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末复习】2020-2022北京初二上册期末物理汇编:牛顿第一定律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2020-2022北京初二上册期末物理汇编:牛顿第一定律,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2北京初二(上)期末物理汇编牛顿第一定律 一、单选题1.(2022·北京·清华附中八年级期末)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船入轨后,按照预定程序,与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下列关于神舟十三飞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点火后发射过程的前582.秒内,神舟十三号飞船相对于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是运动的B.在对接靠近的过程中,神舟十三号飞船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C.在对接完成后,神舟十三号飞船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D.在神舟十三号与火箭分离后,神舟十三号飞船相对天舟二号仍要继续运动一段时间2.(2022·北京石景山·八年级期末)下列实例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A.司机开车要系安全带 B.跳高运动员起跳后继续向上运动C.坐公交车时,要抓好扶手 D.空中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3.(2022·北京石景山·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的情景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图甲中,头顶球时,头会痛,说明球对头有作用力,球没有受到头的作用力B. 图乙中,滑冰运动员冲过终点时不能立刻停下来,是因为他受到了惯性作用C. 图丙中,足球比赛罚球时,运动员脚踢球的作用力大于球给脚的作用力D. 图丁中,未掷出的冰壶在水平冰面上静止时,其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是平衡力4.(2022·北京房山·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将小车从斜面上某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小车会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依据实验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车在水平面上能继续运动是由于小车具有惯性B.小车在水平面上能继续运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是平衡力D.若小车到达水平面时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小车将慢慢停下来5.(2021·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B.汽车驾驶员和乘客系上安全带,是为了消除人的惯性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身体会向前倾,是由于受到惯性力的作用D.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6.(2021·北京·八年级期末)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B.一切物体都有惯性C.下坡的自行车,速度越来越大,其惯性也越来越大D.嫦娥五号探测器绕月飞行时没有惯性7.(2021··八年级期末)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速直线下降的降落伞所受合力为零B.加速下降的苹果所受合力可能为零C.短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受到惯性作用D.羽毛球被扣杀后飞向对方,说明力可以维持物体运动8.(2021··八年级期末)图所示,属于防止惯性造成危害的是( )A.投铅球 B.跳远助跑C.系安全带 D.紧固锤头9.(2020·北京丰台·八年级期末)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的足球没有惯性B.跳远运动员要助跑后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C.在空中自由下落的苹果,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快,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D.在汽车紧急刹车时,坐在车里的乘客会向前倾倒,是由于乘客具有惯性10.(2020·北京延庆·八年级期末)近年来,中国科技成就让世界瞩目,像中国高铁、探月“嫦娥”,入海“蛟龙”、国产大飞机C919……一大批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关于中国高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中国高铁时速可达350km/h,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高铁进站时速度越来越小,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C.高铁运行时有惯性,静止时没有惯性D.高铁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二、多选题11.(2022·北京房山·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为冬奥会的一些运动项目,关于这些项目中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跳台滑雪运动员在空中加速下落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B.短道速滑运动员在转弯滑行的过程中,运动员受到的力是不平衡的C.冰壶底面打磨得很光滑为了减小摩擦D.在粗糙程度均匀的冰面上,撤去球杆对冰球的推力、冰球在继续运动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大小不变12.(2022·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该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B.竖直向上抛出后的排球,在空中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下C.汽车刹车时,人会往前倾,说明人具有惯性,汽车没有惯性D.将锤柄在石墩上撞击几下,松动的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13.(2021·北京顺义·八年级期末)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体、气体也有惯性B.赛车冲过终点后能很快停下来,说明赛车没有惯性C.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是因为运动员没有惯性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14.(2021·北京·八年级期末)图所示,2020年12月17日凌晨,经过23天的太空之旅,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2kg月壤样品成功在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着陆场着陆。关于嫦娥五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月球降落时使用火箭发动机反推减速方式降落,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在月球上降落留下压痕,是由于嫦娥五号所受的重力作用在月球上的缘故C.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着陆前,返回舱始终保持匀速运动D.采集回来的2kg月壤样品,返回地球后质量不变15.(2020·北京顺义·八年级期末)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拍打衣服时灰尘脱落,是由于灰尘有惯性B.跳远运动员要助跑后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C.篮球能静止放置在桌面上,是由于篮球没有惯性D.射出的子弹继续向前飞行,是由于子弹有保持原来向前运动状态的性质三、简答题16.(2022·北京顺义·八年级期末)某同学在科技馆参观时发现这样一展品,在水平轨道上有一列小火车,车厢顶部有两个孔A和B,小火车在密封罩子里的轨道上沿直线匀速运动,如图所示,当小火车即将经过“∩”型框架的下方时,从B孔中竖直向上弹出一个小球,请你判断小球落在什么位置?并说明理由。四、实验题17.(2022·北京石景山·八年级期末)利用小车和实验桌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请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18.(2022·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路程的影响”实验中:(1)小明调试实验装置时,将小车从斜面上A处由静止滑下,如图甲所示,小车滑出水平木板右端而掉落下去。为让小车不滑出木板,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_______;A.小车仍从斜面A处滑下,换一个更长的木板B.增大斜面的倾角,让小车仍从斜面上A处滑下C.斜面倾角不变,让小车从斜面上比A位置低的位置滑下D.减小斜面的倾角,小车仍从斜面上A处滑下(2)调试成功后,小明每次均将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滑下,小车滑下后分别在毛巾、棉布和木板表面运动,最终小车静止的位置用小红旗做了标记,分别是①、②、③号位置,如图乙所示。由此可得:小车受到阻力越小,运动的路程越________(选填“长”或“短”);(3)进一步推理可得:若小车运动时所受阻力为零,小车将________(填小车的运动状态)19.(2021·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图所示,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让小车从斜面上某一固定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滑下,观察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滑下后,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用旗子标记小车静止时所处的位置。请回答下面问题:(1)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开始滑下,则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2)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速度逐渐减小并最终停下来,这是因为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了阻力,这表明力可以_______物体的运动状态;(选填“维持”或“改变”)(3)水平面越光滑,小车所受的阻力就越小,运动的时间就越长,通过的路程也越长;如果小车运动过程中不受阻力,则小车运动的速度会______。(选填“减小”或“不变”)20.(2021·北京·八年级期末)图所示,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在水平桌面上分别铺上毛巾、棉布、木板,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1)实验中每次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的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2)完成三次实验后发现乙、丙两实验中,小车均滑出了木板,无法比较小车在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为解决这一问题,请你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___________。(3)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选填“远”或“近”)21.(2021·北京门头沟·八年级期末)如图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滑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请回答以下问题:(1)同一辆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可使小车到达平面时的初速度______(选填“相同”“不相同”)(2)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______。(选填“远”或“近”)(3)通过观察木块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的远近,可以推理得出:在理想情况下,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将永远做______。22.(2020·北京顺义·八年级期末)为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①、②、③及推理。(1)在实验中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______相同;(2)画出小车在毛巾水平面上运动时的受力示意图______;(3)从实验①、②、③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就越小,它运动的距离就越远。进而推理得出:如果小车在运动中不受阻力,它将______。23.(2020·北京丰台·八年级期末)小丽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让小车每次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滑行。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如图所示。(1)小丽每次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2)根据图中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_(选填“快”或“慢”);(3)由此可以推得: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做______运动;同时也说明力是改变物体______的原因。24.(2020·北京怀柔·八年级期末)300多年前,伽利略对“力和运动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如图是模拟伽利略“推断物体不受力时运动情况”的实验。图中是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从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由运动到静止的过程。(三种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木板、棉布、毛巾)(1)让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2)为了便于推理得出结论,请将图中的三次实验排出合理的顺序__________;(3)牛顿在伽利略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得出:一切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______状态,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详解】A.点火后发射过程的前582.秒内,神舟十三号飞船相对于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没有位置变化,所以神舟十三号飞船是静止的,故A错误;B.在对接靠近过的程中,神舟十三号飞船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有位置变化,所以神舟十三号飞船是运动的,故B错误;C.在对接完成后,神舟十三号飞船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没有位置变化,所以神舟十三号飞船是静止的,故C错误;D.在神舟十三号与火箭分离后,神舟十三号飞船由于具有惯性,所以相对天舟二号仍要继续运动一段时间,故D正确。故选D。2.B【详解】A.司机开车要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在急刹车时,司机由于惯性向前冲出,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故A不符合题意;B.跳高运动员起跳后,由于运动员有惯性,会继续向上运动,是利用了运动员的惯性来达到一定的高度,故B符合题意;C.坐公交车时,车加速时,人由于惯性,要向后倒,车刹车时,人由于惯性,要向前倾,因此要抓好扶手,是为了防止惯性造成的伤害,故C不符合题意;D.空中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是因为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使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和惯性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3.D【详解】A.图甲中,头顶球时,头会痛,说明球对头有作用力,头对球也有作用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错误;B.滑冰运动员冲过终点时不能立刻停下来是因为人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人受到惯性的作用,故B错误;C.足球比赛罚球时,运动员脚踢球的作用力等于球对脚的作用力,二者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D.冰壶受到的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都作用在冰壶上,故D正确。故选D。4.A【详解】A.当小车下滑到水平面上时,由于惯性,将会继续运动一段距离,故A正确;B.小车能继续运动是因为惯性的原因,最终会停下来是受到了阻力的作用,这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B错误;C.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速度越来越慢,最终会停下来,处于非平衡状态,因此受到的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D.由牛顿第一定律得,如果小车到达水平面时所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故选A。5.A【详解】A.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A正确;B.汽车驾驶员和乘客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由于人的惯性带来的危害,惯性与质量有关,惯性不能消除,故B错误;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身体会向前倾,是由于乘客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故C错误;D.不论是运动的物体还是静止的物体,都具有惯性,故D错误。故选A。6.B【详解】ABD.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故AD错误,B正确;C.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下坡的自行车,速度越来越大,其质量不变,惯性也不变,故C错误。故选B。7.A【详解】A.匀速直线下降的降落伞受平衡力作用,平衡力的合力为零,故A正确;B.加速下降的苹果受力不平衡,合力方向向下,不为零,故B错误;C.短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惯性是一种性质,不是一种作用,故C错误;D.羽毛球被扣杀后,虽然不再受“扣杀”的力的作用,但仍然可以飞向对方,说明羽毛球具有惯性,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错误。8.C【详解】A.投铅球时,铅球离开了手但是继续向前飞行,是利用了惯性,故A不符合题意;B.跳远助跑后能够跳的更远,是利用了惯性,故B不符合题意;C.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汽车突然刹车时,因为惯性而对人体造成伤害,故C符合题意;D.撞击锤柄,锤柄已经停止运动,但锤头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使锤头套紧,是利用了惯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9.D【详解】A.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因此静止在草坪上的足球有惯性,故A错误;B.跳远运动员先助跑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个向前的速度,利用惯性使自己跳得更远,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速度大小无关,故B错误;C.在空中自由下落的苹果,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快,是由于受到了重力的作用,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C错误;D.汽车行驶时乘客和车一起向前运动,当汽车急刹车时,汽车速度突然减小,由于乘客具有惯性,乘客会继续向前运动使乘客向前倾倒,故D正确。故选D。10.D【详解】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故A错误;B.高铁进站时速度越来越小,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是阻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故B错误;CD.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高铁运行时有惯性,静止时同样有惯性。故C错误,D正确。故选D。11.BCD【详解】A.跳台滑雪运动员在空中加速下落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该运动员加速下落,显然不是因为惯性,故A错误;B.短道速滑运动员在转弯滑行的过程中,其速度的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其运动状态也在不断变化,因而短道速滑运动员在转弯滑行的过程中不处于平衡状态,所以运动员受到的力是不平衡的,故B正确;C.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冰壶底面打磨得很光滑是为了减小摩擦,故C正确;D.撤去球杆对冰球的推力,冰球在继续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大小有关。因为在粗糙程度均匀的冰面上,冰球对冰面的压力不变,所以冰球在继续运动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大小不变。故D正确。故选BCD。12.AB【详解】A.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若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该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故A正确;B.竖直向上抛出后的排球,在空中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下的空气阻力,因此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下,让排球作减速运动,故B正确;C.汽车刹车时,人会往前倾,说明人具有惯性,而惯性的影响因此是质量,汽车有质量,因此汽车也有惯性,故C错误;D.将锤柄在石墩上撞击几下的过程中,锤柄和锤头是一起向下运动,锤柄碰到石墩时马上静止,锤头由惯性继续保持向下运动,松动的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利用了锤头的惯性,故D错误。故选AB。13.AD【详解】A.任何物体都有惯性,包括液体和气体,故A正确;B.赛车冲过终点后能很快停下来是因为赛车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作用,不能说明赛车没有惯性,故B错误;C.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是利用身体的惯性来提高跳远成绩,故C错误;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故D正确。故选AD。14.AD【详解】A.在月球降落时使用火箭发动机反推减速方式降落过程中,火箭向下喷气体,气体给火箭向上的反作用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B.在月球上降落留下压痕,是由于月球受到嫦娥五号的压力,故B错误;C.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着陆前,返回舱由于受空气阻力大于自身重力,先做减速运动,当阻力等于重力时,返回舱做匀速运动,故C错误;D.采集回来的2kg月壤样品,不随它的位置,状态,形状的改变而改变,故返回地球后质量不变,故D正确。故选AD。15.AD【详解】A.拍打衣服时灰尘脱落,是由于衣服受力由静止变为运动,灰尘有惯性要保持静止状态,灰尘从衣服上脱落下来;故A正确;B.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仅与物体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运动、怎样运动无关;跳远运动员要助跑后起跳,是为了利用惯性,故B错误;C.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篮球能静止放置在桌面上,是因为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不是因为篮球没有惯性,故C错误;D.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称为惯性;射出的子弹继续向前飞行,是由于子弹有保持原来向前运动状态的性质,故D正确。故选AD。16.见解析【详解】当小火车即将经过“∩”型框架的下方时,从B孔中竖直向上弹出一个小球,小球落回B孔。 因为小球具有惯性,它被弹出时在水平方向具有和小火车一样的速度,弹出后小球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等于火车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小球能再落回B孔。17.见解析所示【详解】实验步骤:先将小车放在水平实验桌上,观察小车此时的状态,再用手给小车一个水平方向的推力,观察小车此时的运动状态。实验现象:将小车放在水平实验桌上时,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小车在水平方向不受力,若用手给小车一个水平方向的推力,此时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不为零,将由静止开始运动,速度逐渐增大,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当小车一开始在水平实验桌上时,所受合力为零,处于静止状态,当用手给小车一个水平方向的推力时,此时小车在水平方向所受合力不为零,小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故该实验证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8. B 长 做匀速直线运动【详解】(1)[1]A.小车仍从斜面A处滑下,换一个更长的木板,可以让小车有更长的路程可以滑行。所以A做法可行,故A不符合题意;B.增大斜面的倾角,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动能变得更大,速度更大,通过的路程将比原来更长,更容易滑出木板。所以B做法不可行,故B符合题意;C.斜面倾角不变,让小车从斜面上比A位置低的位置滑下,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动能减小,小车在水平面的速度减小,从而减小小车通过的路程。所以C做法可行,故C不符合题意;D.减小斜面的倾角,小车仍从斜面上A处滑下,从而减小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动能,减小小车在水平面的速度,减小小车通过的路程。所以D做法可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2]由图示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的路程越长。(3)[3]由(2)分析可知,阻力如果越来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将越来越长,如果不受力,小车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一直不变。所以进一步推理可知,当阻力为零时(即小车不受摩擦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19. 相同 改变 不变【详解】(1)[1]实验中应使小车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满足控制变量的要求。 (2)[2]小车到达水平面后,小车由于惯性还会续向前运动,不能立即停止,小车最终在水平面上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3]小车在水平面上滑动时,水平面越光滑,小车所受的阻力就越小,运动的时间就越长,通过的路程也越长;如果小车运动过程中不受阻力,则小车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速度不变,永远不停地运动下去。20. 速度 实验时降低小车放置高度 远【详解】(1)[1]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滑下,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的速度相同。(2)[2]为了减少小车运行的路程,考虑降低速度,所以实验时降低小车放置高度。(3)[3]平面越光滑阻力越小,速度减小越慢,运动距离越远。21. 相同 远 匀速直线运动【详解】(1)[1]小车从斜面滑下的高度越高,到底面时的速度越大,所以,让同一辆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2)[2]平面越光滑,则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就减小得越慢,运动的距离越远。(3)[3]通过观察木块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的远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由此推理,若小车不受力,则小车的速度就不会减小,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22. 在水平面上滑动的初速度 一直运动下去【详解】(1)[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要让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初速度相同,观察阻力不同时,小车运动距离的长短;所以在实验中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的目的是让小车在水平面上滑动的初速度相同。(2)[2]小车在毛巾水平面上运动时水平方向受摩擦力作用,竖直方向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如下图所示:(3)[3]实验中观察到小车受到的阻力就越小,它运动的距离就越远;进一步推理小车在运动中不受阻力,小车将一直运动下去。23. 相同 慢 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详解】(1)[1]小车每次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速度相同。(2)[2]根据图中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的越远。(3)[3][4]假如小车运动到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即不受到阻力作用,小车的速度将不会减少,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本题中阻力使小车的速度逐渐减小,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24. 水平初速度相同 丙甲乙 匀速直线运动 推理法【详解】(1)[1]实验中要求从同一点滑下,是为了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有相同的速度。(2)[2]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慢,小车运动得越远,所以,根据实验目的可知,接触面应该逐渐变光滑,即毛巾、棉布、木板,故合理的顺序为:丙、甲、乙。(3)[3][4]牛顿在伽利略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得出:一切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一普遍规律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推理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2020-2022北京初二上册期末物理汇编:重力,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作图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2020-2022北京初二上册期末物理汇编:噪声与环保,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2020-2022北京初二上册期末物理汇编:物体的颜色,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