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7章 课时43 气象灾害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7章 课时43 气象灾害,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要点概览,常见的气象灾害,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的危害,旱灾的危害,干旱≠旱灾,寒潮的危害,台风和寒潮,气象灾害的防御,防灾减灾的手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地协调观:分析不同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说明常见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形成、分布与危害。地理实践力:学习演练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措施;知道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1. 洪涝灾害概念 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洪涝灾害主要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
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
雨涝灾害是指由于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积水、淹没的现象。
2. 洪涝灾害的分布规律
洪涝灾害的分布主要受气候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从气候因素看: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从地形因素看,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海等地势低洼地区。
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分析
洪涝灾情大小的影响因素
(1) 自然因素:自然灾害本身的强度大小。(2) 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 灾害造成的损失越大。
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生产生活时,称为干旱灾害,简称旱灾。
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旱灾频发的地区,其中非洲的旱灾面积最大。
我国旱灾的发生范围广泛,很多地区不同程度地遭受旱灾;东部季风区由于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灾;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是旱灾多发区,其中华北地区的旱灾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我国旱灾的主要类型、分布及成因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而雨季未到,降水稀少
春季正值东北农作物播种期和华北冬小麦返青时节,需水量大
7、8月,雨带北移,该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出现持续性高温晴朗天气,形成伏旱
作物生长、城市用水需求量大
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雨带北移,降水少
冬春季节,受云贵高原阻挡,阴雨天气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北部地区,而该地区降水少
农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大;水利设施不完善
我国严重的旱灾出现在东部季风区,而不是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关键是对“灾”字的理解,所谓“灾”,应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而我国西北地区的受灾体少,甚至有的地方没有受灾体,不能形成大的破坏,所以干旱地区不一定是旱灾严重地区。
台风是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的大气漩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十二级以上。
分布地区:主要源于西北太平洋,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发生时间:多发于夏秋季节。
1. 概念寒潮是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降8 ℃及以上,且使得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 ℃及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2. 分布规律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时节。
剧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
伴随的大风、大雪、冻雨会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
灾害监测:我国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主要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灾害防御: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防灾工程;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灾害救援与救助: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尽快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灾后恢复: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并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
灾前准备:在洪涝、台风多发地区,居民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灾中救助:洪涝来袭时,应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灾后自我保护:洪灾过后,应做到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要喝煮沸后的水,入住前对房屋进行全面消毒,待电器干燥后再使用。
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
逃向高处,登上坚固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
抓住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
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及倒塌电线杆上的电线电击
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
科学控水或进行人工呼吸
抛救生圈,救生衣等或划船游泳去救人
1. 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2. 台风的防避措施
收听天气预报,对房屋等建筑物进行检查,必要时给予加固
听到台风警报后,不要外出或到海滩游泳,更不要驾船出海
滞航,待台风过后,再继续航行
根据台风移动的方向和影响的范围适当改变航线,绕道而行
抢在台风到来之前迅速通过
切勿靠近窗户,尤其不要接近向风的窗户,以免被强风刮破的窗户碎片划伤
“台风眼”过境控制的地区上空,天空变得晴朗,风也暂时停止,此时切勿以为风暴已结束而放松警惕,因为台风很快会再度来临
(2019·海南地理)有着“东方好望角”之称的某沿海小镇,迎接了中国大陆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这里房屋、道路依地势而建。在方圆四、五平方千米的山坳里,房屋多用石块砌成,屋顶瓦片也多压着石块,形成“屋咬山,山抱屋”的石砌建筑群(右图)。据此完成1~2题。1.该镇位于A.海南省 B.广东省 C.浙江省 D.山东省2.该镇石砌建筑主要是为了抵御A.寒潮 B.台风 C.泥石流 D.冰雹
本组题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特色民居为情境,考查我国的传统文化,凸显文化自信,引导考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
传统民居体现出来的传统文化,民居建筑物特点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应性。
从文字材料描述的该地民居分布、特色等信息中获取、解读民居地理空间位置并分析区域环境特征,是本题侧重的能力考查,同时考查了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
第1题 从文字材料可知该地是我国东部的“沿海小镇”;“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是指2000年__月__日日出时的光线,该日太阳直射点接近_______线,晨线呈__________走向;根据材料“在方圆四、五平方千米的山坳里,房屋多用石块砌成”可知该地为_____地形;综上可判断为_____省。
答案 1.___ 2.___
第2题 浙江省纬度较低,远离冬季风源地,受寒潮影响较___;该地区为山地地形,降水较多,容易发生泥石流,但是石砌建筑也抵挡不住泥石流;冰雹主要发生在___纬度大陆地区,通常山区多于平原,内陆多于沿海,沿海的浙江省冰雹较少;浙江省位于东南沿海,_____等气象灾害常发,容易带来狂风,对建筑物形成威胁,所以“屋顶瓦片也多压着石块,形成‘屋咬山,山抱屋’的石砌建筑群”具有抵御____的功能。
(2022·安徽马鞍山模拟)2018年8月18日前后,台风“温比亚”进入安徽境内,18日风速达到最大,在巢湖引起强烈的风浪过程,同时对巢湖流域生产生活产生较大影响。下面图1为巢湖水深分布,图2为台风过境时湖面三个测站风速、风向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台风过境时下列四地中风浪最大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
2.台风“温比亚”对巢湖流域生产生活的影响是①缓解旱情 ②减轻酷暑 ③加重雾霾 ④诱发风暴潮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根据三个测站风速、风向变化可推测此次台风中心A.从北边由西向东掠过B.从南边由西向东掠过C.从北边由东向西掠过D.从南边由东向西掠过
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4~5题。
4.甲图P地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A.夏季风进退的快慢 B.海陆位置不同C.台风影响时间的先后 D.用水季节变化
5.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大多是A.人口稀少地区 B.经济落后地区C.平原地区 D.高原地区
右图示意1954~2018年新疆雪灾受损等级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新疆雪灾A.北疆重于南疆 B.城市重于乡村C.山上重于山下 D.东部重于西部
2.新疆伊犁谷地是受雪灾影响最大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距海近,降雪多 B.纬度高,气温低C.建筑物质量差 D.农作物面积大
读“长江流域1949年以来发生洪涝的次数图”,完成3~5题。
3.影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区域与最少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地势差异 B.距海远近不同C.人口和城市多少 D.经济发展水平
4.在长江中下游的自然灾害中,与洪涝均属于最常见自然灾害的是A.泥石流 B.地震C.干旱 D.火山爆发
5.治理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有效的方法有①大量兴建污水处理厂 ②退耕还湖 ③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 ④陡坡修梯田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中国气象局介绍,截至2020年7月29日,上一个台风“鹦鹉”生成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已经沉寂了超过40天,目前预计7月底之前台风生成的可能性较小。如果月底前仍无台风生成,2020年将是1949年以来首个7月“空台”的年份。下图为“2020年副热带高压和常年副热带高压位置对比图”。据此完成6~8题。
6.西北太平洋全年都有台风活动,一般发生频率最高月份是A.6月 B.7月 C.8月 D.9月
7.导致我国7月出现“空台”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入夏以来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弱、偏东B.入夏以来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偏南C.西北太平洋海域水温异常偏高D.中国内陆大部地区气温异常偏高
8.推测7月“空台”可能对我国带来的影响是A.东北、华北地区旱情严峻B.长江流域梅雨开始晚、强度小C.黄河流域面临凌汛威胁D.华南地区持续晴热、高温少雨
干热风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是我国华北地区小麦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一般出现在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时期。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小麦干热风分布图”。据此完成9~10题。
9.华北地区小麦干热风一般出现在A.3、4月份 B.5、6月份C.7、8月份 D.9、10月份
10.图示地区防御干热风灾害可采取的措施有①营造农田防护林 ②改进耕作和栽培技术 ③适时提前收割 ④实施人工增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2·江苏无锡市模拟)雨洪式河流是指由于暴雨引发流域型洪水的河流,洪水与雨季同期。图1为“不同流域形态示意图”,图2为“不同流域形态下洪水流量过程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图中流域形态与洪水流量过程关系匹配正确的是A.甲—① B.乙—②C.丙—③ D.丁—④
12.下列有关河流洪水流量过程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半干旱和干旱的地区,洪峰缓涨缓落持续时间较长B.半湿润和湿润的地区,洪峰陡涨陡落持续时间较短C.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对洪水流量过程线的影响相似D.流域宽度越大且越接近圆形,洪水发生可能性越小
贵州省气象局 2020年3月24日发布,全省大部分地区遭遇多雷电天气,全省大部分地区雷雨中伴有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下图为“冰雹形成原理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据图分析,下列关于冰雹形成的基本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云层中要有充足的水汽B.大气的温度要低于0 ℃C.强烈的上升气流D.稳定的大气环境
14.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可能造成冰雹灾害的天气系统有①冷锋 ②准静止锋 ③气旋 ④反气旋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2022·山东烟台市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2021年2月,受极地寒流影响,美国得克萨斯州部分地区夜间开始遭遇降雪、冰凌、冻雨等天气,造成路面结冰、道路被封以及大面积停电,气温最低降到-20 ℃。天然气、煤炭发电机组因介质水结冰,风电机组因风力过大,大部分停运。此外,当地电网相对独立,并没有同美国其他地区相连接,且输配电线路老化,目前,电力供应恢复困难,电价飙升。下图分别为得克萨斯州位置示意图及电力生产能源结构比例图。
(1)试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美国得克萨斯州本次雨雪灾害天气产生的原因。(6分)
答案 极地寒流强度大,温度低;中央大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冷空气南下畅通无阻;南下寒流与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团相遇,形成雨雪天气。
(2)指出本次低温和雨雪天气造成当地大面积停电的原因。(6分)
答案 天然气、风力等发电受影响,电力的生产减少;输电线路老化、凝冻,电力输送中断;低温天气,居民用电需求猛增,负荷较大,供给不足。
(3)鉴于此次美国得克萨斯州大规模停电,试为其电力系统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答案 对外连接其他电力网络;更新升级抗冻线路、抗冻发电机组;制定预案,对电力设备进行除冰抗冻作业;建设大规模储能装置。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长江流域2020年6月初“入梅”,7月底“出梅”,期间大部分地区连续普降大雨,河、湖水位猛涨,长江武汉段洪水“上泄下顶两边灌”,防洪形势严峻。下面甲图示意长江流域图,乙图示意长江武汉段汛期内水位与两岸地面海拔。
(1)说明2020年6月初至7月底长江流域降水的形成过程。(4分)
答案 2020年6月初至7月底,来自海洋的暖湿气团北上,与南下的冷气团在江淮地区相遇,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形成准静止锋,相持时间长,带来持续性强降水。
(2)长江武汉段主汛期“上泄下顶两边灌”,防洪形势严峻。请从地理角度加以解释。(8分)
答案 此时正值梅雨季节,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持续降雨,河湖水位上涨。由于长江武汉段上游地势高,坡度陡,长江上游的下泄洪水量大且速度快,即“上泄”。位于长江武汉段下游的鄱阳湖等湖泊,由于流域内降水量大,水位上涨,水位升高,导致长江武汉段洪水受到顶托,下泄速度缓慢,即“下顶”。“两边灌”主要是指来自北面汉江和南面洞庭湖的洪水汇入长江,导致长江武汉段峰高量大,水位猛涨,防洪压力巨大。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章第1节气象灾害地质灾害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低洼土地,泥沙淤塞,中下游平原,农作物,沙尘暴,海水倒灌,东南沿海,强冷空气,深秋到初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5部分 第1章 第1讲 课时86 西亚 非洲,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热带沙漠气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1部分 第7章 课时43 气象灾害,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策略,常见的气象灾害,干旱≠旱灾,气象灾害的防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