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15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聚焦观察 指向表达
——统编教材三上第15课《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三上第五单元是统编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习作单元,在本册乃至整套教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搭船的鸟》作为本单元“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首篇精读文章,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搭船的鸟》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与母亲乘船去外祖父家的途中,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课文先交代见到翠鸟的原因,接着重点描写翠鸟美丽的外貌,这也引起了“我”的思考,然后细致描写了翠鸟捕鱼的敏捷动作,最后母亲介绍了翠鸟搭船的原因,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文中的“我”观察是很细致,而行文也十分有自己的特色。本文可以成为学生习作的范式:来到某一地方,首先,简单描绘眼前所见之物;再挑选最感兴趣的去写,盯着看,看出特点;接着边看边思考;然后追着看,看出动态的变化;结尾再次点明所写之物。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充满求知欲,对周围世界满怀好奇心,作者对“翠鸟”这一新鲜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这必将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但三年级的学生观察意识不强、观察不够细致的问题也一直存在,教学时应顺着行文的思路,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在观察时是有选择性的,是十分细致的,进而鼓励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第一课时
1.认识“父、鹦、鹉”等生字,会写“翠、羽”等生字。
2.能快速捕捉作者观察到的事物,感知作者有意识地挑选最感兴趣、最喜欢的做细致观察。(重点)
3.通过圈画细致描写的词句、对比朗读、画动作图示等方式,感受作者在用眼睛观察时也是有区别的,盯着看翠鸟的外形,看得有顺序,看出了特点,追着看翠鸟捕鱼的活动,看出了一连串的动作。(重点)
4.看《大象吃树叶》的视频,尝试画动作图示,并看着图示说大象吃树叶的过程。(难点)
第二课时
1.认识“啦、悄”等生字,会写“啦、响、嘴、吞、哦”等生字。
2.通过讨论,对“观察”有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重点)
3.发现全文的结构模式,借助学习单观察小花园中最感兴趣的事物。(重点)
4.有尝试借助观察单、按照文章的结构写写自己观察所得的兴趣。(难点)
【设计理念】
1.“观察是小学生最基本的作文能力。”所以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无论是低段还是高段在习作部分都提到了观察。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感受到观察的重要性,体会观察之妙,用相应的观察方法助力写作水平的提高。
2.习作单元形成了一气呵成的读、思、写循环过程,搭建了一套相对完备的习作教学支架,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应巧妙地将习作知识的学习、习作方法的借鉴渗透到课堂中,本设计就践行着这一理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细读导语,初步认识观察
1.出示导读页,获取关键信息。
(1)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五单元的导读页,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出示:
预设:标红的两处。
(2)师:这两处信息都是要求我们学会一样本领,那就是?(观察)(板贴:观察)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观察吗?
观察仅仅是眼睛看吗?今天,我们就走进第五单元,去看看什么叫“观察”。(板书:?)
2.揭示课题,教学生字“搭”。
(1)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郭风笔下的《搭船的鸟》,看看作者是如何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又是怎么写下来的。一起读课题——《搭船的鸟》。
(2)教学“搭”。
①书写指导。师范写,提醒注意左窄右宽及笔画穿插,生练写。
②联系题目和图片,我们可以知道“搭”就是?(乘、坐)那乘坐飞机就可以叫——(搭乘航班),乘车就可以叫——(搭车),在这篇文章里,乘的是船,所以就叫——(搭船)。
板块二:初读课文,了解观察之物
1.梳理作者观察到的事物。
(1)师: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都用眼睛看到了什么?拿起笔画一画。
(2)交流梳理,板贴:
2.师:看着板书,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作者看到的事物可真多。
追问:为什么作者观察到了这么多东西,可是后来只细致描什么了?(翠鸟)为什么呢?(预设:猜测翠鸟很好看,最喜欢翠鸟。)
小结:作者看到了这么多景物,她只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最感兴趣的去重点写,那这只翠鸟到底是怎样的,我们走进去看看。
板块三:深入文本,学习观察方法
(一)聚焦外形,体会细致观察。
出示:
指名读,教学“鹦鹉”。
正音:“鹦”是后鼻音。
发现:“鹦鹉”二字都为鸟字边、形声字。
出示:鹦鹉图。
1.聚焦“有顺序”。
(1)发现重点写翠鸟外形的颜色。读完这段,大家发现作者眼中的翠鸟是怎样的?(彩色的、美丽的)聊着聊着,一只彩色的、美丽的小鸟呈现在我们眼前,那这段主要是写翠鸟外形的?(颜色)师生梳理有哪些颜色。
(2)发现描写外形“有顺序”的特点。
①作者都写了翠鸟哪些部位的颜色呢?(羽毛、翅膀、嘴)
师:我们随着作者的眼光,先去看看这只翠鸟吧!她先看到——(小鸟是彩色的),再看到——(羽毛是翠绿的),翅膀上还带着——(一点蓝),最后她看到——(红色的长嘴)。
边对答边梳理导图:
②发现“有顺序”的特点。
师:现在,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作者先整体地看,再一点点地看。
师:真好,这就叫有顺序。(板贴:有顺序)
师生合作读。
2.聚焦“抓特点”。
你还从哪里看出作者观察得非常细致呢?
(1)关注“翅膀带着一些蓝色”。
对比教学:去掉“一些”,可以吗?
预设:不可以,翅膀不全是蓝色,只有一些蓝色,看出作者观察非常细致。
(2)关注“长嘴”。
对比教学:去掉“长”,可以吗?其实翠鸟的大小大概和同学们的拳头大小相仿,同学们可以看看自己的拳头,再想象翠鸟的嘴巴有多大。那么纤细的嘴巴,你又想说什么?
预设:这么小的嘴巴,作者是隔着船舱到船头的距离看过去,还是在烟雨蒙蒙中看过去,这得看得多仔细啊!
3.小结:作者不仅有顺序地看,还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读——(一些、长嘴),看出了翠鸟身上与众不同的?(特点)(板书:有特点)
有顺序地看,看出了特点,这就是细致。(板书:细致)。
引读:作者这样看得细致,把这只彩色、美丽的小鸟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聚焦动作,形成动作图示
作者不仅观察了翠鸟的外形,还观察了翠鸟捕鱼的情况,自己读读捕鱼的部分,哪些地方也让你感觉到作者观察是十分细致的,有感觉到这样的词都圈出来。
出示:
1.交流哪些词感觉到非常细致:冲、飞、衔、站、吞。发现这些词都是动词。课件出示动作导图:
2.看着这张图,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作者观察得很仔细,把翠鸟捕鱼的过程都看得清清楚楚。原来他的眼睛是随着翠鸟的飞行看的,眼睛是追着翠鸟看的(板书:追),我们在观察的时候,不仅仅要盯着看一样事物(板书:盯),有顺序地看,看出特点,对某一样东西喜欢,还可以追着她看,看出她动作的过程。
3.生看着图示尝试背诵,奖励看“翠鸟捕鱼”的视频。
板块四:拓展练习,运用学习所得
1.细致观察某样事物的一个活动时,可以追着看,看出动作的过程,这一招你会了吗?
①小组交流,填写板贴,预设:伸→够→抬→立→卷→吃。
②请学生看着这张动作导图,说说大象吃树叶的过程。
小结:同学们,瞧,观察就是用眼看,作者坐在船舱里,看到了这么多的景物,但是最终选择最感兴趣、最喜欢的进行细致观察。作者盯着翠鸟有顺序地看,看出它的特点,追着它看,看出了捕鱼的动作。但是老师也很奇怪哦,既然是在观察翠鸟,那么第三自然段又在写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去看看。
2.教学生字:翠、羽。重点关注:“翠”字上面的“羽”没有“勾”。
第二课时
板块一:复习导入,深入了解“观察”
1.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留下一个什么问题吗?
(回顾板书)过渡:既然是在观察翠鸟,那么第三自然段又在写什么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三段,想想这一段作者又写了什么呢?
教学生字:悄。
预设:第三段是作者观察时产生的疑问。
(2)师:作者边观察翠鸟边思考,谁来读读作者的疑问?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预设1:疑问一个接着一个。预设2:三处疑问都体现了翠鸟的出现让“我”感到好奇、惊喜。
(3)出示翠鸟图:看着这样的翠鸟,你有什么疑问产生?
2.丰富对“观察”的认识。
(1)师:你们发现了吗?观察仅仅是看吗?
预设:观察还要边看边思考。(板书:想)
(2)再去看看全文,你觉得观察还是什么?和同桌讨论下。
预设1:观察还是“听”,作者听到了“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的声音”。(板书:听)
①出示两种声音:辨别哪种声音是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的声音。
②多音字教学:啦。
预设2:我觉得观察还可以是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心去感受……
板块二:梳理全文,建构习作模型
过渡:原来,观察这么有意思!孩子们,其实作者把这篇文章写得也很有意思,可以当作我们习作的范例,你瞧!
板块三:实地观察,探秘小花园
1.过渡:今天,我们就试着用这样的结构写写咱们最熟悉不过的小花园了。请同学们看学习活动提示,待会儿,请你们带上学习单走进小花园,把自己的观察所得记录在观察单上。
出示:
2.学生实地观察小花园,完成观察单。(10-15分钟)
3.师生共同交流观察所得,归纳总结,相机板书。
板块四:借助观察单,布置日记作业
1.布置作业:借助观察单,按照《搭船的鸟》的行文结构动笔书写自己的观察所得。
2.学写生字:啦、嘴、吞
①发现相同:都有“口”。②提醒书写:啦、嘴的口在左上角,吞的口在横中线的下方。③学生书写,同桌互评。
同学们,原来观察带给我们这么大的乐趣,让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去发现更多得奥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优点:板块清晰,教学过程充分,带着孩子一步步学会观察,打开了学生观察的经验,观察不仅仅是要看,还要用耳朵听,边看边思考等。同时,把精读课文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值,以精读课文教写作,利用习作模式降低学生动笔的难度,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
2.思考:课堂中过多专注预设,对于学生须再多关注。当学生的学习路径与我们的预设不同时,我们是不是可以先放下自己的“预设”,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回答为切入口,带着学生再一次关注到文本,一步步理解呢?课堂,是学习发生的地方,动态的生成才是深刻的,我还是要更多地关注学情。
附学生日记作品:
小学人教部编版搭船的鸟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搭船的鸟教案设计,共1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自读自悟,精读感悟,重点句段指导,拓展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5 搭船的鸟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5 搭船的鸟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揭题设疑,整体感知,研读品味,迁移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三年级上册15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三年级上册15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读课文,做一做,读一读,认一认,拼一拼,写一写,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句段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