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复习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复习试卷(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月考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氢气燃烧 B.塑料老化
C.动植物体呼吸 D.金属的锈蚀
2.如图是对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验证了蜡烛燃烧的所有生成物
B.甲图实验可以比较出蜡烛火焰各层的温度高低
C.乙图实验可验证蜡烛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
D.丙图的白烟是蜡烛燃烧生成的可燃烧的气体
3.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量取液体 C.取用固体 D.熄灭酒精灯
4.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是O2
B.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C.水中异味与色素可用活性炭吸附
D.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5.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
A.青铜 B.氧化铁 C.不锈钢 D.生铁
6.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酒精着火,用湿布覆盖在上面,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C.液化石油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指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7.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探究水的组成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探究可燃物燃烧是否需要氧气
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
8.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60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硬度大,可用来切割大理石
B.石墨具有滑腻感可用作润滑剂
C.它们由不同种原子构成,所以物理性质存在巨大差异
D.它们组成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物理性质存在巨大差异
9.证据和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C.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D.有氧气参与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没有氧气参与的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反应
10.下列有关燃烧及灭火事例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用嘴吹燃着的蜡烛,蜡烛熄灭——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了空气
C.酒精洒在实验台上着火,用湿布盖灭——降低了可燃物着火点并隔绝了空气
D.在野外生火时,把木材架空——增大了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1.“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子数没变,所以元素的种类也没有发生变化
B.因为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被腐蚀,所以铝制品在空气中也易被腐蚀
C.燃烧一般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就是燃烧
D.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12.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但不能燃烧,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现象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P处火柴不能燃烧是因为水蒸气隔绝了氧气
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D.加热铜管的目的是产生高温水蒸气
13.取4.6g化合物R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关于化合物R的组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R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
B.化合物R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C.化合物R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
D.化合物R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1︰1
1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并产生大量白烟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四氧化三铁固体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并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5.对含 X、Y两种未知物的化学方程式:2X+CuO=Y+H2O说法错误的是( )
A.X中一定含有氢元素,Y中一定含有铜元素
B.若 X为 HNO3,则 Y为 Cu(NO3)2
C.若 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35,则 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73
D.若有 4克CuO参加反应,则会有 0.9克水生成
16.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B. C. D.
17.将 2.4g 含镁的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为 0.18g,则混入的另一种物质不可能是( )
A.Al B.Fe C.Cu D.Zn
18.实验室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下列图像中,对应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
A.B.C.D.
19.已知盐酸与镁可发生反应:2HCl+Mg=H2↑+MgCl2,反应放热显著。进行右图所示实验,将盐酸滴到镁条上,观察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有气泡产生
B.气球变鼓与生成氢气和反应放热有关
C.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气球体积恢复至反应前大小
D.若最终得到澄清液体,则生成的氯化镁可能溶解于水中
20.硼酸(化学式:H3BO3)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结晶或三斜轴面鳞片状光泽结晶,有滑腻感,无臭味,能溶于水、酒精、甘油、醚类及香精油中,水溶液呈弱酸性。下列关于硼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硼酸属于氧化物
B.硼酸分子中氢、硼、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11:48
C.硼酸分子由3个氢原子、1个硼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D.硼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二、填空题
21.(3分)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说明燃烧现象与 有关;
煤块经粉碎处理后燃烧的更充分,这是因为 ;
扑灭森林大火时通常会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 。
22.(6分)A﹣J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E、H、J是单质。其余的均为化合物。气体C可用于灭火。它们相互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B的化学式: 。
(2)反应①的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4)“H+I→红色固体J”的转化化学方程式: 。
23.(8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潜水员背着的瓶子叫做“水肺”。“水肺”中常见的潜水呼吸气有:压缩空气、富氧压缩空气、高压氨氧混合气、高压氛氧混合气等。
压缩空气是通过压缩机将空气压缩而成,压缩前后空气中各气体的体积分数几乎保持不变。潜水呼吸气采用压缩空气时,气作为与氧气共存的气体,会导致潜水员出现“氮麻醉”的情况,限制了潜水的时间。因此,潜水时常使用富氧压缩空气。但是过高浓度的氧气在高压环境下会引起潜水员“氧中毒”,其它条件相同时,潜水员使用氧气体积分数不同的氮氧混合气潜水时,最大下潜深度及在此深度下的平均持续工作时间如下表所示。
氮氧混合气中氧气体积分数(%)
最大下潜深度(m)
平均持续工作时间(min)
60
17
120
50
22
98
40
30
69
32
40
46
潜水呼吸气中用氦气、氖气替换氮气,可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氮麻醉”的情况,因为氦气、氖气在血液中的溶解能力都明显小于氮气。
高压氦氧混合气作为潜水呼吸气时,由于氦气热传导系数高,潜水员会出现体温过低的症状。与此同时,还因为氦气的密度过小,使潜水员在与岸上工作人员交流时声音传播受到影响。
高压氖氧混合气作为潜水呼吸气可以避免语音失真、体温过低等状况。但是氖气不容易大量获得,并且深水潜水时,氖气的密度会增大进而造成潜水员呼吸受阻而限制了
其使用价值。
为了克服以上潜水呼吸气的缺陷和不足,氦氖氧混合气开始较为广泛应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压缩前后,发生的变化是 (填序号)。A.氧气体积分数增大 B.分子间隔变小 C.分子体积变小
(2)最大下潜深度与氮氧混合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关系是 。
(3)最大下潜深度为35m时,应选择氧气体积分数为____(填序号)的氮氧混合气。
A.50%~60% B.40%~50% C.32%~40%
(4)使用高压氦氧混合气时,声音传播会受到影响,因为氦气具有 的性质。
(5)高压氖氧混合气作为潜水呼吸气的优点是 (写出一点即可)。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潜水呼吸气中氧气含量越高越好
B.氦气和氖气在血液里的溶解能力均大于氮气
C.使用高压氦氧混合气,潜水员往往出现体温过低的症状
24.(8分)回答下列问题
(1)镓是一种奇妙的金属,放在手心马上熔化,犹如荷叶上的水珠流来流去。请阅读信息后回答:
①放在手心马上熔化,说明金属镓 (填物理性质)。
②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 ,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双氧水是日常常用的杀菌消毒剂。为研究双氧水的制法进行了如下活动。
氢气和氧气在Pd基催化剂表面可反应生成H2O2,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生成H2O2的微观过程的顺序是 (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过程③时,结构被破坏的分子是 (填化学式)。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8分)
25.某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开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探究实验。
(1)I.甲小组按图1装置进行实验。
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2)实验结束后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集气瓶中原空气总体积的15,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填字母)。
A.实验前未夹紧弹簧夹B.红磷过量
C.未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D.点燃的红磷伸入集气瓶速度过慢
(3)Ⅱ.乙小组按图2装置进行实验(已知:)。
A是底面积为50cm2、高20cm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上面标有以cm为单位的刻度,B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辅助装置略)。
他们的操作过程如下: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入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cm处;
c.将过量的铜粉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盖紧密封盖:
d.通电加热铜粉,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B的高度使 ,记录液面刻度。(注:A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
(4)在操作d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的刻度理论上约为 cm(填整数)。
(5)与图1比较,按图2进行实验的优点是 (写一点)。
(6)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的原因是 。
26.金属材料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发展。某小组以“探究金属性质”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1)(任务一)金属和氧气的反应
因通常实验中铁生锈所需要时间较长,某实验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的改进实验。
几分钟后观察:A处铁丝依然光亮,B处铁丝表面灰暗,C处铁丝依然光亮,A B处实验现象对比,可得出铁生锈与 有关;B C处实验现象对比说明:决定铁生锈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2)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很多,如 。
(3)(任务二)探究铝片与一定浓度的盐酸反应,如图1,烧瓶内气压变化如图2所示。
图2中,AB段反应压强变化不大的原因可能是 。
(4)CD段压强变化的原因是 。
(5)写出铝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任务三)通过金属和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比较铝、铁、铜的活动性强弱
可供选择的药品:铝片、铁丝、铜片、5%稀盐酸、砂纸,试管一只,盐酸只取一次。
实验方案: 。
(7)锌铝合金是最常见的锌合金,现有打磨后的锌铝合金样品6.5g,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为m,m值范围是: 。(保留二位小数)
27.实验室现有①氯酸钾、②二氧化锰、③10%稀硫酸、④石灰石、⑤10%稀盐酸、⑥锌粒以及下列仪器及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在实验室,二氧化碳通常用上述药品中 制取(填序号),选用的依据是 。
(2)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选用的仪器是 (填序号)。
(3)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O2,还缺少一种玻璃仪器,其名称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用如图装置制氢气时,关闭开关,多孔隔板处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 (用字母e、f、g对如图所示现象进行排序)。
如果用装置⑨采用排空气法收集H2,则H2从导管口 进入(填“a”或“b”)。
四、计算题(共1题;共7分)
28.某市石灰石资源丰富,某石灰厂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往盛有300g稀盐酸的烧杯中依次加入粉碎后的石灰石样品(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石灰石样品/g
25
15
10
5
烧杯中物质总质量/g
316.2
326.8
m
341.8
(1)CaCO3中钙、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多少; (写最简比)
(2)表中m= ;
(3)求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氢气燃烧 B.塑料老化
C.动植物体呼吸 D.金属的锈蚀
【答案】A
【解析】A. 氢气燃烧属于剧烈氧化反应,故A符合题意;
B. 塑料老化是塑料被氧气,属于缓慢氧化,故B不符合题意;
C. 动植物体呼吸是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水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属于缓慢氧化,故C不符合题意;
D. 金属的锈蚀是金属和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属于缓慢氧化,故D不符合题意。
2.如图是对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验证了蜡烛燃烧的所有生成物
B.甲图实验可以比较出蜡烛火焰各层的温度高低
C.乙图实验可验证蜡烛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
D.丙图的白烟是蜡烛燃烧生成的可燃烧的气体
【答案】B
【解析】A.该实验只通过乙验证了燃烧有水生成,没有验证二氧化碳的生成,不符合题意;
B. 甲图实验通过火柴梗变黑的程度可以比较出蜡烛火焰各层的温度高低,符合题意;
C. 乙图实验可验证蜡烛燃烧后有水生成,不符合题意;
D. 丙图的白烟是石蜡的固体颗粒,不符合题意;
3.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B.量取液体C.取用固体D.熄灭酒精灯
【答案】B
【解析】A.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不符合题意;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水平,符合题意;
C.取用固体时要试管横持,然后将药品放在试管口处,然后慢慢直立试管,不能直接药品投入试管中,以免打破试管底,不符合题意;
D.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不符合题意;
4.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是O2
B.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C.水中异味与色素可用活性炭吸附
D.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答案】C
【解析】A.由电解水的实验可知,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简记“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不符合题意;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因此水中异味与色素可用活性炭吸附,符合题意;
D.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符合题意;
5.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
A.青铜 B.氧化铁 C.不锈钢 D.生铁
【答案】B
【解析】A. 青铜是铜锡合金,故A不符合题意;
B. 氧化铁是氧化物,属于纯净物,故B符合题意;
C. 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 生铁是铁碳合金,故D不符合题意。
6.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酒精着火,用湿布覆盖在上面,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C.液化石油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指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答案】A
【解析】A. 实验室酒精着火,用湿布覆盖在上面,是为了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被降低,故错误,符合题意;
B. 将木柴架空燃烧,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液化石油气属于易燃气体,泄漏后要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18.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不符合题意;
D. 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指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这样可以减少有毒气体吸入,18.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不符合题意。
7.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探究水的组成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探究可燃物燃烧是否需要氧气
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
【答案】A
【解析】A、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符合题意;
B、在燃着的蜡烛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但不能说明含有氧元素,因为氧元素可能来自于参加反应的氧气,故不符合题意;
C、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但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是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说明燃烧的条件是需要氧气,故不符合题意;
D、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可能是二氧化碳本身就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还需要设计对照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不符合题意。
8.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60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硬度大,可用来切割大理石
B.石墨具有滑腻感可用作润滑剂
C.它们由不同种原子构成,所以物理性质存在巨大差异
D.它们组成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物理性质存在巨大差异
【答案】C
【解析】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来切割大理石,不符合题意;
B、石墨质软具有滑腻感,可用作润滑剂,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和石墨均由碳原子构成,C60由C60分子构成,C60分子由碳原子构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符合题意;
D、由C可知,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9.证据和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C.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D.有氧气参与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没有氧气参与的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反应
【答案】B
【解析】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氯酸钾是由K、Cl、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但是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故不能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用澄清石灰水,不符合题意;
D、有氧气参与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没有氧气参与的反应不一定不属于氧化反应,如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属于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10.下列有关燃烧及灭火事例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用嘴吹燃着的蜡烛,蜡烛熄灭——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了空气
C.酒精洒在实验台上着火,用湿布盖灭——降低了可燃物着火点并隔绝了空气
D.在野外生火时,把木材架空——增大了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C
【解析】A、用嘴吹燃着的蜡烛,蜡烛熄灭是气流带走热量,降低了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不符合题意。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锅盖阻止了空气进入,隔绝了空气灭火。不符合题意。
C、酒精洒在实验台上着火,用湿布盖灭,隔绝了空气与可燃物接触,同时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符合题意。
D、在野外生火时,把木材架空,是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变大,增大了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不符合题意。
11.“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子数没变,所以元素的种类也没有发生变化
B.因为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被腐蚀,所以铝制品在空气中也易被腐蚀
C.燃烧一般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就是燃烧
D.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答案】A
【解析】A、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的过程中,最外层电子数发生改变,质子数不变,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因此元素种类不变,符合题意;
B、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进行,因此铝制品在空气中耐腐蚀,不符合题意;
C、燃烧一般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的现象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电灯发光,不符合题意;
D、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故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12.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但不能燃烧,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现象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P处火柴不能燃烧是因为水蒸气隔绝了氧气
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D.加热铜管的目的是产生高温水蒸气
【答案】A
【解析】P处火柴不能燃烧是因为水蒸气隔绝了氧气;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加热铜管的目的是产生高温水蒸气。
13.取4.6g化合物R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关于化合物R的组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R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
B.化合物R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C.化合物R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
D.化合物R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1︰1
【答案】B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参加反应氧气质量为:8.8g+5.4g-4.6g=9.6g,8.8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质量为:,5.4g水中氧元素质量为:,故生成物中氧元素质量为6.4g+4.8g=11.2g,氧气质量只有9.6g,故R中含有氧元素质量为:11.2g-9.6g=1.6g,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水中含有氢元素,故R由碳、氢、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
B、化合物R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C、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5.4g水中氧元素质量为:,故R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为:2.4:0.6=4:1,不符合题意;
D、设化合物R的分子中碳原子个数为x,氧原子个数为y,碳元素质量为2.4g,氧元素质量为1.6g,则12x16y=2.4g1.6g,解得x:y=2:1,不符合题意。
1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并产生大量白烟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四氧化三铁固体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并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答案】B
【解析】A.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并产生大量白烟,不符合题意;
B.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结论,不是现象,符合题意;
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D.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并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15.对含 X、Y两种未知物的化学方程式:2X+CuO=Y+H2O说法错误的是( )
A.X中一定含有氢元素,Y中一定含有铜元素
B.若 X为 HNO3,则 Y为 Cu(NO3)2
C.若 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35,则 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73
D.若有 4克CuO参加反应,则会有 0.9克水生成
【答案】C
【解析】【解答】A、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uO中含有铜元素和氧元素,则Y中一定含有铜元素;H2O中含有氢元素,则X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故A项不符合题意;
B、若X为HNO3,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不变,
2HNO3+CuO=Y+H2O,反应前2个氢原子,生成物中有2个氢原子,反应前2个氮原子,生成物中没有氮原子,反应前7个氧原子,生成物中1个氧原子,反应前1个铜原子,生成物中没有铜原子,所以生成物Y中含有1个铜原子,2个氮原子,6个氧原子,Y的化学式为Cu(NO3)2,故B项不符合题意;
C、设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2X+CuO=Y+H2O2M80135182M+80=135+18M=36.5
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6.5,故C项符合题意;
D、设:4g氧化铜参加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z
2X+CuO=Y+H2O80184gz8018=4gzz=0.9g
答:生成0.9g的水,
故D项不符合题意;
16.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B.C.D.
【答案】D
【解析】A. 反应物二氧化碳是气体,装置密闭。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 反应物氧气是气体,装置密闭。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密闭。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不密闭。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7.将 2.4g 含镁的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为 0.18g,则混入的另一种物质不可能是( )
A.Al B.Fe C.Cu D.Zn
【答案】A
【解析】假设2.4g全是镁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x=0.2g
因此混入的金属等质量时生成的氢气要比0.18g少,由于氢气质量= ×金属的质量。
A. 2.4g铝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327×2.4g>0.18g,故符合题意;
B. 2.4g铁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256×2.4gCu
(7)0.20gCu
(7)解:设全部是锌生成氢气质量为x。
当全部是铝时,生成氢气质量为y。
故0.20g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相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5,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下列装置和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相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共10页。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统考试题含答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