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 第3章《光现象》3.3 光的直线传播(提优训练)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73035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练习】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 第3章《光现象》3.3 光的直线传播(提优训练)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73035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练习】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 第3章《光现象》3.3 光的直线传播(提优训练)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73035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科版3.3 光的直线传播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苏科版3.3 光的直线传播综合训练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是, 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仅是由光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3.3光的直线传播》同步强化提优训练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32分)1. 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是( )A. 放电影时所看到的银幕 B. 月亮 C. 放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画面 D. 猫的眼睛2. 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光线是真实存在的带箭头的直线 B. 激光笔发出的光是一条光线C. 光线是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的 D. 光线可以用虚线表示3. 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空隙,在地上形成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圆形光斑是( )A. 树叶的虚像 B. 树叶的实像 C. 太阳的虚像 D. 太阳的实像4. 仅是由光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是( )A. 沙漠出现海市蜃楼 B. 水面形成垂柳倒影C. 天空挂出七色彩虹 D. 树荫映出太阳光斑5. 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做“小孔成像”实验,选项图中的光学现象与小孔成像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 手影表演 B. 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C. 水中倒影 D. 池水看起来变“浅”6. 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理知识是“光的色散”的是( )A. 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 B.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C. 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 D.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7. 下列光现象与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 ) A. 小孔成像 B. 雨后彩虹 C. 手影游戏 D. 树下阴影8. 雷雨天,电闪雷鸣,关于其中物理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堵上耳朵听到雷声变小,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 我们能分辨雷声和雨声,主要是依据它们的响度不同C. 我们先看见是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表明光比声音传播得快D. 我们听到的雷声是电磁波9. 学校运动会100m比赛时一般都是起点处的裁判员法令后开始比赛,终点处的裁判员通过停表计时,为了准确计时,终点处的裁判员应该( )A. 看到冒烟开始计时,因为烟雾容易看清 B. 看到冒烟开始计时,因为光速比声速快C. 听到声音开始计时,因为声音容易听清 D. 听到声音开始计时,因为声速比光速快10.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所示)。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3题图11.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 蜡烛的正立的实像 B. 蜡烛的倒立的实像 C. 三角形光斑 D. 蜡烛的倒立的虚像12.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站立于一面墙的两边,若要在墙上开一个窗使两人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所需的最小窗的位置应为( )
A. a e B. a d C. b c D. b d13.夏日下午,为了防止自行车被曝晒,学校的四层教学楼边有如图的四个露天停车区,你认为停车的最佳位置是( )A.停车区① B.停车区② C.停车区③ D.停车区④ 14.夜晚过路的人,经过一盏路灯时,灯光照射下所形成的影子长度变化( )
A. 逐渐变短 B. 逐渐变长 C. 先变长后变短 D. 先变短后变长15.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下图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是( )
A. B. C. D. 16.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在灯光下会看到物体的影子,自然界中会出现日食或月食等天文现象,利用激光可以引导掘进机前进。假如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 阳光下的人影更清晰 B. 地球上没有昼夜之分 C. 做操时更容易将队伍排直 D. 更容易形成日食和月食 二.填空题(29分)17.“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其中的“影”.它是由光的_________形成的;排纵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_的理论来解释.18.小孔成像是由于___形成的,像是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物体远离小孔,像将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9.如图所示为网友拍摄的“红月亮”,月亮 (是/不是)光源,月食现象可以用光的 规律解释,发生月食时,地球、太阳和月亮三个天体近似在一条直线上,其中 的位置在另外两个天体之间。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第22题图 第24题图20.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 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___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___,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___的(选填“正立”或“倒立”).21.“金环日食”天象是由于光沿_____传播,当月球运行至______之间时,挡住了一部分太阳光.22.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___(选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蜡烛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薄纸上所成的像是___(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2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______m/s;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2.56s、则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是______m.24. 如图,在一张不透光的纸上用针扎一个直径约1mm的小孔,让白炽灯泡发出的光穿过小孔射到白纸上,在白纸上可看到一个清晰的________的像,这是________现象.这是由于________产生的.向上移动小孔.像的大小变________.25. 检查队列是否站直:站在队列前,沿着列队看去,后面的人被第一个人挡住,说明列队是________(填“直的”或“不直的”);检查人所站的位置应________(选填“贴近第一个人”或“与第一个人保持一定的距离”),运用的原理是________.26. 日食与月食的出现都是重要的天象,图甲是小红和小梅用一盆墨水观察到的日食奇观,她俩没有直接用眼观察,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产生日食的原理如乙图所示,其形成的原因是光沿________传播,当地球位于丙图中的________区域时(A/B/C),就能看到日全食现象. 第26题图 第27题图27. 如图是清华大学草坪上的日晷,它的基座上镌刻着拉丁文“FACTA NON VEBR”及其中译文“行胜于言”,日晷是利用晷上的针的影子随时间长短和位置变化来判断时间的计时工具,它利用了光 _____的原理.28. 有一根高度为1m的竖直放置的标杆,在太阳光照下,它的影长为1.2m.同时有一根竖直放置的电线杆,它的高度是6m,影长为_______m. 三。解答题(39分)29.(6分)作图题(1).如图,小红站在路灯下,请画出小红在地面上形成影子的光路,并标出影子的位置。(2).室内一盏电灯通过木板隔墙上的两个小洞,透出两条细小光束(如图。请根据这两条光束的方向确定室内电灯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3).如图,AB是物体,O为小孔,M为光屏,试作出物体AB通过小孔在光屏上成的像。 30、(10分)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知识后,小明和同学一起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探究小孔成像. (1)小明用硬纸筒制作“针孔照相机”探究小孔成像,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小明用“针孔照相机”看到的蜡烛AB在屏(半透明薄膜)上成的像A'B' .(2)小明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移动内筒改变半透明薄膜离小孔的距离,像的大小会发生改变,于是他测出了小孔到半透明薄膜的距离不同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据表可以看出:当蜡烛和小孔的距离保持不变时,半透明薄膜离小孔越远,像越 (选填 “大”或“小”);根据数据进一步判断:当半透明薄膜距小孔12 cm时,像的高度是 cm.(3)小华用一次性杯子和半透明薄膜也做了一个“针孔照相机”,他在一次性杯子的底部用针戳了一个小孔,在杯口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小华在明亮的实验室用这个“针孔照相机”来观察蜡烛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以下观察方法正确的是 .(4)小华采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发现实际观察时,无论如何调节孔到蜡烛的距离,半透明薄膜上蜡烛的像不容易看清,你能帮她想个可行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吗? .(5)小华在另一个一次性杯子底部挖了一个小三角形的小孔,继续观察同一个蜡烛,发现在半透明薄膜上的像的形状 (选填“有”或“没有”)变化. 31、(10分) 综合实践活动: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光斑的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光斑又如何形成的呢?对此小明决定探究,他们猜想光斑的形状: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1) 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是 (合理/不合理)的;(2) 为了进行探究,他们制作了带孔的卡片,如图甲所示,卡片中各孔尺寸相同(约为1cm),在进行探究时,他们在地上铺上一张白纸,把带孔的卡片置于上方,让太阳光通过卡片上的孔,观察纸面上出现的光斑形状.(3) 为验证猜想b,保持孔的大小不变,小明让带孔卡片离地面白纸较近时,看到光斑与卡片中孔的形状 (选填“相同”或“不同”);然后让带孔卡板远离白纸,到一定距离后,白 纸上的光斑又成了圆形,而且亮斑将变 (选填“大”或“小”)变 (选填“暗”或“亮”);这说明光斑的形状还与 有关.(4) 为验证猜想c,小华设计了图1的装置,小明设计了图2的装置,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改变孔的大小,同时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你认为 设计更合理,依据是 .(5) 通过探究,他们初步得到了以下结论,圆形光斑一般是 (填“太阳的像”或“树叶间空隙的像”),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树叶间空隙大小、树叶间空隙与地面的距离有关. 32. (4分)激光测距技术广泛应用于人造地球卫星测控、大地测量等方面.先利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月、地之间的距离,已知一束激光从激光测距仪发出并射向月球经过2.53s反射回来,则地球到月球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3.(9分)在探究小孔成像特点时,小波发现:光屏到小孔的距离越远,所成的像越大.像的大小与该距离有什么定量关系?于是他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一步探究:(1)用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拼装在不透明的纸板上,如图甲所示.(2)将“F”字样纸板、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半透明塑料板(光屏)依次置于光具座的A、B、C位置,使“F”正面对小孔,如图乙所示.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给二极管通电,随即在光屏上呈现出“F”的像,小波观察到光屏上呈现的像是图丙中的 (填写序号).(2)由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 ,所以这个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3)保持“F”字样纸板,小孔位置不变,只改变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像距),用刻度尺逐次测量像高,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次数1234像距v/cm12.016.020.024.0像高h/cm3.04.05.06.0根据表中的数据,请你用一个数学表达式来表示h与v的关系 .(4)于是小波得出结论:小孔成像时,同一物体像的大小与像距成正比.你认为这一结论需要补充的条件是 . 教师样卷一.选择题(32分)1. 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是( C )A. 放电影时所看到的银幕 B. 月亮 C. 放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画面 D. 猫的眼睛2. 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 光线是真实存在的带箭头的直线 B. 激光笔发出的光是一条光线C. 光线是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的 D. 光线可以用虚线表示3. 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空隙,在地上形成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圆形光斑是( D )A. 树叶的虚像 B. 树叶的实像 C. 太阳的虚像 D. 太阳的实像4. 仅是由光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是( D )A. 沙漠出现海市蜃楼 B. 水面形成垂柳倒影C. 天空挂出七色彩虹 D. 树荫映出太阳光斑5. 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做“小孔成像”实验,选项图中的光学现象与小孔成像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 ) A. 手影表演 B. 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C. 水中倒影 D. 池水看起来变“浅”6. 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理知识是“光的色散”的是( D )A. 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 B.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C. 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 D.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7. 下列光现象与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 B ) A. 小孔成像 B. 雨后彩虹 C. 手影游戏 D. 树下阴影8. 雷雨天,电闪雷鸣,关于其中物理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 堵上耳朵听到雷声变小,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 我们能分辨雷声和雨声,主要是依据它们的响度不同C. 我们先看见是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表明光比声音传播得快D. 我们听到的雷声是电磁波9. 学校运动会100m比赛时一般都是起点处的裁判员法令后开始比赛,终点处的裁判员通过停表计时,为了准确计时,终点处的裁判员应该( B )A. 看到冒烟开始计时,因为烟雾容易看清 B. 看到冒烟开始计时,因为光速比声速快C. 听到声音开始计时,因为声音容易听清 D. 听到声音开始计时,因为声速比光速快10.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所示)。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D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3题图11.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B )
A. 蜡烛的正立的实像 B. 蜡烛的倒立的实像 C. 三角形光斑 D. 蜡烛的倒立的虚像12.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站立于一面墙的两边,若要在墙上开一个窗使两人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所需的最小窗的位置应为( D )
A. a e B. a d C. b c D. b d13.夏日下午,为了防止自行车被曝晒,学校的四层教学楼边有如图的四个露天停车区,你认为停车的最佳位置是( D )A.停车区① B.停车区② C.停车区③ D.停车区④ 14.夜晚过路的人,经过一盏路灯时,灯光照射下所形成的影子长度变化( D)
A. 逐渐变短 B. 逐渐变长 C. 先变长后变短 D. 先变短后变长15.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下图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是( B )
A. B. C. D. 16.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在灯光下会看到物体的影子,自然界中会出现日食或月食等天文现象,利用激光可以引导掘进机前进。假如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B )
A. 阳光下的人影更清晰 B. 地球上没有昼夜之分 C. 做操时更容易将队伍排直 D. 更容易形成日食和月食二.填空题(29分)17.“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其中的“影”.它是由光的_________形成的;排纵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_的理论来解释.【答案】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18.小孔成像是由于___形成的,像是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物体远离小孔,像将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光的直线传播;倒立;变小19.如图所示为网友拍摄的“红月亮”,月亮 (是/不是)光源,月食现象可以用光的 规律解释,发生月食时,地球、太阳和月亮三个天体近似在一条直线上,其中 的位置在另外两个天体之间。【答案】不是;直线传播;地球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第22题图 第24题图20.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 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___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___,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___的(选填“正立”或“倒立”).【答案】同一直线;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倒立。21.“金环日食”天象是由于光沿_____传播,当月球运行至______之间时,挡住了一部分太阳光.【答案】直线;太阳与地球.22.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___(选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蜡烛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薄纸上所成的像是___(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答案】:A;变大;顺。2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______m/s;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2.56s、则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是______m.【答案】3.0×108;3.84×108.24. 如图,在一张不透光的纸上用针扎一个直径约1mm的小孔,让白炽灯泡发出的光穿过小孔射到白纸上,在白纸上可看到一个清晰的________的像,这是________现象.这是由于________产生的.向上移动小孔.像的大小变________.【答案】 灯丝 小孔成像 光沿直线传播 大25. 检查队列是否站直:站在队列前,沿着列队看去,后面的人被第一个人挡住,说明列队是________(填“直的”或“不直的”);检查人所站的位置应________(选填“贴近第一个人”或“与第一个人保持一定的距离”),运用的原理是________.【答案】 . 直 保持一定的距离 直线传播26. 日食与月食的出现都是重要的天象,图甲是小红和小梅用一盆墨水观察到的日食奇观,她俩没有直接用眼观察,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产生日食的原理如乙图所示,其形成的原因是光沿________传播,当地球位于丙图中的________区域时(A/B/C),就能看到日全食现象.【答案】 . 保护眼睛 . 直线传播 . A 第26题图 第27题图27. 如图是清华大学草坪上的日晷,它的基座上镌刻着拉丁文“FACTA NON VEBR”及其中译文“行胜于言”,日晷是利用晷上的针的影子随时间长短和位置变化来判断时间的计时工具,它利用了光 _____的原理.【答案】光的直线传播28. 有一根高度为1m的竖直放置的标杆,在太阳光照下,它的影长为1.2m.同时有一根竖直放置的电线杆,它的高度是6m,影长为_______m.【答案】7.2 【详解】已知一根高度为1m的竖直放置的标杆,在太阳光照下,它的影长为1.2m,电线杆的高度为6m,设电线杆影子长为L,则,所以L=7.2m.三。解答题(39分)29.(6分)作图题(1).如图,小红站在路灯下,请画出小红在地面上形成影子的光路,并标出影子的位置。(2).室内一盏电灯通过木板隔墙上的两个小洞,透出两条细小光束(如图。请根据这两条光束的方向确定室内电灯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3).如图,AB是物体,O为小孔,M为光屏,试作出物体AB通过小孔在光屏上成的像。 【答案】 30、(10分)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知识后,小明和同学一起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探究小孔成像. (1)小明用硬纸筒制作“针孔照相机”探究小孔成像,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小明用“针孔照相机”看到的蜡烛AB在屏(半透明薄膜)上成的像A'B' .(2)小明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移动内筒改变半透明薄膜离小孔的距离,像的大小会发生改变,于是他测出了小孔到半透明薄膜的距离不同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据表可以看出:当蜡烛和小孔的距离保持不变时,半透明薄膜离小孔越远,像越 (选填 “大”或“小”);根据数据进一步判断:当半透明薄膜距小孔12 cm时,像的高度是 cm.(3)小华用一次性杯子和半透明薄膜也做了一个“针孔照相机”,他在一次性杯子的底部用针戳了一个小孔,在杯口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小华在明亮的实验室用这个“针孔照相机”来观察蜡烛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以下观察方法正确的是 .(4)小华采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发现实际观察时,无论如何调节孔到蜡烛的距离,半透明薄膜上蜡烛的像不容易看清,你能帮她想个可行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吗? .(5)小华在另一个一次性杯子底部挖了一个小三角形的小孔,继续观察同一个蜡烛,发现在半透明薄膜上的像的形状 (选填“有”或“没有”)变化.【答案】 (1) (2)大 6 (3) A (4)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合理即可) (5)没有31、(10分) 综合实践活动: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光斑的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光斑又如何形成的呢?对此小明决定探究,他们猜想光斑的形状: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1) 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是 (合理/不合理)的;(2) 为了进行探究,他们制作了带孔的卡片,如图甲所示,卡片中各孔尺寸相同(约为1cm),在进行探究时,他们在地上铺上一张白纸,把带孔的卡片置于上方,让太阳光通过卡片上的孔,观察纸面上出现的光斑形状.(3) 为验证猜想b,保持孔的大小不变,小明让带孔卡片离地面白纸较近时,看到光斑与卡片中孔的形状 (选填“相同”或“不同”);然后让带孔卡板远离白纸,到一定距离后,白 纸上的光斑又成了圆形,而且亮斑将变 (选填“大”或“小”)变 (选填“暗”或“亮”);这说明光斑的形状还与 有关.(4) 为验证猜想c,小华设计了图1的装置,小明设计了图2的装置,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改变孔的大小,同时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你认为 设计更合理,依据是 .(5) 通过探究,他们初步得到了以下结论,圆形光斑一般是 (填“太阳的像”或“树叶间空隙的像”),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树叶间空隙大小、树叶间空隙与地面的距离有关.【答案】(1)不合理 (3)相同 大 暗 孔到白纸的距离有关 .(4)小华(图1) 实验中应控制孔的形状不变,只能改变孔的大小 (5)太阳的像32. (4分)激光测距技术广泛应用于人造地球卫星测控、大地测量等方面.先利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月、地之间的距离,已知一束激光从激光测距仪发出并射向月球经过2.53s反射回来,则地球到月球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答案】3.795×105km【详解】光速v=3×108m/s,由题意可知,光到月球所有时间t=×2.53s=1.265s,因为v=,所以地球到月球的距离:s=vt=3×108 m/s×1.265s=3.795×108 m=3.795×105km.33.(9分)在探究小孔成像特点时,小波发现:光屏到小孔的距离越远,所成的像越大.像的大小与该距离有什么定量关系?于是他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一步探究:(1)用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拼装在不透明的纸板上,如图甲所示.(2)将“F”字样纸板、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半透明塑料板(光屏)依次置于光具座的A、B、C位置,使“F”正面对小孔,如图乙所示.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给二极管通电,随即在光屏上呈现出“F”的像,小波观察到光屏上呈现的像是图丙中的 (填写序号).(2)由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 ,所以这个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3)保持“F”字样纸板,小孔位置不变,只改变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像距),用刻度尺逐次测量像高,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次数1234像距v/cm12.016.020.024.0像高h/cm3.04.05.06.0根据表中的数据,请你用一个数学表达式来表示h与v的关系 .(4)于是小波得出结论:小孔成像时,同一物体像的大小与像距成正比.你认为这一结论需要补充的条件是 .【答案】(1)② (2)光的直线传播 实像 (3) h=v (4)物距一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三章 光现象3.3 光的直线传播课堂检测,共3页。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3.3 光的直线传播达标测试,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3.3 光的直线传播同步练习题,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