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73375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三上《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73375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三上《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73375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18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
展开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 |||||||||||
学科 | 语文 | 年级 | 三年级 | 学期 | 秋季 | ||||||
课题 | 富饶的西沙群岛 | ||||||||||
教科书 |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6月 | ||||||||||
教材分析 | |||||||||||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文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表达了对祖国海疆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本文是落实该语文要素很好的载体。细读文本,有以下几个特质: 1.结构清晰。全文首尾呼应,结构浑然一体。第1自然段,点明西沙群岛的位置及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第2-5自然段,抓住海面、海底、海岛三个地方的自然景物进行具体介绍:美丽的海水,多种多样的海底生物以及鸟的天下,让学生对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有更深的感受;第6自然段写西沙群岛将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其中,课文的泡泡图提示第5自然段围绕关键句展开描写,这一段围绕“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句话描写了树林多、鸟蛋多、鸟粪多三个方面的内容。细读文本,发现第2、4自然段也拥有这样的关键句。在教学时,可以以第5自然段的教学为支点,撬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对“关键句”有初步的理解。 2.语言优美。这是篇文艺性说明文,本文的语言,在注重科学性的基础上,也十分生动、富有童趣,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比如在描写珊瑚的时候,用上“有的像( )的( )”这样的句式写出珊瑚的种类多、形状美,大龙虾“全身披甲”的样子很“威武”,鱼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这些生动的语言不仅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事物的特点,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去查找相关的资料对西沙群岛作更深入的了解。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蓝天、碧海、沙滩……给人静谧的美感,课后习题中的“小练笔”也呈现了西沙群岛的四幅图景,这些图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
学情分析 | |||||||||||
在阅读中积累语言仍是三年级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语言优美,拥有大量有新鲜感的词句,为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提供了根基材料,在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内化。同时,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关键句”的概念,抓关键句是学生理解段落大意的好方法,鉴于刚步入中段的孩子很难马上对一篇文章(一个段落)进行准确、深入的理解,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形成这一能力,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 |||||||||||
教学目标 | |||||||||||
1.通过词语分类出示,认识“饶、优”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参”。运用“查字典”“结合上下文”“联系偏旁”“动作表演”等方法理解“富饶、瑰丽、蠕动”等词语。会写“鼓、数、宝、贵”等7个字。 2.通过自主圈画、小组交流等形式,了解课文是抓住海面、海底、海岛三个地方的自然景物写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 3.通过梳理信息、呈现图示等形式,知道第5自然段是围绕“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来写的。运用所学尝试探究、发现第4自然的关键句。初步感知“借助关键语句能更好地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 |||||||||||
教学内容 | |||||||||||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是抓住三个方面写出西沙群岛的特点。 2.学习“关键句”,初步感知“借助关键语句能更好地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学习“关键句”,初步感知“借助关键语句能更好地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 |||||||||||
教学过程 | |||||||||||
一、谈话导入,初感特点 1.谈“旅游”,引出“西沙群岛”。 (1)出示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交流: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呢? (3)顺势引出“西沙群岛”。相机出示:中国地图,圈画“西沙群岛”的具体位置。 (4)引导学生由“群岛”二字看出这里拥有许多的岛屿,观看西沙群岛岛屿众多的图片。 2.引出“富饶”一词,教学“富饶”。 (1)正音:“饶”翘舌音。 (2)释义:由“字义”迁移“词义”的理解。 ①出示“饶”在字典的意思,选择“富饶”中“饶”的意思:丰富、富足。 ②理解“富饶”的词义:物产多,财富多。 3.引出课题,齐读:富饶的西沙群岛。 4.初步感知“西沙群岛”的特点。 (1)出示: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2)圈画特点: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相机板书) 5.出示:
(设计意图:“旅行”是学生喜爱的话题,在轻松愉悦的师生互动中开启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呈现地图,让学生初步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为后面深入文本的理解奠定基础。通过查字典理解“饶”的意思,进而知道“富饶”的词义,唤醒学生的“工具”意识。) 二、字词过关,梳理文脉 1.检测字词。 (1)第一组词:岩石 鸟粪 海参。 ①发现共性:岩、粪、参为前鼻音。 ②重点教学:参。 ▲正音:翘舌音。 ▲区别多音字: shēn:人参、西洋参、丹参(与中药、补品相关) cān:参加、参军(表示“加入”) (2)第二组词:建设 栖息 蠕动 ①发现共性:这组词都表示动作。 ②重点教学:蠕动。学生表演动作。根据偏旁猜意思:“蠕”是虫字旁,故“蠕动”指像虫子一样爬行。 (3)第三组词:威武 优美 瑰丽 祖祖辈辈 重点教学:瑰丽。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瑰丽”。出示: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②引导发现“冒号”及“多种颜色”,追问:这么多颜色给人以怎样的感觉?顺势引出“瑰丽”的意思:非常美丽。 2.梳理“地方”。 (1)作者为了表现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都描写了哪几个地方呢? ①预设: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找出“海底”“海岛”这两个地方,一部分同学会把“海水”误以为地方,由海水引出位置:海面。 ②小结:作者就是通过描写“海面”“海底”“海岛”这三个地方的自然景物来写出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2)学生再读课文,小组交流自己最喜欢三个地方的哪些自然景物。全班分享,边交流边相机板书“景物”,形成文章脉络,如图:
(设计意图:分组呈现词语,使学生更好地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去理解词语的意思,例如根据偏旁、联系上下文等。在梳理“地方”和“自然景物”的过程中,形成了文章的脉络,使学生对西沙群岛有初步的了解。) 三、登上“海岛”,学“关键句” 1.过渡:有的同学喜欢漂亮的海水,有的同学喜欢各种各样的海底生物,大部分同学都喜欢海岛上的鸟,那我们就先登上海岛去看看那里的鸟儿吧!出示:
2.学生交流从第5段获取的信息,梳理:①鸟的天下;②树林多;③鸟蛋多;④鸟粪多。 3.引发学生想象:读着读着,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怎样的声音。 预设: ①茂密的树林里,枝头站满了各种各样的鸟儿,有些休息够了就到处飞翔,一会儿飞到这儿,一会儿飞到那儿,林子里满是鸟儿的叫声。 ②海岛上遍地都是鸟蛋,大大小小,各不相同,真想捡起一颗观察观察。 ③树下是一层层厚厚的鸟粪,好像给大地披上了一件外套。 4.学习“关键句”。 (1)出示泡泡的提示语:我发现这段话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提问:泡泡提示我们这段话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你能用横线画出这个句子吗? (2)交流“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3)小结:围绕这句话,这段写了“树林多、鸟蛋多、鸟粪多”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段围绕一句话来写,这样的句子就叫“关键句”,借助关键句,就能理解这个自然段的大意了。相机板书,形成图示:
5.完成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提取关键词在思维导图中,形成如下图示: 聚焦导图,小结:鸟儿在茂密的树林里生活,到处都是它的踪迹,鸟儿一定是快乐的!所以作者说——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6.出示:西沙群岛真是鸟的( )。 学生交流,预设:鸟的天堂、鸟的世界、鸟的乐园…… (设计意图:学生首次接触“关键句”的概念,本环节着力让知识点化难为易。在聊一聊、想一想的过程中形成图示,建构支架,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关键句”的作用——更好地把握一段话的内容。结尾让学生完成“西沙群岛真是鸟的( )”的填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也是练说“关键句”。) 四、观“海底游鱼”,巩固“关键句” 1.过渡:西沙群岛,海鸟翻飞,鱼翔深海,一起来看看海底的游鱼吧!作者在描写鱼儿的时候,有没有用上这样的关键句呢?出示: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画出的关键句。 预设: ①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②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③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3.矛盾处引发深思,追问:到底谁的说法是对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段,想想每一句都写了什么呢? 4.聚焦第4段的四句话,学生交流。 (1)第一句: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从“成群结队”和“好看极了”分别看出看出鱼的多。出示图片:“大雁成群结队地往南飞”“同学们成群结队地走出校门”,顺势深化对“成群结队”的理解。 (2)第二句: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①从四个“有的”,看出鱼儿的种类多、数量多。 ②读句子,交流想象到的画面,相机出示图片。顺势理解“红缨”一词:装饰物,古代一般装饰在帽子或武器上。在交流鱼儿样子的过程中感受鱼儿的“好看极了”。 (3)第三句: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从“各种各样”和多得数不清”看出鱼很多。 (4)第四句: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学生判断:
点拨:用夸张的手法写出鱼儿的多。 (5)完成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框出相关内容,提取关键在方框内。 5.回问:现在你们觉得抓住哪句话就能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呢?小组讨论。 (1)达成共识: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2)小结:“成群结队”写出了鱼的数量多,“好看极了”写出了鱼的漂亮。瞧,这一段围绕关键句,中间部分写出了鱼的好看极了,结尾部分写出鱼的数量多。找准了关键句,就很容易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方法可真管用。(相机板书:多、美) 形成图示: 6.写字:优、刺、鼓、数、厚、宝、贵。 (1)观察字形,提醒要点。 ①提醒看清笔画:“优”的最后一笔和“刺”的左半部分最后一笔都是是点,“厚”的里面是个“曰”字。 ②鼓、数:两个字的左右两部分都要紧靠竖中线。“鼓”的左半部分上面两横稍斜且下横要短,左半部分的最后一笔是提。“数”字,左半部分的“米”最后一笔是点,捺要舒展。 ③宝、贵: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上面写得扁一些,最后一笔都是点。“贵”字第五笔横要写舒展。 (2)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3)展示作品,修改完善。 7.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作者通过描写海面、海底、海岛这三个地方来表现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相信鸟的天下、各种各样的鱼一定让你对这儿流连忘返。我们还学习了一样新本领,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大意。下节课,我们继续去领略西沙群岛迷人的风景。 (设计意图:本环节由扶到放,引导学生将习得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自主学习中。在矛盾处引发深思,在讨论中理解各句要义,最终达成共识,确立关键句。学生的学习经历了一个完整而深刻的过程,知识的建构是积极的、主动的。) | |||||||||||
板书设计 | |||||||||||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面:海水 多 西沙群岛 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 海岛: 树林多 美 鸟蛋多 鸟粪多 |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18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18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三年级上册18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上册18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画图激趣,揭示课题,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探险海底,学习写法,导学展示,学习方法,小结课文,理解富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18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18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初读课文,解决字词,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布置作业,升华课文,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