)。
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黄土高原
(3)为了减少紫外线的伤害,说出人们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
(4)试举出人们在生活中有效利用紫外线为人类服务的例子。
【答案】(1)臭氧
(2)B
(3)关注紫外线指数预报,安排相应的外出活动,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如避免在10:00~16:00外出办事;必须出门时应注意涂抹防晒霜、戴墨镜、穿长袖衣服、戴防护帽等。
(4)在下午4点后晒太阳,增强人体对钙的吸收;在晴天晒被褥,杀菌消毒等。
【解析】(1)臭氧能吸收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辐射的伤害,少量紫外线辐射,有杀菌作用。
(2)由材料“高原地区、晴天时的紫外线指数为15”可排除A、C;青藏高原比黄土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可知紫外线最强的地区是青藏高原,B正确,D错。故选B。
(3)从紫外线指数、等级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表中可总结出,为了减少紫外线的伤害,人们可戴防护帽或太阳镜,擦防晒箱,穿长袖衣服,避免在紫外线强时外出,尽量不外出,必须外出时要采取防护措施,关注紫外线指数预报等。
(4)由材料“适当晒太阳对人体有好处,比如能增强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对佝偻病、贫血等患者恢复健康有一定益处;此外,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很强的杀菌能力,一般细菌和某些病毒在阳光下晒半小时或数小时,就会被杀死”可总结出,适当的晒太阳,可增强人体对钙的吸收,对佝偻病、贫血等患者恢复健康有一定益处;在晴天晒被褥,可杀菌消毒等。
地理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优秀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地理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优秀课时作业,文件包含32大气受热过程课时作业-高一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32大气受热过程课时作业-高一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测试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精品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精品同步测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大气圈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小行星爆炸发生在,小行星爆炸发生所在大气层的气温,青藏高原对流层顶高度最可能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