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各学科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附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宁波市咸祥中学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地理学科
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題,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日照图中(箭头表示太阳光线),能正确反映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日照状况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地球公转到远日点的时间约为7月初,此时太阳点位于北半球,能够正确表示此时日照状况的是A项。B项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错误。C项为南极点俯视图,此时南极附近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也位于南半球,错误。D项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错误。故选A。
2.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思考阿留申群岛( )
①位于板块消亡边界②位于板块生长边界③南侧附近有海沟④南侧附近有海岭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阿留申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①正确,②错误。南侧海洋板块向大陆板块底部俯冲,有海沟,③正确。海岭应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附近,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阿留申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因此群岛多火山。
如图为以某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若不考虑地形等因素,一架飞机从甲地沿最近的线路飞往乙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3. 甲、乙两地均位于
A. 北半球、东半球 B. 南半球、东半球
C. 北半球、西半球 D. 南半球、西半球
4. 该飞机飞行方向和飞行距离分别是
A. 一路正西 3 330 km B. 先东南,后东北 6 660 km
C. 先东北,后东南 大于6 660 km D. 先西南,后西北 小于3 330 km
【答案】3. B 4. D
【解析】
【分析】试题分析:
【3题详解】
地球总是由西向东转,0º经线是本初子午线,以0º经线为起点,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西经度进入东经度;由图示所给的经度可以判断,自转方向是顺时针的,即是以南极为中心的图;东西半球的界线是20ºW、和160ºE,甲、乙均在东半球。选B正确。
【4题详解】
甲乙在同一纬线上,飞机从甲地沿最近的线路飞往乙地,飞行的方向是先西南后西北;赤道上1个经度跨度是111km,甲乙同在60º纬线上,两点间经度差是60º,两点间直线距离=60º*111*Cos60º=3 330 km,即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应小于3330km。选D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地球的基本知识。
【知识拓展】纬度差为1°的经线弧长大约是111千米;而经度差为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111×cosφ°千米。所以由低纬向高纬,经线越来越短。
下图示意晨昏线与纬线的几种位置关系。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 如果Q点刚好位于极夜圈上,则能表示Q点的地方时为12:00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6. 下列选项中可能表示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纬线的位置关系的是( )
A. ② B. ③ C. ④ D. ①
【答案】5. D 6. 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晨昏线的判读。假设①图为北半球,且晨昏线与极夜圈相切,可推知Q点的地方时为12:00;假设④图为南半球,且晨昏线与极夜圈相切,可得出此时该纬线圈以南为极夜,则Q点的地方时为12:00。 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是重合的,与纬线是垂直的。
【5题详解】
如果Q点刚好位于极夜圈上,则能表示Q点的地方时为12:00,①图Q与纬线相切,若为北半球,且晨昏线与极夜圈相切,可推知Q点的地方时为12:00; ④图Q与纬线相切,若为南半球,且晨昏线与极夜圈相切,可得出此时该纬线圈以南为极夜,则Q点的地方时为12:00;②图、③图晨昏线与纬线相交,Q点在晨昏线上,表示是日出或日落,不是正午时刻。故选D。
【6题详解】
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是重合的,与纬线是垂直的,②图符合;①、③、④图经线与晨昏线都是不重合的。故选A。
北京(约40°N)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正午日影长短与二十四节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以此制作了简易的二十四节气测量仪,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制作该测量仪利用的地理基本规律是( )
A.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B.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C. 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 D.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
8. 如果图中乙为二分日时太阳光线,则北京二分日正午竿长与其影长的关系为( )
A. 竿长与影长相等 B. 竿长小于影长
C. 竿长大于影长 D. 无法判断
【答案】7. B 8. C
【解析】
【7题详解】
该测量仪的原理是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竹竿影长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大,日影较短,正午太阳高度小,日影较长。正午日影的公式:影长=物体长度×cotH(H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由材料可知,简易的二十四节气测量仪主要是利用正午影长的变化进行节气推算,与昼夜长短变化、公转速度和自转速度变化无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由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直射地与所求地纬度差),二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北京位于40°N,可算出北京二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是50°,大于45°,当正午太阳高度等于45°时,竹竿和影子等长,故此时杆长大于影长,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H=90º-|φ±δ|(H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当地纬度,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φ、δ永远取正值; “±”取法:同减异加,即φ、δ在同半球时两者相减,在不同半球时两者相加)
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
地点
当日
次日
日出
日落
日出
日落
①
9:00
23:00
8:58
23:02
②
7:19
18:41
7:20
18:40
③
5:40
18:48
5:39
18:49
9. 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③①②
10. 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
A.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 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 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答案】9. B 10. C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根据表中四地的日出、日落的北京时间计算,①、②、③、④四地当日的昼长分别为14小时、11小时22分钟、13小时08分钟,与12小时的差值分别是2小时、38分钟、1小时08分钟,此时赤道上昼长为12小时,与12小时的差值越大,纬度越高,因此三地的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则为①、③、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根据表中四地的日出、日落的北京时间计算,③地当日昼长为13小时08分,次日昼长为13小时10分。若③地为北京,则北京此时昼长夜短,昼长变长,由此推断,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因此A错误;根据北京的昼长及变化可知,此时应是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向7月初(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靠近,因此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B错误;直射点向北移动,则此时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扩大,C正确;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应该是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时,而直射点向回归线移动,各地昼夜长短差异在逐渐加大,D错误。故选C。
【点睛】春分日(3.21)和秋分日(9.23):全球昼夜平分;春分日(3.21)至秋分日(9.23):北半球昼长于夜,南半球夜长于昼;全球越向北昼越长,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秋分日(9.23)至春分日(3.21):南半球昼长于夜,北半球夜长于昼;全球越向北昼越短,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夏至日(6.22)至冬至日(12.22):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缩短,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增长。冬至日(12.22)至夏至日(6.2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增长,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缩短。
下图为“某时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题。
11. 图中甲地天气系统及气流运动分别是( )
A. 气旋,顺时针辐散 B. 反气旋,顺时针辐合
C. 高压系统,逆时针辐散 D. 低压系统,逆时针辐合
12. 四地中天气状况可能是( )
A. 甲地电闪雷鸣 B. 乙地北风劲吹 C. 丙地风雨交加 D. 丁地阴雨连绵
【答案】11. C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等压线图可知,甲地是高压系统(反气旋),A、D错误;结合纬度分布规律以及陆地为澳大利亚大陆可知,为南半球,逆时针辐散,B错误,C正确。故选C。
【12题详解】
甲地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A错误;乙地吹偏南风,B错误;丙地位于低压槽线,形成锋面,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出现大风、云雨天气,C正确;丁地受高压系统控制,天气晴朗,D错误;故选C。
【点睛】常见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①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阴天、降水、降温的天气;过境后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②暖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下雨等天气;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③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④低压控制:阴雨天气,风力较弱。
三名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生活了三个月后,于北京时间2021年9月17日13时34分搭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降落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风着陆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北京的昼长与航天员返回舱着陆当天夜长最接近的时段是( )
①惊蛰到春分②春分到清明
③白露到秋分④秋分到寒露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4. 三名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期间,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
A. 日落时旗杆的影子朝向东南 B. 日出时间越来越晚
C. 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来越小 D. 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答案】13. B 14. A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根据已学知识,“昼长与夜长相等的时间关于二分日对称性”。航天员返回舱着陆当天9月17日,介于白露到秋分之间,北京昼长与航天员返回舱着陆当天夜长相等的日期应关于秋分日对称(9月29日前后),即为秋分到寒露之间。再结合“昼长相等的时间还关于二至日”对称 的特点,与航天员返回舱着陆当天(9月17日)昼长相等的日期应为3月29日前后,介于“春分到清明”之间,所以根据对称性的原理,北京的昼长与航天员返回舱着陆当天夜长时间相等另一个时间应为3月15日前后,即是“惊蛰到春分”。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故选B。
【14题详解】
三名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时间是6月17日到9月17日,这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日落方向在西北,故日落时旗杆的影子朝向东南,A正确;这期间,白昼时间先变长再变短,因此日出时间先变早再变晚,BC错误;这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再向南移,所以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再变小,D错误。故选A。
【点睛】计算昼夜长短可以根据对称性规律进行。1、利用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计算①同一纬线上各地昼长相等,夜长相等,②北半球某度数纬线上各地的昼长=南半球同度数纬线上各地的夜长;2、利用时间的对称性规律计算相对于夏至日或者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时间,某地的昼长、夜长都是相同的;相对于春分日或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时间,某地一个时间的昼长等于另一个时间的夜长。这个规律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即使不是相对于春分日或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时间,只要这两个时间对应的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关于赤道对称,那也可以应用这个规律。
下图为2019年12月某时刻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此时刻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16. 此时刻可能出现雨雪天气的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答案】15. A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图中,甲地是甲、乙、丙、丁四地中等压线最密集的,因此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甲地受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A错误。此时是12月份,是冬季,乙地位于冷锋锋后,是冷锋的主要降水区,可能存在降雪,B正确。丙丁均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不会有降雪,C、D错误。故选B。
西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久经侵蚀,西坡地形陡峭,河谷形态独特,挪成位居半岛西侧,"斯堪的纳维亚"意为"黑暗的地方"。完成下面小题。
17. 被称为"黑暗的地方",其相关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常有极光现象 B. 纬度位置较高 C. 针叶林很茂密 D. 煤炭资源丰富
18. 甲河谷剖面示意图最可能( )
A. B. C. D.
【答案】17. B 18. A
【解析】
【17题详解】
由图中纬线可以看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纬度高,冬半年时,昼短夜长,并且部分地区因位于北极圈以内,有极夜现象,因此被称为“黑暗的地方”。故选B。
【18题详解】
该地纬度高且长期受第四纪冰川作用的影响,早期在地势较低处形成U形谷;读图可知甲地地势东高西低,相对起伏大,河流由东向西流且流程短、流速快,流水侵蚀作用强,多形成v形谷。故选A。
【点睛】第二小题解答时应注意该地区早期与现代侵蚀地表的主要外力是不同的。
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县有一处奇特的地质景观——“产蛋崖”,每隔数十年就会掉落出一些与恐龙蛋外形相似的“石蛋”,有地质专家分析推测,石蛋形成于五亿年前的寒武纪,原为深海沉积物,由碳酸钙分子在特定化学作用下渐渐凝聚在一起结核形成石蛋。下图为产蛋崖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与石蛋成因类型相同的岩石是( )
A. 安山岩 B. 砂砾岩 C. 石英岩 D. 花岗岩
20. 该地区岩层中石蛋从形成到脱落的地质作用顺序依次是( )
A. 化学沉积——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崩落
B. 流水沉积——固结成岩——地壳下降——风力侵蚀
C. 海浪沉积——岩浆侵入——水平张裂——断裂下切
D. 生物风化——海浪搬运——水平挤压——溯源侵蚀
【答案】19. B 20. A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奇特的地质景观——“产蛋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岩石的分类,地球的内外力作用相关知识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9题详解】
根据材料,石蛋是碳酸钙分子在特定化学作用下渐渐凝聚在一起结核形成。按照岩石的成因,石蛋属于沉积岩,与石蛋属于同一类型的岩石是砂砾岩,沉积岩的一种,B正确;安山岩是喷出岩,花岗岩是侵入岩,A、D错误;石英岩是变质岩,C错误。故选B。
【2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石蛋是深海沉积物中的碳酸钙分子在特定化学作用下渐渐凝聚在一起结核形成的,经过上层沉积物的不断压实,深海沉积物和结核经过固结成岩都变成了埋藏于深海底的沉积岩,经过亿万年的地质运动,在地壳抬升过程中暴露于地表。由于差异风化,由深海沉积物形成的沉积岩构成的崖壁风化速度快,而结核形成的石蛋风化速度慢,当岩层风化剥落,石蛋就慢慢崩落而出。所以该地区岩层中石蛋从形成到脱落的地质作用顺序依次是化学沉积—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崩落,A正确,B、C、D错。故选A。
【点睛】沉积岩可以形成在不同的沉积环境中,每个沉积环境都有不同的沉积岩类型,因此依据沉积岩的岩性特征(如物质成分、颜色、结构、构造、类型等)、古生物特征以及化学特征,可以对古沉积环境进行综合判断和确定。
21. 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中超联赛)2018赛季共有16支球队参加,每支球队至多有4名外籍球员。中超联赛大结局阶段,巴西实施夏令时(时间提早1小时)。11月11日中超联赛最后一轮开赛时间是15时,此时巴西首都巴西利亚(西三区)夏令时为
A. 11月10日4时 B. 11月11日3时
C. 11月11日5时 D. 11月12日1时
【答案】C
【解析】
【详解】北京采用东八区的区时,与巴西利亚(西三区)区时相差11小时。北京位于巴西利亚以东,则北京时间(东八区)比巴西利亚时间(西三区)早11小时,“早加晚减”,因此当北京时间为11月11日15时时,巴西利亚为15--11=4时。夏令时时间提早1小时,为5时。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如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问题。
22. 图中最可能存在化石的岩层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3. 图中( )
A. 甲处岩层形成时间早于乙处 B. 丙处岩石最可能为大理岩
C. 丁处最可能有喀斯特地貌存在 D. 戊处曾经有地壳运动发生
【答案】22. D 23. D
【解析】
【分析】
【22题详解】
读图,结合图中注记判断,图中甲是花岗岩,乙是斑状花岗岩,丙位于岩浆岩与其它岩层接触位置,是变质岩。丁是砂岩,属于沉积岩。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特征,最可能存在化石的岩层是丁,D对。其它岩层不是沉积岩,不含化石,A、B、C错。故选D。
【23题详解】
图中甲处岩层切断了乙处岩层,形成时间晚于乙处,A错。丙处岩石是砂岩变化作用形成,最可能为石英岩,B错。丁处是砂岩,不可能有喀斯特地貌存在,C错。戊处岩层弯曲变形,说明曾经有地壳运动发生,D对。故选D。
【点睛】
下图是昆明准静止锋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据图分析昆明准静止锋的成因主要是( )
A. 暖气团势力强 B. 冷气团势力强 C. 地形影响 D. 海陆位置影响
2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剖面图是沿东西方向绘制的 B. 昆明冬季多连绵阴雨天气
C. 云贵高原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 D. 贵阳冬季多阴冷潮湿天气
【答案】24. C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由于昆明准静止锋形成于冬季,冬季不是暖气团势力强盛的季节,A错;源地位于西伯利亚的冷空气经过长途跋涉,到达我国南方地区时,冷空气已经势力减弱,B错;据图可知昆明准静止锋为冬季北方冷空气南下,遇云贵高原地形阻挡而形成,因此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形,故C正确;准静止锋与海陆位置无关,D错;所以本题选C。
【25题详解】
根据左图中的位置,可以判断剖面图是沿东北-西南方向绘制的,A错。云贵高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B错。昆明冬季多晴暖天气,贵阳冬季多冷湿天气,C错。昆明冬季多晴朗温暖天气,D对。
【点睛】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1)冬季昆明位于暖气团一侧,冬季温和,秋春相连,贵阳位于冷气团一侧,冬季阴冷,四季分明;(2)昆明具有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的特点;而贵阳年较差大,日较差小;(3)昆明干湿季比贵阳分明。
2019年4月17日,山东沂蒙山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名录。沂蒙山是岱崮地貌的命名地,形态典型,蔚为壮观。读岱崮地貌地质剖面示意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崮基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及岩石类型是( )
A. ①戊 B. ④丁 C. ⑤戊 D. ⑥甲
27. 形成崮体部分的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外力沉积——地壳陷落——外力侵蚀 B. 外力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C. 岩浆喷出——外力侵蚀——外力沉积 D. 岩浆侵入——外力沉积——地壳抬升
【答案】26. A 27. B
【解析】
【26题详解】
由图示物质循环过程可知,沉积物经过④形成丁可知丁为沉积岩,④为固结成岩作用;戊可以转变成沉积物,应为变质岩或岩浆岩,又因沉积岩丁经过⑤可形成戊,则戊只能为变质岩,①⑤为变质作用;戊经过⑥转化成甲,则甲为岩浆,⑥为重熔再生;岩浆甲可以转化成乙和丙,则乙和丙为岩浆岩根据其位置高度,可以进一步判定乙为侵入岩,丙为喷出岩。根据图例可知,崮基岩石为片麻岩,片麻岩属变质岩,是花岗岩(属侵入岩)通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对应正确的应是①戊,A正确。故选A。
【27题详解】
图示崮体部分是由沉积岩构成的,而沉积岩是由外力沉积作用形成的,然后沉积岩随着地壳抬升出露地表,再经外力侵蚀形成岱崮地貌,B正确。故选B。
【点睛】岩石圈物质循环分析方法:(1)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和最终归宿,三进一出是岩浆;(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只有一个箭头指向岩浆岩,代表冷却凝固;(3)岩石均可由外力作用转化为沉积岩,均可由变质作用转化为变质岩;(4)凡指向岩浆的箭头均代表重熔再生;(5)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只有形成沉积岩的是外力作用,其他均是内力作用。
下图中的甲图是上海豫园名石“玉玲珑”,乙图是台湾东北海岸最著名的海岸怪石“女王头”。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8. “玉玲珑”由石灰岩组成,其玲珑剔透独特形态的成因是( )
A. 风力侵蚀作用 B. 岩浆喷出作用 C. 流水溶蚀作用 D. 岩浆侵入作用
29. 形成“女王头”独特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
A. 海水侵蚀 B. 风力侵蚀 C. 海水沉积 D. 冰川侵蚀
【答案】28. C 29. A
【解析】
【分析】
【28题详解】
玉玲珑由石灰岩组成,石灰岩为沉积岩,而石灰岩最容易受到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形态各异石头,C正确,A错;石灰岩为沉积岩,与岩浆喷出和岩浆侵入无关,B、D错。所以本题选C。
【29题详解】
根据题干“台湾东北海岸最著名的海岸怪石“女王头”,因为位于海边,应该受到海水的侵蚀作用,再加上风化作用的影响,出现了独特的地貌,故A正确,C错;而风力侵蚀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区,台湾在湿润地区,B错;台湾地处低纬度,以亚热带、热带气候为主,没有现代冰川,D错。故本题选A。
【点睛】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30.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
A. 1 B. 2 C. 3 D. 4
【答案】B
【解析】
【详解】沉积岩层在形成时是水平岩层,图示地质演化过程中,乙断层形成前,岩层倾斜,说明有褶皱形成。甲岩层上面相邻岩层也是倾斜的,说明甲岩层及其上面沉积岩层形成后,又受挤压,形成褶皱,图示形成褶皱次数是2次。B对,ACD错误。故选B。
【点睛】沉积岩在形成时是水平岩层。岩层倾斜。说明有褶皱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 读某地区气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地的风向为____;比较图中甲、乙两地风力大小,____地的风力较大。
(2)从气流状态看,图中B天气系统叫____,在它的影响下该地的天气状况是____。
(3)当A天气系统强烈发展时,在冬春季节,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有可能出现____等灾害性天气。
(4)杭州G20峰会选择在9月初举行,主要考虑与7、8月相比,9月的____(气温或降水)因素较适宜。但9月杭州也很可能受到来自海上的____天气系统的影响,出现____天气。
(5)图示位置,北京处于____(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天气状况____。
【答案】 ①. 西北风 ②. 甲 ③. 反气旋 ④. 天气晴朗 ⑤. 寒潮(或沙尘暴) ⑥. 气温 ⑦. 台风(或热带气旋) ⑧. 狂风暴雨 ⑨. 过境前 ⑩. 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等压线的判读,风力大小和方向判读、常见的天气系统等知识,并且冷锋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
【详解】(1)根据等压线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再根据半球确定偏转方向,最后确定风向;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结合地图可知位于我国,地转偏向力应向右偏转形成西北风。比较图中甲、乙两地风力大小,主要看等压线的疏密,甲地等压线更密集,风力较大。
(2)从等压线数据看,图中B天气系统中心气压高,应是反气旋(高压),在它的影响下该地天气状况是天气晴朗。
(3)从符号看A是冷锋,当天气系统A强烈发展时,在冬春季节,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有可能出现寒潮或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
(4)与7、8月相比,9月太阳直射点向南移且离杭州较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气温较低,而气温低利于运动。但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常出现台风,台风天气是狂风暴雨。
(5)图示位置,北京处于冷锋过境前,受暖空气控制,气温较高,气压低,天气晴朗。
【点睛】常见的天气系统主要包括锋面系统和高压、低压系统。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移动,形成冷锋。暖空气主动向冷空气移动,形成暖锋。锋面附近都伴有云、雨天气,但冷锋降水区域多发生在锋后,暖锋降水区域多发生在锋前。最突出的特点:锋面降水雨区位置主要在冷气团一侧。低压、高压系统,要掌握其成因、气压特征、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四个方面。
32. 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区域的褶皱形态及判断依据。
(2)写出图中甲城镇所处的地形类型,并分析成因。
【答案】(1)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
(2)盆地。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侵蚀风化形成低地。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某区域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质构造及地貌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图例可判断出该区域岩层中间为形成时间早的石灰岩,两侧为形成晚的砂岩和花岗岩,岩层新老关系为两翼新中间老,因而为背斜构造。
【小问2详解】
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出甲城镇四周较高,中间较低,为盆地。其成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发生断裂,产生裂隙,岩石破碎,使背斜顶部容易被风化侵蚀,使其变低,从而形成低地。
33. 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以________为中心,日期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3)AD、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乙点方向,炮弹将落在D、乙所在经线的________(东或西)侧。
(4)此时E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C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乙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_时,日落时间是________时。
【答案】(1) ①. 南极点 ②. 12 ③. 22
(2)(23.5°S,90°W)或(23°26'S,90°W)
(3) ①. A>D>E ②. 东
(4) ①. 12 ②. 18 ③. 3 ④. 21
【解析】
【分析】本题涉及了光照图的判读以及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图中地球为顺时针自转,据此判断为该图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应为12月22日前后。
小问2详解】
此时为北半球冬至,太阳直射点纬度在23°26′S;根据图片分析,平分白昼的经线为E点所在经线,在45°E经线西侧135°,故太阳直射点经度应是90°W,所以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S,90°W或(23.5°S,90°W)。
【小问3详解】
ADE三点按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序为A<D<E,纬度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小,故三点按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为A>D>E。炮弹从D点向乙点发射,在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左偏,使炮弹落在D和乙所在经线的东侧。
【小问4详解】
E点所在经线平分白昼,E点的地方时应为12时。C点为昏线与赤道交点,地方时为18时。乙地所在纬线昼弧所跨经度为270°,根据计算可知,乙地昼长为270°÷15°=18小时,乙地日出时间为12-18÷2=3时,乙点的日出时间应为该地地方时3时。由于地方时0点平分了黑夜,由日出时间3时可以推出其日落时间为21时。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岳华山是由一整块花岗岩构成,可谓独石成山。
材料二 北宋科学家沈括曾沿着太行山北行一路考察,看到“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他猛然顿悟,“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进而推断整个华北平原的形成过程。
材料三 图1为华山和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图2为太行山崖面岩层剖面图,图3为华北平原及周边地区略图。
(1)写出华山形成的内、外力作用过程:①________,构成华山的花岗岩岩体;②________,形成崖面陡峭的断块山;③________,花岗岩岩体出露地表。
(2)据材料二和图2,按成因来看,构成太行山的岩石类型属于________,主要判断依据有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图3中相应图例的地形名称。
图例
地形名称
________
________
【答案】(1) ①. 岩浆侵入 ②. 地壳断裂上升 ③. 外力风化侵蚀(或侵蚀)
(2) ① 沉积岩 ②. 层理构造 ③. 含有化石
(3) ①. 山麓冲积扇 ②. 河口三角洲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华山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内外力作用、地貌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西岳华山是由一整块花岗岩构成”可知,花岗岩为岩浆侵入地壳后冷却凝固后形成;花岗岩一般形成于地下,根据图片可知华山附近有断层活动,而华山所在的地壳发生了断裂上升,从而形成了崖面陡峭的断块山;而后断块山受到了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部分岩体被剥落,使内部较为坚硬的花岗岩岩体出露地表。
【小问2详解】
根据图片分析可知,构成太行山的岩石是泥岩和石英砂岩,且呈现层理构造,根据材料可知该岩层含有化石,综合分析可知,构成太行山的岩石类型属于沉积岩。
【小问3详解】
根据题干分析可知,地形名称①多分布在陆地上高海拔向低海拔的转换的交界处,推进方向近似扇形,故①地形应为山麓冲积扇;而地形名称②多分布在河流入海口附近,且向海洋方向推进,故应是河口三角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选择题II,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I,选择题II,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Ⅰ,选择题II,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