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 北京的春节示范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 北京的春节示范课课件ppt,文件包含1北京的春节pptx、1北京的春节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1 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1.会写“蒜、醋、饺”等15个字,正确读写“饺子、鞭炮”等20个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传统文化。3.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4.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教学重点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学难点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蒜、醋、饺”等15个字,会写“饺子、鞭炮”等20个词语。2.初读课文,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师:“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提起这首诗,相信大家都知道是春节到了,大街小巷就变得热闹非凡,家家户户都是喜气洋洋。这是我们中国人心中最隆重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板书:春节)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谁来说说你家是怎样过春节的?2.指名学生回答。3.师:俗话说:“十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民风民俗。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北京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板书课题:北京的春节)4.齐读课题。 二、作者简介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等。(资料补充: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不久,作者刚从美国回来就写了《我热爱新北京》。从下水道、清洁、灯和水三方面谈了北京的变化。差不多同时他写了《北京的春节》这一篇文章,描写了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和热闹气氛,同时表达了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三、预习反馈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2.检查预习:指名读生词,注意纠正字音。 课件出示热情 自傲 饺子 万象更新 鞭炮 眨眼 通宵 间断 万不得已 截然 燃放 小贩 摆摊儿 彼此 贺年 骆驼 恰好 一律 彩绘 分外3.引导学生从生词的音、形、义三方面了解需注意的地方,并相互交流。(注意:“醋”字左边里面有一短横,“燃”字左边的“火”要比右边的“然”略短,但不能写到“灬”的上方。)4.全班齐读生字词。四、听读思考1.听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可结合课本插图谈感受)引导学生结合阅读心得,说出“热闹、忙碌、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板书:热闹、忙碌、喜庆、团圆)2.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日子里人们的活动?可以用笔画下来,也可以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五、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圈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思考:作者围绕春节都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然后以四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填表。出示课件: 农历时间节日名称活 动腊月初八腊八节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 腊月三十 大年初一 正月十五 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1)节日名称:小年→除夕→春节→元宵(2)风俗习惯或人们的活动:祭灶王、吃糖→贴对联、放鞭炮、守岁→拜年、逛庙会→赏灯、吃元宵3.师生共同完成并订正以上表格。4.观察上表,你们知道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5.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北京人过春节过得这样丰富多彩,我们就应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细细品味这热闹、忙碌、喜庆又团圆的春节。请大家品读文中自己喜欢的描写春节中重要日子的文段,并试着背一背。6.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和小组合作交流,了解了北京春节那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也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希望大家回去再美美地朗读课文,并把你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下节课,我们将深入了解北京春节那浓浓的 “年味”,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第2课时课时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2.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北京春节习俗的,知道作者主要介绍了重要日子里人们的活动,并且说出了北京的春节给我们的感受。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北京的春节,感受北京春节的习俗和它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二、研读课文1.默读全文,思考:老舍先生为我们展示了许多北京过春节热闹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幅?2.小组研读。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画出最能表现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4.交流体会和感受。(1)体会年前的忙碌。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里,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情。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思考: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可以体会到人们在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④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2)体会过年的热闹。①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除夕、正月初一、元宵)春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②同是热闹,但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这三个春节的重要日子,它们各自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③学生交流反馈,教师相机指导。(除夕:喜庆、团圆;正月初一:悠闲、快乐;元宵:红火、美丽)④交流反馈写“除夕”的片段,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节日喜庆、团圆的气氛。课件出示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抓住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抓住“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感受团圆的氛围。⑤阅读“阅读链接”中斯妤的《除夕》,与老舍的《北京的春节》进行比较:同是写除夕,二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梳理:老舍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时人们主要的活动进行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中斯妤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的情景。⑥过渡:熬过了除夕,人们通过守岁把美好的祝福赠给了长辈和孩子,接着正月初一到来了。⑦指名学生交流反馈,进一步体会正月初一的悠闲、快乐。重点指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体会逛庙会时人们的悠闲与快乐。(课件出示:课文第9、10自然段)⑧指名学生读。⑨过渡:正月初一过完了,同学们可别挪开脚步,更精彩的还在后面,更精彩的是什么呢?(元宵)(3)体会元宵的红火、美丽。①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课件出示:课文第12、13自然段)②创设情境,引导写话:看着火红而美丽的北京城,看着一盏盏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的花灯,你产生了哪些美好的遐想呢?请你用上文中优美的词语,写出你此刻的感受吧。③带着美好快乐的情感,全班齐读第12、13自然段。三、读写迁移 1.同学们,看来这篇课文已经在你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这篇文章的,文章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色。2.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1)按时间顺序有条理地记叙。(2)有详有略地写,对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师: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也应该抓住重点内容来写,做到有详有略,让人印象深刻。(3)抓住特色活动来写。4.读一读下面描写孩子们过春节“逛庙会”的情景,仿照例句,选一个你喜欢的春节活动写一写,注意写具体。例: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住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等。5.教师小结:北京的春节历时一个多月,作家老舍却只用了一千多字就将它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同学们要懂得运用刚才总结的写作方法来指导自己写作。四、拓展延伸结合对比课后斯妤的《除夕》片段,知晓不同地区的节日风俗习惯不同,积累有关节日诗句。如:春节: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七夕: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重阳: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五、板书设计 1北京的春节(京韵散文)开始--腊月初旬 闹而有序 时 彩排--腊月二十三 间 第一高潮--除夕 俗而有趣 顺 第二高潮--正月初一 序 第三高潮正月十五(元宵节) 京味儿十足 抓住重点 写出特点 凸现风俗特点教学反思《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所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京韵散文。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北京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展现了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勾起读者对年味的向往,对传统节日的留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从语言特色、详略、比较阅读、表达顺序等方面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及传统节日的习俗。1.自主读文,读中感悟。读是培养学生语感和提高语言素养的最佳途径之一,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本节课教学中,我首先落实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保证他们能多次自主阅读,让学生独立,充分地与文本对话。我从整体入手,紧扣中心,抓住关键词“热闹、忙碌、喜庆、团圆”,秦助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脉络。接着,我在这个基础上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勾画圈点批淮,抓佳关键词句来展开教学,采用朗读、品味、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语言。2..突破难点,领悟写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要日子“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来进行品读,通过有层次、有秩序、有针对性的提问,把学生的思维、观察和想象的能力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把握本文的谋篇布局,让学生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升华情感的同时,激起学生表达、抒发情感的欲望。由老舎先生的《北京的春节》延伸到我们自已的春节,在教学中渗透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本文写作方法的精妙之处,指导学生进行习作实践。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1学年1 北京的春节教学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北京的春节,腊月二十三,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元宵节,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凸现风俗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下册1 北京的春节教学课件ppt,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北京的春节,抓重点写详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 北京的春节图文ppt课件,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北京的春节,猜谜语,猜一个节日,新课导入,作者简介,初读课文,供销社,复习导入,品读课文,读一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