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大单元“四步复习法”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展开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大单元“四步复习法”
第一步:单元学习目标整合
课时名称 | 课标要求 | 素养解读 |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 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的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 1.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结合文献史料分析中国货币演变的基本特征,理解商品经济发展是货币演变的动力。 2.结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史实,加深对世界货币体系转型的认识,提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 1.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2.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 | 1.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结合文献史料分析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趋势和特点,理解封建经济的发展推动赋役制度不断变革。 2.结合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史实,认识关税自主权的丧失对中国经济的巨大危害,提升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 3.立足于史料实证,认识个人所得税征收的过程,理解个人所得税征收的积极意义。 |
第二步:单元思维导图回顾知识
第三步:单元重难知识易混易错
一、中外货币体制的演进
1.中国
(1)商至秦:商朝开始出现铜铸币,秦朝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
(2)宋元:北宋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元朝发行纸币“钞”。
(3)明清:明朝时铜钱、纸币并行,中期起,白银成为基本支付手段;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兼用铜钱。
(4)民国时期
①初以银元作法定货币,后南京国民政府又发行法币、金圆券、银元券。
②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5)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最初发行到1999年10月1日,先后发行5套人民币,形成较完整的货币体系。
2.世界
(1)金本位制:19世纪上半期逐渐形成,它以英镑为中心,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导致其崩溃。
(2)布雷顿森林体系
①建立: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正式成立,标志着该体系的形成,美国享有最大发言权。
②瓦解:20世纪70年代初,美元出现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二、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1.古代赋役制度
(1)秦汉:赋税含田赋、人头税和徭役。
(2)隋唐:经历由租调役到租庸调再到两税法的过程。
(3)宋元:宋朝征收两税,后行募役法;元袭租庸调与两税法,另有“科差”。
(4)明清:明朝实行一条鞭法,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彻底废除人头税,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2.关税
(1)西周:关税最早出现。
(2)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年宣告关税自主,自1928年起发起“改订新约”运动,虽取得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
(4)中华人民共和国: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并逐步完善关税基本制度。
3.个人所得税
(1)民国时期:起步阶段,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了一个没有实施的个人所得税条例。
(2)1936年:国民政府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3)1980年: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第四步:单元核心素养对接高考
一、核心素养
1.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历程
(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中国古代最初以海贝作为货币,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商朝后期开始用铜仿制海贝,人工货币出现。
(2)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结束了中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汉初郡国自由铸币,造成货币混乱,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公元前118年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
(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唐高祖李渊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
(5)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北宋时,商品交换发达,货币流通额增加,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大量铸造铁钱,铁钱笨重不便,北宋创印的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
(6)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
2.金本位制的形成及崩溃
(1)金本位制的形成
①背景: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
②实行:1816年,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
③内容: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
④特点: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人们可以根据规定自由铸造金币,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⑤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2)金本位制的崩溃
原因 | 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由于存款人大量挤兑,银行倒闭,黄金储备锐减 |
过程 | 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 |
后果 | 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英国、法国和美国分别构建了以英镑、法郎和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 |
3.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2)建立:1944年7月,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讨论战后国际货币问题。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3)内容: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4)影响: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同时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5)瓦解: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趋势
(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以唐朝两税法为标志。
(2)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以明朝一条鞭法为标志。
(3)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成为基本定时,以唐朝两税法为标志。
(4)农民由必须服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汉朝征收的更卒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代役税。
(5)税种由繁多到逐渐减少,以明朝一条鞭法为标志。
(6)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对商品征收重税。
二、对接高考
1.【2022·湖北】唐玄宗针对民间销毁铜钱用于铸造铜器的现象,下诏曰“今天下泉货益少,币帛颇轻,欲使天下流通,焉可得也”,遂禁止私造铜器,由官府统一收购冶炼出的铜铅锡,杜绝私自买卖。制定该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 B.铸币材料严重短缺
C.铜铅锡专卖措施失效 D.铜钱流通范围有限
答案:B
解析:民间销毁铜钱铸造铜器导致严重钱荒,迫使政府严禁私造铜器、实行铜铅锡国有等,说明其改革的主要原因是,铸币材料严重短缺,B项正确;唐玄宗时期,财政的入不敷出并非国家强化控制铸币材料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铜铅锡专卖是新政策,并非改革原因,排除C项;唐代铜钱在全国流通,使用范围广泛,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1·辽宁】蠲免是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地方民力对百姓应征赋税的免除。清朝的蠲免,除“偏灾赈蠲外,凡逋负(拖欠赋税)之在民者,与银谷食种之贷而未收者,遇国家庆典,或巡幸,或军兴,辄止勿责”。据此可知,蠲免政策旨在( )
A.减轻地方财政负担 B.稳定地方社会秩序
C.遏制地方官员贪腐 D.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蠲免是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地方民力对百姓应征赋税的免除,清朝的蠲免政策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稳定地方社会秩序,维护清王朝统治,B项正确;减轻地方财政负担与蠲免政策的宗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地方官员贪腐信息,而是强调蠲免政策旨在稳定地方社会秩序,排除C项;蠲免政策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不等于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1·广东】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 )
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 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 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
答案:B
解析:根据“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可得出,元代政府加征要棉税,增加了民众的负担,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增收要棉税只是一个内容,与区域经济的不平衡没有直接的关联,排除A;加征税收,不利于私营棉纺织业的发展,排除C;材料只涉及到在地方设立提举司收税,并不能证明财政管理权限下移,排除D。
4.【2022·北京】军费与财政
材料一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至崇祯四年(1631)辽饷结构表
注:明万历末年,为应对辽东战事而加派赋税,称“辽饷”。
材料二 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主要财政收入趋势表
注:清咸丰年间,“盐引停运,关税难征,地丁钱粮复间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缓征”。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百分之一的税,称为“厘金”。
(1)明代为应对辽东战事、清代为镇压太平天国而筹措军费。阅读上述材料,指出两者增加军费的主要来源有何不同。
(2)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19世纪60—70年代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
答案:(1)不同:明代:田赋占比最高。清代:关税和厘金占比逐渐超过了田赋。
(2)趋势:田赋比例下降,关税和厘金在财政中的比例上升。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导致人口流失,大量田地抛荒;政府蠲免田赋;商品经济发展,商税收入增加;通商口岸增多,对外贸易额上升,关税收入增加。
解析:(1)不同:根据曲线图可以看出,明代:田赋占比最高。清代:关税和厘金占比逐渐超过了田赋。(2)趋势:根据曲线图可以看出,晚清时期,田赋比例下降,关税和厘金在财政中的比例上升。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导致人口流失,大量田地抛荒;根据材料“盐引停运,关税难征,地丁钱粮复间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缓征”可知,政府蠲免田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发展,商税收入增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通商口岸增多,对外贸易额上升,关税收入增加。
5.【2021·湖北】[财税体制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北宋前期实行高度集权的财政体制,原则上一切财赋都属于中央。但实际上国家财赋分为以两税收入为主的直属中央的“上供”部分,和以盐茶专卖、酒利、商税等经费为主的拨留于地方的“留州”部分,自北宋中期起,由于中央征调频度的持续增长与地方开支的扩大,加之中央收缴原属州县的大部分盐茶之利,地方财政入不敷出,至南宋更趋困窘。为解决财政困难,地方州县巧立名目,新增税费,赋敛于民。对于这种制度之外的税费征收,朝廷只得默许。
——摘编自包伟民《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
材料二 明代至清代前期,中央和地方以“起运”“存留”的方式,将征收的钱粮按比例划分。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为解决军费紧缺的问题,清廷认可地方督抚抽取厘金等“就地筹款”的措施。至此,财权下移。其后,“无论田赋、盐茶,一切征榷悉归地方督抚”。1906年清廷改户部为度支部,旨在“综理全国财政”。1909年初,清廷颁布《清理财政章程》,在度支部设立清理财政处,在各省设立清理财政局以统一财权,并划分国家税与地方税。
——摘编自陈锋《清代中央财致与地方财政的调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宋代至晚清不同时期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特征。
答案:(1)来源:①盐茶专卖、酒利、商税等; ②制度外的税费。
(2)特征:①北宋前期,财权高度集中,但中央拨留部分经费给地方;②北宋中期至南宋,州对地方税费征收的控制有所松弛;③明代至清代前期,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划分税赋收入;④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廷认可地方自筹经费,财权下移;⑤清末新政加强对地方财政的监管,并划分国家税和地方税。
解析:(1)来源:根据“以盐茶专卖、酒利、商税等经费为主的拨留于地方的‘留州’部分”得出盐茶专卖、酒利、商税等; 根据“地方州县巧立名目,新增税费,赋敛于民。对于这种制度之外的税费征收,朝廷只得默许”得出制度外的税费。(2)特征:根据“北宋前期实行高度集权的财政体制,原则上一切财赋都属于中央”得出北宋前期,财权高度集中,但中央拨留部分经费给地方;根据“地方财政入不敷出,至南宋更趋困窘。为解决财政困难,地方州县巧立名目,新增税费,赋敛于民。对于这种制度之外的税费征收,朝廷只得默许”得出北宋中期至南宋,州对地方税费征收的控制有所松弛;根据“明代至清代前期,中央和地方以‘起运’‘存留’的方式,将征收的钱粮按比例划分”得出明代至清代前期,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划分税赋收入;根据“材料二 明代至清代前期,中央和地方以“起运”“存留”的方式,将征收的钱粮按比例划分。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为解决军费紧缺的问题,清廷认可地方督抚抽取厘金等‘就地筹款’的措施。至此,财权下移”得出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廷认可地方自筹经费,财权下移;根据“。1909年初,清廷颁布《清理财政章程》,在度支部设立清理财政处,在各省设立清理财政局以统一财权,并划分国家税与地方税”得出清末新政加强对地方财政的监管,并划分国家税和地方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