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同步练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74050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同步练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74050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同步练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74050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同步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同步练习,共1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下面是小说《西游记》第27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至第31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的部分内容,根据情节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八戒道:“忙忙的走路,且净甚么身子?”行者道:“你那里知道。我自从回来,这几日弄得身上有些妖精气了。师父是个爱干净的,恐怕嫌我。”②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 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③那公主参拜了父王、母后,会了姊妹,各官俱来拜见。那公主才启奏道:“多亏孙长老法力无边,降了黄袍怪,救奴回国。”④沙僧搀着长老,近前看时,那里是甚香米饭,却是一罐子拖尾巴的长蛆,也不是面筋,却是几个青蛙、癞虾蟆,满地乱跳。⑤那怪接水在手,纵起身来,走上前,使个黑眼定身法,念了咒语,将一口水望唐僧喷去,叫声:“变!”那长老的真身,隐在殿上,真个变作一只斑斓猛虎。A.④②⑤①③ B.④⑤①③② C.⑤①③②④ D.⑤④②③①2.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都要当作一首诗看。②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③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喜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喜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④所以它们看小说和喜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⑤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喜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⑥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致。A.⑥①②⑤④③ B.②①⑥⑤③④ C.⑥②⑤①③④ D.②⑥①⑤④③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我想那缥缈的空中。(飘忽不定)B.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珍贵而奇异,此处为名词)C.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D.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必定) 二、基础知识综合4.陕西山川壮美,人文荟萃,涌现出许多文化巨人。他们被誉为“三秦大先生”。请你参加“三秦大先生·文化大课堂”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一:做调查 寻足迹】(1)请完成下面的调查提纲,开展“三秦大先生”调查活动。调查提纲调查对象:司马迁、张载、柳青、路遥。调查目的:了解事迹成就,挖掘精神品格。调查过程:项目步骤调查方式调查任务一_____(1)_____了解生平事迹二请教专家挖掘精神品格三交流汇总_____(2)_____ 【活动二:抒胸臆 赞品格】(2)请用一组排比句完成演讲稿的开头部分。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千秋太史公,精神永流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天,他的精神依然激励我们奋勇前行!【链接资料】《史记》在描绘三千年历史的同时,也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积极进取,建功立业;勇于革新,敢于革命;忧国,爱国……司马迁曾写下自己身处逆境的思索——“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若选择功业未竟而死,则“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只有发愤图强,完成《史记》,才能不负太史令立言之志!(摘编自张新科《“千秋太史公”司马迁》)【活动三:表心志 继精神】(3)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作为你的座右铭。像牛一样劳作,像土地一样奉献。这句话深刻诠释了柳青、路遥两位先生的精神追求。【活动四:铭教诲 树丰碑】(4)请从下面句子中,选择一个语句,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张载 三、综合性学习转眼,同学们进入初中已经满一个学期了,陌生的同学、陌生的老师经过四个月的交往,彼此相熟,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班级文化。你所在的班级级计划通过“文学部落”的综合性学习推动班级文化建设,请你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并回答问题。5.班级在文学角设立了一个文学小书架,下面是《班级图书角借阅制度》的一部分,请你根据班级情况再补充两项要求。班级图书角借阅制度1.学生借阅图书应先查看班级《图书目录》后,向图书管理员提出所要图书的书名,不准随意在图书角乱翻。2.每次借书必须经班级图书管理员允许,并登记借阅时间、借阅书名后方可将书拿走,归还时也必须有图书管理员的签字并标明归还时间。3.每次每名同学只能借阅一本图书。4. ① 5. ② 你所补充的要求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班级报创办一份文学刊物,请你根据刊物的核心栏目和办刊宗旨。为这份刊物取一个文雅,富有文学气质的刊名,并说说刊名的具体含义和命名意图。核心栏目:原创天地、创作手记 名家散文、文学故事刊物宗旨:加强学习,提升能力,汇聚青春力量,谱写绚彩华章,为正值青春的同学们提供表现平台,也引领同学们走向更广阔的文学世界。刊物名称:__________________名称的含义与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乙】范式(节选)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①,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②焉。”乃共克③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④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⑤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⑥。”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注释】①太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②孺子:小孩子,指张劭的子女。③克:约定。④馔:食物,多指类食。⑤审:确定。⑥乖违:违背,此指违约。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共克期日 期:期待B.二人并告归乡里 并:一起C.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亡:没有D.对曰:“巨卿信土,必不乖违。” 对:回答,应答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请设馔以候之 投以骨(《狼》)B.乃共克期引日 乃悟前狼假寐(《狼》)C.至其日,巨即果到 其人舍然大喜(《杞人忧天》)D.当为尔酝酒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9.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常用“杞人忧天”告诉我们不要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或者事情。B.《杞人忧天》中“杞人”之所忧与“晓之者”之所忧不同,“杞人”忧天地崩坠,“晓之者”为杞人的担忧而担忧。这两种人的想法都是不可取的。C.《范式》一文中张母与张劭相信范式会遵守诺言,如期赴约,因为他们了解范式的为人。D.《范式》一文中元伯坚守两年之期,范巨卿千里赴约,二人均是信义之人。10.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11.请用“/”给下列文句划分合理的停顿(限标两处)。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 五、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观秦兵马俑季羡林①车驶过秦始皇陵,骊山巍峨,扑人眉宇。一个高高的土丘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石榴树,田地里长满了青青的蔬菜,间或能看到青翠茁壮、逗人喜爱的麦苗。②西安是一个最容易让人发思古幽情的地方。看到半坡,自然就想到了蒙昧远古的祖先,想到汉族公认的始祖轩辕黄帝。骊山当然让我想到周幽王和骊姬,始皇陵里埋着妇孺皆知的秦始皇,而茂陵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陵墓。至于唐代,那遗迹更是到处可见。抬头一看,低头一想,无一不让你想到唐诗辉煌的黄金时代,想到那些显赫的诗人与脍炙人口的诗句。走过灞桥,我怎会不想到当年折柳赠别的名句和真挚不舍的友情呢?一看到终南山,那“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吟咏之声,就在我耳边响起。一走过渭水,那“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诗句马上把我带到了长安的深秋中,凉意袭人。而“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把春雨中千树万树枝头滴着红雨的杏花带到我眼前,湿意阵阵。大明宫“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①”,我仿佛亲眼目睹当年世界首都长安的情景,大街上熙熙攘攘,在黄皮肤的人群中夹杂着不少或白或黑、衣着怪异、语言奇特的外国学者、商人、僧侣、外交官。……③总之,在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我眼前幻影迷离,心头忆念零乱,耳旁响着、嘴里吟着美妙的诗句,纵横八百里,上下数千年,浮想联翩,心潮腾涌。我既愉快,又怅惘;既兴奋,又冷静,中间还夹杂一点似乎是骄傲的意味。④就这样,转眼之间,我们到了秦兵马俑馆。⑤我们先参观了大厅旁边的一间小厅。中间陈列着一辆铜车、四匹铜马。四匹铜马神采奕奕,仿佛正在努力拉着铜车奔驰。一个铜军官坐在车上,驾着这四匹马。看到这样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人们都不禁啧啧称叹,我心中那一点骄傲的意味不由得浓烈起来了。⑥走进大厅,那真是硕大无比,至少有几个足球场大。站在栏杆旁边向下面的大坑里望去,那兵俑和马俑都成排成行地站在那里。将军俑、铠甲武士俑、骑马俑等等,好像都聚精会神地站在那里,静候命令,一个个秩序井然,纪律严明,身体笔直,纹丝不动。兵俑中间间杂着一些马俑,也都严肃整齐,伫立待命。我原以为,这些兵俑都是一个模子里塑制出来的,千篇一律。但是仔细一看才发现,他们的面部表情几乎都不相同:有的像是在微笑,有的像是在说话,有的光着下颔,有的留着胡子,个个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没有发现一个愁眉苦脸的。我简直难以想象当年的艺术家是怎样塑制这些兵马俑的。这不叫它是宇宙间一大奇迹又叫它什么呢?⑦我的思潮又腾涌起来,眼前幻象浮动,心头波浪翻滚。我仿佛看到前排坑道里的兵俑和马俑一齐跳动起来。兵俑跑在前面,马俑紧紧地跟在后面,有的兵俑骑上马俑,他们都在将军俑的率领下,奋勇前进。后排坑道里那些还没被完全挖出来的兵俑和马俑,有的只露出了头,有的露出了半身,有的直着身子,有的歪着身子,也都在那里活动起来。那高低不平的地面此时在我眼中忽然变成了海浪,汹涌澎湃。兵俑和马俑正从海浪中挣扎出来,奋勇地向前奔去。他们一飞出大厅,看到河山大地花团锦簇,人们意气风发,都大为惊诧与兴奋。他们边说边飞,浩浩荡荡,飞向骊山,飞向天空。⑧这八百里秦川可真是一块宝地啊!几千年来,我们多少代人在这里胼手胝足②,辛勤耕耘,才收拾出如今这样的锦绣河山。现在在秦俑馆内,外国朋友,男女老幼,穿着五光十色的衣服,说着稀奇古怪的语言,其数目远超过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我,那油然而生的骄傲感与幸福感,现在更加浓烈起来了。⑨我依依不舍地离开秦俑馆。此时天色渐晚,骊山山顶隐入薄薄的暮霭中,周围一片宁静。那浩浩荡荡的兵马俑队伍大概已经飞越了骊山,伴随我的心飞掠那八百里秦川。(摘自《季羡林散文选》,有删改)【注】①冕旒(miǎn liú):这里代指古代帝王。②胼手胝足:手脚上因劳作而结满了老茧。12.通读全文,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游踪所见(所想)所感(1)丰富的历史遗迹,灿烂的诗歌文化似乎有一点骄傲的意味秦兵马俑馆小厅(2)骄傲的意味浓烈起来了秦兵马俑馆大厅规模宏大,形态各异,飞奔向前(3) 13.简要分析第④段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14.联系上下文,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与表达作用。15.文章标题为“观秦兵马俑”,但作者为何一开始详写了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想所感,而并没有直接写“观秦兵马俑”?请结合文章主旨做简要阐释。16.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的景物描写为全文定下了充满活力、兴奋昂扬的情感基调。B.第②段末尾的省略号隐含的意思是:在西安,引发思古幽情的历史遗迹与脍炙人口的诗歌还有很多。C.第⑥段末尾画线句强调的意思是“不知道到底要怎么称呼、评价那些兵马俑才恰当”。D.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与第②段画线诗句表达的意境是不同的。 《西游记》节选【片段一】①孙大圣执着扇子,行近山边,尽气力挥了一扇,那火焰山平平息火焰,寂寂(形容寂静)除光;行者喜喜欢欢,又扇一扇,只闻得习习潇潇(象声词),清风微动;第三扇,满天云漠漠,细雨落霏霏(雨雪盛貌)。行者道:“那罗刹,你不走路,还立在此等甚?”罗刹跪道:“万望大圣垂慈将扇子还了我罢。”八戒喝道:“泼贱人,不知高低!饶了你的性命,就彀了,还要讨甚么扇子,我们拿过山去,不会卖钱买点心吃?费了这许多精神力气,又肯与你!雨蒙蒙的,还不回去哩!”罗刹再拜道:“大圣原说扇息了火还我。今此一场,诚悔之晚矣。只因不倜傥(不爽快),致令劳师动众。我等也修成人道,只是未归正果。见今真身现象归西,我再不敢妄作(无知而任意胡为)。愿赐本扇,从立自新,修身养命去也。”②土地道:“大圣!趁此女深知息火之法,断绝火根,还他扇子,小神居此苟安,拯救这方生民,求些血食,诚为恩便。”行者道:“我当时问着乡人说:‘这山扇息火,只收得一年五谷,便又火发。’如何治得除根”罗刹道: “要是断绝火根,只消连扇四十九扇,永远再不发了。”③行者闻言,执扇子,使尽筋力,望山头连扇四十九扇,那山上大雨淙淙。果然是宝贝:有火处下雨,无火处天晴。他师徒们立在这无火处,不遭雨湿。坐了一夜,次早才收拾马匹、行李,把扇子还了罗刹。又道:“老孙若不与你,恐人说我言而无信。你将扇子回山,再休生事。看你得了人身饶你去罢!”(节选《西游记》第六十一回)【片段二】①却说三藏在那山坡下,正与沙僧盼望,只见八戒喘呵呵地跑来。三藏大惊道:“八戒,你怎么这等狼狈?悟空如何不见?”呆子哭哭啼啼道:“师兄被妖精一口吞下肚去了!”三藏听言,唬倒在地。半晌间跌脚拳胸道:“徒弟呀!只说你善会降妖,领我西天见佛,怎知今日死于此怪之手!苦哉,苦哉!我弟子同(参与:一起干某术)众的功劳,如今都化作尘土矣!”那师父十分苦痛。你看那呆子,他也不来劝解师父,却道:“沙和尚,你拿将行李来,我两个分了罢。”沙僧道:“二哥,分怎的?”八戒道:“分开了, 各人散火:你往流沙河,还去吃人;我往高老庄,看看我浑家。将白马卖了,与师父买个寿器(棺材)送终。”闻得此言,长老气呼呼的,叫皇天,放声大哭。②却说那老魔吞了行者,以为得计,径回本洞。小妖冲了半盆盐汤。老怪一饮而干,注着口,着实一呕,那大圣在肚里生了根,动也不动;却又拦着喉咙,往外又吐,吐得头晕眼花。老魔喘息了,叫声:“孙行者, 你不出来?”行者道“早哩!正好不出来哩!我自做和尚,十分淡薄,如今秋凉,我还穿个单直裰。这肚里倒暖,又不透风,等我住过冬才好出来。”众妖听说,都道:“大王,孙行者要在你肚里过冬哩!”老魔道:“他要过冬,我就打起禅来,使个搬运法,一冬不吃饭,就饿杀那弼马温!”大圣道:“我儿子,你不知事!老孙保唐僧取经,从广里过,带了个折迭锅儿,进来煮杂碎吃……”(节选《西游记》第七十五回有删减)17.下列对上面选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赐本扇,从立自新,修身养命去也。”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罗刹知错就改的品质。B.行者钻进老魔的肚子去一顿搅和还不肯出来,表现了行者的聪明智慧、善于斗争的特点。C.“还要讨甚么扇子,我们拿过山去,不会卖钱买点心吃?”这一句极写猪八戒西天取经的勇敢与执着。D.“师兄被妖精一口吞下肚去”,八戒的“散伙”想法复燃,唐僧听得八戒的话,气呼呼的。18.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先生将《西游记》的精神实质概括为一个“诚”字,请你结合选文,以孙悟空为例对此进行分析。 六、作文19.请以“假如我是________”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不少于500字。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中心突出。
参考答案:1.A2.B3.A4.(1)示例:(1)搜集资料 (2)起草调查报告(2)示例:司马迁,他秉笔直书,记载历史人物;他不负使命,成就史家绝唱;他坚忍不拔彰显生命价值。(3)示例一:像蜜蜂一样酝酿,像鲜花一样绽放。示例二:像山一样巍峨,像海一样宽广。(4)答案: 5. 到期必须归还,如逾期需要接受罚款。 不可以在图书上随意写、画,保持图书整洁。 6. 《芳草集》 小草蓬勃有生机,正像我们的青春一样有活力,让我们一起用手中的笔,书写自己生命的传奇吧! 7.A 8.C 9.B 10.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11.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 12.(1)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 (2)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 (3)油然而生的骄傲感与幸福感更加强烈 13.①承上启下的作用;②承接上文在驶向秦俑馆路上的情形,引出下文对秦兵马俑的所见所感。 14.①该句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朗朗上口。②同时从听觉等多种感官描写。③表达了作者对秦俑馆的期待和即将见到它的激动和兴奋。 15.①先写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了作者内心的激动与崇敬;②渲染了肃穆、庄严的气氛;③由所见所感引出下文对秦俑的描写;④能更好地表达作者对秦俑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情感逐步加深。 16.C 17.C 18.①孙悟空打败牛魔王取得扇子,熄灭火焰山的大火之后,遵守承诺将芭蕉扇还给罗刹,体现他的善良诚信。②孙悟空被老魔吞入肚中,不畏强暴坚持斗争,体现了他西天取经的赤诚之心。 19.参考例文假如我是一棵树如果有人问我:“世上的植物你最喜欢哪一种?”我会回答:“我最喜欢树!”如果有来世,我愿做一棵长在山顶的树,不管是什么树,分层叠翠的松,高耸入云的杉,端庄秀丽的柏,浓郁清香的樟,珍贵细致的楠……我静静地长在山顶,第一个看到朝霞升起,第一滴雨落在我怀里,我拥抱着自由的空气和自由的风。我是那样茁壮、挺拔,我的浓密的枝叶尽情地伸向天空,伸向金光流溢的天空。我没有思想,不了解思想的疼痛,感觉不到痛苦烦恼,也不知道幸福和欢乐的滋味,只知道尽情地生长、生长……如果,山顶上的树我做不了,那么我就做一棵能看见红尘的树。或者,我是村边的一棵大榕树,看着世代的农人在清风袅袅的炊烟中繁衍、生息。夏天的夜晚,我像慈祥的老人抚慰农人劳动回来疲倦的身子,人们在我的枝叶下面家长里短、谈天说地,我反复倾听着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的古老的乡间传说。或者,我是一座四合院里的槐树,感受家的舒适、安宁,默默记录着生活中的点滴欢乐和悲伤,品味着亲情的温馨、平和,忧伤地看着一个孩子变成一个满脸皱纹的老人,体味着人情的冷暖、世事的沧桑。雨丝纷飞,我展开手臂覆盖住他们的小屋,做房屋的伞。月光如水,我便弹起六弦琴,让屋里的每个人都有一个宁静的梦。或者,我是森林里一棵不安分守己的树,数月落日出,看草茂叶枯已多年。突然有一天,我决定,走出大山,去看开花的百合,去闻田野的芳香,去听瀑布的飞鸣。虽然没有树叶的覆盖使我极度恐惧,虽然锯条的拉扯使我呻吟,但阵痛之后,我迎来了一个新的天地,惊喜地发现自己变成了遮风挡雨的小木屋,成了装满智慧的书本,成了温馨典雅的家具,成了扬帆远航的船只……我这才知道,自己是可以变得那样坚强、勇敢的。在我身上,意志、力量、理想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紧紧地融合在一起。原来,树也与人一样,需要追求、向往、渴望。或者,我什么树也做不了,人也不会有来世。但是,今生今世,我希望像树那样活着,那样自然真实,那样生机盎然,那样充实向上,那样孤傲又那样深情……